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河南商丘 476400
本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體電切術(PKRBT)治療淺表膀胱腫瘤100例?,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100例,男80例,女20例,年齡30~75歲,年均60.6歲。無痛性肉眼血尿70例,查體發(fā)現(xiàn)膀胱腫瘤30例。病程7天~6個月,100例均經B超檢查后行膀胱鏡檢查。病理檢查為移性細胞癌,屬早期膀胱腫瘤O期16例、A期22例、B1期62例。腫瘤位于三角區(qū)為20例,左側壁57例,右側壁14例,頸部5例,頂部2例,多發(fā)2例。有蒂且<0.5cm的50例,寬蒂為50例。腫瘤分級為I級50例,Ⅱ級30例,Ⅲ級20例。
1.2 手術方法采用英國佳樂等離子電切系統(tǒng),電切環(huán)為環(huán)狀電極,電切功率為 160~180W,電凝80W。沖洗液為 0.9%鹽水注射液。沖洗壓力為60cmH2O高度。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截石位,順利插入26F電切鏡后,觀察膀胱內情況,了解腫瘤的大小、數(shù)目、位置及與輸尿管口的關系,對于不同大小的腫瘤采用不同的方法。①本組67例用蒂部切除法:瘤體小,有蒂,且<1.0cm直接由根部電切,深至淺肌層,范圍距腫瘤邊緣1~2cm,手術時間平均 15min,沖洗液<500ml。②24例采用水平電切法,用電切環(huán)從腫瘤表面開始逐層切除,直達基底,切除過程中盡量不在腫瘤組織上止血,待全部切除腫瘤組織后再電凝止血。③9例采用垂直電切法。對蒂部較寬的膀胱腫瘤從腫瘤一邊開始,由淺入深電切腫瘤直達基底,電凝止血,再移回相鄰瘤段電切。本組33例患者水平電切法和垂直電切法一般在30min內完成,沖洗液1000ml左右,在電切過程中,目鏡盡量靠近腫瘤,以利于沖洗視野清晰。保持膀胱處于低壓狀態(tài),一般膀胱容量在150ml左右。此后用蒸餾水反復沖洗膀胱,嚴密止血后留置F011ey’s管,術后膀胱沖洗。20mg絲裂霉素膀胱灌注保持40min,每周絲裂霉素20mg膀胱灌注1次,連續(xù)4次,4周后改用卡介苗灌注1~2年。
100例手術順利完成,生命體征平穩(wěn),手術時間5~30min,平均20min。術中無膀胱穿孔,無閉孔神經反射,無TUR綜合征發(fā)生,無輸尿管損傷,無輸血病例,無中轉開腹病例。術后膀胱沖洗12~24h,48h內拔除尿管。3~5d出院,隨訪3~60個月3例單個腫瘤復發(fā),1例術后6個月復發(fā),二次行PKRBT,12個月再次復發(fā)行膀胱全切。無其他并發(fā)癥。
近年來,TURBT已成為淺表膀胱腫瘤治療的首選方法,也有學者稱之為金標準,但對于初學者來說,技術不易掌握,仍然還有一些并發(fā)癥發(fā)生,采用等離子技術可以克服TURBT的不足之處。對淺表性膀胱腫瘤(Ta~T1)或淺肌層侵潤癌(T2)可達根治。有學者認為對于膀胱鏡可以達到的低級別、低分期的膀胱腫瘤均采取經尿道電切。所謂低級別是指0級、I級和Ⅱ級分化的腫瘤。低分期是指O期、A期、B1期腫瘤。針對腫瘤復發(fā)的幾種情況:新生腫瘤、手術種植、手術不徹底、遺留腫瘤。并根據(jù)膀胱腫瘤術后復發(fā)率與其多灶性,隱匿性和尿中致癌物質長期刺激等因素術中術后采用相應措施。在切除過程中,無論腫瘤大小如何,是寬蒂還是窄蒂找到它的基部,范圍切至基底部外側約1~2cm以外的正常膀胱組織,切至足夠的深度,認清正常膀胱組織與腫瘤邊緣的輪廓,然后逐步切除腫瘤。多發(fā)性淺表腫瘤,先切除不易到達的、遠處的前壁和側壁腫瘤,距離近的如三角區(qū)的腫瘤最后切除。為了切除能夠達到足夠的深度,膀胱內沖洗液量最好在 100~150ml內,此時的膀胱處于低壓狀態(tài),黏膜皺壁消失,而膀胱肌層尚未完全伸展,壁相對較厚。切割較安全,能切至足夠深,不易切穿。電切過程中在創(chuàng)面上形成的1~3mm深組織脫水帶,防止靜脈竇開放,減少創(chuàng)面上的出血和沖洗液的吸收,維持了人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避免了電切綜合癥的發(fā)生,還可以使小血管,淋巴管閉塞,減少腫瘤的轉移機會。側壁膀胱腫瘤切除術中,對于TURBT,易發(fā)生閉孔神經反射導致膀胱穿孔。完成腫瘤切割后,為了防止腫瘤種植轉移,術后用蒸餾水沖洗或立即灌注化療藥物,也是預防復發(fā)的手段之一。
膀胱腫瘤灌注免疫治療淺表性腫瘤已被肯定。Lamm等將淺表性膀胱癌分為低危險度(單發(fā),Ta、G1、腫瘤直徑小于 3cm),中等危險度(介于低危險度與高危險度之間)和高危險度(T1、G3多發(fā)或多次復發(fā)的原位癌)三種。低危險度腫瘤電切術后一次化療,輔以膀胱鏡檢查。本組病例與資料報道相比,復發(fā)率較低(4/100)。PKRBT充分發(fā)揮了自身的優(yōu)點,保留了膀胱,提高了生活質量,減輕了患者精神心理壓力。有出血少,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的優(yōu)點,是治療淺表膀胱腫瘤的理想方法。
[1]韓振潘.泌尿外科手術并發(fā)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431-433.
[2]梅驊.泌尿外科手術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785-787.
[3]何峰,楊海超,彭永燕,等.腹腔鏡下膀胱全切及尿流改道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0,16(2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