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括號中“·”前為期數(shù),后為頁碼)
二○一○年
東吳講堂
李澤厚哲學體系的門外描述(在常熟理工學院“東吳講堂”上的講演)劉再復(1·005)
下現(xiàn)實主義與經(jīng)典背反 陳眾議(1·017)
我想寫出一個國家的疼痛 王 侃 余 華(1·025)
小說的創(chuàng)作 王安憶(2·005)
關(guān)于魯迅,當代大陸和臺灣文學及其他(藤井省三教授與南京大學研究生的座談)吳 俊 藤井省三 等(2·017)
論“純文學”(在常熟理工學院“東吳講堂”上的講演)南 帆(3·005)
哲學與文化
儒學與外來文化的傳入 湯一介(1·033)
中國現(xiàn)代哲學在共和國前期的演進 張 法(1·040)
晚清改革中政治和法律秩序的變革和儒家體制的解體 干春松(2·029)
工資形態(tài)的變遷與勞動力的再生產(chǎn)(羅伯特·博耶的調(diào)節(jié)理論及其評價)唐正東(2·038)
關(guān)于教育的兩次對話 李澤厚 劉再復(3·017)
關(guān)于東西方文學、哲學與文化的對話殘 雪 鄧曉芒(3·023)
現(xiàn)代中國文學
長篇小說《古爐》后記 賈平凹(1·054)
多重疊影下的深度象征(試析蘇偉貞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三個文本)陳思和(1·058)
現(xiàn)代文學的終結(jié) 格 非(1·068)
史詩問題與漢語區(qū)口述傳統(tǒng) 林 崗(1·076)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跨學科視野中的當下中國道德文化及其現(xiàn)實邏輯)張光芒(2·046)
歷史學·文學·文學史(關(guān)于文學史書寫的點滴感悟)魯樞元(2·058)
余華的“畢加索時期”(以一九八六到一九八九年寫作的《十八歲出門遠行》等小說為例子 )程光煒(2·063)
當代文學生產(chǎn)與批評中的《廢都》 孫桂榮(2·071)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先鋒詩歌綜論 羅振亞(3·)
張棗:“鏡中”的詩藝 柏 樺(3·)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續(xù))(跨學科視野中的當下中國道德文化及其現(xiàn)實邏輯)張光芒(3·052)
黃金和詩意(茅盾《子夜》臆釋)李國華(3·064)
經(jīng)濟與政治
從規(guī)模擴張向品質(zhì)提升:中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戰(zhàn)略轉(zhuǎn)型 潘家華(1·087)
就業(yè)管制與勞動力市場績效 代 懋 楊偉國(1·091)
社會質(zhì)量理論:一個研究綜述 韓克慶(1·097)
文化智力的概念、結(jié)構(gòu)及其在國際化人力資源開發(fā)中的應用 徐世勇 李育輝 李 慧(1·104)
重構(gòu)宏觀經(jīng)濟調(diào)控的微觀基礎 楊瑞龍(2·079)
代工企業(yè)的交易專用性投資對客戶機會主義行為的權(quán)變作用(基于資源依賴的理論視角)張國平 周 ?。?·085)
發(fā)展取向的三次轉(zhuǎn)型: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的回顧與前瞻 何愛國(3·074)
中美高校校長基本人口統(tǒng)計特征的比較研究 周文霞 潘靜州 梁春艷(3·083)
長三角產(chǎn)業(yè)集群模式比較及發(fā)展策略 徐泰玲(3·090)
發(fā)展創(chuàng)意經(jīng)濟: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關(guān)鍵途徑 鄒 紅(3·096)
社會與歷史
“名教”的現(xiàn)代重構(gòu)、討論方法及其批判意義 金 理(1·109)
近代史中“穆黨”的名與實 劉海峰(1·119)
蘇州研究
城市發(fā)展升級與經(jīng)營理念轉(zhuǎn)型 陳長榮(1·123)
天人合一的文化地標(從趙宧光寒山軼事折射太湖文化精華)徐偉榮(1·127)
蘇州文化與陸文夫的文學世界 代莉萍(1·131)
蘇州轉(zhuǎn)型升級:機遇與挑戰(zhàn) 蔣宏坤(2·093)
三十年來蘇州人口發(fā)展回顧與啟示 計生延(2·097)
我的叔叔費孝通 費 皖(2·109)
一九七二-一九七五時的社會批判:《管錐編》與撰述語境的互文性分析 陳佳璇 胡范鑄(3·102)
三十年來蘇州人口發(fā)展回顧與啟示(續(xù))計生延(3·109)
海外漢學
高行?。撼蜢`山 邱華棟(2·118)
夏志清和端木蕻良研究 孔海立(2·125)
俠士狂生經(jīng)世心(內(nèi)藤湖南漢詩解析)錢婉約(2·129)
“道”可道,非常道(早期儒學概念西譯初探)羅 瑩(2·135)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內(nèi)涵:華文文學的大同世界? 顧 彬(3·119)
關(guān)于中國文學研究與中國當代文學(顧彬教授訪談錄)劉江凱(3·124)
隨筆與書評
矛盾體(《另一種理想主義》自序)許紀霖(1·138)
我的一九七八年(《后而立集》代序)葛劍雄(1·145)
《看瀾集》自序 葛兆光(1·149)
《尋找他山的歷史》自序 錢乘旦(1·150)
《反思的年代》自序 蕭功秦(1·152)
《長水聲聞》前言 周振鶴(1·154)
文論大家眼中的美學大師(讀劉再復的《李澤厚美學概論》)白 燁(1·155)
尋美之路 章小東(1·157)
我和清史(代序言)戴 逸(2·140)
消逝的知識分子就消逝在大學里?(《最后的知識分子》讀札)丁 帆(2·141)
在思想中把握自己的時代(《愿作如是觀》自序 )陳家琪(2·146)
《與時代同行》自序 徐友漁(2·151)
《三十功名塵與土》自序 何光滬(2·153)
《旁觀集》自序 何懷宏(2·155)
“激進”與“復古” 孫 郁(2·157)
在歷史追尋中行走(《紙上蒼涼》自序)李 輝(3·134)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左岸的巴黎》自序)余中先(3·145)
《新舊之變》自序 孫 郁(3·150)
《沉思與反抗》自序 林賢治(3·152)
《河東輯》序 止 庵(3·154)
一個傳奇的本事續(xù)(李輝《傳奇黃永玉》讀記)張新穎(3·155)論點摘編
中國低碳社會建設初論 洪大用(3·159)
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生成、發(fā)展與轉(zhuǎn)型王 堯 林建法(3·160)
二○一一年
東吳講堂
文藝復興的另一個維度(在常熟理工學院“東吳講堂”上的講演)陳眾議(1·005)
全球化與中國社會科學的“知識轉(zhuǎn)型”(在常熟理工學院“東吳講堂”上的講演)鄧正來(1·018)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動因和途徑(在常熟理工學院“東吳講堂”上的講演)潘家華(2·005)
當代文學中的“神實主義”寫作(在常熟理工學院“東吳講堂”上的講演)閻連科(2·018)
現(xiàn)當代散文兩次文體危機的理論根源(在常熟理工學院“東吳講堂”上的講演)孫紹振(3·005)
突發(fā)公共事件新聞報道中的傳媒議題設置芻議(在常熟理工學院“東吳講堂”上的講演)童 兵(3·028)
帝制末的文學:重探晚清文學(在常熟理工學院“東吳講堂”上的講演)李歐梵(4·044)
文學啟示錄(從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訪華說起)陳眾議(4·051)
哲學與文化
淺析中國傳統(tǒng)信仰之特點 孫美堂(1·028)
康德的上帝觀初探 李艷輝(1·035)
德里達政治哲學的語言特色(讀《馬克思的幽靈》)張 涵(1·045)
試論共和國前期哲學的話語方式(以艾思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例)張 法(2·026)
馬寅初人格特質(zhì)初探 曹文雯 吳繼霞(2·033)
馮友蘭對“橫渠四句”的執(zhí)著情懷沈素珍 錢耕森(2·038)
論蔣孔陽對中西詩畫美學思想的思考和比較研究 蔣 紅(2·043)
政治、宗教和哲學:梁啟超的儒家論說 干春松(3·035)
近代社會語境與黃宗仰的佛學革新思想沈 潛(3·048)
馬克思主義美學家孫紹振 蔡福軍(3·020)
從“兩德論”談普世價值與中國模式 李澤厚(4·005)
掛帆千里聽濤聲(李澤厚詩歌釋讀)楊 斌(4·011)
李澤厚與張愛玲(讀李澤厚新著《該中國哲學登場了?》所想到的)劉鋒杰(4·021)
新舊白話與簡繁體字(對話陳丹青)陳丹青 許子東(4·033)
國外誠實研究的概述及展望 王瀟瀟 曹文雯(4·039)
現(xiàn)代中國文學
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整體維度及其局限劉再復 林 崗(1·051)
當代革命文學中的“潛結(jié)構(gòu)”與文學性(以幾部代表性作品為例)張清華(1·075)
“生命政治”與歷史書寫(論莫言的小說《蛙》)李松睿(1·085)
近六十年的北京文學 孫 郁(2·051)
文學史“事實”、“事件”的纏繞、拆解(以一封書信為例展開的話題)金 理(2·059)
齊文化在張煒小說中的意義及由此引導出的“大地”意象 涂 昕(2·068)
人和山川大地 鐘 玲 張 煒(2·080)
現(xiàn)代文人“莊子夢”的破滅 劉劍梅(3·058)
創(chuàng)傷主體的錯亂敘事:論八十年代余華的先鋒派小說(一)楊小濱 著 愚 人 譯(3·071)
從一首詩出發(fā):讀李笠詩歌的戲劇之音 柏 樺(3·080)
抵抗的“假面”(關(guān)于韓寒的一些思考)楊慶祥(3·086)
勇者韓寒 胡傳吉(3·091)
現(xiàn)代文人“莊子夢”的破滅(續(xù))劉劍梅(4·062)
重讀賈植芳《周作人新論》一文的感想 陳廣宏(4·073)
賈植芳先生的教誨 〔日〕坂井洋史(4·076)
以經(jīng)典文學“改寫”的金庸小說(兼談作為報紙連載體的武俠小說)李以建(4·079)
不可靠的主體與反諷敘事:論八十年代余華的先鋒派小說(二)楊小濱 著 愚 人 譯(4·087)
法 學
農(nóng)村金融組織主體及定位淺析朱大旗 邱潮斌(1·091)
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中我國土地儲備法律制度的重構(gòu) 李 蕊(1·098)
社會與經(jīng)濟/
《論法的精神》一書中的兩條線索 王 雷(4·097)
倫理學語境下的經(jīng)濟危機(——李 峣(4·100)《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臆釋)
公平:游戲內(nèi)與游戲外 張 旗 譚 槊(4·106)
蘇州研究
用生態(tài)文明理念建設綠色蘇州 靳輝明(1·104)
生態(tài)現(xiàn)代化:蘇州基本現(xiàn)代化的重要價值追求 方世南(1·110)
濕地中心:中國工業(yè)園區(qū)發(fā)展的水環(huán)境支撐〔德〕邁克爾·布隆伯格 著 杜建強 譯(1·117)
對于蘇州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內(nèi)涵及指標體系的若干思考 方世南(2·092)
蘇州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產(chǎn)業(yè)體系構(gòu)建 顧建平(2·095)
蘇州率先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與城市格局、功能的重塑 段進軍(2·098)
圓融會通 綜合創(chuàng)新(蘇州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文化漫談)陳長榮(2·100)
范伯群教授的文學史“革命” 張濤甫(3·098)
中國文學史的一部重要著作(黃人的《中國文學史》)曹培根(3·104)
江南文學史的一個范例(讀中國第一部縣級市文學史《常熟文學史》)朱麗霞(3·109)
學術(shù)史研究
外國文學學術(shù)史研究(“經(jīng)典作家作品系列”總序)陳眾議(2·102)
塞萬提斯學術(shù)史研究 陳眾議(2·106)
葛利高里的毀與譽(肖洛霍夫?qū)W術(shù)史研究)劉亞?。?·118)
戰(zhàn)后六十年的歌德學(一九四五-二○○五)(歌德學術(shù)史研究)葉 雋(3·113)
龐德與中國的情緣以及華人學者的龐德研究(龐德學術(shù)史研究)蔣洪新 鄭燕虹(3·122)
左拉學術(shù)史(十九世紀的法國左拉研究)吳岳添(4·110)
戰(zhàn)后六十年的歌德學(一九四五-二○○五)(續(xù))(歌德學術(shù)史研究 )葉 雋(4·124)
海外漢學
美國現(xiàn)代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的幾個新課題 王 斑 著 周 珞 譯(1·123)
天下中國——王斑教授訪談 余夏云(1·133)
社會主義成長小說(以《青春之歌》為例)宋明煒 著 康 凌 譯(2·125)
規(guī)訓與狂歡的敘事(論《青春萬歲》)宋明煒 著 康 凌 譯(3·135)
美國漢學界的漢賦批評思想研究 任增強(4·144)
隨筆與書評
《跟蹤比較文學學科的復興之路》前言 樂黛云(1·140)《從比較文學到比較文化》序與跋 劉象愚(1·141)《比較文學與翻譯研究》代序與后記 謝天振(1·147)《符號學與跨文化研究》序言 丁爾蘇(1·153)
我的比較文學老師 孫景堯(1·154)《理論思考與文學闡釋》序言 王 寧(1·157)《比較詩學與跨界思考》后記 楊乃喬(1·160)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原形與變形(讀劉再復的新著《雙典批判》)洪治綱(2·137)《比較文學與海外華文文學》序言與后記饒芃子(2·144)《反諷時代:形式論與文化批評》前言 趙毅衡(2·150)
清末民初革命詩僧黃宗仰的人生軌跡(讀沈潛《出世入世間:黃宗仰傳論》)何建明(2·152)
人生何處得逍遙(從《莊子的享受》看王蒙的“自由人格”)李 雪(2·155)
圣女娜塔莎(講述《戰(zhàn)爭與和平》)王安憶(3·144)《波斯帝國史》中譯本序言 李鐵匠(3·154)《另一種聲音——海外漢學訪談錄》序言樂黛云(4·148)《天香》里的“蓮”(王安憶小說的起與收,時間和歷史)張新穎(4·152)
苦雨的滋味(讀《苦雨齋文叢》小札)趙順宏(4·155)
論點摘編
狼為圖騰,人何以堪(《狼圖騰》的價值觀退化)丁 帆(2·159)
關(guān)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向后轉(zhuǎn)”問題王 堯(3·159)
詞不是語言(讀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自1979年3月》)李 笠(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