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霞
(山東省青州市人民醫(yī)院,青州 262500)
王姓患者,女,52歲,淄博市臨淄區(qū)齊嶺鎮(zhèn)村醫(yī),因右踝外側結節(jié)2年于2011年1月19日來本院皮膚門診就診?;颊哂?年前發(fā)現右踝外側一個小結節(jié),無明顯癥狀,自用熱敷、貼膏藥治療效果不明顯。2009年11月在當地醫(yī)院治療,診斷為皮下囊腫并在局麻下手術切除,病理示炎性肉芽組織。術后1個月,原部位出現3個結節(jié),并逐漸增大,于是2010年3月再次擴大范圍手術切除。術后2個月再次復發(fā),病人拒絕再次手術。患者在當地結核病醫(yī)院做結核菌素試驗陰性,排除皮膚結核后,服利福平治療3個月,病情開始好轉,繼而加重。2010年9月患者在山東省皮膚病醫(yī)院病理檢查示“表皮輕度增厚,真皮中深層大量漿細胞、嗜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巨細胞浸潤,PAS染色陰性,結合臨床,不排除“孢子絲菌病”,建議真菌培養(yǎng)或治療?;颊呋禺數蒯t(yī)院放射科行電子線放射治療15次仍無效后放棄治療,遂于2011年1月19日來本院皮膚科門診就診。查體見患者右踝外側三個棗大結節(jié),暗紅色,串狀排列。詳問病史,患者于發(fā)病前0.5年麥收時有腿部被麥稈扎破史。結合以往病理及治療,診斷為孢子絲菌病(皮膚淋巴管型)。給予伊曲康唑膠囊(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0.1 g qd口服,2個月后結節(jié)變小,4個月后結節(jié)基本消失。囑病人繼服2個月鞏固治療后復診,結節(jié)完全消失?;颊叻師o不適。隨診3個月患者無復發(fā)。期間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均正常。
孢子絲菌病是由孢子絲菌所引起的皮膚、皮下組織及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地理分布以溫熱帶為多見,職業(yè)特點以農民或在陰暗潮濕環(huán)境工作及園林工作者為多。孢子絲菌寄生于植物土壤中,皮膚外傷可感染此病。孢子絲菌病的皮膚淋巴管型最常見,感染部位局部淋巴管有多個皮下結節(jié),可穿破皮膚出現肉芽腫及化膿損害。皮疹為暗紅色浸潤性斑塊,逐漸擴大與皮膚粘連,沿淋巴管蔓延,自覺癥狀輕微。本病人有麥收時被麥稈扎破小腿史,單側發(fā)病,結合以往病理結果及臨床表現,孢子絲菌病可以診斷。孢子絲菌病的治療過去以碘化鉀為首選藥物,療效確切,但治療機制尚不清楚。該藥口服過程中副作用多,表現為惡心、皮疹、發(fā)熱及甲狀腺腫大等。現已有不少國外學者傾向選擇伊曲康唑作為孢子絲菌病的首選藥物。伊曲康唑為一種親脂類三氮唑類廣譜抗真菌藥物,其作用機理是選擇性地抑制真菌的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麥角甾醇的合成,從而發(fā)揮抗真菌作用。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碘化鉀的副作用及禁忌等局限性,伊曲康唑已成為皮膚淋巴管型和固定型孢子絲菌病的新選擇。另外,伊曲康唑亦是骨關節(jié)型孢子絲菌病的首選治療藥物。此例病人證實孢子絲菌病手術治療易復發(fā),應手術加口服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對孢子絲菌病療效不好。伊曲康唑治療孢子絲菌病療效肯定,患者耐受好,價格便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