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實驗中學(266700) 李 衛(wèi)
“滔滔黃河”一節(jié)的教學實踐及反思
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實驗中學(266700) 李 衛(wèi)
本學期開始,我校全面推廣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我并沒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心里還暗自嘀咕:學生自學就能掌握知識?討論的時候場面失控導致課堂混亂怎么辦?什么合作、探究,學會知識才是硬道理。就這樣,在教學上我還是穿新鞋,走舊路,并沒有真正去研究這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直到前幾天,學校組織教學比賽,要求出示能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公開課,我才動了點心思。
按照進度,該講“滔滔黃河”一節(jié)了,我便嚴格按“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設計。由于剛學完“滾滾長江”,學生們對如何認識河流已有初步的了解,黃河的基本概況這部分知識就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接下來就該設計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了。根據(jù)本課的重難點要求,我設計了兩個合作題目:一是合作交流黃河各河段的特點,二是合作討論黃河的憂患和奉獻有哪些?該如何治理黃河?這樣一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也齊全了,應該能體現(xiàn)出學校要求的教學特色了,我滿懷信心開始了試講。
真應了那句“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的俗語,我的教學設計沒經(jīng)受住實踐的檢驗,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
自主學習板塊:由于我只布置學生要根據(jù)學習長江的方法來學習黃河的概況,學案上也沒有明確的學習任務,結果大部分學生草草通讀一遍課文后,就無所事事了,根本不清楚應該讀哪些地圖具體要掌握什么知識,所以自主學習了10分鐘,有的學生連黃河干流流經(jīng)的9個省區(qū)還沒找全……
合作學習板塊:學生倒是能根據(jù)我設計的兩個問題進行討論、交流,但整個學習過程波瀾不驚,學生沒有表現(xiàn)出一點探究興趣,只是被動地被我的問題牽著走,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所以就出現(xiàn)了為合作而合作的局面: 讀課文、找答案、交流……根本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更沒有在小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樣一來,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必要、討論的意義……
自主學習怎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合作探究又該如何設計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怎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真正投入問題的探究中來呢?這幾個問題困擾著我,經(jīng)過一番思考,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自己在設計時過分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而忽視了對教材深入挖掘,更沒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我卻只顧凸顯形式,本末倒置才導致課堂失敗。明白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思路豁然開朗,有種柳暗花明的感覺,于是我重新研究教材,調整了教學思路,設計了兩大教學板塊。
第一板塊:自主學習黃河的概況。在自學之前,先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先回顧學習長江用到哪些地圖?利用這些地圖解決了哪些知識?這樣做才是真正的溫故知新,然后學生參照學案上的自學提綱,有的放矢地運用“中國政區(qū)圖”“中國地形圖”“黃河水系圖”等地圖自主學習黃河的概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就不會無從下手了。
第二板塊:合作學習黃河的憂患和奉獻。通過深入研讀教材,我發(fā)現(xiàn)課文講述黃河的憂患和奉獻實際就是表現(xiàn)出對黃河的愛與憂,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內在線索。
有了上述認識,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通過兩張不同時期的黃河三角洲衛(wèi)星照片的對比拉開學習的序幕:從探究黃河泥沙來源開始,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把全班分成三大組,分別探究黃河上中下游的河段特征,然后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通過“上游”“中游”“下游”三河段的對話,說明黃河各河段特征。地上河的成因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學生理解比較困難,就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再通過出示一段黃河下游決口的視頻資料,說明地上河的危害,從而激起
學生探究治理黃河的愿望……
而對“黃河的奉獻”這部分知識,我借鑒語文“欲揚先抑”的手法進行處理:讓學生異想天開——假如沒有黃河……
有了這樣的設計思路,我對參加學校比賽充滿了信心也充滿了期待。
公開課如約而至。導入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你知道我國最年輕的土地在哪里嗎?就在我們山東省,而且我們山東省的面積在不斷的擴大,你知道這是為什么?”這樣的渲染、鋪設,一下子“煽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了。
課堂的精彩不在預設,而在于隨機生成。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們在課堂上顯示了高漲的探究熱情:他們討論積極,發(fā)言踴躍,更可喜的是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黃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長江為什么沒有凌汛?”“為什么黃河下游沒有支流?”……能提出問題就說明學生們是深入到課堂學習中了,在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同時,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本節(jié)課最精彩之處,就是“異想天開”——“假設沒有黃河……”這一環(huán)節(jié)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成為本課最大的亮點。有的學生從黃河提供給我們的巨大的水能、灌溉水源、塑造平原說起;有的同學談起去壺口瀑布旅游的經(jīng)歷。有一名同學動情地說:“如果沒有黃河,就不會有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些流傳千古的名句”;另一名學生則滿懷深情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她孕育了華夏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黃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是我們的母親河。雖然現(xiàn)在黃河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但‘子不嫌母丑’,我們怎能因為母親病了就嫌棄她呢?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去保護她……”這位同學對黃河的愛真可謂溢于言表,從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可以看出,黃河作為母親河已經(jīng)在同學們心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對黃河的愛在這里得到最大程度的渲染、升華。
如果說“異想天開”環(huán)節(jié)把本課推向高潮,那么小結部分則為本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談本節(jié)課收獲時,學生們不僅談到學到的知識,還談了學習的感受和學習的方法:有的學生說自己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小組其他成員熱情的幫助,讓她感到友情的可貴;有的同學則說自己提出問題被老師表揚善于思考,讓他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就感;有的小組因表現(xiàn)出色被評為最佳小組,他們感到了合作的快樂,更有同學說學到了認識河流的方法,可以去認識世界上任何一條河流了……看到大家興高采烈地談論自己的收獲,讓我既高興又欣慰,整堂課學生們都在積極主動學習并且體驗到學習的成功。
回顧本節(jié)課的設計過程,從不成功的試講,到后來精彩的展示,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這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試講不成功表面看是學生沒能完成老師設計的任務而導致的失敗,但是如果深入思考“學生為什么會完不成學習任務?”就會發(fā)現(xiàn)其根本原因是老師在課堂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水平,過分追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 為“合作而合作”,結果導致學生一時無從下手,不能適應這種學習方法而失敗。
展示課上之所以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主要是在備課的時候不再是對教材內容的簡單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展示,而是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只有把形式、教材、學生三位一體、完美結合,才能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于形式。
對比兩次講課,我也發(fā)現(xiàn),教師對學生教的越多,給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獨立思考和行動的機會就越少,教學過程的動力和效果就越低;相反,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教師的講解而讓學生開展生動活潑認識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在使學生掌握知識和得到智力發(fā)展方面都是富有成效的。
如果不是自身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恐怕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誤差,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優(yōu)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這些反思也是本節(jié)課帶給我的重要收獲。
“山,因勢而變;水,因時而變;人,因思而變” 。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只要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地理學科的實際出發(fā),真正去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新天地,相信地理課堂一定會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