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鳳蘭
什么才算真正的素質教育?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得出,真正的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學習消化知識以達到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種教育。而作為初中姍姍來遲的學科——化學來說,實施素質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化學理論課上的實踐,是實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佳途徑。通過實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培養(yǎng)他們觀察現(xiàn)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探究性的新一代。下面筆者就簡單談談在化學實驗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而課堂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提高科學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只限于教科書規(guī)定的幾個有限的實驗,學生按照教科書的設計,原封不動地進行驗證性實驗。這嚴重地挫傷了學生進行實驗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對實驗提不起任何興趣,認為化學實驗可有可無。因此,教師應依據(jù)課程理念的要求,堅持“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實驗內容,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
只有合格的教師,才有優(yōu)秀的學生;只有教師主動地發(fā)展自我,才有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只有教師素質的提升,才能有教育質量的提升;只有教師角色轉變的成功,才能取得新課程化學實驗教學的成功。實驗前教師要做充分準備,熟悉實驗目的、內容和步驟,考慮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觀察什么,如何觀察。課堂演示要操作準確、有條不紊,保證萬無一失。演示實驗所需藥品和儀器要列個清單,走進課堂前,一一對照,看是否遺漏,小東小西缺一樣都會影響實驗的進程,從而影響學生的情緒。教師應把精力投入到實驗研究上,用心收集最新實驗改進和儀器改進資料,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或效果不理想的實驗,要反復開展實驗研究,找出好的實驗方法,提高實驗質效。
在課本中的有些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有典型性,實驗現(xiàn)象也很吸引人,確實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課本中大多數(shù)實驗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沒法在生活中得以親身體驗,因此學生往往把教師的演示實驗看成一次精彩的表演,而自己只不過是一名觀眾,一名過客。為了避免化學實驗脫離實際,使學生不僅喜歡看演示實驗,更要他們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合適的物品自己設計方案親手做實驗。
如在上第一堂課時,筆者不是兩手空空進教室,而是準備了2個實驗,帶著精心準備的瓶瓶罐罐進教室。
1)劃火柴。劃火柴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筆者讓3個學生到講臺上劃火柴,點燃后,一個朝上,一個朝下,一個平放,分別觀察熄滅的先后順序,這樣,全班學生都有了興致。然后筆者告訴學生這一個平常的現(xiàn)象,他們平時沒有注意,但它就是要講到的與燃燒有關的化學知識。做這個實驗筆者找差生,既鼓勵了他們,又拉近了他們與化學的關系。
2)燒杯里裝一些水,放上一只小船——一個裝有燃著蠟燭的塑料蓋,再蓋上一個集氣瓶,過一會兒觀察到蠟燭熄滅,集氣瓶內的水上升,即“水漲船高”。筆者先演示,再請學生上來做。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想展示自己,滿足自己的表現(xiàn)欲。筆者告訴學生這個實驗并不神秘,回家自己就可以做,找一個盆,一個玻璃杯,一個塑料蓋,一截蠟燭就OK了。
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滅火比賽,教師制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災,讓學生自己尋找滅火的材料,設計滅火的方案。這樣就通過親身的體驗讓學生明白滅火的原理,同時也增強消防意識,
現(xiàn)代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動手力強,不盲從,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質疑,敢于探究的創(chuàng)新人才。而實驗教學正好強化了這方面的要求。讓學生多動手做實驗,參與到實驗中,并根據(jù)實驗解決實際生活困難,這才是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最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是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最好方法。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是關鍵,要求教師把握好尺度,實驗前教師必須對學生講明實驗原理、排除危險,分析清楚影響效果的各種因素。如果理不明,僅從形式上改進則是徒勞的。實驗目標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實驗方案要求多樣化、實驗內容融合相關學科,使學生人人都有動手機會,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技能和創(chuàng)造思維。
例如,在“酸溶液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中,可以補充由學生分組做氧化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實驗,原料易得,實驗易做,并且現(xiàn)象明顯。通過這個實驗和鐵繡的主要成分氧化鐵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實驗,更能使學生理解酸溶液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的規(guī)律,便于學生得到和掌握規(guī)律。
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一氧化碳的毒性是一個重要內容,為了確保實驗安全,實驗裝置成為實驗改進的重要課題,所以在創(chuàng)新方案中多余一氧化碳的處理也將成為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借此機會,開展“人人設計實驗方案,人人評比實驗方案”的活動,這樣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親自設計方案、親手實驗,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現(xiàn)象,總結原理和結論,從而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得到加強。
課外小實驗是服務于教師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和有益補充。它給學生創(chuàng)造觀察、操作的機會,讓他們能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課余生活,積累了學習經驗,提高了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參與精神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課外小實驗要與課堂教學同步,便于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驗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而且在家庭小實驗中,沒有現(xiàn)成的儀器和藥品,這就需要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尋求性能相似的代用品,無疑會讓學生動手、動腦。這必將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
例如:從紅蘿卜皮、紫草、紫色卷心菜、米莧菜、月季花、菊花、喇叭花、絲瓜花、一串紅、牽?;āⅧP仙花等物質中均可提出酸堿指示劑;在學完“設計原電池,并用耳機檢驗電流的存在”實驗之后,不僅可以安排“水果電池”的制作,還可鼓勵學生尋求其他替代品(如以鐵釘、廢電池中的碳棒做電極,食鹽水作電解質溶液)重新設計原電池;學習“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酸”之后,可安排“巧除水垢”;學習“合成材料”之后,可安排“燃燒鑒別羊毛織物與化纖織物”;學習“基本營養(yǎng)物質”之后,可安排“自制甜酒釀”;學習“膠體的性質及應用”之后,安排“自制豆腐”等。通過這些實驗,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化學就在身邊,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體現(xiàn)化學的重要性,讓學生更加熱愛化學,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實驗的力量,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主動參與實驗,并能在課下獨立操作實驗,積極探索,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由此學生產生無比的自豪感,完全克服畏懼心理,培養(yǎng)了良好的心理素質,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筆者相信,只要教師不斷總結經驗,化學教學就一定會與時俱進,向著更高、更好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