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蘭 岡山隆之 于 鋼
(1.東北林業(yè)大學生物質(zhì)材料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黑龍江哈爾濱,150040;2.東京農(nóng)工大學大學院連合農(nóng)學研究科,日本東京,1838509)
輕型紙的柔軟性好、不透明度高、印刷適應性及印刷后原稿還原性好,質(zhì)量輕而厚,用其印制的圖書的質(zhì)量比用普通紙印制的圖書約輕1/4~1/3,方便了讀者,也節(jié)約了運輸和郵購費用。制備輕型紙時,一般配抄GP、TMP等機械漿,但這些機械漿在一些高品質(zhì)輕型紙中的應用會受到限制,通常通過配抄BCTMP來提高高品質(zhì)輕型紙的松厚度,但這類輕型紙在長久保存時會返黃。松厚劑的添加可降低紙張緊度,從而提高紙張的松厚度[1-4],避免由配抄機械漿引起的輕型紙老化問題。本實驗通過添加松厚劑來制備輕型紙,研究松厚劑添加條件和抄紙條件對紙張松厚度、光學性能及纖維間結合力的影響。
1.1 原料
漂白硫酸鹽闊葉木漿,打漿度25.9°SR、36.0°SR;松厚劑:A為脂肪酸酰胺類、B為烷基聚醚胺類;實驗室用水為自來水。
1.2 紙張抄造
調(diào)節(jié)打漿后漿料的漿濃為2%,然后添加松厚劑并攪拌,放置30 min后抄紙。抄紙條件為:pH值為7.5或4.5(用 Al2(SO4)3調(diào)節(jié)),漿料溫度為常溫15℃或加熱至40℃,松厚劑添加量為絕干漿質(zhì)量的0.4%、0.8%、1.2%;干燥條件為 105℃,干燥時間2 min。按 JIS P8222[5]制備定量為 60 g/m2的輕型紙。
1.3 輕型紙性能檢測及斷面的觀察
經(jīng)24 h恒溫恒濕處理后,按文獻[6-9]中的方法分別測定輕型紙的緊度、抗張強度、零距抗張強度、白度、光散射系數(shù)等性能。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照片觀察輕型紙斷面。
1.4 松厚劑留著率測定
以氯仿為萃取劑,采用萃取松厚劑的方法測定氯仿萃取率。氯仿萃取率為松厚劑在絕干紙張中所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由氯仿萃取率可推算出松厚劑留著率。
1.5 纖維間結合力分析
一般認為,添加助劑,特別是添加疏水性助劑,會減弱纖維間結合力,從而導致成紙抗張強度降低[10]。本研究采用Page理論詳細論述了影響紙張抗張強度的因素。纖維實際接觸面積、單位面積的纖維的接觸數(shù)量和結合數(shù)量決定纖維間結合強度的大小,見Page公式。
式中,T為抗張強度;Z為零距抗張強度;A為纖維的平均斷面面積;p為纖維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b為單位面積結合力;P為纖維斷面的周長;L為纖維長度;R.B.A.為相對結合面積。
Cildir等[11]基于Page公式進一步提出,防止紙張破裂的抵抗力由單根纖維強度指數(shù)(F)和結合強度指數(shù)(B)組成。
由Page理論推導出:F=8Z/9。只要測定紙張的抗張強度T和零距抗張強度Z,就可得出纖維間結合強度指數(shù)B。本研究通過測定紙張抗張強度和零距抗張強度,并采用Page理論,從單根纖維強度與纖維間結合力方面對輕型紙強度進行了探討。
2.1 松厚劑對紙張性能的影響
松厚劑對紙張性能的影響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添加松厚劑A的紙張(A紙)的緊度比添加松厚劑B的紙張(B紙)的低,表明松厚劑A的松厚效果比松厚劑B的好。紙張抗張強度隨緊度的減小而降低。在相同條件下添加松厚劑A和松厚劑B,打漿度分別為25.9°SR與36°SR漿料的成紙性能變化趨勢相似,這與松厚劑的作用效果不受漿料打漿度影響的結果相一致[4]。因此,本實驗僅對用打漿度為25.9°SR漿料抄造的輕型紙進行討論。
紙張的光散射系數(shù)可作為纖維間結合力的指標,一般光散射系數(shù)越小,纖維間結合力越大[12]。從表1可以看出,與空白樣相比,A紙的抗張強度明顯降低,光散射系數(shù)顯著增大;而B紙抗張強度和光散色系數(shù)變化不明顯。此結果表明,本實驗中輕型紙抗張強度的降低與纖維間結合力的減弱密切相關。
根據(jù)Page理論,紙張抗張強度主要受單根纖維強度和纖維間結合力的影響。由表1可知,1/F變化較小,說明添加松厚劑對單根纖維強度幾乎無影響;而1/B增大,說明添加松厚劑(尤其是松厚劑A)會減弱纖維間結合力。分析結果表明,輕型紙抗張強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纖維間結合力的減弱所引起??赏茢?,吸附到陰離子纖維表面的陽離子松厚劑是在后續(xù)的壓榨、干燥過程中擴展、熔融在纖維表面,使纖維表面的疏水性增強,阻礙了一部分纖維間的結合,最終導致紙張抗張強度降低。同時,纖維表面疏水性的增強妨礙了纖維間的進一步結合,從而使紙張松厚度提高。
表1 松厚劑對紙張性能的影響
添加松厚劑A前后,紙張斷面的SEM照片見圖1。由圖1可知,添加松厚劑A可提高紙張厚度,表明松厚劑A可用于制備松厚度良好的紙張。
2.2 抄紙條件對紙張性能的影響
2.2.1 漿料pH值的影響
漿料pH值和添加松厚劑對紙張緊度的影響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在松厚劑添加量相同的情況下,漿料pH值對紙張緊度的影響不明顯。隨著松厚劑A和松厚劑B添加量的增加,紙張緊度呈降低趨勢。松厚劑添加量增加到0.8%以上,A紙的緊度急劇下降,而B紙的緊度降低幅度不大。
在松厚劑添加量0.8%及不同漿料pH值的條件下,紙張的緊度和松厚劑的留著率見表2。由表2可知,漿料pH值對松厚劑留著率的影響不大,松厚劑A和松厚劑B的留著率分別約為70%和25%。松厚劑A的松厚效果比松厚劑B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留著率高。
表2 紙張緊度和松厚劑留著率的變化
漿料pH值和松厚劑添加量對紙張抗張強度的影響見圖3。由圖3可知,在松厚劑添加量相同的情況下,酸性條件下抄造的紙張抗張強度明顯低于中性條件下抄造的紙張。松厚劑A添加量達0.8%及以上時,A紙的抗張強度顯著降低,最大降低了25%。B紙的抗張強度也有降低趨勢,但變化很小。紙張在酸性條件下的抗張強度比中性條件下弱的另一個原因,是調(diào)節(jié)pH時添加的硫酸鋁粒子會附著在纖維表面,與纖維形成了一種疏水性的離子結合,阻礙了纖維間的結合[13]。
圖3 添加松厚劑對紙張抗張強度的影響
利用Page公式計算可得出不同pH值條件下紙張的1/F、1/B(見圖4和圖5)。與2.1的結果相同,單根纖維強度變化不明顯(即1/F變化不大),而1/B隨松厚劑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特別是酸性條件下的1/B比中性條件下的大,且增加幅度大,即纖維間結合力大幅降低。這與紙張在酸性條件下的抗張強度比中性條件下弱的結果相一致。由圖5可知,B紙也顯示了同樣的變化趨勢。這說明,紙張強度的降低主要是由纖維間結合力的減弱導致的。
2.2.2 漿料溫度的影響
漿料溫度對紙張性能的影響見表3。從表3可看出,漿料溫度為40℃時,松厚劑A和松厚劑B的松厚效果良好,且紙張抗張強度基本保持不變。在常溫(15℃)條件下添加松厚劑,漿料的保水值降低;而在40℃條件下添加松厚劑,漿料保水值幾乎沒有變化。這是由于40℃加熱處理維持了纖維的潤脹性能,纖維表面水分增加,纖維在脫水、干燥過程中容易結合,從而保證了一定的紙張強度。松厚劑作用的發(fā)揮主要受脫水、干燥過程等條件的影響,但其機理還不是很明確[14]。
表3 漿料溫度對紙張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A紙和B紙的單根纖維強度幾乎無變化。A紙的1/B在漿料溫度為15℃時增大,即纖維間結合力減弱,而在漿料溫度為40℃時幾乎保持不變,纖維間結合力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維持了紙張強度。此結果說明,通過添加松厚劑制備輕型紙時,對漿料進行一定的熱處理可抵消添加松厚劑對纖維間結合力的影響,但結果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實驗證明。
添加松厚劑(A為脂肪酸酰胺類、B為烷基聚醚胺類)制備輕型紙,并采用Page理論,從單根纖維強度與纖維間結合力方面對輕型紙強度進行了探討。
3.1 增加松厚劑A的添加量,紙張變得越松厚,抗張強度的降低也越明顯。
3.2 根據(jù)Page理論分析得出,紙張抗張強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纖維間結合力的減弱。纖維間結合力越弱的紙張松厚度越好,紙張光散射系數(shù)的變化也證明了這一結論。
3.3 酸性條件下制備的輕型紙的抗張強度比中性條件下的弱,這是由于松厚劑與硫酸鋁粒子阻礙了紙張纖維間的結合。
3.4 在漿料溫度40℃時添加松厚劑,可提高紙張松厚度,同時保持一定的成紙強度。這表明,適當?shù)靥岣邼{料溫度可保持纖維的保水值,使纖維潤脹,增加纖維間的結合,抵消添加松厚劑對纖維間結合力的影響。
[1]越智隆.Challenge to the development of bulky paper in NPI[J].Japan Tappi Journal,2007,61(1):50.
[2]友田裕一,田中多加志,向川陽一.Density decreaser for paper—Muscut series[J].Japan Tappi Journal,2006,60(8):47.
[3]高橋廣通.A new chemistry for the lighter weight and improved paper production by using“Bulking Promoter”[J].Japanese Journal of Paper Technology,2000,43(7):14.
[4]曾根成彥,松島輝幸,川村正明.Paper caliper increaser“PT Product Line”[J].Japan Tappi Journal,2005,59(9):60.
[5]日本工業(yè)標準調(diào)查會.JIS P8222—1998 Preparation of laboratory sheets for physical testing[S].Japan,1998.
[6]日本工業(yè)標準調(diào)查會.JIS P8223—2005 Laboratory sheets determin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S].Japan,2005.
[7]日本工業(yè)標準調(diào)查會.JIS P8227—2008 Determination of zero-span tensile strength,wet or dry[S].Japan,2008.
[8]日本工業(yè)標準調(diào)查會.JIS P8148—2001 Paper,board and pulps-Measurement of diffuse blue reflectance factor(ISO brightness)[S].Japan,2001.
[9]全國造紙工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GB/T 10339—2007紙、紙板和紙漿的光散射和光吸收系數(shù)的測定[S].北京,2007.
[10]Robinson J V.Pulp and Paper 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M].3ed.New York:John Wiley& Sons,Inc.,1980.
[11]Cildir H,Howarth P.The effect of re-use on paper strength[J].Paper Technology,1972,13(5):333.
[12]Page D H.A theory for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paper[J],TAPPI,1969,52(4):674.
[13]磯貝明.Material science of cellulose[M].Japan:Univ Tokyo Press,2001.
[14]Asakura K,Isogai A.Effects of internal addition of fatty acid diamide salts on sheet peoperties[J].Nordic Pulp and Paper Reaserch Journal,2003,18(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