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陽
【摘 要】在電力輸電線路的事故中,由于基礎混凝土斷裂、地基下沉、基礎積水等原因引起的事故并不鮮見,尤其是在較為惡劣天氣條件下,此類事故就更為突了出。由于基礎質量問題而引起的事故,一般處理起來耗時較長、難度較大,對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失很大,因此,如何加強電力基礎工程的質量控制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對提升輸電線路工程基礎施工質量展開深入探討。
【關鍵詞】輸電線路建設;基礎施工;重要性;質量提升措施
高壓輸電線路的基礎即桿塔埋人地下的部分?;A的作用是保證桿塔在運行中不發(fā)生下沉或受到外力的作用時,不發(fā)生傾倒或變形?;A施工是送電線路三大工序(基礎、桿塔、架線)之一,屬于隱蔽工程,且其工作量占送電線路建設工作總量的60%左右??梢哉f,基礎施工質量的優(yōu)劣,會對輸電線路建設和運行的安全穩(wěn)定性產生極為重要的營響,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實提升電力輸電工程基礎施工的質量。
1 加強電力輸電工程基礎施工質量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來,我國對電網建設投資越來越大,建設項目不斷增多,但是電力輸電線路安全事故也隨之而來,并呈不斷增加之勢,甚至重大安全事故也時有發(fā)生,分析原因,誘發(fā)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因為野蠻施工造成的,或是因為施工質量不過關而引起的。
高壓輸電線路施工大致分為基礎施工、鐵塔組立及架線施工三大步驟,而基礎施工的質量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基礎工程對于高壓輸電線路來說就是人的雙腿,只有雙腿強壯有力,才能支撐起強大的身軀,基礎工程也是一樣,基礎牢靠了,才能使線路安全的運行。如果基礎質量不合格,有可能會發(fā)生螺栓被拉出、基礎沉降等事故,甚至造成倒塌的嚴重后果。
此外,基礎施工的目的是為了讓電力鐵塔可以在其上生根,如果施工質量不過關,尺寸發(fā)生較大偏差的話,那么必然造成鐵塔無法組立,建設基礎報廢的嚴重后果,因此在電力工程施工中必須對基礎施工數據準確核算,并在施工中嚴格予以控制,才能保證電力工程建設整體的質量,才能為國民經濟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支撐。
由上述分析可見,加強電力輸電線路基礎施工質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必須要引起建設單位的高度重視。
2 電力輸電線路基礎的主要類型
輸電線路基礎因有地質條件、基礎荷載特性、地基承載特性、基礎施工方法、施工運輸條件、經濟性考慮、環(huán)境保護因素、基礎和上部結構強度配合等因素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種基礎形式:
2.1 巖石基礎
巖石地基對巖石依賴性較高,主要是借助巖石本身或者是巖石和砂漿間的粘結力來穩(wěn)固上部桿塔體,進而保證對桿塔結構的穩(wěn)定。在有良好巖石基礎的山區(qū)地帶,這種類型的基礎比較有效,特點是上拔穩(wěn)定,具有堅強的抗拔性能,由于充分利用了巖石的強度和穩(wěn)固性,使得這種地基能大量節(jié)約鋼材及混泥土用量,挖掏式的作業(yè)使施工費用也比較低。但是巖石基礎對巖石的完整性、硬度、風化情況、穩(wěn)定性、層理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雖然這種地基有很多優(yōu)點,也只是用于一些山區(qū)或者是地質條件和它符合較好的一些地方,局限性很強。
2.2 掏挖式基礎
掏挖式基礎一般可以分為全掏挖式基礎、半掏挖式基礎和斜插式掏挖基礎三類。掏挖式基礎能發(fā)揮原狀土的特性,減少基礎的傾向變形,具有良好的抗拔和抗傾覆穩(wěn)定性,同時具有很好的經濟性,對周圍的環(huán)境也有較好的保護。但是也存在澆灌后無法進行外觀檢查以及缺陷無法進行修補等缺點。
2.3 復合式沉井基礎
這種類型是針對地下水位較高的軟土地基,尤其是容易產生“流砂”現象的軟土地基的一種新型基礎。這種類型的基礎有較大的埋深,整體性好,穩(wěn)定性也較好,能夠承受較大的橫向和縱向的受力。但是這種地基因為挖深較深,所以工期較長,施工費用也較高,另外因為動土量大,所以對周圍的環(huán)境也有較大的破壞。
2.4 臺階基礎
臺階基礎屬于傳統(tǒng)的基礎形式,基礎底板內不配置受力鋼筋。這種類型對于各種塔型和很多地質條件都適用,其特點是大開挖,采用模板澆制,成型后再回土。由于這種大開挖的形式,挖深較深,使得該基礎對環(huán)境影響較大,而且對于現在負荷越來越大的高壓輸電線路基礎,這種類型也顯得不太能夠滿足要求。另外,由于埋深較深,難以達到設計深度的流砂地區(qū)應該避免使用這種地基。
2.5 鉆孔灌注樁基礎
這種基礎是使用鉆孔機鉆出空洞再放置鋼筋骨架,然后再樁孔內灌注混泥土而形成的基礎形式。對地質為流塑、地基持力層較深且基礎作用力較大的耐張塔或者是直線塔,鉆孔灌注樁基礎是一種較好的基礎。這種地基主要靠樁端承載力和樁身摩擦力來承擔桿塔的橫向和縱向的載荷,受力情況安全可靠,但是因為使用的大規(guī)模機械作業(yè),所以費用較高,且灌注樁施工質量控制直觀性差,施工工藝較為復雜。
3 幾種基礎施工常見問題的應對技術措施
3.1 掏挖基礎施工的技術控制
由于掏挖基礎施工的隱蔽性,導致凝土澆灌后無法進行外觀檢查及發(fā)現缺陷無法進行修補,因此該基礎的施工質量控制尤為重要。具體的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如下:①合理配制施工用砼料;②采用襯墊塑料布的方法,以避免地面處基礎壁被碰撞脫落,澆制立柱后拆除;③采用砼坍落度選大一級的方法,保障掏挖基礎擴大頭部位的砼容易搗實;④在保持水灰比不變的前提下,可以適當調整砂率或增加水泥漿量以滿足砼和易性要求,當擴大頭澆灌砼飽滿且振搗完畢后,如周邊殘存氣體,可補充砂漿填充空隙;⑤為了提高砼強度及密實性,掏挖基礎應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其作用半徑約為振動棒插入有效長度的1.5倍,使用時應當快插慢拔,插點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有序進行,以砼表面呈現水泥砂漿和不再出現氣泡、不再顯著沉落為止,不允許搗固過度。
3.2 臺階基礎施工的技術控制
臺階是此類基礎的主要特征,而最不容易控制就是臺階之間結合處的質量,控制不好就會跑漿從而出現蜂窩、狗洞甚至露筋等現象,因此應采取職下技術措施:①在砼澆制到階梯結合處時,在上層模板外側底部四周與下層階梯砼之間的空隙用砼堆壘起來,然后再往上層階梯模內澆灌砼,待澆灌到一定高度后,進行搗固,待見到砼堆壘起來的模板四周開始冒出水泥漿后停止振動,繼續(xù)澆注砼;②在基礎回填時,為防止基礎移位或傾斜,應該在基礎周圍均勻回填。特別是斜插基礎回填應該先回填斜柱內側,然后回填外角側及側面,回填時土方傾倒高度應該盡量放低,避免土方沖擊基礎;③在進行基礎澆制施工的過程中,測量人員經常檢查基礎頂面根開、插入角鋼頂面的棱到棱半根開、高差、傾角等,如有誤差及時調整。
3.3 樁基礎施工中斷樁的技術處理
斷樁是水下澆注砼的重大質量問題,任何處理方法都應與監(jiān)理方、設計方研究確定后再實施。針對斷樁的原因應采取如下技術措施:①砼的坍落度應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粗骨料必須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控制;②一邊澆注砼一邊拔導管,并隨時掌握導管埋入砼內的深度,確保導管始終被砼埋??;③當導管堵塞,砼尚未初凝時,可以吊起一節(jié)鋼軌或其它重物往導管內沖擊,將堵塞的砼沖開,然后再繼續(xù)澆注砼;④如果砼在地下水位以下中斷,可用比原樁徑稍小的鉆頭在原樁位孔鉆孔,至斷樁以下適當深度,重新清孔;在斷樁的部位增加一節(jié)鋼筋籠,其下埋入新鉆孔中,然后再繼續(xù)澆注砼。
4 結語
輸電線路基礎承受著桿塔荷載的作用,應確保其不傾硬,不下沉,不上拔,才能滿足輸電線路長期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需求。隨著輸電線路工程建設的增多,加強工程施工質量管控措施,提高工程整體質量,為輸電線路安全、穩(wěn)定運行提供保障,逐漸成為需要研究解決的現實課題。
【參考文獻】
[1]譚煥亮.輸電線路基礎工程施工質量控制[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08(12).
[2]徐掀云.高壓輸電線路的基礎選型及優(yōu)化[J].建設科技,2012(12).
[責任編輯: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