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亞平 江蘇安信安全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江蘇宜興 214200
在自然界中,地址界面的成礦現象是屬于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礦產資源往往會根據當時的自然條件的變化而出現各種富集現象。所以勘探人員在進行尋找礦產的預測當中,要對地質界面成礦現象及其控礦原理進行仔細分析,找出規(guī)律來區(qū)分含有礦產以及不含有礦產的地質界面。
成礦作用就是指當符合成礦條件的環(huán)境中某些條件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導致整個成礦環(huán)境發(fā)生了某些比如物理性質或者是化學性質的改變,使得成礦運動得以發(fā)展,最后導致成礦現象的產生。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定義,把成礦因素的界面分成三類。
在勘探人員進行找礦預測的時候,主要是對當地的地質以及地貌特征、地球物理以及化學特征進行研究。這些特征所產生的變異面或者是異常的界面一直都是被關注的焦點。這一類界面屬于I級地質界面,也被稱作地質特征界面。其包含的內容有板塊邊界、古陸邊緣、板塊的隆起邊緣、沉積盆地周圍等地帶。還有地球的物理特征界面主要是指地球的物理場在時間或者是空間上所產生的局部突變位置,比如同位素、各種微量元素、成礦元素等和元素組合分布有關系的變化地帶。
成礦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即成礦的物質、流體、成礦所需要的能量、礦物質運行轉移的通道和成礦活動所需要的空間。這些要素是不斷發(fā)展的。一般來說,成礦的能量主要來源屬于板塊構造的運動、巖漿活動以及由于地球內部高溫所產生的地熱能。成礦的性質和運行通道也是在不斷變化的。而成礦空間更是受到多種地質作用的耦合控制。成礦要素性質界面屬于II級界面。
礦體形成界面屬于III級地址界面,其特點是所有的成礦作用都集中于最主要的部位。這類界面在整個礦產系統(tǒng)中具有最好的流通性,這主要集中在物質以及能量轉移和交換的方面,比如流體轉移到巖石界面、巖石轉移到大氣界面等。
首先是界面差異因素。界面是能夠對不同的物理以及化學場進行分割的主要結構面,兩側的差異就能夠給礦產的形成提供了動力。一方面,由于運動的地礦在運行到界面的時候會產生驟然停止的現象,這就幫促進了礦床的形成;另一方面,界面的差別將會直接導致兩側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為了維持元素的平衡,兩邊必然會出現大量產生礦產的化學反應。其次是界面附近的過渡態(tài)系統(tǒng)因素。兩個界面之間的元素過渡其實是處在一個大穩(wěn)定環(huán)境下的微觀環(huán)境沖突很激烈的狀態(tài)。而正是這種狀態(tài)導致了界面附近容易形成富態(tài)礦產。第三是界面對應著的最佳成礦時間。因為地質過渡階段往往是礦物質進行沉淀的最佳時間,有利于保存產物。最后則是界面的物理以及化學反應對于成礦具有促進作用。界面處利于產生對礦產生成有益的吸附交替作用,同時界面的膠體也具有促進礦產生成的化學作用。地址界面的控礦原理正是基于以上因素而被建立起來。
界面控礦原理是找礦預測的基礎,是針對地質界面成礦現象的本質分析。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在對礦產的實際偵查以及勘探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1] 孫華山,趙鵬大,張壽庭等.基于5P成礦預測與定量評價的系統(tǒng)勘查理論與實踐[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