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永 春
中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的自由批評問題述略
李 永 春
自由批評是共產國際同意中共加入國民黨實行黨內合作的主要條件之一,也是中共在聯合戰(zhàn)線中保持獨立的條件之一。中共公開批評國民黨及其領袖關于國民革命的錯誤觀念和言行,在引導和影響國民黨政策、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的同時,也引起國民黨方面的嚴重不滿乃至抗議,甚至采取“整理黨務案”等辦法來解決。中共在共產國際的影響以及國民黨的壓力下,不斷調整批評國民黨的策略,在北伐戰(zhàn)爭開始后逐漸減少對國民黨的批評。因此,中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對國民黨的批評大致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明顯呈現出由激烈到和緩,再由和緩到激烈,最終又回復到和緩的變化路徑。這種結局是與聯合戰(zhàn)線由中共和國民黨聯合向中共和國民黨左派聯合的策略變化相聯系的,也是國共兩黨爭奪國民革命領導權的真實寫照。
自由批評;國民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黨內合作
關于第一次國共合作,研究者大都注意到共產國際強制共產黨加入國民黨這一方面①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黃修榮:《國共關系七十年》上卷,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64—165頁;,而忽視了另一方面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是附有組王奇生:《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20頁;張玲:《變奏——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影響(1926—1935)》,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2—13頁;何云庵等:《蘇俄、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1919—192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291—293頁;唐寶林:《重評共產國際指導中國大革命的路線》, 《歷史研究》2000年第2期等??棯毩⒑妥杂膳u兩個重要條件的①關于中國共產黨加入中國國民黨的兩個條件,維經斯基指出:“共產國際同意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有以下兩個最重要的條件: (1)組織上獨立, (2)批評權?!保ㄖ泄仓醒朦h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譯 《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4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第233頁。)中共五大的文件則說:“四年前中國共產黨在兩種條件之下,加入中國國民黨,(A)保持組織的獨立,(B)有批評的自由,以執(zhí)行其擁護工人階級利益之政治的主張?!保ā吨泄仓醒胛募x集》第3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年,第44頁。)兩種表述雖有文字上的差異,但基本內容相同。根據中共五大文件中“四年前”的說法,可知兩個條件的提出并為中共接受當在1922年底或1923年初。。中共領導人也始終認定 “獨立批評是我們聯合戰(zhàn)線的主要條件之一”。②《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37頁。但是,中共一面尋求政治上的同盟者,一面又對同盟者開展批評,正如張國燾向共產國際代表所提出的疑惑: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我們的獨立自主?我們與國民黨合作到何種程度?我們應在哪些問題上批評國民黨,等等③參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譯:《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2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第449頁。。而作為同盟者的國民黨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允許并接受共產黨的批評,這些批評對于國共合作有什么影響?這些都是同盟雙方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實際上,中共對國民黨開展獨立批評,在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的同時,也引起國民黨的反批評乃至強烈抗議,甚至采取組織手段來制裁共產黨的批評,同時要求共產國際限制中共的自由批評。因此,中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是如何批評國民黨的,主要批評了國民黨的哪些問題,這些批評產生了怎樣的效果,與國民革命失敗到底有什么聯系,都是關系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問題。深入考察黨內合作形式下中共的自由批評問題,可以提供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共產國際、中共和國民黨的復雜關系的另一面相,從新的視角探析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學術界關于中共對國民黨的批評問題有所涉及④關于中共對國民黨的批評問題,有學者簡單提到《向導》批評孫中山對國際帝國主義和國內軍閥勢力的幻想,以及對忽略人民群眾力量等錯誤思想 (黃修榮:《國共關系七十年》上卷,第190—191頁)。有學者還簡要分析了 《向導》批評國民黨對待群眾的錯誤觀念和做法以及對革命宣傳事業(yè)的忽略 (李玉貞:《孫中山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890—894頁)。楊奎松對此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涉及1923年陳獨秀等人對國民黨的批評、孫中山對陳獨秀和 《向導》批評的抗議、1925年中共對戴季陶主義的抨擊、1926年國民黨對陳獨秀北伐文章的批評,等等 (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 “反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19—22、82—85、151—153頁)。,但沒有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本文擬對此進行全面的梳理,并探討其中的階段變化,以求教于方家。
一
自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提出中共與國民黨實行黨內合作形式后,中共開始嚴厲批評孫中山和國民黨關于國民革命的錯誤觀念和行為,而且批評的態(tài)度漸趨激烈,到1923年7月中旬引起孫中山的強烈抗議,乃至要開除加入國民黨籍的中共領導人陳獨秀。從中共的善意批評和國民黨的反批評,發(fā)展到兩黨主要領導人和兩黨中央互相批評乃至抗議,甚至影響到聯合戰(zhàn)線的存續(xù),可以說是中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對國民黨批評的第一次高潮。
中共成立之初,就作出對現有其他政黨“采取獨立的攻擊態(tài)度”并且 “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的決議。在共產國際的影響下,1922年6月15日中共發(fā)布第一次對于時局的主張,一方面承認國民黨是現存政黨中比較革命的民主派,一方面又公開批評其對外親近帝國主義對內與北洋軍閥攜手的動搖不定的政策。因此中共在解決時局的方法中,提出要邀請國民黨等革命的民主派及社會主義團體共同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zhàn)線,并在中共二大 《關于“民主的聯合戰(zhàn)線”的議決案》中得到確認。⑤《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第9、19、26頁。當馬林最初提出的中共加入國民黨的建議時,陳獨秀曾經列舉了種種反對的理由,既有中共與國民黨的革命宗旨、革命基礎、革命主義都不同,也有 “國民黨孫逸仙派向來對于新加入之分子,絕對不能容納其意見及假以權柄?!雹蕖吨泄仓醒胛募x集》第1冊,第15頁。這些對于國共合作的隱憂,正是后來兩黨在第一次合作中批評與反批評的根源所在。
馬林最初提出黨內合作方式,主要是想以中共加入國民黨去引導國民黨執(zhí)行國民革命的政策,他也預料到國民黨領導人將會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迎接共產黨人,甚至出現收買他們而變?yōu)閳?zhí)行國民黨政策的工具的可能性。因此,他鼓勵共產黨對國民黨展開批評,并在給共產國際東方部的信中指出:“那么我們在國民黨內工作時,就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一切可能性,通過我們的批評和幫助,把這個國民革命的政黨引到新的軌道上,從而為一個真正的共產黨的誕生做好準備?!雹佟豆伯a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2卷,第255、450頁。后來的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堅決反對中共中央遷駐國民黨中央所在地,就是考慮到在廣州很可能造成共產黨對國民黨的過多依賴性,更重要的是 “為了使黨能夠利用真正的批評自由”②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譯 《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第228頁。。共產國際代表的這種態(tài)度無疑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就非常自信地說:“我們應該把開展國民革命運動看作是我們的中心任務,因此我們應當擴大和改組國民黨。如果該黨領導執(zhí)行錯誤的政策,我們就來糾正錯誤。如果我們不加干預,不與他們合作,國民黨人就會犯更多的錯誤……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就不能開展國民革命運動,而國民革命也就不能迅速實現。”③《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卷,第262頁。所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公然批評國民黨 “希望外國援助中國國民革命”、“集中全力于軍事行動,忽視了對于民眾的宣傳”兩個錯誤觀念,“這種求救于敵的辦法,不但失了國民革命領袖的面目,而且引導國民依趨外力,滅殺國民獨立自信之精神”。④《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第128頁。
這一時期,中共對于國民黨的批評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批評國民黨領袖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妥協政策。中共批評孫中山所謂 “友邦”的說法,嚴正指出 “無論那個資本帝國主義的強國,都是中國人民、中國國民運動的敵人?!泵绹桥c日本帝國主義競相侵略中國的惡魔,“中國人民若是認他為 ‘友邦’,便是認賊作父;國民黨若是認他為 ‘友邦’,自動的邀他來公然合作中國的內政,便是教中國人民授權于賊父,公認他為干與中國內政的合法主宰!”⑤和森:《反對 “敦請一友邦”干涉中國內政》,《向導》第19期,1923年2月7日。二是批評國民黨領袖對國民革命的許多謬誤觀念,如認為中國革命只是一種解決 “內政”的運動,無須倡言反抗外國帝國主義,只須聲明承認一切條約,就可以避免外國妨害中國革命等。在蔡和森看來,這些謬誤 “實是中國國民革命運動的損失!這種損失比較軍事的失敗地盤的喪失要重大得多”⑥和森:《中國革命運動與國際之關系》,《向導》第23期,1923年5月2日。。三是批評國民黨專注廣東的軍事活動,忽視黨的組織改進和國民革命宣傳。馬林在中共中央政治機關報 《向導》上著文指出,中國國民運動缺少由一個政黨主持的有規(guī)則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宣傳;歷來偏重于軍事活動一方面,“是國民運動領袖在觀念上的一個大錯誤”⑦孫鐸:《國民運動革命軍和革命宣傳》,《向導》第9期,1922年11月8日。。
這一時期中共真心希望國民黨改良并與共產黨合作,所以經常在 《向導》上 “發(fā)表勸告國民黨的話”,國民黨領袖亦很注意 《向導》的提議。⑧《惲代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55頁。例如,孫中山采納了陳獨秀和馬林提出的國民黨改組計劃,其中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宣傳問題⑨《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2卷,第455頁。。《中國國民黨宣言》也接受了中共的反帝主張,雖未標明 “打倒國際帝國主義”,但承認中國業(yè)已淪為列強殖民地,主張修正與列強所締一切不平等條約。
不過,國民黨內對于中共的批評是很不滿的,如上海的國民黨員抱怨 《向導》對他們的批評太苛刻,廣州的國民黨負責人批評 “陳獨秀只想利用國民黨。他的宣傳工作只考慮共產黨的組織,干的是同國民黨決裂的事”。⑩《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2卷,第425頁。在馬林建議下,1923年7月13日陳獨秀、蔡和森以《向導》編輯身份會晤孫中山,座談北方的形勢及孫中山今后的計劃。在了解孫中山態(tài)度后,中共中央局決定離開廣州,轉到北方進行國民會議的宣傳。
然而,5天之后,即7月18日,孫中山就中共對國民黨的批評向馬林提出強烈抗議,說:“象陳獨秀那樣在他的周報上批評國民黨的事再也不許發(fā)生。如果他的批評里有支持一個比國民黨更好的第三黨的語氣,我一定開除他。如果我能自由地把共產黨人開除出國民黨,我就可以不接受財政援助。”馬林否認蘇俄援助與《向導》批評之間的關系,還替陳獨秀開脫,辯說其中有幾篇批評文章出自他之手。①《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2卷,第423頁。7月19日,中共中央開會討論共產黨人在國民黨的處境問題。會議強調中共不希望同國民黨決裂,但是為了發(fā)展國民運動,必須批評國民黨在政治上的無所作為和它的錯誤行動,最后作出“按照1922年8月以來遵循的路線工作下去,在批評上避免激烈詞句”②《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2卷,第425頁。的決定。從此,中共對國民黨的批評策略進行了調整,對國民黨的批評態(tài)度開始轉向和緩。
二
從1923年11月起,中共又開始批評國民黨對待英美國侵略家言論的錯誤態(tài)度,到1924年就商團事件、孫中山北上和北伐等具體問題,連續(xù)不斷地猛烈批評國民黨領袖,引起國民黨方面的強烈反應甚至國民黨中央的嚴重警告,中共發(fā)表 《告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表明對國民黨毫不妥協的立場,以至兩黨中央展開針鋒相對的批評。可以說是中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對國民黨批評的第二次高潮。
中共加入國民黨并全力推動國民黨的改組和宣傳工作,不期引起國民黨右派的攻擊。1924年5月,中共中央執(zhí)委擴大會議確定對國民黨的新策略,明確提出:所謂國民黨左右派之爭,其實是我們和國民黨右派之爭?!斑@并不是說我們立刻要求機械式的開除右派,也不是對于右派之人身的攻擊與沖突;我們乃要求國民黨內的批評自由,我們便能在國民運動的根本問題上指摘右派政策的錯誤 (最重要的,就是回避反帝國主義的爭斗)——在我們自己的機關報上,在國民黨的機關報上,在種種集會的時候。”③《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第186頁。
在調整對國民黨的策略后,中共對國民黨的批評主要表現在:一是批評中派領袖對商團事件處理的姑息養(yǎng)奸的做法。蔡和森指稱商團事件 “可謂極帝國主義買辦階級雇傭軍閥以及國民黨右派分子伙同宰割革命政府之奇觀”;希望孫中山毅然決然拋棄以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妥協的錯誤政策。④和森:《商團事件的教訓》,《向導》第82期,1924年9月10日。瞿秋白批評國民黨中派想避開革命道路而利用商團,結果為商團利用,喪失自己的政策,在政治上降服于右派,簡直是降服于反革命派與帝國主義。⑤巨緣:《帝國主義與反革命壓迫下的孫中山政府》,《向導》第85期,1924年10月1日?!熬蘧墶毕钓那锇坠P名。中共猛烈抨擊胡漢民、汪精衛(wèi)對待商團叛亂的搖擺立場,“這種抨擊給群眾造成的印象非常好”⑥《中共黨史報告選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第79頁。。孫中山最后還是接受中共的主張,武力鎮(zhèn)壓了商團事件。二是批評國民黨專注傳統(tǒng)的軍事行動,而不是武裝國民,實行革命的軍事行動。彭述之指出:我們反對國民黨的軍事行動,是反對國民黨第一沒有看清真正革命的群眾勢力,第二沒有認清真正的敵人,第三沒有了解進行革命由宣傳而組織訓練而武裝暴動的步驟,第四不是武裝群眾而是武裝軍閥。⑦述之:《我們?yōu)槭裁捶磳顸h之軍事行動》,《向導》第85期,1924年10月1日。蔡和森指出:在商團叛亂的情況下,孫中山所謂 “護法”北伐 “這種國民黨以前的傳統(tǒng)政策,實屬投降英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下策”,這種政策只能助日本帝國主義及反直軍閥張作霖,完全隱沒了自己獨立的革命的政治號召,也完全不能影響或動搖軍閥制度和國際帝國主義侵略之政局。⑧和森:《北伐呢?抵抗英國帝國主義及反革命呢?》,《向導》第83期,1924年9月17日。三是批評孫中山對于軍閥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召集和平會議的態(tài)度。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后,電邀孫中山北上會商國是。中共中央認為孫中山應留粵鞏固廣東的革命成果,肅清反革命勢力,極力反對孫中山北上,認為他一個代表人民利益的革命領袖去參加所謂和平會議,“不僅是要上帝國主義與軍閥的當,而且無異于向人民宣告自己是與軍閥及帝國主義的工具處于同等地位”。①和森:《北京政變與國民黨》, 《向導》第89期,1924年10月29日。孫中山隨后發(fā)表 《北上宣言》,重申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政治立場,接受中共提出的 “開國民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口號。中共中央才改變策略,對孫中山參加和會 “并不根本反對”,“然我們當警告中山在和會中本著國民黨的黨綱、政綱及北伐宣言說話,揭破帝國主義者和軍閥在和會中勾結宰割中國的陰謀?!雹凇吨泄仓醒胛募x集》第1冊,第234頁。即便如此,中共中央在歡迎孫中山離粵來滬的同時,仍然批評孫中山到上海后發(fā)表的宣言 “純粹代表國民黨中派的觀念,措詞含渾,大有與各軍閥妥協之余地,且語多抽象,并無代表人民利益的具體要求,彼此次北去受軍閥和國民黨右派兩面之包圍,結果恐甚危險?!雹邸吨泄仓醒胛募x集》第1冊,第240頁。
對于共產黨的批評,改組后的國民黨最初還是能夠容忍的。胡漢民于1924年4月發(fā)表《國民黨批評之批評》,很客氣地說:共產黨人的批評 “多半是重視國民黨,而期望甚切”。其主要意思不在于批評國民黨,而 “是要叫國民黨以外其他有革命新思想主義的人,無論共產及若何的黨派——尤其是共產黨——盡量加入國民黨”。④胡漢民:《國民黨批評之批評》,羅家倫主編 《革命文獻》第9輯,中央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51—52頁。可到了6月18日,鄧澤如、張繼等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提出對共產黨的彈劾案,指出:“彼等既為本黨黨員,則無論在何種印刷物中,對于本黨主義及本黨政府軍事政治之行動,均不應妄加指責或批評?!眹顸h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則認定 《向導》 《新青年》等對于本黨之不滿議論 “瑕瑜互見”。⑤中共四大史料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第109頁。因此,國民黨中央采取了批評反對派,以黨的紀律約束黨員的處理辦法,同時也試圖通過組織手段來解決兩黨之間的糾紛。1924年8月召開的國民黨二中全會,討論了 “黨內共產黨派問題”,通過并頒發(fā)有關容納共產分子問題之訓令,其中批評國民黨員對于共產派問題 “往往激昂過甚,逸于常軌,此皆所謂意氣用事”。決議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內設國際聯絡委員會,由國民黨、共產黨和共產國際各派代表一人組成,負責處理國共合作中的糾紛。⑥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第75頁。中共中央認為,這是孫中山等人 “為了黨國作用的問題,利用右派來反對我們”,以國際聯絡委員會作為解決兩黨問題的最高機關,實際上是以國民黨來管理共產黨,是 “想消滅獨立的共產黨組織,限制其行動和批評自由”。因此,作出決定:禁止在國民黨的會議上討論任何有關共產黨問題,并對此辯論不予承認;拒絕承認國民黨為解決兩黨問題而設立的國際聯絡委員會;責成我們的同志在全會上對反革命分子采取進攻態(tài)勢。⑦李永春編著: 《蔡和森年譜》,湘潭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76頁?!吨泄颤h史報告選編》,第80頁。接著,陳獨秀在9月17日出版的 《向導》上發(fā)表長達8000余言的 《我們的回答》,痛斥了國民黨右派誣蔑共產黨破壞國民黨的種種謬論,從思想上理論上申述了中共的獨立性原則,同時向共產國際表明,“我們共產黨在任何問題的爭斗中及與任何黨派聯合運動中,總要時刻顯示我們的真面目于群眾之前,更不可混亂了我們的獨立組織于聯合戰(zhàn)線之中?!雹唷吨泄仓醒胛募x集》第1冊,第175頁。
對于 《向導》的越來越嚴厲的批評,國民黨中央也作出了強烈反應。其中央機關報 《民國日報》(廣州)發(fā)表 《為革命北伐及大元帥北上告向導周報》一文,質問 《向導》記者“這時并未見孫先生舍棄了主義而北上,也并未見孫先生于主義上對馮 (玉祥)軍作如何之退讓,試問從何得知他革命上的信用要破產,又怎樣得知他的主義要給他們奚落”;指責 《向導》的 “‘國民黨右派首領向軍閥投降,向帝國主義放盆賣買’而令孫中山先生北上”等語“顯然犯離間挑撥之嫌”。①孚木:《為革命北伐及大元帥北上告向導周報》,《民國日報》(廣州)1924年11月10、11日。在 《告批評國民黨的同志》的 “社論”中,指責 《向導》妄自為國民黨劃分派別并指商團叛變?yōu)閲顸h右派主使,批評 “向導周報捏造的事實,實在比其他政黨之造謠妖報尤為可惡”。②孚木:《告批評國民黨的同志》,《民國日報》 (廣州)1924年11月4、5日。與此同時,孫中山也多次警告馬林說:“共產黨既加入國民黨,便應該服從黨紀,不應該公開的批評國民黨,共產黨若不服從國民黨,我便要開除他們;蘇俄若袒護中國共產黨,我便要反對蘇俄?!雹廴谓渲骶帲骸蛾惇毿阒鬟x編》第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15頁??梢姡泄矊顸h的批評,已影響到國共兩黨關系乃至國民黨與蘇俄的關系。有鑒于此,國民黨中央對 《向導》提出警告甚至要加以紀律處分。1924年11月10日,國民黨中央致函向導周報社,提出警告說:該報第87期所謂工團軍與商團開槍互擊等,均屬捏造事實,令人發(fā)指。第88期一面仍攻擊廣州政府處置商團不力,導致犧牲與損失 “巨大可怖”;一面又采納所謂上海各報之香港來電,將搶劫焚殺之罪惡完全歸于政府軍隊。“如貴報無相當之道歉及更正,則本會當采取適當之方法,以自湔雪”。④《國民黨再警告向導周報》, 《民國日報》 (廣州)1924年11月11日。可見,國民黨中央一再警告 《向導》,顯然對中共批評之批評開始升級,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重大轉變。
11月19日,中共公開發(fā)表 《答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針鋒相對地回擊國民黨中央的批評。首先,駁斥 《民國日報》所謂 《向導》強分國民黨為左中右派的指責,批評 “諸君只知否認派別的態(tài)度,實際即不啻包庇違反黨綱及紀律之背叛份子而獎勵之;表面好似站在衛(wèi)護黨的地位,實際卻是遮蓋耳目,任其暗中腐敗而不可作為,其結果不僅不是衛(wèi)護國民黨,反而是破壞國民黨!”其次,反駁所謂捏造事實詆毀中傷廣州政府等指控,說明 《向導》批評廣州政府,不僅沒有絲毫惡意,而且非常 “忠實近情”;至于攻擊乘機焚劫的軍隊,則是希望革命政府嚴懲他們,以尊重革命政府的責任,挽回已失之民心。最后,“鄭重警告”國民黨中央:“即本報與貴會素無若何關系,貴會并非本報上級機關,本報言論方針,自有權限,絕不容貴會之干涉;貴會欲在貴黨以內執(zhí)行任何手段便執(zhí)行任何手段,自是貴會所有之權限,亦與本報絕不相涉;至來函威嚇無禮誣構慢 [謾]罵之失態(tài),同人不敏,恕不裁答?!雹荨洞饑顸h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 《向導》第92期,1924年11月19日。可見,對于國民黨中央對中共批評的干涉,中共采取了毫不妥協的立場,表明了更加強硬的態(tài)度。
這一時期中共對國民黨的批評,助益和推動了國民革命的開展,尤其是中共連續(xù)批評孫中山放棄國民黨改組工作而專注廣東的軍事斗爭的錯誤,從實際上推動國民黨召開改組大會。在國民黨改組之后,中共通過批評國民黨的各種錯誤言行,繼續(xù)推動國民黨領導國民革命。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民革命運動的開展,中共逐漸將對國民黨的自由批評與爭奪革命領導權聯系起來。自國民黨開始改組,中共就意識到并且試圖掌握聯合戰(zhàn)線的領導權,所以 “在政治生活的每個重要時刻,中央均同國民黨一起共同發(fā)表聲明 (為的是不被任何人發(fā)覺)”⑥蔡和森:《關于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黨內生活向共產國際的報告》,《中央檔案館叢刊》1987年第2期。?!吨泄仓醒?、青年團中央關于民校工作合作辦法》明確提出:關于國民黨工作的重點是宣傳左派政治主張,以 《向導》之所指示為準;在民校的集會中,我們務必提出些實際的問題,如 《向導》81期后之各種實際問題,充分地做左派政治宣傳;我們對于中派的態(tài)度,亦應照《向導》之所指示而批評之;務極力推銷 《向導》于民校中的左派分子及中立分子。⑦《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第121—122頁。“民?!毕祰顸h代稱。
以 《向導》為代表的中共對于國民黨的批評,其威力巨大。戴季陶甚至認為:《向導》對胡漢民、汪精衛(wèi)大加批評的原因,“蓋欲將國民黨中稍能得青年信仰之人,均用打神鞭一律打盡,然后彼黨乃可取得完全指導青年之地位,曾不為中國實際政治著想?,F在將國民黨領袖人物之信用破壞干凈……由此種種,已可知國民黨與C.P.實已入抗爭期,而不能再緩?!雹噢D引自陳紅民輯注:《戴季陶1925—1926年間致胡漢民等幾封信》,《民國檔案》2005年第4期。戴季陶雖然曲解了中共對于國民黨右派和中派的批評,但得出兩黨 “抗爭期”的結論也不是空穴來風。
三
在孫中山逝世后,西山會議派和戴季陶等人猖狂地進攻共產黨,中共領導人紛紛撰文予以反擊,嚴厲打擊國民黨新、老右派。對于國民黨北伐出師,中共也提出諸多批評,但遭到國民黨領袖群起攻擊,出現了中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對國民黨批評的第三次高潮。之后,國民黨中央通過 “整理黨務案”等來壓制共產黨的批評,加上來自共產國際方面的壓力,中共逐漸緩和對國民黨的批評。
這一時期,中共對國民黨的批評重點在以下方面:
一是批評戴季陶主義和西山會議派。
戴季陶在1925年7月刊行了《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一書,指責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是一種寄生政策,特別攻擊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批評,說:共產黨人太不尊重團體的道德,在他們的機關報上面對于國民黨的主義和策略加以批評,而且對于國民黨領袖人物故意造作謠言,借此使一般青年生出不信任國民黨的心理。他批評譚平山今年在 《革命》上 “公然說國民黨的政策當中有反革命的政策”,又批評去年 《向導》對于孫中山北上的批評等,“這些糊 〔胡〕說,絕不是友黨的機關報所應持的態(tài)度?!雹俅骷咎眨骸秶窀锩c中國國民黨》(1925年7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教研室編 《戴季陶主義資料選編》,1982年,第89頁。該書成為國民黨新老右派反共的思想武器。對此,中共主動調整策略,宣傳孫中山晚期較左的言論,將他塑造成堅定的 “左派”形象,減少了對孫中山和國民黨左派的批評,并援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來批評右派,其中重點批評戴季陶書中的錯誤。陳獨秀以大量事實反駁戴季陶,諸如共產黨加入國民黨 “是陰謀破壞國民黨”的說法,都是毫無根據的而且是別有用心的。②獨秀:《給戴季陶的一封信》,《向導》第129期,1925年9月11日;第130期,1925年9月18日。瞿秋白指出,戴季陶攻擊 《向導》對國民黨的批評,“這一則是只知護短,而不求解決;二則是故意違反事實,歸罪C.P.。”③《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第395頁?!癈.P.”系中國共產黨Communist Party簡稱。向導周報社還專門出版 《反戴季陶的國民革命觀》的小冊子,揭露戴季陶 “三民主義真實信徒”的假面目。在中共和國民黨左派的猛烈抨擊下,國民黨中央最后嚴厲批評并處分戴季陶,下令銷毀 《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
1927年4月,以謝持、鄒魯等為代表的西山會議派公然宣布共產黨破壞國民黨、破壞國家、破壞社會三大 “罪狀”,其中不少涉及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批評,如說:“其對于總理也,欲以爝火毀日月之明:總理電吊哈丁,詆為忠孝洋大人;總理北伐,詆為避免與英帝國主義沖突;總理北上,詆為與軍閥妥協。迨總理逝世,彼輩陽為追悼,陰行慶祝,進而加馬克思、列寧 (遺像于總理)遺像之上。”甚至說中共誣蔑總理人格、抹煞總理歷史。④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第479頁。對此,中共調整了與國民黨右派斗爭的策略,即在宣傳上改變以前消極的不談三民主義而為積極地解釋三民主義,根據國民黨第一次大會宣言及我們的理論來解釋三民主義,以鞏固并發(fā)展國民黨左派的理想。⑤《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第446頁。除了在 《向導》《新青年》等刊物上發(fā)表許多文章批評西山會議參加者以外,中共主要是聯合國民黨左派進行反對西山會議派的斗爭,同時推動國民黨中央對其進行政治打擊和組織處理。中共的斗爭策略頗見成效。據鄒魯所述,當時 “雪片一樣的宣傳品向西山會議進攻”。胡漢民還說:“西山會議能夠得婦孺皆知,中外聞名,不可不歸于共產黨?!雹迾s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第343、344頁。對國民黨右派的批判和打擊,堅持了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政策,也促進了共產黨與左派的結合,使革命政策能得到堅強擁護,使左派勢力日益發(fā)展,“近年來國民黨內左派勢力之發(fā)展不能不說共產分子與有力焉。”⑦大雷:《關于蔣介石對 “要不要國民黨”誤會之解釋》,《人民周刊》第18期,1926年8月12日。
二是批評國民黨關于北伐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及北伐軍的缺點。
在1926年6月5日國民黨中央通過迅速出師北伐案后,中共領導人根據共產國際反對目前北伐的指示①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譯:《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3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第228、268頁。,也試圖就北伐問題對蔣介石和國民黨施加壓力②在經過 “三二○”事件和 “整理黨務案”后, “北伐就是同蔣介石和解,就是抬高蔣介石地位,就是供給他以比前 [比以前]更多的軍火和金錢。”(《鄭超麟回憶錄》(上),東方出版社,2004年,第246頁。)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遠東局當時認為,按照陳獨秀 《論國民政府之北伐》“來準備條件,使黨能在有利的時機提出具體的口號,制止軍隊繼續(xù)向北推進,因為這是與向農民征稅和進一步加強軍事獨裁有聯系的。”(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譯 《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3卷,第375頁。),于是連續(xù)發(fā)表批評北伐的文章。其中,陳獨秀發(fā)表于 《向導》的 《論國民政府之北伐》批評關于北伐的錯誤觀念和行動,指出北伐只是討伐北洋軍閥的一種軍事行動,從國民政府內部之政治狀況、國民政府之實力、國民政府所屬軍隊之戰(zhàn)斗力及革命的意識都可以看出,革命的北伐時機尚未成熟。③獨秀:《論國民政府之北伐》,《向導》第161期,1926年7月7日。彭述之批評北伐軍號稱黨軍,卻沒有黨的指揮;北伐是國民政府的北伐,而國民政府有名無實,只不過是軍事領袖的一個特別機關?!拔覀?yōu)榱酥袊膰窀锩某晒?,為了北伐前途的勝利,我們不能不苦口的指出北伐軍的缺點和所以救治之道?!雹苁鲋骸段覀兊谋狈ビ^》,《向導》第170期,1926年9月10日。此外,中共還批評國民黨為了北伐而壓制后方的工人運動以及向農民勒派軍費的政策,并指出:“如果北伐軍不顧民眾的要求,不注意民眾勢力的發(fā)展或甚至防礙民眾勢力的發(fā)展,那便完全失了此次反吳北伐的根本意義,那便與其他軍閥的互斗無多差別?!雹菔鲋骸侗狈ボ姽タ碎L沙與政局前途之推測》,《向導》第165期,1926年7月28日。
中共對北伐的態(tài)度,引起了國民黨方面的批評乃至攻擊。蔣介石認為 《論國民政府之北伐》是 “誹議北伐”,其用意在減少國民黨信仰,而增進共產黨地位⑥蔣介石日記(1925年8月23日),轉引自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3頁。,因此致信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要求對中共提出交涉。國民黨中派以及一些左派領袖均對陳獨秀表示不滿,顧孟余在中央宣傳委員會開會時直斥陳獨秀有意挑撥人民與國民政府之感情,張靜江則請鮑羅廷勸陳獨秀勿再作這類文章,黃埔特區(qū)黨部則向中央黨部控告,并禁止同學購閱 《向導》⑦參見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2冊,第247頁。。9月13日,陳獨秀公開答復國民黨的辯難,申述其全文要旨在警告國民政府統(tǒng)治以外的民眾不可專門依賴北伐來得到解放,更是警告國民政府當局不可把北伐看得太神圣,乃至于不惜犧牲民眾利益⑧參見《讀者之聲》,《向導》第171期,1926年9月20日。。20日,中共在 《中央局關于最近全國政治情形與黨的發(fā)展的報告》中,甚至指責中派領袖在北伐中只在爭取地盤,以致內部暗潮甚烈;批評中派諸人 “欣喜于目前的勝利,驕張之氣,漠視一切”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2冊,第250頁。。中共中央由此表明對于北伐的態(tài)度,同時敏銳地指出北伐中的種種危險,并以在野黨身份提出善意的忠告。但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卻批評陳獨秀和中共的北伐態(tài)度,認為這有可能導致同國民黨和蔣介石的沖突,過早挑起這種沖突是不合時宜的。⑩《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3卷,第388—389頁。
三是批評蔣介石的右傾和獨裁言論。
自 “三二○”事件開始,蔣介石逐漸集黨權、政權、軍權于一身,“蔣所在地,就是國民黨中央所在地,國民政府所在地;蔣就是國民黨,蔣就是革命政府,威福之甚,過于中山為大元帥時”?《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2冊,第242頁。。不僅如此,蔣介石還提出遷移國民政府到武漢,抬高黨的威權,實際上是想進一步擴大獨裁。中共中央明確表示反對遷都之議,并指出蔣介石集軍權、政權、黨權于一身之危險。隨著北伐戰(zhàn)爭的順利進展,國民政府正式決定北遷,而蔣介石等又堅決主張遷往蔣介石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駐地南昌,而在武漢的國民政府成員堅持聯席會議遷移武漢的原案,使國民政府遷移問題成為嚴重的政治問題。彭述之批評蔣介石堅決主張遷都南昌的錯誤,特別指出國民政府至今還在單純軍事獨裁之下,甚至國民黨也在軍事獨裁之下,名義上以黨治國,實際上是以軍治黨,黨內的民主主義完全喪失。這些事實如果再發(fā)展下去,一定會毀滅全部的革命。①述之:《革命政府遷移問題》,《向導》第188期,1927年2月16日;述之:《目前革命右傾的危險》,《向導》第190期,1927年3月6日。在中共和國民黨左派的努力下,1927年3月國民黨第二屆第三次中央全會批評蔣介石自 “三二○”事件武力蹂躪黨權政權以后,破壞總理之聯俄及容納共產黨政策,破壞本黨軍隊中之黨代表制與政府制度,開個人獨裁之漸,啟武人專橫之端的罪行②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第299頁。。全會還通過了堅持國共合作、限制蔣介石權力的決議。
北伐軍占領武漢以后,革命隊伍中出現了一種妥協甚至反動的傾向,公開地或秘密地破壞革命的原則與革命的策略,企圖與敵人妥協。中共批評道:“站在國民黨最高地位的人物 (指蔣介石——筆者注)居然有說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不是呆板的,意思便是可以隨時變更,可以與帝國主義妥協的?!雹凼鲋骸赌壳案锩覂A的危險》,《向導》第190期,1927年3月6日。就蔣介石1927年3月在南昌的演講,陳獨秀指出:國民黨軍事領袖說出這樣的話,在革命政策的立場上看來,分明是把中山先生的聯俄精神根本放棄了。④蔣介石說:“為什么要聯合蘇俄,就是蘇俄能以平等待我中國……不僅日本,無論那一國,如其放棄帝國主義政策,能以平等待我中國的時候,那末,我們對他們,如同對蘇俄一個樣子,未始不可聯合的?!豹毿悖骸对u蔣介石三月七日之演講》,《向導》第192期,1927年3月18日。蔣介石在演講中影射和誣陷共產黨,公開提出要“制裁”、“糾正”共產黨,彭述之對此反駁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獨立的政黨,除共產國際以外絕不受任何人的糾正或制裁;在國民革命戰(zhàn)線上,共產黨與國民黨要密切地誠懇地協商合作,但只是協商合作,而絕不是受其什么糾正或制裁。至于某個人或領袖要糾正或制裁共產黨或其黨員,都是笑話。⑤述之:《讀了蔣介石二月二十一日的講演以后》,《向導》第192期,1927年3月18日。3月13日,中共中央就蔣介石所謂糾正與制裁共產黨的言論向國民黨中央提出抗議,質問蔣介石對于他自己也承認是革命分子的共產黨員防閑排擠且一再聲言要進行制裁,究竟是出于何項動機?⑥參見 《中國共產黨致中國國民黨書》, 《向導》第192期,1927年3月18日。但是,中共對蔣介石的認識存在局限性,一方面被蔣介石偽裝革命進步的面目所迷惑,一方面也擔心過度批評蔣介石會導致國共合作破裂。直到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后,《中國共產黨為蔣介石屠殺革命民眾宣言》猛烈批評蔣介石是國民革命公開的敵人,是帝國主義的工具,是屠殺工農和革命群眾的白色恐怖的罪魁。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張國燾同時在 《向導》上發(fā)表文章,痛斥蔣介石叛變革命,公開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破壞北伐的勝利,阻礙了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統(tǒng)一。
對于汪精衛(wèi)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中共則較少批評。尤其在蔣介石叛變以后,中共對于左派予以更高的期望和信任,在合作中對左派處處讓步,實際上幾乎放棄了對左派的批評。共產國際指示中共 “應當很堅決的在國民政府中央與地方機關中工作,同時要批評自己同盟者之不堅決,就是最接近的同盟者也要批評,并且要保證政府政策之正確”⑦《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第258頁。。這樣,中共開始公開譴責武漢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限制工農運動,掩護和幫助一切摧殘工農運動的反革命進攻;申明中共將同堅持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內的革命分子繼續(xù)合作。隨著7月15日國民黨中央正式決定 “分共”,中共與國民政府合作的條件已消失,開始揭露汪精衛(wèi)改變三大政策曲解三民主義之罪惡,宣傳反對武漢中央的反動政策。⑧《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第190—191頁。
這一時期中共對于國民黨的批評,日益趨向和緩。一方面的原因是國民黨中央對中共的批評逐步加大制約。1926年5月,國民黨中央全會通過 “整理黨務案”辦法,規(guī)定凡國民黨員對于共產黨員或共產黨員對于國民黨員有懷疑或不滿之處,應呈訴或報告于各該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提交本會議審查后,交各該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分別執(zhí)行。又規(guī)定:凡他黨黨員之加入本黨者,各該黨應訓令其黨員,明了國民黨之基礎為總理所創(chuàng)造之三民主義,對于總理及三民主義不得加以懷疑或批評。①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第232、233頁。蔣介石承認對共產黨提出的條件太苛刻②參見蔣介石日記(1926年5月14日),轉引自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第32頁。,但是依據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政策提出的 “整理黨務案”,畢竟“把一年來的一切糾紛問題定了一個解決辦法”。而且據此提出的兩黨聯席會議,在 《統(tǒng)一革命勢力決議案》中所規(guī)定的具體方法之一,就是 “設法使第三國際及中國共產黨與本黨機關報關于兩黨互相之批評與記載,不違背合作之精神”③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第247、318頁。。顯然,“整理黨務案”主要是解決黨內糾紛,其中又主要是針對于兩黨之間批評。鮑羅廷甚至認為:“中央全會關于共產黨人的決議使右派蒙受了比共產黨人更大的損失。這些決議從右派手里奪走了他們用來反對我們的武器”。④《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3卷,第273頁。6月4日,中共向國民黨公開發(fā)表 “貴黨 ‘黨務整理案’原本關及貴黨內部問題,無論如何決定,他黨均無權贊否。凡為貴黨黨員者,當然有遵守之義務,而于貴黨黨外之團體,則殊無所關涉”的聲明。⑤《讀者之聲》,《向導》第180期,1926年12月5日。《中國共產黨致中國國民黨書》,《向導》第157期,1926年6月9日。可見,中共實際上接受了 “整理黨務案”。受此影響,中共逐漸減少并減緩了對國民黨的批評。另一方面原因是共產國際為了維護聯合戰(zhàn)線,逼迫中共對國民黨讓步。1926年7月,中共中央擴大會議提出要 “去和左派國民黨結合強大的斗爭聯盟,以與資產階級爭國民運動的指導。如此才能保證無產階級政黨爭取國民革命的領導權?!雹蕖吨泄仓醒胛募x集》第2冊,第120頁。但是,聯共 (布)中央和共產國際隨后 “指示中共必須繼續(xù)執(zhí)行以前對待國民黨的方針,避免加劇關系”;“對國民黨工作的領導應當非常謹慎地進行”。⑦《共產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1卷,第665、695頁。這樣,中共對國民黨左派采取了退讓政策。隨著蔣介石叛變革命,汪精衛(wèi)的反動態(tài)度與政策日益發(fā)展,陳獨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我們和國民黨的合作日益入于危險,他們和我們所爭的,表面上好像是這樣或那樣的各個小問題,實際上他們所要的是整個的領導權?,F在只有兩條路擺在我們的面前:放棄領導權或是和他們決裂。”馬日事變之后,武漢國民黨逐漸傾向蔣介石,陳獨秀又兩次提出中共應改變政策,退出國民黨,但均未獲通過。⑧陳獨秀:《告全黨同志書》,《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第418頁。
四
中共對于國民黨的批評,大多建立在當時的形勢分析和事實剖析基礎之上。《向導》聲明“共產黨及本報歷來關于國民黨的文字皆是根據事實立論”,并據此反擊各種對共產黨的挑撥離間與造謠。主編蔡和森反復表示 “本報的言論并非故為激烈,不過是常常本著忠實的科學的觀察以警告我國人”。⑨《讀者之聲》,《向導》第143期,1926年1月26日。和森:《單獨侵略與協同侵略》,《向導》第45期,1923年11月7日。但是,根據事實立論和科學的觀察,與作為政治斗爭手段的批評,有時很難保持一致。例如,《向導》發(fā)表一系列文章反對孫中山北上,其中以蔡和森的態(tài)度最為激烈,原因是他不相信馮玉祥,也不相信孫中山,尤其是孫中山在廣東高唱聯日論調,同時與段祺瑞和張作霖沒有斷絕聯系,所以認為他北上的目的就是想同軍閥和帝國主義達成協議。⑩參見 《中共黨史報告選編》,第80頁。陳獨秀在中共五大報告中承認,當時中央對孫中山北上的策略 “并不完全是正確的”。蔡和森在中共六大發(fā)言中自我批評說,當時反對孫中山北上 “太偏于狹隘的獨立性”,是很錯誤的。?《陳獨秀在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共黨史資料》1982年第3期;《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第137頁。由此看來,國民黨對 《向導》批評之批評,有些還是不無道理的。而且中共對國民黨領袖的批評帶有明顯的攻擊性,有些批評過當,難免不成為反對者攻擊共產黨、挑撥兩黨關系的口實。如商團事變發(fā)生后,香港華字日報社編印的《廣東扣械潮》發(fā)表 《記向導周報攻擊孫政府事》一文,大肆渲染 《向導》對國民黨的批評或者中共報刊與孫中山和國民黨的矛盾,挑起國民黨對共產黨的壓制和兩黨矛盾。①參見 《廣東扣械潮》第4卷,香港華字日報社編印,1924年,第23—26頁。
誠然,政治批評總帶著濃烈的激情和鮮明的立場,在國共黨內合作中本來就是一把雙刃劍,無論是批評方式還是具體的批評對象和批評內容,批評或被批評對同盟者的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更何況批評之中體現出各自的政治利益和立場,因而最終影響到黨內合作的存續(xù)和發(fā)展。而且共產黨的批評策略受制約于合作中的地位和自己的政治實力,本身是有一定的政治風險和代價的。共產國際及其代表對于自由批評的態(tài)度也是前后有變化,不僅影響了各時期中共對國民黨的批評言論之緩急,而且影響到國共合作中兩黨關系的變化和調適。國民黨對于中共批評的態(tài)度也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先是批評或駁斥共產黨的批評言論,后是利用右派對共產黨進行壓制和非難,甚至國民黨中央以黨紀約束和政治手段限制中共的批評,諸如整理黨務案和國際聯絡委員會之議都是明證??梢哉f,同盟者之間的批評與反批評始終貫串于國共合作的全過程,只是在不同階段表現出雙方的勝負消長。
在黨內合作形式下,中共對于自由批評的正確運用并非易事。一方面,中共對國民黨提出批評,維護和顯示政治組織的獨立性,但不能影響聯盟即兩黨的合作;另一方面,孫中山允許共產黨保持自身的組織獨立和批評自由,又要求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服從自己,難免不存在現實矛盾。這就注定了中共的批評直接關系國共兩黨以及與共產國際關系的調適,否則,不是弱勢一方的共產黨被迫放棄自由批評,就是強勢的國民黨限制弱勢的共產黨而導致兩黨聯合的破裂。所以維經斯基在中共五大總結說:批評權意味著政治上的獨立,這是比較難解決的問題,而且到現在仍然懸而未決?!坝幸恍┛陀^條件,使得我們很難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政治上的獨立。……對于一個應在斗爭中擁有領導權的黨來說,沒有政治上的獨立是最危險的事情?!雹凇豆伯a國際、聯共 (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第4卷,第234頁。顯然,組織獨立是自由批評的前提,相對弱勢的共產黨在國共合作中對國民黨批評,還必須有共產國際的政策扶持和實力幫助,但是共產國際為了維護岌岌可危的國共合作,極力壓制共產黨,遷就國民黨。
總之,中共對國民黨的批評大致經歷三個發(fā)展階段,各階段的批評重點是根據國民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和國共兩黨關系的調適而變化的。中共的自由批評,推動了國民黨的改組和發(fā)展,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進程,使 “打倒列強除軍閥”的觀念深入人心,同時也逐步擴大了中共自身的力量和影響。但是,隨著國民革命運動的發(fā)展,中共的自由批評日益受到來自國民黨和共產國際的限制,加上黨內機會主義錯誤,中共逐漸減少對國民黨的批評。正如蔡和森所說:“我們中央的機關報 《向導》從第一期到‘五卅’時期,對國民黨都持一種獨立的批評態(tài)度,不過有時太偏于狹隘的獨立性了?!薄翱墒亲员狈ヒ院?,革命愈發(fā)展,機會主義也隨著發(fā)展,批評態(tài)度也放棄了,獨立也漸漸的放棄了,甚么都要顧及到與國民黨的聯合戰(zhàn)線?!雹邸恫毯蜕氖恼隆?,第137頁。從史實來看,北伐戰(zhàn)爭開始后,中共對國民黨仍有批評,但已十分和緩。于是,中共對國民黨的批評明顯呈現出由激烈到和緩,再由和緩到激烈,最終又回復和緩的變化路徑,這種結局是與聯合戰(zhàn)線由中共和國民黨聯合向中共和國民黨左派聯合的策略變化相聯系的,也是國共兩黨爭奪國民革命領導權的真實寫照。“自由批評”與組織獨立并列作為實行黨內合作的兩個重要條件,是與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革命的成敗聯系在一起的,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認真總結。
(本文作者 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湘潭411105)
(責任編輯 占善欽)
A Brief Review of the CPC’s Freedom of Criticism during the First KM T-CPC Cooperation
Li Yongchun
Freedom of criticism was one of themain conditions for the Comintern to allow the Chinese Communists to join the KMT for the inner-party cooperation and also served as one of the guarantees for the CPC tomaintain its independence in the united front.The Chinese Communists openly criticized the wrong ideas,speeches and actions of the KMT and its leaders with regard to the national revolution,which,while helping guide and influence the KMT policy and promote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movement,caused serious discontentand even protest from the KMT,which even took the counter-measures like themotion on“Rectification of Party Affairs.”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intern and the pressure from the KMT,the CPC constantly adjusted its tactics of criticism and gradually reduced the criticism after the startof the Northern Expedition.Therefore,the criticism in the course of the first KMT-CPC cooperation went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stages,from fierce tomild,then from mild to fierce,and finally returned tomild.This outcome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tactics of cooperation,that is,the form of united front changed from the alliance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to the alliance between the CPC and the Left wing of the Kuomintang.It also served as a true-to-life portrait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CPC for the leadership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D043;K262
A
1003-3815(2012)-07-0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