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被歷史錯位的蔡襄書法

2012-03-29 05:33:48黃志強
大理大學學報 2012年8期
關(guān)鍵詞:蔡襄楷書蘇軾

黃志強

(泉州師范學院美術(shù)與設(shè)計學院,福建泉州 362000)

被歷史錯位的蔡襄書法

黃志強

(泉州師范學院美術(shù)與設(shè)計學院,福建泉州 362000)

宋代書法“尚意”的思潮,是一代文宗歐陽修、蔡襄和蘇軾等人引領(lǐng)下形成的。蔡襄的書法和理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書法文化藝術(shù)的組成部分,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然而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學界在研究蔡襄的詩和書法時有“論者或不然”,或認為“宋四大家”的書法是蔡京而非蔡襄等悖論?,F(xiàn)根據(jù)史料,讓我們以今人的眼光對蔡襄的書法進行整體的審視和評價。

蔡襄的書法藝術(shù);藝術(shù)影響;品讀

一、蔡襄書法北宋第一

北宋是我國結(jié)束五代十國以后建立起來的一個空前穩(wěn)定的封建帝國,太祖趙匡胤,不僅富有雄才大略,而且喜歡舞筆弄墨,遂開創(chuàng)了宋代君臣愛好書法、詩詞的風尚。在他的推動下,仁宗年間掀起了“書詩熱”的高潮。書有蘇、黃、米、蔡四家,詩有梅堯臣、歐陽修等人,一時群星璀璨,氣勢恢弘。

蔡襄工書善畫,尤以知茶見稱。他的書法在宋代影響就非常大,據(jù)統(tǒng)計,宋朝諸家評論蔡襄書法的共有21人,其中評蔡襄書法“為當朝第一”“之冠”的16人。蔡襄書法也一度成為天下士子效仿的對象,它充分證明了宋人們對蔡襄書法的鐘愛程度。

蔡襄書法初學唐周越,楷書出自顏真卿、柳公權(quán)、崔舒以上至漢代蔡邕,行草出自王羲之和王獻之,惟他能獨領(lǐng)風騷,寫出自己的個性?!八嗡拇蠹摇敝?,蔡襄的年齡和輩份在蘇軾、黃庭堅、米芾之前。而且黃庭堅和米芾都以行草見長;惟獨寫規(guī)矩森嚴的楷書者,先是蔡襄,后是蘇軾。蔡襄的書法在宋代就特別有名氣,曾多次受到高宗“君謨書為本朝諸臣之冠”的稱贊,也得到比他小25歲、眼高于頂、“文名滿天下”的學士蘇軾的極力推崇:“君謨真、行、草、隸,無不如意。國初李建中號為能書,然格調(diào)卑弱,猶有唐末以來衰陋之氣。其余未見有卓然追配前人者,獨君謨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yīng),變化無窮,遂為國朝第一”〔1〕。他還說過,書,謂其顏、柳、虞、歐、諸上下。唯羲父子過之,今世再有王羲之,乃可議君謨書。誠為難得。蘇軾推重蔡襄書法為“當朝第一”,并不是為了維護蔡襄的地位,而是經(jīng)過廣泛比較,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蘇軾還流露過“仆書盡意作之似蔡君謨”語。蘇、黃、米、蔡“四大家”中黃庭堅和米芾的書法,由于晚年乃善,其影響力根本不能與蔡襄相比,所以蘇軾也沒法對他們二人的書法進行評價。另外,蘇軾推重蔡襄書法,還與蔡襄人品及二人書學主張的某些方面契合有關(guān)。蘇軾認為李建中的書法格調(diào)卑弱而不能遠紹前人,唯獨蔡襄書法能直追王羲之,今世無人可及。人們知道,王羲之在唐代就有“書圣”之稱,蔡襄能與書圣相比,其高度不謂不高。蘇軾本人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善書、曉書,他自謂“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前半句為自謙,后半句實指。蘇軾的書法之所以能譽滿天下,與他深厚的人生閱歷和豐富的文化修養(yǎng)有關(guān)?!渡焦任募氛f:“東坡之書,學問、文章之勢、郁郁芉芉,發(fā)于筆墨間,故他人不及”〔2〕172。如果說蘇軾書法有什么長處的話,便是他學生黃庭堅所說的“東坡書具海上風濤之氣”。還有蘇軾反對死守成法,主張通過對傳統(tǒng)的研習,達到“無法之法”的理想境界。他在《跋陳隱居書》中說:“書法備于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彼浦夭滔?,就是因為蔡襄走的是一條由楷入行、由行入草正確的學書之路。他在《跋君謨書賦》中說:“余評近歲書以君謨?yōu)榈谝?,而論者或不然,殆未易與不知者言也。書法當自小楷出,豈有正未能而以行、草稱也?君謨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3〕。

尤其有趣的是“宋四大家”的書法雖發(fā)韌不同,卻各有所成。蘇軾書學顏真卿《東方畫贊》,雖然能得其闊綽,然下筆拖沓滯重,猶如“石壓蛤蟆”一般。黃庭堅書學《瘞鶴銘》筆意,下筆過于經(jīng)意,他自己說過:“予學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2〕172。只有蔡襄學《麻姑仙壇記》,能弘揚該碑的沉雄與闊大,別有自己的氣度。所以蔡襄同時代人周必大說:“蔡忠惠公大字端莊沉著,宜為本朝第一?!堵尻枠蛴洝贰锻鹿葴喸~》皆為大書之冠冕也?!泵鞔跏镭懸苍u說,萬安天下第一橋,君謨此書雄偉遒勁,當與橋爭勝。誠為至評。蔡襄《洛陽橋碑》的一個特點是既可放大,又可縮小,藝術(shù)性十分強,已融進蔡襄的性情。

“宋四大家”中黃庭堅在詩詞方面造詣很高,開“江西派”詩風。其草書有張旭之氣度,線條的運行如風卷殘云,氣不可遏,以韻致勝人;也因他的一些筆劃過于張揚,被人戲稱為“樹梢掛蛇”。不過黃庭堅的書法理論頗有建樹,他主張:“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4〕。一直被后人奉為度世金針。他曾云,蔡君謨皆翰墨之豪杰也,褒獎過蔡襄書法。

米芾是“宋四大家”中的晚輩,書法成名也晚,官至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宮,善山水,所創(chuàng)皴法,變豎為橫,世稱“米點”,所畫山水,世稱“米氏云山”。米芾的年齡與蔡襄相比,前后相差40年。米芾學顏體,不著意于顏體,以行書聞名?!赌f漫錄》中記載了一段他與徽宗趙佶評論當世書壇的亦莊亦諧的對話,后人把它作為評價“宋四大家”書寫風格的人很多。“海岳(米芾號)以書法學士召對,上問本朝以書名世數(shù)人,海岳各以其人對曰:‘蔡京不得筆,蔡襄得筆而少逸趣;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上復(fù)問:‘卿書如何?’對曰:‘臣刷字’”〔5〕。

對于這段評價,基本上符合“宋四大家”書法的特點。他對蔡家堂兄弟的首肯是蔡襄比蔡京好,蔡襄懂得用筆,而用筆恰是書法中的根本,米論中“蔡襄得筆而少逸趣”,筆者以為只能對蔡襄楷書的某一點而發(fā),若對蔡襄的行草書則顯然是不適宜的。還有“蔡襄勒字”說,米芾沒有進行進一步闡釋,后人均不知其深意,從字面上看可作褒揚解之?!袄铡弊譃殍偪探鹗膭幼鳎腥肽救忠?。由此可見,米芾的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當然由于“宋四大家”的成就各不相同,影響也不同,后人見仁見智,其座次的排列就難免不同了。比較公允的評價是近代學者馬宗霍的《書林藻鑒》稱:“綜是四家,冠冕一代,要其獨到,各有專勝。蔡勝在度,蘇勝在趣,黃勝在韻,米勝在姿。惟皆徘徊晉唐之間”〔6〕。此論應(yīng)成為“宋四大家”書法特色的篤論??傊未臅ㄊ怯伞八嗡拇蠹摇惫餐衅鸬?,有了他們的努力,宋代書法的“天”永遠是藍的。

二、學書之要,唯取神氣為佳

與唐代相近的宋代,唐代的人文風情時時在民間流傳著,特別是顏真卿的義舉猶如在昨天一樣親切。人們愛其人,更愛其書,所以,宋代從太祖趙匡胤始至韓琦、蔡襄、蘇軾等大臣都學顏書,蔡襄更是身體力行,以顏真卿為楷模。他當州官時,每到一處無不廉政愛民,為人民辦了許多實事,在福建泉州的洛陽古渡修建了一座長360丈,寬1.5丈的石橋,不僅便利了南北交通,而且也使他的名字與橋永遠同在。蔡襄的性格剛正不阿,能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他曾4次上書朝廷,批評仁宗皇帝,這在封建社會中可謂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因此蔡襄去世時,歐陽修為他作墓志銘,翰林學士王硅等十多位大臣上書英宗皇帝申訴蔡襄死得可惜,要求褒揚他的志節(jié),于是英宗皇帝追贈蔡襄為吏部侍郎,后又加少師,乾道中復(fù)贈謚忠惠。而且宋徽宗不無感慨地把蔡襄比作“宋之魯公也”。

中華民族是個重氣節(jié)的民族,對人品的器重往往還超過他的藝術(shù)。在宋朝的政壇和書壇上不能不提到另一位重要人物——蔡京,因他和蔡襄是堂兄弟的關(guān)系,又能書,所以容易使后人產(chǎn)生混淆。至今民間流傳著所謂“宋四大家”原為蔡京而非蔡襄的說法,究其史實,這種說法源于明代張丑《臨池管見》:“宋人書例稱蘇、黃、米、蔡者,謂京也,后世惡其為人,乃斥去之而進君謨書焉”〔7〕。至清以后一些不懂史實的人才逐漸傳開,以至愈傳愈烈,愈傳愈真。為什么會有這種傳訛?zāi)??就是以人品的?yōu)劣為旨歸。殊知,在宋時是沒有四大家稱謂的,至元時不僅有“宋四大家”稱謂,而且蔡襄總是排在第一位。我們暫且不論蔡京、蔡襄的書法如何,蔡襄去世時,蔡京才20歲,后來蔡京歷任戶部尚書、左丞、右仆射和太師等職,與童貫、朱勔、王黼、李顏、梁師成六人,結(jié)黨營私,時稱“六賊”,而蔡京為“六賊”之首。蔡京的一生雖為民辦過一些實事,諸如蔡京是王安石變法的堅決擁護者和得力助手。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變法順利解決了北宋面臨的危機。然而,如果功過相抵,蔡京仍然罪大于功。他為人陰險狡詐,專以奢侈討取皇帝的歡心,百姓在服花石綱之役時,害得民不聊生,其中雖不乏五起五落,最后還是逃脫不了被貶往嶺南,客死途中的下場。蔡京其人在書法、詩詞、散文等各個領(lǐng)域均有不俗的表現(xiàn)。蔡京書法初師蔡襄、徐季海,不久棄之,改學沈傳師,又棄之改學歐陽詢,后學“二王”,博采諸家眾長,自成一體。存世書跡有《草堂詩題記》《節(jié)夫帖》《宮使帖》《鹡鸰頌跋》等,但從他那姿媚的筆法來看,還是從唐人書法入手的,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細的筆意與豪健的體態(tài),卻難免不以媚俗悅?cè)?。因此他雖有書名,然而他的作品,后人以其大義已虧,而被世人唾棄。蔡京的人品與蔡襄相比,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歷代論書者,必先論人,有“雖非其人,其書不工”語。

學書雖與各人的胸襟、學識有關(guān),然后所選擇的字體在社會的影響也不同。到北宋,篆、隸、行、草、楷已經(jīng)五體具備了,后人只能在繼承中發(fā)展。從宋代整個書法成就來看,是以行草見長的。“宋四大家”都能上溯晉人,取法“二王”,在用意上開一代書風。而楷書在唐代發(fā)展到高峰之后,能享大名者,只有清何紹基和錢南園等有限的幾家了。蔡襄的楷書就如巨星隕落時劃下的一道強光一樣,彌足珍貴。蔡襄作為一個胸羅萬象的人,是深懂自創(chuàng)新意這一道理的。他認為:“學書之要,唯取神氣為佳。若摹像體勢,雖形似而無精神,乃不知書所為爾”〔8〕。由此可見,蔡襄是非常重視書法神氣的人。所謂神氣,就是書法的風神、格調(diào)、氣質(zhì),以及字里行間相互映帶關(guān)照的關(guān)系——所以神重于形。蘇軾就曾機警地覺察到蔡襄書法的意蘊,他在《跋君謨飛白》中寫道:“世之書,篆不及隸,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也。如君謨真、行、草、隸,無不如意,其遺力余意變?yōu)轱w白,可愛而不學,非通其意能如是乎?!辈滔遄约涸f過:“嘗觀《石鼓文》,愛其古質(zhì),物象形勢有遺思焉。及得原叔彝器銘,又知古之篆文或多或省或移之左右上下,唯其意之所欲?!辈滔宓摹拔ㄆ湟庵?,說明了他不拘成法的思想,所以,他能化顏真卿以巧為拙的楷書為以拙為巧的風格,別開生面,自成一家。

請看蔡襄的小楷《荔枝譜》,便可領(lǐng)略到他拙中藏巧的特點。該篇除了師法顏真卿的《勤禮碑》外,還參合了歐陽詢的筆意,字字筆畫老到秀麗,它與小楷《茶錄》相比,更見端嚴和一絲不茍。而《茶錄》可謂在輕松流便中開小楷之先河。作者在書寫時根本就沒有去考慮它的章法,所以,能一縱而下,一氣貫通,然而卻又能整齊劃一,自然成篇,它雖不像《洛陽橋記》和《荔枝譜》那樣講究橫平豎直的章法,然而卻更加隨意自如。因此歐陽修在他編纂的《集古錄》中說:“《茶錄》勁實端嚴,為體雖殊而得其妙,蓋學之至者,意之所到至精”〔9〕。所以,作書和作畫一樣,均須意在筆先,而后才能一揮而就。

我們知道宋代尚意書風,是在宋代建立后近半個世紀即真宗時期開始形成的,歐陽修和蔡襄是其中兩位關(guān)鍵性人物,蔡襄以一代宗師的身份,主張書法以神采之外推崇古意。古意即是遵從古人碑帖中原有的心意和法度,這對初學者的入帖尤其有借鑒意義。王鐸說,學書不通古碑書法,終不古,為俗筆也。宋鄧肅也說過,君謨書如杜甫詩,無一字無來處,縱橫上下,皆藏古意,學之力也。北宋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亦評論蔡襄的草書:“存張旭懷素之古韻,有風云變幻之勢,又縱逸而富古意”〔7〕。蔡襄的這種“無一字無來處”,顯示了他重視傳統(tǒng)功力之積聚的重要性,不要功力未到就妄談創(chuàng)新,這點也可以說與蘇軾的書學思想相一致,也給初學者以借鑒。蔡襄還提倡“先楷后行”觀,蓋書法歷來是“行草易而楷難”的,不打好用筆和骨架基礎(chǔ),基本就寫不了楷書。蔡襄說:“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行草,亦不離乎楷正?!边@種先楷后行的觀點,至今仍然普遍地被人所接受。緣此可以說蔡襄的這一觀點是有先見之明的,也是正確的。下面我們可以著意分析一下蔡襄的書法藝術(shù)特色。

三、蔡襄行草有風云龍蛇之變

蔡襄的楷書強調(diào)中鋒用筆,筆法與顏體一樣橫畫豎筆,切入平出,強調(diào)藏頭護尾,雖沒有顏字那樣渾厚飽滿,卻有歐字的沉著之勢??赡芘c蔡襄講究筆劃的含蓄與力度有關(guān),故能得到宋徽宗趙佶“包藏法度,停蓄鋒銳”的評價。

初唐楷書的結(jié)體往往左緊右舒,右肩抬起,從側(cè)取勢,而蔡楷取法篆書,字形端正,兩肩齊平,以正面待人,這樣就更能顯示其端莊和雄偉。孫過庭《書譜》說過,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wù)追險絕,既能險絕,復(fù)歸平正。蔡襄楷書的平正是險絕之后復(fù)歸的平正,已由動到靜了,所以端莊燦爛,大者不失結(jié)密,小者寬綽有余。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齊平,此不是書,僅得顏體之點畫耳。

章法布白上,楷書的章法不外是豎距一縱而下,橫距平行對齊。雖然外觀上字字疏朗規(guī)整,但其可貴處要在“狀如算子”的排列中含有左右上下的避讓關(guān)系,伸縮搖曳生姿,顏柳諸家的章法豎距過緊,橫豎寬綽,因而顯得寬中見嚴,而蔡襄楷書則豎距更寬,一縱而下,行行清晰,閱讀起來朗同星點、字字珠璣。顯然,蔡襄的楷書是顏柳以后最精致者,整篇布局在肅穆遒勁中流露出一派蒼潤秀色,給欣賞者以平易近人的視覺美感,故有“太平宰相”般雍容華貴。

大楷的書寫是書法中一大難事。蔡襄不僅專攻楷書且又長于大楷。大楷,又稱榜書,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注》中云:“榜書……作之于小字不同,自古為難。其難有五:一曰執(zhí)筆不同,二曰運管不習,三曰立身驟變,四曰臨仿難周,五曰筆毫難精。有是五者,雖有能書之人,熟精碑法,驟作榜書,多失故步,蓋其勢也”〔10〕。對于蔡襄來說,上面的“五難”并不難。他的《平園集》與《洛陽橋記碑》均是古代大楷書法中的代表作。清代書家翁方綱詩中評道:“瘦骨圓筋屋漏痕,倚天拔地長虹氣?!睂Υ耍羼T班《純吟書要》中亦贊他“字字有法,筆筆用意?!鄙w蔡襄的大楷能用其勢和用其意罷了。不過蔡襄書法雖好,“可愛而不可學”,要學好它,關(guān)鍵是學者要取法乎上,如能佐之學習顏柳與篆書等,這樣對理解蔡襄大楷的用筆將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我們還要學習蔡襄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與一絲不茍的風范。這可以從他書寫《相州晝錦堂記》大楷中得到印證。晝錦堂是北宋宰相韓琦的故居,《晝錦堂記》是歐陽修的文章,由蔡襄書寫刻石而成,當時人稱為“三絕”。傳說每一個字,蔡襄必書寫數(shù)十赫,取滿意者合作而后用之。全碑520字,每一字都是擇其優(yōu)者“裁截布列”而成,所以世稱“百衲碑”。

晚年,蔡襄的書法歸于淳淡婉美,然頗自惜,輕易不肯贈人。據(jù)宋代李燾的《續(xù)資治通鑒長篇》卷第179頁記載,襄工筆札,上尤愛之,御制李用和碑文,詔使襄書,后又敕襄書《溫成皇后父清河郡王碑》,襄曰:“此待詔職也。”力辭之。蔡襄墨跡《謝賜御書詩》和《顏真卿自書告身跋》得魯公筆法,以婉麗華美見稱。前人謂:所謂字里金生,行間玉潤者,殆此類也。觀其結(jié)形取態(tài),似以柔翰而發(fā)之勁腕,故姿顏綽約,而勾勒婉健,有駿馬轉(zhuǎn)韁之勢。宋人書得晉唐形似者,唯公為然。由此可見,蔡襄書法當屬王羲之中和秀麗美體系之中,得晉人書“尚韻”之高標。

在蔡襄眼中,書法是文人雅事,不能有塵俗氣。據(jù)歐陽修的《歸田錄》載:“蔡君謨?yōu)橛鄷都配洝沸蚰靠淌?,其字尤精勁,為世所珍。余以鼠須栗尾筆、銅綠筆格、大小龍茶、惠山泉等物潤筆,君謨大笑,以為太清而不俗”〔9〕。歐陽修還就蔡襄的人品說過,君謨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這是對蔡襄的高雅之氣的褒揚。

當然,蔡襄的書法成就是多方面的,歐陽修曾說過:“君謨書獨步當世,行書第一,小篆第二,草書第三?!碧K軾也評蔡襄書法以“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笔聦嵰彩沁@樣。蔡襄的楷書多以嚴正堂皇的構(gòu)架出現(xiàn)于各種公共場合,為書者必認真對待,而書札信簡就隨意多了,且多用行書為之,其中出現(xiàn)的一些飛白,使之更顯無拘無束、渾然一體。筆者在觀賞了蔡襄的很多墨寶后,也以為他在行草方面的成就比楷書要高,因不藏工拙意,字字充滿了童真與爛漫之趣。這里特別要提到北宋《衍極》卷二有一段記錄蔡襄對自己的行草書的感受,自言每落筆為飛筆,但覺煙云龍蛇,隨手運轉(zhuǎn),奔騰上下,殊可駭愕,靜而觀之,神情歡欣,亦復(fù)可喜。對于蔡襄的自書詩卷等行草墨跡,黃庭堅的評價也十分高,他說:“君謨真行簡札甚秀麗,能入永興之室……渴墨貼,仿佛似晉唐間書?!边@說明了蔡襄不僅能直追晉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能勇于創(chuàng)新,所以能贏得當時有識之士的高度贊揚。

蔡襄的篆書據(jù)明趙均《寒山堂金石林時考》說有“蟠松”二字和“生公講堂”四字。蔡襄的隸書作品有《四賢一不肖詩》墨跡傳世,不過筆者所觀之刻石,已變其形,只是大略能看出他秉承漢《曹全碑》融合己意而成。蘇軾對蔡襄在隸書的基礎(chǔ)上作草書評價是非常高的,說,古人以散筆作隸,號曰“散隸”。近年君謨又在以散筆作草書,亦可謂之“草散”,或名“飛草”。他還在《魏公集》中稱贊君謨飛草盡風云龍蛇之變。故蔡襄的書法成就不僅僅體現(xiàn)在大楷上,還體現(xiàn)在行草上。因此說蔡襄是個多面手的書法家是不過分的。

今天,蔡襄的墨跡已成為稀世珍寶,然而隨著時代審美觀點的變化,蔡襄書法的影響力似乎不及蘇東坡、米芾、黃庭堅等人,時世故也——今人只重創(chuàng)新,不重傳承。它正如清人馮班所說的那樣:“宋人蔡君謨書最佳,今人不重,只緣不學古耳”〔11〕。

〔1〕〔宋〕蘇軾.東坡題跋〔M〕.許偉東,注釋.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4:74.

〔2〕〔宋〕黃庭堅.山谷文集〔M〕.杭州: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2004.

〔3〕〔宋〕蘇軾.東坡題跋:卷六十九〔M〕.北京:中華書局,1986:2185.

〔4〕〔宋〕黃庭堅.論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5.

〔5〕〔宋〕張邦基.墨莊漫錄〔M〕.上海:上海書店,1979:364.

〔6〕馬宗霍.書林藻鑒〔M〕.鉛印本.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5:71.

〔7〕林懋義.佩玉瓊琚在廟堂:蔡襄書品論略〔J〕.福建文史,2002(2):22-28.

〔8〕〔宋〕蔡襄.蔡忠惠公文集〔M〕.刻本.1615.

〔9〕〔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M〕.刻本.1764.

〔10〕〔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注〔M〕.崔爾平,校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1:223.

〔11〕〔清〕馮班.純吟書要〔M〕.影印本.上海:上海書店,1979:553.

(責任編輯 黨紅梅)

Cai Xiang's Calligraphy Dislocated by the History

HUANG Zhiqia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00,China)

The calligraphy in Song dynasty had the trend of"Shang Yi"under the guidance of Ouyang Xiu,Cai Xiang and Su Shi. Cai Xiang's calligraphy and theory,as one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inking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in Chinese calligraphy.However,there were opposite voices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during a long time,and furthermore,Cai Jing,instead of Cai Xiang,is one of"four great calligraphers in Song dynasty",which is a fallacy in today's perspective.Now with the help of historical records,this paper gives overall review and evaluation on his works.

Cai Xiang's calligraphy;the effect on art;savouring

J292.25

A

1672-2345(2012)08-0048-05

2012-05-23

黃志強,副教授,主要從事美術(shù)教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蔡襄楷書蘇軾
胡子怎么放
從善如流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楷書的筆勢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2:54
楷書
悲傷的來信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硬筆楷書3500字
硬筆楷書3500字
淳安县| 昌宁县| 利辛县| 崇州市| 郁南县| 阿巴嘎旗| 茶陵县| 龙海市| 万荣县| 堆龙德庆县| 布尔津县| 诏安县| 旺苍县| 裕民县| 东海县| 桐城市| 鹤壁市| 珲春市| 黔西县| 定襄县| 葵青区| 承德县| 宜丰县| 乐陵市| 龙川县| 和平县| 安达市| 大同县| 望奎县| 福海县| 保康县| 巢湖市| 秦皇岛市| 安塞县| 曲阜市| 新竹市| 四子王旗| 含山县| 景德镇市| 吉水县|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