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帆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及治愈率低等“三高一低”特點,目前主要發(fā)病機制是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破潰、血栓形成[1]。動脈粥樣硬化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慢性炎癥過程。阿托伐他汀具有調脂、消炎、改善內皮細胞功能及穩(wěn)定斑塊等作用[2]。但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對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調節(jié)血脂及抑制炎癥反應的療效有差異,本文對68例患者按隨機分組原則給予了大、小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觀察2組NIHSS、血脂及血清hs-CRP的變化。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診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8例,隨機分2組,小劑量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齡(59.38±11.02)歲,病程10~50h;大劑量組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齡(60.28±10.73)歲;病程11~51h。所有患者均經(jīng)頭顱CT或MRI確診,診斷標準符合1996年全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3]。所有患者均無腦血管病史,無全是其他系統(tǒng)疾病,無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及近期感染史。
1.2 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吸氧、阿司匹林抗凝、丹參針改善微循環(huán)及ACEI類藥物降壓等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小劑量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睡前服用;大劑量組給予阿托伐他汀40mg,1次/d,睡前服,療程為2周。
1.3 觀察指標
1.3.1 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 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分。
1.3.2 血脂及血清hs-CRP 患者入院后即抽取早晨空腹靜脈血5ml,檢查血脂、血常規(guī)等指標,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查血清hs-CRP水平,操作步驟嚴格按試劑說明書進行,治療2周后復查上述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大、小劑量組治療2周后患者血脂水平的比較 經(jīng)治療后,血TC、TG、LDL均顯著下降,而大劑量組的下降水平更明顯,與小劑量組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大劑量組HDL的升高水平優(yōu)于小劑量組并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大、小劑量組治療2周后患者血脂水平的比較
2.2 2組治療前、后血清hs-CRP及NIHSS評分的比較 治療前,2組血清hs-CRP及NIHSS評分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2周后,大劑量組血清hs-CRP及NIHSS評分均顯著下降,明顯低于小劑量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清hs-CRP及NIHSS評分的比較
腦梗死是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發(fā)生的一組疾病,而動脈粥樣硬化是以血脂升高、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及慢性炎癥細胞浸潤為主要病理改變的慢性炎癥過程。Selwyn[4]研究認為LDL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啟動因素,LDL升高及HDL的降低是腦血管病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他汀類藥物具有顯著的調脂作用,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減輕腦缺血及再灌注損傷狀態(tài)下粥樣斑塊的炎癥反應,曹紅[5]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物,有助于患者腦血管病后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預后。阿托伐他汀為新一代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除具有明確調脂作用之外,還有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抗細胞氧化、抗血栓形成和抗炎等非調脂作用[6]。但不用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調節(jié)血脂及抑制炎癥反應的療效有差異,目前尚無明確報道何種劑量更適用。本文對68例患者按隨機分組原則給予了大、小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觀察了兩組NIHSS、血脂及血清hs-CRP的變化。
血清Hs-CRP是檢測炎癥反應的最靈敏的指標之一,高血清CRP常常提示心腦血管疾發(fā)生的風險性大大提高。本文選用了CRP為檢測炎癥反應的主要指標,采用TC、TG、LDL、HDL等4項判斷患者血脂的變化水平,使用NIHSS評分判斷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改善程度。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大劑量阿托伐他汀可顯著降低患者血TC、TG、LDL水平,升高HDL水平,并明顯降低血清Hs-CRP水平,與小劑量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在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方面,大劑量組阿托伐他汀的療效更顯著,治療2周后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小劑量組,差異具有顯著性。
綜上所述,大劑量阿托伐他汀可較快低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抑制炎癥反應,穩(wěn)定粥樣斑塊,改善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Lusis AJ.Atherosclerosis[J].Nature,2000,407:233-241.
[2]Arca M,Gaspardone A.Atorvastatin efficacy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J].Drugs, 2007,67:29-41.
[3]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中華神經(jīng)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379-380.
[4]Selwyn AP.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s of statins:LDL versus nonLDL effects[J].Curr Atheroscler Rep,2007,9(4):281-285.
[5]曹紅,孫長凱,趙杰,等.他汀類藥物對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及血清相關參數(shù)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5,9(5):94-96.
[6]他汀類藥物預防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專家組.他汀類藥物預防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專家建議[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