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 寧
作為《看佛山》系列紀錄片之一,《佛山聽禪》介紹了佛山市的宗教、歷史、陶瓷、冶煉、粵劇、粵菜、功夫、山水、市井、民俗、現(xiàn)代制造等內容,以佛山市日常生活里可視、可聽、可感的元素詮釋了“其實,用心什么都是禪”的想法。該紀錄片以城市為題材,卻沒有陷入城市宣傳片的禁錮,留給觀影者的是無盡的詩意和思考。審美意義是將現(xiàn)實放置到人的心靈體驗中經歷詩性的超越,以達到物質現(xiàn)實與心靈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將現(xiàn)實的外在之物化作一種可感受、可領悟的精神境界,是審美認知過程的基本模式。①本文從設置象征附著的載體、影像的組合、音樂和個體化的對象四個角度探討《佛山聽禪》審美意義的建構。
設置象征附著的載體是《佛山聽禪》審美意義建構的第一步。紀錄片中,意象的本質是象征,它將影像中的物象作為象征的替代物去激發(fā)人的想象。因此在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想要達到意象化的目的,第一步就是要尋找象征可以附著的載體。②如何使佛山宗教、歷史、陶瓷等眾多類別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禪”?張以慶選擇了純凈靈動的陳家欣這個角色,她在片中飾演一位清朝漢人女子。陳家欣巧妙地擔當了意象的載體,對影片意義的表達作用顯著。
影片第一段落開始,畫面為南海丹灶鎮(zhèn)中心小學同學背誦《公車上書》。背誦結束,聲音轉為靜寂,鏡頭切到康有為故居,清朝漢人女子打扮的陳家欣出場。陳家欣出場的第一個畫面是逆光,安靜地靠在康有為故居窗前向外眺望,第二個鏡頭是面部特寫,神情恬靜,眼神清澈,向窗外望去,背景音樂漸入粵曲《漁舟唱晚》,畫面轉為黃昏江面上漁船劃過的場景。陳家欣出現(xiàn)的畫面位于康有為故居里,上承小學生們背誦的康有為作品《公車上書》,望向窗外,同時又順暢地下啟了室外漁舟唱晚的畫面與音樂。
陳家欣第二次出場開啟了影片的段落二,第一個鏡頭是她坐在古式椅子上,字幕出“康有為成立全國第一個不纏足會”,第二個鏡頭是她的手部特寫,第三個鏡頭轉入自梳女晃腳的腳部特寫,形成自然轉場。陳家欣第三次出場依然是在康有為故居窗前,從扶著窗欞思考,上接“浮生若茶”的畫面,隨后望向屋內,畫面轉入太極拳的表演,引出段落三??梢哉f,陳家欣的設置結構了段落,使影片更流暢。
陳家欣在情感表達和主題升華上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影片結尾提煉出主題“其實,用心什么都是禪”。用什么樣的畫面來表現(xiàn)主題呢?如果以僧人表現(xiàn),無法貼切表達“什么都是禪”的涵義,若以任一普通百姓展現(xiàn),“禪”意不足,若以某一物件表示,似乎缺乏靈氣,而以清朝女子陳家欣虔誠拜佛的近景,配上老人謙伯的唱曲,這個過程便會讓人對虛無縹緲的“禪”有了理解上的著落點,而這種感覺可能只有通過陳家欣才能最巧妙地用畫面的形式傳達出來。通過意象附著物的選擇,產生由象生意的過程。
完成影像的組合是完成意象化的另一方法?!斗鹕铰牰U》通過影像與影像之間的關系完成意義的整合和升華。字幕在本片起到脈絡的作用,現(xiàn)將影像和字幕列出分析。
畫面字幕黃昏,漁船劃過江面;東平大橋;寺廟僧人念經 渡孩子們背誦公車上書 普度清暉園屋頂落花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春秋廚師烹調魚湯 五色五味,人生亦然謙伯在飯店喝茶 浮生若茶謙伯關掉收音機 有聲聽音,無聲聽自己十六歲的劉家偉一邊賣肉一邊看書 有空用功,沒空用心小狗平靜地看著風吹倒一桿正在晾干的香云紗 不是風動,也不是紗動東華里部分被拆除的廢墟,背后豎立的高樓 廣廈萬間,夜眠八尺東華里老街,在這里守了七代的駱筠郿老人看著門外 已失去,未得到,正擁有,輕重孰知羅列村村民松哥坐在船上飲了一口酒,江邊漁船???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黃昏漁船劃過江面 同船不同路,渡人亦度己陳家欣合掌拜佛 其實 用心什么都是禪
讓·米特里在《電影美學與心理學》中將影像分為三個層次:知覺層次,影像是現(xiàn)實的物象,它第一層意義就是被再現(xiàn)物的意義;敘事層次,影響具有表意符號的功能,它的表意不取決于孤立的影像,而是通過影像之間的關系獲得最廣泛的蘊涵;第三是詩意層次,影像通過象征建構一個訴諸于觀眾想象的“詩意”,因而成為視覺語言藝術。
《佛山聽禪》的影像自身內涵豐富,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黃昏中漁船劃過江面的鏡頭,知覺層次是船兒過江,敘事層次是通過一個地方,最終到達彼岸,詩意層次則是人心靈上的開悟,從渡船、到渡人,實際上也是在度己。同樣,張以慶在這些畫面上配以“渡”和“同船不同路,渡人亦度己”的字幕,點亮了詩意層次的涵義。
2.2 影像組合帶來的意象化
影像自身具備多層意義,導演又為畫面配上精煉的字幕,在此基礎上,導演對畫面的呈現(xiàn)方式做了特殊處理,即每一個字幕畫面出現(xiàn)時,均采用定格,同時配一聲擊磬聲。如此使影像與影像之間形成統(tǒng)一的風格,打造了舒適平穩(wěn)的節(jié)奏。隨著這些豐富內涵的影像通過組合不斷積累,意象的表達也逐漸累加。到影片結尾處陳家欣合掌拜佛,提出“其實,用心什么都是禪”的主題時,影像組合帶來的終極意象也清晰展示出來。這些現(xiàn)象和觀念的闡釋,通過影像的組合明了地傳遞出來,為觀眾解讀影片提供了線索,也是導演自己想要表達和期望看到的。
音樂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離心靈最近的表達工具。對于紀錄片創(chuàng)作而言,音樂也是從描寫躍升為表現(xiàn)的常用手段?!斗鹕铰牰U》的音樂張力十足,尤其是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由劉桂娟演唱的《漁舟唱晚》更是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大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效。
在影片中,《漁舟唱晚》被張以慶按照原曲的先后順序截取為四部分,先后四次穿插于片中。第一次出現(xiàn)位于影片段落一。陳家欣安靜地靠在康有為故居的窗前,望向窗外,音樂起,畫面切到黃昏江上漁船劃過水面的鏡頭,此處歌詞為“船兒悠悠,順風滿載漁歌唱,魚兒沉游,云兒遠落時呦?!苯鹕南﹃?,金色的水面,船兒慢慢劃走,音樂與畫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歌曲第四次出現(xiàn)是在結尾,一老一少坐在門檻兒上,望著天空中的月亮,云彩輕輕飄過,音樂為“月兒悠悠,順風送,船兒走,船兒走?!鳖D時,一種時空的滄桑與傳承涌現(xiàn)出來。在人們回味歌聲與禪意的時候,張以慶恰到好處地點出結尾字幕:“佛山,簡稱禪”,意象得到最終的轉化,意猶未盡,感慨萬千,而這一切全是因為音樂與人內心的溝通所致??梢哉f音樂起時,意象化便開始。
影片的音樂從引子開始就特色鮮明。引子由寺廟鐘聲帶出,接下來便是鐘聲配古老的佛山畫面和京劇配現(xiàn)代佛山日常生活畫面,其中京劇的旋律是遞進式,最后到達高潮時,出現(xiàn)影片名——《佛山聽禪》。安靜的鐘聲和激昂的京劇帶來的反差正好符合片頭所要表達的佛山既古老又現(xiàn)代,既安靜又嘈雜的意境。
而另一處使用精妙的音樂位于影片段落三,太極拳師馬建超打太極拳時的配樂不是太極旋律,而是與之拳法節(jié)奏相吻合的京劇鼓點。之后的粵劇表演、武術表演的配樂竟是意大利歌劇詠嘆調《蝴蝶夫人》。前所未有的混搭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官沖擊,而且再次營造了佛山既中國化,又國際化的貫通之感。張以慶在這部影片里巧妙地將熟悉的事物變得陌生,而陌生帶來的則是震撼。
尼采說,“只有人才是美的,只有充滿生命的人才是美的?!闭怯醒腥獾娜藶榧o錄片提供了審美的價值。個體化將使紀錄片從一般的社會學層次上升到審美的層次,將使一般的社會寫真上升到藝術的層次。
《佛山聽禪》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人,他們在影片中的角色并不僅僅是一個符號“人”,而是具體的個體化的人。如影片第四段落以積累蒙太奇講述的馮氏木版年畫馮炳棠、陶藝大師劉炳、民間剪紙藝術家饒寶蓮、開臉師覃明英等。同樣是積累蒙太奇,在第六段落中展示的佛山各行各業(yè)的工作人群,有操作工晚金芳,媒體人韓茜薇,交警王桂德,香云紗印染工匠李活生等。這兩處均以較輕快的節(jié)奏表現(xiàn)他們的工作狀態(tài),在每個人短暫的鏡頭累積中產生新的審美效果。這些個體是與真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具體的個體形態(tài),具有一種現(xiàn)實感,他們工作的狀態(tài)、行走的身影能與具體生活直接聯(lián)系,使創(chuàng)作活動具有明顯參與性。而這些人群與我們的生活形態(tài)處于一種同形同構的關系,能夠引發(fā)人們感情的共鳴,產生親切感,更容易使觀眾通過經驗去加強藝術的體驗,符合全文最后總觀點,“其實,用心什么都是禪。”
綜上所述,完成設置意象附著的載體、影像組合的整體性、音樂促使影片從現(xiàn)實到意象的轉化和個體化的對象的過程,就是《佛山聽禪》這部影片將現(xiàn)實的外在之物化為一種可感受、可領悟的精神境界的過程。在此期間,影片擺脫了單純追求生活實錄,而是使影像逐步超越現(xiàn)實獲得了美感意蘊,建構了審美意義,使人們在欣賞影片時欣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中熟視無睹的事物竟還有如此美妙的一面,得到詩意的享受。
注 釋:
①鐘大年,雷建軍.紀錄片:影像意義系統(tǒng).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01):157,175,178.
② 轉引自鐘大年.紀錄片創(chuàng)作論綱.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4(01):131.
[1] 劉婷.影像敘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10(1).
[2] 張同道.多元共生的記錄時空.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0(1).
[3] (美)莎輪·謝爾曼.張舉文等譯.記錄我們自己:電影、錄像與文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6(1).
[4] 李治田.影視語言教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1).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