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新月
(河北省張家口市康??h畜牧水產(chǎn)局,康保 076650)
肺線蟲病是農(nóng)村散養(yǎng)豬戶的主要寄生蟲病。在我國流行廣泛,呈地方流行,對幼豬危害大。嚴重時引起肺炎,易與仔豬流感、肺炎和氣喘病相混淆,發(fā)現(xiàn)不及時,極易造成誤診,給廣大養(yǎng)殖戶造成較大經(jīng)濟損失。
本病是由后圓科后圓屬的線蟲寄生于豬的氣管、支氣管內所引起的疾病,故又稱肺線蟲病。蟲體呈乳白色或灰白色絲狀,所以又稱肺絲蟲??谀倚?,口緣有一對三葉側唇,雄蟲交合傘不發(fā)達,側葉大,背葉小,雌蟲陰門靠近肛門,陰門前有一角質膨大部。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有3種,常見的為野豬后圓線蟲,少見的為復陰后圓線蟲和薩氏后圓線蟲。3種線蟲均寄生于豬和野豬的支氣管,但又通常在細支氣管第2分枝的遠端部位。3種蟲和蟲卵相似,呈橢圓形,外膜稍顯粗糙狀。大小為40~60×30~40μm。卵胎生,卵內含有卷曲的幼蟲。
雌蟲在宿主支氣管內產(chǎn)卵,卵和粘液混在一起,并隨粘液轉至口腔而被咽下(咳出的很少)進入消化道,再隨糞便排到外界。蟲卵在潮濕的土壤中能存活3個月,當被中間宿主蚯蚓吞食后,在其體內孵化(有時蟲卵在外界孵出幼蟲,幼蟲被蚯蚓吞食),孵出的幼蟲多數(shù)寄生于蚯蚓的食道壁、胃壁和大腸前段的腸壁中,僅有少數(shù)進入心血管內,在此發(fā)育10~20 d,而成感染性幼蟲。幼蟲在蚯蚓體內能存活6個月,豬吞食此種蚯蚓而被感染。當蚯蚓被損傷或死亡,其體內的幼蟲游離到外界環(huán)境中的土壤內,還能生存2~4周。當豬吞食此種幼蟲仍能感染本病。
豬吞食感染性幼蟲后,幼蟲到腸道而侵入腸壁,然后鉆入腸系膜淋巴結中發(fā)育,再沿淋巴系統(tǒng)進入心臟、肺臟。自感染后約24 d,在肺實質、細支氣管及支氣管內發(fā)育成熟排出蟲卵。成蟲的寄生壽命約為1年。
野豬后圓線蟲是肺線蟲病的主要病原體,流行廣泛,感染率高,感染強度大。
(1)蟲卵的生存時間長,孵出的第1期幼蟲生活力也很強。蟲卵在豬運動場上的糞便中或較干的豬舍中能活6~8個月,可渡過結冰的冬季,生存達5個月以上。
(2)病原體對中間宿主蚯蚓的感染率高,在其體內發(fā)育快,在蚯蚓體內的感染性幼蟲保持感染性的時間也長。蚯蚓的感染率在夏季有的可達71.9%,感染性幼蟲在蚯蚓體內的感染性,可能和蚯蚓的生命一樣長。
(3)感染性幼蟲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性強。幼蟲在潮濕土壤中,2~4周;冬季可活4個月。在外界環(huán)境中活的時間長,是豬容易感染肺絲蟲的主要原因。
(4)野豬后圓線蟲可以寄生的蚯蚓種類多。
凡是被肺絲蟲卵污染和有蚯蚓的牧場、運動場、飼料種植場、水源等都可使豬感染本病。反之,不適合蚯蚓生存繁殖的場所,即較少發(fā)生此病。一般在夏季最易感染,冬季逐漸下降,春季最低。多發(fā)生于6~12月齡的豬。
幼蟲在移行時,不同程度的損傷腸壁、淋巴結和肺組織;當帶入細菌時,引起支氣管肺炎。蟲體大量寄生時,隨著蟲體長大,可阻塞毛細支氣管,發(fā)生小葉性肺泡氣腫,常見于尖葉和隔葉面。蟲體的代謝產(chǎn)物能使豬體中毒,影響生長發(fā)育,降低抗病能力。豬肺絲蟲的幼蟲可作為豬流感病毒的傳播者,可促使豬群暴發(fā)流感。豬肺絲蟲和蚯蚓體內均有保毒作用。
主要變化見于肺臟。表面可見灰白色,有隆起呈肌肉樣硬變的病灶,將肺切開,從支氣管內流出粘稠分泌物和白色絲狀蟲體,有的肺小葉因支氣管管腔堵塞發(fā)生局限性肺氣腫,部分的支氣管擴張。
體質健壯的豬感染少量肺絲蟲后,一般無明顯癥狀。瘦弱的幼豬(2~3月齡)感染多量肺絲蟲時,可出現(xiàn)明顯的癥狀。如果有氣喘病等合并感染時,癥狀嚴重且有較高的死亡率。病豬主要表現(xiàn)陣發(fā)性咳嗽,尤其是在早、晚時間,運動或遇冷空氣刺激時更為顯著。發(fā)展下去表現(xiàn)發(fā)育不良,消瘦,貧血,被毛干燥無光,鼻孔流出膿性分泌物,呼吸困難,肺部有羅音,體溫升高。最后表現(xiàn)胸下,四肢和眼瞼都浮腫,甚至極度衰弱死亡。
發(fā)病突然暴發(fā),傳播迅速,體溫升高,病程較短(約1周),流行期短。
發(fā)病時呼吸高度困難,俗稱大紅脖。急性病例呈敗血癥和纖維素性胸膜炎癥狀,全身癥狀較重,病程較短,剖檢時見敗血癥和纖維素性胸膜炎變化。
體溫及食欲變化不大,有明顯的氣喘、特征性干咳、腹式呼吸,生長發(fā)育遲緩,飼料報酬低,發(fā)生和擴散緩慢,死亡率低等癥狀是本病的主要特征。通過咳嗽,喘氣和打噴嚏,排出大量病原,形成飛沫,通過呼吸道感染。發(fā)病初期表現(xiàn)為干咳、氣喘,尤其在驅趕時豬群明顯。剖檢時肺有特征性肉樣變。
可用漂浮法檢查蟲卵,但因排卵呈周期性,并不能經(jīng)常檢出。對可疑的病豬可試用藥物診斷,即對病豬按8mg/kg體重1次口服左咪唑。若已受感染,在服藥后1~2 min,豬只會出現(xiàn)劇烈咳嗽,有些豬在咳嗽后又嘔吐,在吐出的粘液中可查到蟲體。未感染者則無咳嗽。也可根據(jù)剖檢發(fā)現(xiàn)蟲體確診。
對本病的治療,內服驅蟲藥可取得極高的效果,但對肺炎嚴重的豬,在用驅蟲藥的同時,應用青霉素、鏈霉素3 d,有助于肺炎的痊愈。常用的驅蟲藥有下列幾種:
(1)左旋咪唑。對15日齡幼蟲和成蟲均有100%的療效。8mg/kg,內服或皮下注射。
(2)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0.3 mg/kg體重,1次皮下注射或拌料內服。
(3)丙硫苯咪唑。10~20 mg/kg體重,1次拌料喂服。
(1)豬場應建于干燥處,豬舍、運動場應鋪水泥地面,防止蚯蚓生存繁殖。糞便不要亂堆積,對豬活動的地方,疏松泥土要夯實,或換泥土,造成不適于蚯蚓孳生的環(huán)境。
(2)在流行地區(qū),可用30%的草木灰水淋濕豬的運動場地,可以殺滅蟲卵,又能促使蚯蚓爬出,以便消滅它們。
(3)在流行地區(qū),對豬應定期進行預防性驅蟲。為防止病原擴散,殺滅排到外界的病原體,對豬的糞便應進行生物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