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及檢測方法*

2012-01-11 01:28王傳海王朝霞李紅英王學亮
化學分析計量 2012年1期
關(guān)鍵詞:抗氧化劑脂質(zhì)溶劑

王傳海,王朝霞,李紅英,王學亮

(菏澤學院化學與化工系,山東菏澤 274015)

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及檢測方法*

王傳海,王朝霞,李紅英,王學亮

(菏澤學院化學與化工系,山東菏澤 274015)

天然抗氧化劑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從而保護機體健康,從自然界中尋求高效、廉價、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劑成為目前抗氧化劑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偨Y(jié)了幾種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和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為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提??;檢測

抗氧化劑按來源可分為天然抗氧化劑和合成抗氧化劑兩類,主要用于防止食品酸敗和油脂類的氧化,以及避免食品因氧化而使營養(yǎng)損壞、褐變、褪色等。植物中提取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有多糖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多酚類化合物、生物堿、皂苷類、維生素等。由于合成抗氧化劑對人體健康有潛在危害,如二丁基羥基茴香醚(BHA)在動物實驗中是致癌的[1],因此在植物中尋找安全的天然抗氧化物質(zhì)及其應(yīng)用的研究工作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近幾年,美國、日本及歐洲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均將此類物質(zhì)作為功能食品素材的研究重點。研究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及檢測方法,對新型抗氧劑的開發(fā)及抗氧劑抗氧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筆者對近年來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及檢測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總結(jié),以期為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幫助。

1 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1.1 超聲波提取技術(shù)

超聲波提取技術(shù)適用于天然產(chǎn)物,特別是中草藥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常規(guī)的水煎煮法、蒸餾法、溶劑浸提法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提取效率高;提取溫度低,產(chǎn)物生物活性高,適合于熱敏性物質(zhì)的提?。惶崛∫弘s質(zhì)少,有效成分易于分離、純化;適用性廣,超聲提取與目標提取物的性質(zhì)(如極性)關(guān)系不大,不同極性的成分均可用超聲提??;能耗低,由于超聲提取過程中無需加熱或加熱溫度低,提取速度快、時間短且操作簡單,設(shè)備維修、保養(yǎng)方便。此外超聲波還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能保證萃取液不易變質(zhì)。Mauricio等[2]用超聲波提取技術(shù)提取大豆異黃酮,發(fā)現(xiàn)用體積分數(shù)50%的乙醇作溶劑,在60℃下提取20min便可得到最佳提取效率,且優(yōu)于常規(guī)提取法。

表1 超聲波提取法與其它方法的比較

1.2 微波提取技術(shù)(MAE)

微波提取法具有溶劑用量少,加熱快速、均勻,提取效率高,選擇性好,設(shè)備簡單、操作簡便等特點。該法可以避免長時間高溫引起的物料分解,有利于熱不穩(wěn)定物料成分的提取,可最大限度地保護天然植物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閆蕊等[6]使用微波法提取蘆薈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與傳統(tǒng)乙醇回流法相比,提取時間由4 h縮短到30s,提取黃酮類化合物的量提高了1.6倍。Ganzlerd等[7]用含有1%乙酸的甲醇為萃取劑,利用微波提取技術(shù)從羽扇豆科植物種子中提取鷹瓜豆生物堿,其提取率高于傳統(tǒng)的攪拌提取法,且大大節(jié)約了時間和試劑。程存歸等[8]利用微波法提取和索氏提取兩種方法對黃芩中的黃芩苷進行了提取,提取率分別為 14.51%和 13.64%;Ganzler[9]等利用微波提取柚子中柚皮色素的提取率為6.16%,而加熱提取法的提取率為5.89%;高孔榮[10]等研究發(fā)現(xiàn)利用微波提取法提取白羽扇豆中的鷹爪豆堿比利用機械振蕩提取法的提取率高了28%。

1.3 超臨界流體提取技術(shù)

超臨界流體提取技術(shù)(SCF)因其對生物產(chǎn)品良好的分離作用,引起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實驗證明,青蒿素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比傳統(tǒng)的汽油法其收率提高4倍以上。與傳統(tǒng)提取方法相比,超臨界流體提取方法可節(jié)省大量有機溶劑,如提取青蒿素時,可節(jié)省汽油100%,在萃取丹參酮時,可節(jié)省無水乙醇62%、苯80%;超臨界流體提取技術(shù)的萃取速度快,可以縮短生產(chǎn)周期;超臨界流體萃取中的溶劑回收簡單,能降低能源消耗;超臨界流體提取技術(shù)流程簡單,操作方便,可避免傳統(tǒng)溶劑提取法的易燃易爆危險,降低環(huán)境污染。

姚渭溪[11]等用超臨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銀杏葉中類黃酮,提取率達到4.1%,提取物中類黃酮含量大于35%;韓玉謙等[12]將超臨界CO2萃取法和70%乙醇熱回流法提取銀杏葉中類黃酮進行了比較,前者提取率為3.95%、提取物中類黃酮含量為35.28%,均高于后者的2.56%和27.1%。

1.4 有機溶劑提取法

有機溶劑提取法(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是目前國內(nèi)外使用最廣泛的提取方法,它包括浸提和抽提兩種方法。根據(jù)相似相溶原理,待提取抗氧化活性成分與溶劑的分子極性越相近,它在溶劑中的溶解度越大,越容易被提取出來。溶劑分子可通過滲透、擴散及吸收等作用進入樣品,然后通過樣品的內(nèi)外濃度差異將樣品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出來。常用的有機溶劑有甲醇、乙醇、丙酮等。劉軍海等[13]以杜仲葉為原料,對黃酮類成分的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確定了杜仲葉提取黃酮類成分的最佳條件:乙醇濃度60%,提取溫度90℃,料液比l∶12,提取時間2 h,在中性條件下浸提2次。在最佳條件下總黃酮的提取率為1.79%,提取物得率18.12%,總黃酮含量 9.91%。

1.5 加速溶劑提取技術(shù)

加速溶劑提取技術(shù)(ASE)是在一定的溫度(50~200℃)和壓力(10.3~20.6 MPa)下用溶劑對樣品進行提取的新方法。它使用的是常規(guī)溶劑,利用提高溫度和增加壓力來提高提取效率,從而加快提取速度,降低提取劑用量。與傳統(tǒng)提取方法相比,加速溶劑提取技術(shù)具有以下特點:溶劑用量少,10g樣品僅需15 m L溶劑;提取速度快、時間短,提取一次僅需15 m in左右;適用范圍廣,能用常規(guī)溶劑提取的物質(zhì)均可用該法提??;選擇性好,提取效率高;使用方便,安全性好,自動化程度高[14]。因其突出的優(yōu)點,該技術(shù)已受到分析化學界人士的極大關(guān)注。Eng等人[15]用加速溶劑提取技術(shù)從黃芩中提取黃芩素,并與索氏提取法進行了對比,發(fā)現(xiàn)用加速溶劑提取法提取20min的提取效率相當于用索氏提取法提取3~4 h。Brachet等人[16]用ASE法從古柯葉中提取古柯堿和苯酰牙子堿,并對提取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發(fā)現(xiàn)在20℃,80MPa的條件下提取10min就能提取充分,較傳統(tǒng)方法大大縮短了提取時間。

1.6 水提法

水提法在提取過程中要考慮加水量、浸泡時間、煎煮時間及煎煮次數(shù)等因素。此工藝設(shè)備簡單,成本低,安全,適合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但提取的雜質(zhì)多(如無機鹽、蛋白質(zhì)、糖等),給進一步分離帶來許多麻煩。張妍等[17]對比研究了幾種提取分離山楂總黃酮的方法,結(jié)果表明,水提法收率較低,因此很少單一使用此方法。

1.7 酶解法

酶解法提取原理是復合酶充分破壞了以纖維素為主的細胞壁結(jié)構(gòu),將植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質(zhì),使提取傳質(zhì)阻力減小,使植物中的黃酮類物質(zhì)充分地釋放出來。吳梅林等[18]研究了纖維素酶酶解法提取銀杏總黃酮工藝,與傳統(tǒng)的乙醇提取工藝相比,銀杏總黃酮得率提高了18.92%。植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還有升華法、蒸餾法、低溫冷凍結(jié)晶法等。

2 天然植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測定方法

抗氧化劑的抗氧化活性主要表現(xiàn)在抑制脂質(zhì)(也可以是蛋白質(zhì)或DNA)的氧化降解、清除自由基、抑制促氧化劑(如螯合過渡金屬)和還原能力等幾方面?,F(xiàn)就比較常用的一些方法進行介紹。

2.1 以抗氧化劑抑制脂質(zhì)氧化為基礎(chǔ)的方法

脂類的氧化是造成食品質(zhì)量下降最主要的化學因素之一,尤其是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品。脂質(zhì)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自動氧化,生成不穩(wěn)定的氫過氧化物,再經(jīng)過分解、聚合等反應(yīng)產(chǎn)生腐敗直至出現(xiàn)毒性。另一方面,在生物體內(nèi),癌癥的發(fā)生以及老化也都與體內(nèi)脂肪的氧化有關(guān)。因此,脂類常作為被氧化的底物用來測定樣品的抗氧化活性。食用油脂或抗氧化劑的加入可延緩氫過氧化物及其分解產(chǎn)物的形成,由此可測得抗氧化活性。由于氧化的底物、引發(fā)或加速氧化的方法及脂質(zhì)氧化檢測方法的不同,該法又分為以下幾種。

2.1.1 氧化的底物或基質(zhì)體系

底物的選定是抗氧化劑抗氧化活性測定的關(guān)鍵因素,為了得到重復性的結(jié)果,選擇底物時應(yīng)優(yōu)先考慮單一的物質(zhì),如亞油酸或亞油酸甲酯。

油脂氧化抑制的作用機理之一是釋放出特定的游離基,使鏈式反應(yīng)中斷。研究表明,在有氧的條件下抗氧化劑將氫原子提供給過氧化物自由基LOO·[反應(yīng)(1)],缺氧時提供氫原子給烷烴自由基L·[反應(yīng)(2)]。

反應(yīng)(2)是食品和生物體系中最常見的反應(yīng),也是實驗中常用氧化指標。以抗氧化劑抑制脂質(zhì)氧化為基礎(chǔ)的測量抗氧化活性的常用方法見表2。

表2 以測定樣品對脂類物質(zhì)氧化抑制的能力來評定被測物的抗氧化能力的方法

2.1.2 引發(fā)或加速氧化的方法

利用脂質(zhì)氧化測定抗氧化活性時,在常溫下添加完抗氧化劑后,脂質(zhì)氧化變慢,抗氧化活性的測定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常使用各種加速氧化的方法,常用的加速氧化方法有烘箱加溫法、活性氧加速法(AOM)以及由活性氧加速法派生出來的方法:Rancimat法和OSI法、用自由基引發(fā)劑加速脂質(zhì)氧化的方法。這些方法因加速的原理不同而各有優(yōu)缺點,如烘箱法與實際情況相符,設(shè)備簡單,適用性廣,但勞動量大;AOM法雖然速度快,但反應(yīng)復雜;Rancimat法、OSI法和氧彈法快速,但反應(yīng)復雜,小分子抗氧化劑隨熱空氣揮發(fā),有時難以得到正確抗氧化活性結(jié)果;用自由基引發(fā)劑加速快、設(shè)備簡單,但不能綜合評價抗氧活性;金屬催化法因多數(shù)氧化劑對金屬無強螯合能力,不能得到客觀抗氧化活性結(jié)果。此外,在食品體系和生物體系中還普遍使用過渡金屬或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反應(yīng)引發(fā)氧化,如Fe2+和 Cu2+,F(xiàn)e3+,壞血酸等[25]。

2.1.3 脂質(zhì)氧化的檢測

對脂質(zhì)氧化的檢測分為脂質(zhì)氧化初期產(chǎn)物的檢測和脂質(zhì)氧化終產(chǎn)物的檢測。脂質(zhì)氧化可用化學、物理或感官方法進行檢測。常用的化學方法有過氧化值、碘值、游離脂肪酸的含量(酸值)、TBARS法、羰基化合物、克雷斯試驗和茴香胺值等。常用的物理方法如粘度、顏色、共軛二烯含量、紅外光譜、折光指數(shù)、介電常數(shù)和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和質(zhì)譜聯(lián)用等。此外,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率、聚合物的含量、極性脂類的含量也可用于檢測脂質(zhì)的氧化程度。除上述方法外,常用于檢測脂質(zhì)的氧化方法還有測量體系中氧的減少造成壓力變化的氧壓法;測量氧消耗的氧電極法;測量底物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減少以及氧化后底物的增重等。

(1)脂質(zhì)氧化初期產(chǎn)物的檢測

①過氧化值(peroxide value,PV)法。過氧化值是測量脂質(zhì)氧化最常用的方法,反映了脂質(zhì)和含脂原料中氫過氧化物和脂質(zhì)過氧化物的總含量。測量PV的方法有很多,但其原理均系碘化氫還原。在我國的國家標準中,PV是利用碘量滴定法測定的[26]。此法靈敏度低,選擇性差。碘化氫易被氧化,還極易與碳碳雙鍵加成,而且生成的碘也能與不飽和雙鍵加成,使測得的結(jié)果偏低。此外,樣品的量、溶劑、反應(yīng)條件(如時間、溫度)和滴定速度的不同都會造成誤差。

②共軛二烯氫過氧化物法。該方法最先由Dormandy等人發(fā)現(xiàn)[27],該方法是通過測定共軛二烯在230~235 nm處的一吸收峰進而測量脂質(zhì)氧化的一種簡單的方法,目前已普遍用于樣品抗氧化活性的測定。由于組織樣品和生物體液含有許多在紫外光區(qū)有強吸收的物質(zhì)(如血紅蛋白、葉綠素、嘌呤和嘧啶等)干擾測定;脂質(zhì)中的脂肪酸在紫外區(qū)也有吸收,對測定結(jié)果也有一定的影響。此外,共軛二烯不穩(wěn)定,在生成的同時也會分解,因此共軛二烯的量反映的只是氧化早期階段脂質(zhì)氧化的程度。該法不適合測量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如棕櫚油。

③硫氰酸鐵(ferric thiocyanate method,F(xiàn)TC)法。此法是根據(jù)脂質(zhì)氧化產(chǎn)生的過氧化物將Fe2+氧化成Fe3+,F(xiàn)e3+與硫氰酸銨反應(yīng),生成的硫氰酸鐵在500nm處有強吸收,通過500nm吸光度的變化可測得過氧化物的含量。

(2)脂質(zhì)氧化終產(chǎn)物的檢測

脂質(zhì)氧化初期產(chǎn)物不穩(wěn)定,可分解生成醛(如己醛)、酮(如丁酮、戊酮、辛酮)、酸和烴類等小分子物質(zhì),這些氧化的終產(chǎn)物也可用于脂質(zhì)氧化法檢測。

2.2 以清除自由基為基礎(chǔ)的方法

以抗氧劑清除自由基為基礎(chǔ)的測定方法主要有ABTS法、DPPH法、DMPD·+法、Fremy自由基和galvinoxyl還原法及光化學法和電化學法等。在這些方法中,國內(nèi)外研究的重點是ABTS法和DPPH法。

2.2.1 ABTS法

ABTS為2,2′-聯(lián)氮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 銨 鹽),ABTS 法[28,29]又 稱 為 TEAC(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法,是使用最廣泛的間接測定方法,可用于親水性和親脂性物質(zhì)抗氧化能力測定。

ABTS(λmax=342 nm)經(jīng)氧化后生成藍綠色的自由基陽離 子 ABTS ·+。ABTS ·+很 穩(wěn) 定,在 414,645,734,805 nm處有最大吸收峰[28]。在有供氫能力的抗氧化劑(如酚類物質(zhì))存在下,ABTS·+與之反應(yīng),生成沒有顏色的ABTS??寡趸瘎┣宄鼳BTS·+的能力可利用414 nm或734 nm處吸光度的變化進行測量。測得的結(jié)果用Trolox當量抗氧化能力表示,即被測抗氧化劑清除ABTS·+的能力(吸光度大小的變化)與標準抗氧化劑trolox (VE的水溶性類似物)清除ABTS·+的能力的比值。

ABTS法快速簡單,已廣泛用于評價抗氧化劑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但對于同一物質(zhì),測得的TEAC值往往不同,即使使用同一方法,TEAC值也有可能不同,例如,用同樣的方法,櫟精濃度為 1.5,1.0μmol/L 時的 TEAC 值分別為 5.6和 6.4[30]。造成 TEAC 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有生成 ABTS ·+的方法、被測物的濃度、反應(yīng)持續(xù)的時間、測試體系的pH值和測試所用波長等的差異。

2.2.2 DPPH法

DPPH法[31]是經(jīng)典的間接測定方法。DPPH·為穩(wěn)定的自由基,溶于甲醇、乙醇等極性溶劑中,在515 nm處有最大吸收。向DPPH·溶液中加入抗氧化劑時,會發(fā)生脫色反應(yīng),因此可以用吸光度的變化并以Trolox等作為對照體系量化抗氧化物質(zhì)的抗氧化能力,也可用順磁共振光譜儀(ESR)通過檢測DPPH信號強度的變化來反應(yīng)被測物質(zhì)的抗氧化能力。

DPPH法又可分為動力學法和靜力學法兩種。動力學法測的是添加完含有供氫能力的樣品后DPPH·減弱的速率,表征的是被測物的反應(yīng)性,即反應(yīng)的快慢,一般用DPPH·減弱的起始速率表示[32];靜力學法測的是被測樣品清除DPPH·的量,或DPPH·與某一供氫體反應(yīng)的化學計量關(guān)系或復雜混合物中活性—OH的量,常以IC50表示[33]。

2.2.3 DMPD·+法

由Fogliano等人提出的清除自由基的方法,與ABTS法類似:在酸性條件下,DMPD(N,N-二甲基對苯二胺二鹽酸鹽)可被 ABAP,F(xiàn)eCl3,CuCl2,H2O2氧化,生成穩(wěn)定的DMPD·+,它在505 nm處有最大吸收峰[34]。根據(jù)加入抗氧化劑后吸光度的變化可測得樣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2.3 以抗氧化劑抑制自由基對底物的氧化降解為基礎(chǔ)的方法

此法與2.1.3(2)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測試底物中既有底物又有自由基,但底物自身不能生成自由基,它與外援自由基反應(yīng),形成有熒光或帶顏色的特殊物質(zhì),抗氧化劑的加入使生成的特征產(chǎn)物減少,由此測得抗氧化活性。

2.3.1 ORAC法

ORAC 法(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是 目前抗氧化研究領(lǐng)域中為人們所關(guān)注的一種新的抗氧化活性的測定方法。天然蛋白質(zhì)β-藻紅蛋白(β-PE)在540nm光波激發(fā)下可發(fā)射565 nm的熒光,AAPH在水溶液中可釋放過氧自由基,并將β-PE氧化,使其熒光特征消失。當抗氧化劑存在時可與β-PE競爭氧化劑,減緩β-PE熒光消失的速度。根據(jù)這一特征,可測定氧自由基的清除活性[35],測定結(jié)果以Trolox當量表示。該方法的專屬性、線性、精密度、準確度及重復性等與其它抗氧化能力分析方法相比具有諸多顯著的優(yōu)點,但是該法的自動化程序需要昂貴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而且手工操作程序費時費力,所以較難在國內(nèi)一般實驗室推廣應(yīng)用[36]。

2.3.2 DCFH-DA法

Valkonen報道的DCFH-DA法也是測定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AAPH產(chǎn)生的過氧自由基氧化DCFH-DA,生成DCF。DCF具有很強的熒光,在504 nm也有吸收,因此可用熒光法和分光光度法進行檢測[37]。

2.3.3 化學發(fā)光法(CL)

化學發(fā)光分析是近二十幾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分析技術(shù),它具有靈敏度高、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化學發(fā)光法的基本原理是活性自由基氧化發(fā)光劑(常用的發(fā)光劑有魯米諾、光澤精)等,形成的發(fā)光劑自由基能發(fā)光,發(fā)出的光可由發(fā)光計檢測,易于記錄??寡趸瘎┦腔钚宰杂苫宄齽芤种艭L,使發(fā)光強度減弱,通常有一個明確的誘導期(tIND)??寡趸钚砸訲rolox當量的形式給出。由抗氧化劑抑制CL的能力與Trolox抑制CL的能力的比值可定量得出樣品的抗氧化能力。

2.3.4 TRAP法

TRAP法即總自由基清除法,用來測定血漿或血清的總抗氧化能力。此法是用2,2′-偶氮(2-脒基丙烷)鹽酸(ABAP)產(chǎn)生過氧化物自由基與血漿中的抗氧化劑反應(yīng),來測定樣品的抗氧化能力。能力大小用Trolox 當量(TEAC)表示。Wayner[38]等將此法進行了改進,在ABAP氧化產(chǎn)生自由基前先加入亞油酸,然后再測定樣品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由高到底的順序依次為抗壞血酸(VC)、硫醇、膽紅素、生育酚(VE)。CCl3O2·是一種活性較高的有機自由基,也常被用來評價物質(zhì)清除過氧化物自由基的能力。

2.3.5 KI法

KI法是一種測定清除過氧自由基活性的自動分析法。該方法以PV法的原理為基礎(chǔ),用AAPH產(chǎn)生的過氧自由基取代脂質(zhì)過氧化物,將KI氧化生成碘分子??寡趸瘎┮种七^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使碘釋放的速率降低。氧化生成的碘的量可通過自動電位滴定儀用硫代硫酸鈉滴定得出。此法簡單,可用于測定各種植物提取物和類黃酮的抗氧化活性。

2.3.6 TOSC法

TOSC(total oxy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總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法是Regoli和w inston等人提出的一種新的測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39,40]。此法根據(jù)過氧自由基、過氧化氮或·OH 將 KMBA(a-ketoγ-methiolbutyric acid)氧化,生成乙烯,生成的乙烯可用頂空氣相色譜檢測。在有抗氧化劑存在時,抗氧化劑與KMBA對過氧自由基競爭反應(yīng),乙烯的形成被部分抑制。TOSC值可根據(jù)方程來進行計算,∫SA和∫CA分別是被測樣品和空白反應(yīng)的動力學曲線下的積分面積,TOSC值為0~100。

2.4 以抗氧化劑的還原能力為基礎(chǔ)的方法

2.4.1 FRAP 法

FRAP法的基本原理是酚類物質(zhì)能將Fe3+還原成Fe2+。在TPTZ( 三吡啶三嗪)的乙酸鈉溶液(pH 3.6)中,抗氧化物質(zhì)能將Fe3+還原成Fe2+,并生成藍色含F(xiàn)e2+的復雜化合物,該物質(zhì)在593 nm處有最大吸收。以抗壞血酸作為基準物質(zhì),能采用此方法對不同樣品的抗氧化能力進行比較。

FRAP法操作簡單快速,重復性好,易于標準化,最初用于測量血漿的活性,后來也用于測定其它生物體液、食品、植物提取物、果汁等的抗氧化活性。但不能用于測量含有SH—的抗氧化劑。

2.4.2 循環(huán)伏安法(CV)

在測定抗氧化活性的各種方法中,循環(huán)伏安法(CV)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到目前為止,使用CV法已經(jīng)研究了許多天然酚類抗氧化劑的抗氧化活性[41,42]。此法也能測定含復雜抗氧化劑混合物的食品,如葡萄酒[43]和茶[44]。CV法測得的是復雜混合物總的抗氧化能力,不能測定復雜混合物中的單一抗氧化劑。

3 結(jié)語

天然的抗氧化劑能有效保護機體健康,減少疾病的發(fā)生。因此從天然植物中尋求高效、廉價、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劑成為目前抗氧化劑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1]Ito N,et al.Jpn Canc Res(Gann),1982,73:332-334.

[2]Maurieio A R. Food Chem,2002,78(1):111-117.

[3]楊再,等 . 飼料博覽,2008(2):41-44.

[4]郭孝武.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84-90.

[5]王昌利.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2):7-8.

[6]閆蕊,等.東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0(1):85-89.

[7]Ganzler K,et al. Chromatogr,1990,520(1):257-262.

[8]程存歸,等.林產(chǎn)化學與工業(yè),2005,25(1):81-82.

[9]Ganzler K,et al. J Chromatog A,1986,371:299-301.

[10]高孔榮,等.食品分離技術(shù)[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28-29.

[11]姚渭溪.中草藥,1995,26(8):157-159.

[12]韓玉謙.精細化工,2000,17(9):505-506.

[13]劉軍海.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6,27(8):129-132.

[14]牟世芬.環(huán)境化學,2001,20(3):299-300.

[15]Eng S O,et al. Molecular bioSystems,2009,5(3):288-298.

[16]Brachet A,et al.J Sep Sci,2001,24:865-873.

[17]張妍,等.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35(3):183-184.

[18]吳梅林,等.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04,16(6):557-560.

[19]乞永艷 . 中國糧油學報,2001,16(4):18-21.

[20]高永貴 . 中國糧油學報,2000,15(3):54-57.

[21]Pryor W A,et al. J Agric Food Chem,1993,58(13):3 521-3 532.

[22]William A P,et al. Am Chem Soc,1988 (110):2 224-2 229.

[23]Watanabe M. J Agric Food Chem,1998 (46):839-845.

[24]Laranjinha J A,et al. Arch Biochem Biophys,1992,297(1):147-154.

[25]Roginsky V.A rch Biochem Biophys,2003,414:261-270.

[26]GB T 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方法[S].

[27]Dormandy T L,et al. Chem istry and Physics of Lipids,1987,45:353-364.

[28]M iller N J,et al. Clini Sci,1993,84:407-402.

[29]Rice-evans C,et al. Prostaglandins Leukot Essent Fatty Acids,1997,57(4-5):499-505.

[30]Van den Berg R,et al. Food Chem,1999,66(4):511-517.

[31]Aruoma O L. Mutat Res,2003,20(9):523.

[32]Da Porto C,et al. J Agric Food Chem,2000,48(9):4 241-4 245.

[33]Standley L,et al. J Agric Food Chem,2001,49(1):114-117.

[34]Fogliano V,et al. J Agric Food Chem,1999,47(3):1 035-1 040.

[35]張名位,等.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115-121.

[36]郭長江,等.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04,16(2):135.

[37]Valko nen M. J Lipid Res,1997,38:823-833.

[38]Wayner D D M,et al. FEBS Lett,1985,187(1):33-37.

[39]Regoli F,et al. Toxicol Appl Pharm,1999,156:96-105.

[40]Winston G W,et al. Free Radic Biol Med,1998,24:480-493.

[41]何為,等.中國教育導刊,2007(4):68-69.

[42]Prieto-Simón B,et al. Sens Actu B,2008,129:459-466.

[43]Kilmartin P A,et al. Am J Enol Vitic,2002,53:294-302.

[44]Kilmartin P A,et al. Food Chem,2003,82:501-512.

Extraction and Detection M ethods for Antioxidant Extracted from Natural Plants

Wang Chuanhai,Wang Zhaoxia,Li Hongying,Wang Xueliang
(Department of Chem istry and Chem ical Engineering Heze University,Heze 274015,China)

The natural antioxidant can effectively scavenge free radicals and protect body health. 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o find highly-efficient,low-priced and low-toxicitied antioxidant from natural plant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xtrac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s for the active antioxidant components extracted from natural plants was summarized, which was expected to serve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ctive antioxidant from natural plants.

natural plants; active antioxidant components; extraction; detection

O652.2

A

1008-6145(2012)01-0095-05

10.3969/j.issn.1008-6145.2012.01.03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1105023)

聯(lián)系人:王學亮;E-mail:qust-1977wxl@163.com

2011- 11- 08

猜你喜歡
抗氧化劑脂質(zhì)溶劑
漲瘋了!碘漲50%,三氯漲超30%,溶劑漲超250%……消毒劑要漲價了
硝呋太爾中殘留溶劑測定
天然抗氧化劑對冷榨火麻油保質(zhì)期的影響
復方一枝蒿提取物固體脂質(zhì)納米粒的制備
白楊素固體脂質(zhì)納米粒的制備及其藥動學行為
馬錢子堿固體脂質(zhì)納米粒在小鼠體內(nèi)的組織分布
抗氧化劑2-吲哚啉酮衍生物對NF-κB信號通路的抑制作用
3
溶劑熱法可控合成納米氯化亞銅
川陳皮素固體脂質(zhì)納米粒的制備
嘉黎县| 永泰县| 温宿县| 金平| 巴青县| 濮阳县| 祁阳县| 大田县| 循化| 汨罗市| 吉安县| 贵州省| 镇赉县| 琼结县| 丰台区| 和林格尔县| 横山县| 泰顺县| 襄樊市| 长岛县| 九龙坡区| 大埔区| 庆城县| 南投市| 阿勒泰市| 察隅县| 水城县| 尼玛县| 黔西县| 利辛县| 灵丘县| 遵化市| 麻城市| 尚义县| 榆中县| 即墨市| 宣威市| 萝北县| 长沙县| 星子县|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