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10/JCfqdPGnt8Saw77wkDzEe5.webp)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10/S6vFQYz8KPFzcabCpb8BzN.webp)
如果說中國政府通過過去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成功遏制了人口爆炸危機的話,那么接下來的更長時期內(nèi)將不得不應(yīng)對另一場更為棘手的人口危機——老齡化。這一被人口學家和經(jīng)濟學家們稱為“21世紀中國的最大風險”不僅對國家有限的財政稟賦資源非常巨大的考驗。
中國在加速“變老”
當馬爾薩斯在18世紀創(chuàng)立自己的人口理論的時候,這位大聲疾呼“人類必須控制人口增長”的英國經(jīng)濟學家無論如何不會想到自己的理論會在兩個世紀以后的中國得到了最為出色而成功的運用。資料顯示,自20世紀70年代中國政府推出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人口控制試驗以來,中國已經(jīng)成功實施少生近4億人的計劃。據(jù)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jié)果表明,截止到2010年,中國國內(nèi)總?cè)丝谶_13.4億,而按照中國官方的解釋,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政策,這一人口增長目標將提前4年達到。
然而,在人口增量危機得到緩釋的同時,另一個危機——人口老齡化卻不期而至。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標準,當60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的人口佔人口總數(shù)的7%或以上時,就意味著該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而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4%為“老齡社會”。據(jù)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到201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1.78億,佔總?cè)丝诘?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接近1.2億,佔總?cè)丝诘?.87%,這就意味著我國邁入“老齡社會”。
多方面的研究結(jié)論共同表明未來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將進入急劇加速軌道。據(jù)國家人口計生委估計,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從“十一五”期間每年凈增480萬提高到“十二五”期間的每年增長800萬,到2015年老年人口總數(shù)將突破2億。中國社會科學院在發(fā)佈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0/2011》透露,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到2050年,社會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政策反思之痛
儘管“老齡化”是人口結(jié)構(gòu)變化的一個階段,但是,面對著中國老齡化人口的膨脹之勢與躍進之速,運用普通的人口學原理究原探因都會顯得不夠深入,道理很簡單,在中國老齡化的非常狀態(tài)背后,隱藏著的是人口政策的巨大推力。
的確,推行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對於控制一度增長過快的中國人口速度發(fā)生了不可抹殺的歷史性作用,但由此出現(xiàn)的不斷拉低的人口生育率同樣不可忽視。所謂人口生育率,即是指每個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數(shù)。一般而言,國際上將2.1的生育率稱為“更替水平生育率”,即從長期來看可以維持人口新老更替的生育率水平,將1.5或以下的生育率稱為“很低生育率”,將1.3或以下的生育率稱為“極低生育率”。中國的生育率在1970年是5.5,1980年為2.29,而按照中國國家計生委的報告,自從1991年以來,我國的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8左右的水平,但是,據(jù)專家學者的計算,即使考慮進“偷生”因素,中國的生育率只有1.5至1.6。在低生育率人口增長環(huán)境中,人口金字塔的底部相對縮減,即兒童少年的人口佔比減少和老年人口的佔比相應(yīng)提升。據(jù)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shù)據(jù),從0-14歲少年人口佔比來看,2010年我國為16.6%,相比2000年的22.89%下降了6.29個百分點,而2000年比1990年僅下降了4.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過去10年少年人口佔比在加速減少。
由獨生子女政策推動而成的男女性比失衡是加劇中國老齡化的另一個強大力量。眾所周知,偏愛男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生育觀,而這種生育觀在“一對夫妻只能生育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驅(qū)動之下得到進一步強化,但由此造成的中國男女性別失衡的矛盾卻格外突出。按照國際標準,0-4歲男嬰與女嬰的正常比例是1.03~1.05∶1,我國的這個比例在1990年是1.12∶1,2000年達到1.18∶1,2010年升至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