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禮
日本災后影響預估
湯家禮
日本地震海嘯所引發(fā)的核危機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導致了數波恐慌,恐慌之后,隨著時間推移,多數人必然逐漸麻木。危機的陰云雖然仍將在一段時間內籠罩在世界的上空,但是從輿論漸弱的聲音可以看出來,在不再發(fā)生實質性的災害時,人們對未來的各種可能后果已經愈加漠視了。但是不難想到的是,如此巨大的災害所造成的后患絕不僅僅只是眼下。而且這些危害的內容不會僅局限于自然領域,也將囊括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
在一段時間內,會有相當一部分國家使用核能的態(tài)度會有所變化,至少會放緩建造核電站與開發(fā)核電項目的步伐。而繼之發(fā)生的對煤炭、汽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量高增,會在相當程度上增加全球碳排放量壓力。專家預計,短期內日本及其他國家的能源短缺部分將不得不重新由化石燃料所填補,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程度會有所升高。眾所周知,這些不可再生能源會釋放出大量的“碳污染”,會對氣候變化造成影響。
數據顯示,全世界有14%的電力是由核能提供的,主要來自于6個國家。從實際發(fā)展需求來看,讓這些國家在近期放棄核能供電不太可能。雖然一些人期待著考慮到核能對環(huán)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而減少核能的使用,但是目前的普遍態(tài)度是:并不能因為日本發(fā)生的核事故就對核能宣布死刑。正如人們并沒有因為多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核電事故而中斷核能開發(fā)的腳步一樣。仍有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不停地投入到現有的以及正在建設的核電站開發(fā)事業(yè)中。不過倫敦的分析家認為,此次發(fā)生的重大事故會使這些對核能的投資延遲或延緩一到兩年。
在經濟社會生活的方面,分析人士認為,日本現在作為世界的第三大經濟體,本次災難對其國內生產總值造成的損失大約在7%左右。日本作為全世界主要的汽車生產國以及電腦芯片生產國之一,一直在此類型的產品市場處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日系汽車、日本家電,以及日本生產的電腦設備、電子游戲終端等在這些類型的產品中幾乎都深受用戶歡迎。
在日本發(fā)生地震、海嘯及核危機之后,很多報道都集中于災害對日本工業(yè)產品市場的影響方面。有美國消費者認為,如果想購買一輛日系汽車,就應該盡快拿定主意了。據報道,僅豐田汽車一家來講,由于這場災害帶來的巨大影響,每天的汽車產量將下降1萬余輛,同時,這必然將帶動美國或其他國家的一些相關汽車產品的生產都有所放緩。有人估計,日本的汽車制造企業(yè)短期內在美國還會有充足的存貨,人們雖不太了解這些作為商業(yè)機密的具體產品數量,但是一些關鍵部件也就只能再堅持10至20天。此外,由于災后日本本國的供電計劃正在轉向優(yōu)先供應民用,汽車生產企業(yè)將不得不在數月內調整他們在世界各地的產品供應鏈條。而應用于電腦內存和手機技術等的高科技芯片生產在一定期限內會出現短缺,也許會關停一些在美國的生產企業(yè),現在還有多少存貨仍舊未知。
中國人民大學黃衛(wèi)平教授認為,此次震中附近的東海岸集中了大量鋼鐵、石化、汽車制造、核電工業(yè)等重點支柱產業(yè),同時還是電子制造業(yè)集中地,包括富士通、東芝、索尼等多家知名電子產品制造商,其多家品牌的工廠已經遭到地震海嘯重創(chuàng)。地震導致的NAND閃存芯片推遲交貨可能會在世界范圍引起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產品的生產計劃。
同時,他也認為,這次大災難對作為日本的近鄰和第一大貿易伙伴的中國的經濟,特別是中日經貿關系也將產生一些影響。但總體來看,如果核泄漏能夠得到控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從歷史上看,日本經歷過多次災難,但都迅速站了起來?!岸嚯y興邦”,也許日本人能夠再次創(chuàng)造阪神大地震后迅速復興的奇跡。只不過,當今的“復興”不可能重現二戰(zhàn)后經濟復興和高速增長,也不大可能出現V形強勁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