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
石油的日漸枯竭的事實,正在越來越清晰地顯現出來。確切地說,只要美國不再遮掩石油比人們想象中的速度更快地走向枯竭的真相,油價不需要人為拉升就會爆發(fā),回到它應該到的位置——與全球超發(fā)的貨幣相比,100美元的油價是被嚴重低估的。
2010年11月9日,英國《衛(wèi)報》報道稱,據國際能源署的兩名高級官員透露,為了避免引發(fā)外界對石油短缺問題的恐慌,美國正發(fā)揮其巨大影響力,鼓勵能源監(jiān)控機構對石油供應量下降、面臨短缺的問題視而不見,并夸大找到新油田的幾率。國際能源署2005年曾預測,到2030年,世界石油供應將達到頂峰,日產量高達1 2億桶。但是他們隨后將產量降低到116億桶,2008年又降到1.05億桶。在這位內部人士看來,“1.2億桶的日產量純屬胡說,即便是維持石油產量每天9000萬~9500萬桶也是不可能的。他們是擔心一旦這些數據公布,很可能會引發(fā)石油恐慌,進而影響到金融市場。美國擔心石油頂峰期結束,因為那將威脅到他們使用石油資源的權力”。另一名國際能源署官員則披露,在他們組織內部,有一個潛規(guī)則,那就是不要惹怒美國,其實“石油儲量根本沒有美國宣揚的那么多。”
根據英國能源調查委員會在2010年公布的一份報告,全世界常規(guī)石油產量可能已經達到頂峰,2020年之--前將達到終結點,只是政府沒有勇氣面對這個危險。英國石油儲量消耗分析中心稱,石油開采量下降10%一15%就足以令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完全癱瘓。
如果純粹從利益的角度研究一下戰(zhàn)爭,就會發(fā)現,戰(zhàn)爭幾乎都與資源的爭奪(包括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有關,而稀缺的資源尤其成為爭奪的目標。
石油就是這樣一種資源。
澳大利亞的希拉·紐曼指出:按照今天的消耗速度,石油只能維持40年……石油極限已經到來,天然氣與煤炭緊隨其后,各國政府卻不愿意接受這一事實,千方百計維持現狀,局勢因此進一步惡化?,F代社會寄希望于生物、風能及太陽能,然而,研究表明,非化石燃料只能取代化石燃料的一小部分。后者是自然界經過幾百萬年的積淀賦予人類的寶貴財產,然而,20世紀末21世紀初僅僅幾代人就將其消耗殆盡,人類身處前所未有的困境。
這一觀點在美國和平與世界安全問題專家邁克爾·克萊爾那里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全球當前石油產量的相當一部分50%,是從118處大型油田開采的,每一處每天的產量都超過了10萬桶。當然,其中除了4處油田之外,其他所有的油田都是四分之一世紀之前發(fā)現的,其中,許多已經顯露出產量下滑的跡象。在這些已經(或即將)枯竭的油田中,有一些是全球產量最大的油田,包括沙特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墨西哥的坎塔雷利油田和科威特的布爾甘油田——此3處巨型油田的產量加起來大約是全球總產量的1/10。
連美國能源部都改變了立場,在2005年將沙特阿拉伯2025年的預計石油產量從每天2 25千萬桶下調到每天1.63千萬桶,降低了28%,2006年又再次下調到1.51千萬桶。現在看來,許多分析家認為這一數字仍然過于樂觀。
而且,一些舊油田為了增產而使用高風險和破壞性的手段,從而導致油田大面積衰退。男外,石油的消耗量也在上升:1950年時每天1000萬桶,1962年增加到了每天2500萬桶,1971年每天5000萬桶,而到了20世紀末,則增至每天7500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