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題
一九四二,打撈苦難的記憶
主持:沈華清(浙江大學副教授)
歷史的災難真相永遠不是書上寥寥數(shù)語的空洞冰冷,更不是真情英雄和可恨壞蛋的兩派博弈。一九四二年的災難,是中國處于一場侵略戰(zhàn)爭狀態(tài)下的饑餓災難,每個經(jīng)歷歷史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但如果落入單個人的維度來看,災難只能是個歷史背景,不僅無助于人們了解歷史事件的全貌,甚至會誤導歷史的真實性本質。災難中的大人物,有著歷史擔當和人性天平的雙重考驗,對小人物來說,也有良心和生死兩選的煎熬。正是如此,電影澄清事件的功能不是誰導演了歷史悲劇,或是誰引發(fā)了災難的深重程度,因為個人角色已經(jīng)退到了一個被動的角落,而苦難中的人性光輝與政府系統(tǒng)的功過,才該成為我們思考探討的重點。
一部電影無法全部表現(xiàn)歷史的真實,但能塑造公眾對歷史事件的集體記憶,淡化意識形態(tài)語境的藝術表現(xiàn),是對歷史的一種尊重;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歷史中找到對當下和未來具有真正作用的警示意義和價值。馮小剛以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敘述那場災難,既為當下人們提供向逝者表達紀念的儀式,也是對歷史創(chuàng)傷的修復。這種理性的態(tài)度正在逐漸形成,成為當下中國的思考方式和達成共識的基礎。
曾幾何時,斗爭哲學占據(jù)了整個藝術文化領域,藝術的過度意識形態(tài)化使得真實的歷史被蒙蔽,或在禁錮中逃避并滑向歷史題材娛樂化的泥沼。不能理性并勇敢面對真實的歷史是悲哀的,即使歷史曾因為先人的錯誤遭遇不該有的災難,但不顧歷史真實而自我蒙蔽,就是當代人的將錯就錯,更是對未來中國的不負責任。淡去意識形態(tài)化的理性思考,應該成為當代藝術家對于歷史題材的共同職業(yè)精神。
記者手記
雷政富的性、謊言、錄像帶背后
一開始,重慶的“雷政富事件”充其量只是一個官員的性丑聞。網(wǎng)絡上的喧囂集中在對雷相貌的嘲笑上(這很無聊),以及個別記者反客為主的高調反腐宣言(這很無趣)。
網(wǎng)絡的喧囂,代替了深入調查。我不想糾纏于一個官員與哪個女子的不正當關系,而且不雅視頻的拍攝與曝光的來龍去脈,主流媒體已經(jīng)披露得一清二楚。那么這個官場桃色新聞的背后還有哪些更值得深究的東西?
引起我注意的,是這么一條信息:早在幾年前雷就已經(jīng)知道有他的不雅錄像帶。雷也曾向當時的重慶領導“坦白”過。這個信息釋放了更重要的問題:雷坦白后并未受到懲處,為什么?接下來將發(fā)生什么?這是解開雷政富官場隱秘的線索。
和其他落馬官員一樣,在性丑聞曝光后,向爆料人求饒、對媒體撒謊是雷的最后掙扎。但是,正像打撲克一樣,一個人可以說無數(shù)騙人的謊話,以此掩蓋他的目的,但他出的牌不會騙人。我開始考察雷政富這個人,去了解他的行為和從政之路,以及他打出了怎樣的“牌”。經(jīng)過謹慎篩選信息后,我從中漸漸看到了雷主政的北碚區(qū)有重慶市局的幾個項目,這些項目背后交織著來自東北遼寧的地產商人包括實德系的復雜關系。而重慶市前公安局長王立軍曾發(fā)跡在遼寧,重慶的前領導人亦曾在遼寧主政,這里是不是有某些勾連呢?我想解開這些問題,于是有了那篇《雷政富的政商生意經(jīng)》,企圖揭開雷在過去幾年里,以廳級干部的身份穿梭在政經(jīng)各界、直至保護傘倒臺才因不雅視頻曝光而落馬的內幕。
(本刊12月3日報道《雷政富的政商生意經(jīng)》記者 周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