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志
(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142)
齒輪齒條傳動系統(tǒng),以其傳動比大、高速、高效率、高剛性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行程較大的大型機床上。但對于數(shù)控進給系統(tǒng)的齒輪齒條,除了要求其具有很高的運動精度外,還需要消除配對齒輪齒條間的傳動間隙,否則機床進給系統(tǒng)每次反向時,會產生反向間隙,對加工精度產生很大影響。
傳統(tǒng)的消隙,基本是剛性或柔性的機械消隙法。機械消隙法,會增加機械結構的復雜性,而且機械消隙可靠性差。
本文實例中的高速橋式龍門機床,采用雙驅進給系統(tǒng),即利用伺服控制達到消隙,雖然雙驅系統(tǒng)克服了機械消隙的缺點,但高精度、高速的齒輪傳動系統(tǒng)中,制造裝配誤差對傳動精度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本文對雙驅系統(tǒng)齒輪齒條的調整工藝進行分析,探討調整過程,給出參考性結論。
進給系統(tǒng)的齒條與導軌之間的形位公差,直接影響數(shù)控機床的運動精度。因此,首先調整齒條與導軌之間的平行度,包括每段齒條及全行程的平行度。
如圖1所示,調整平行度是其余調整步驟的基礎步驟,其重要性顯而易見。要求每段齒條必須進行3點測量,本實例中側頭直徑10 mm,每段齒條平行度不大于0.02 mm/m;全行程平行度小于0.04 mm,實例全行程為10 m。
圖1 調整齒條與導軌間平行度
為嚴格控制齒距誤差,齒條對接處需進行連續(xù)的3點測量并調整(如圖2所示),實例中3點千分表變化值小于0.012 mm。
圖2 齒條對接處測量圖
該項幾何公差,通過減速機座法蘭面檢測,實例中數(shù)值不大于0.02 mm。齒輪軸向安裝高度,此幾何尺寸通過可調法蘭盤調節(jié),達到合理的中心距。
圖3 安裝法蘭圖
圖4 齒輪中心距圖
即檢測齒輪齒條的反向間隙,檢測方法為要使用2個千分表,其中一個固定在床身的基面上,表頭測電機座側面;另一個千分表固定床身的基面上,表頭側齒輪節(jié)徑位置。一方向移動齒輪,千分表調零后,向相反方向旋轉齒輪,兩個千分表變化的差值,即為反向間隙,實例中要求小于0.125 mm。
圖5 反向間隙測量圖
對于高速度高精度的大行程數(shù)控機床,最好使用涂色法來檢查齒輪齒條接觸情況,以確保齒輪齒條的正確嚙合。
實例中曾經出現(xiàn)過檢測方法及幾何公差偏離要求的情況,齒輪齒條發(fā)生了不良的嚙合現(xiàn)象,齒條出現(xiàn)劃痕及細微鐵屑現(xiàn)象。因此,在實例齒輪齒條的安裝調試過程中,安裝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及高度、正確的嚙合確認及檢查,要嚴格按照安裝工藝檢測步驟來操作,才能使齒輪齒條嚙合順暢,運行良好,并得到機床實際運行的驗證。
[1]楊海萍,王道波.淺述雙電機驅動系統(tǒng)消除齒輪間隙的對策[J].伺服控制,2009,(6):22-26.
[2]劉志兵,孫志強.雙電機消隙驅動在大重型機床上的應用[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0,(4):77-80.
[3]薛漢杰.雙電機驅動消隙技術及其在數(shù)控設備中的應用[J].航空制造技術,2009,(17):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