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璐,王豫宛,耿偉杰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人類對公平的需求取決于公平意識及需要層次。步入信息時代,信息公平成為公平理念在信息語境中的話語表征;同時,信息公平又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漸已反映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筆者認為倡導和實現(xiàn)信息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更是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信息的合理配置、平等獲取和社會的適度調劑來解讀信息公平,進而探討其與公共圖書館之間的關系,推展出必要可行的路徑,以彌合數(shù)字鴻溝,實現(xiàn)信息公平。
公平是一個利益關系范疇。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指出,“社會組織中的個體,常常將個人貢獻與個人所得包括物質報酬、社會榮譽、地位等跟另外和自己條件相等(或相近)的個體進行比較,如果二者各自的貢獻與所得之比值相等(或相近),則雙方都有公平感,反之,則認為不公平”。[1]
信息公平即社會公平價值在信息領域的延伸和拓展,它的實現(xiàn)主要建立在信息的合理配置、平等獲取以及社會的適度調劑這三個維度之上。
信息的配置是指不同的人掌握和使用信息的過程。它包括3種情況:一是個人運用自身已經(jīng)儲存在頭腦中的文字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即對個人知識的分配;二是占有某種信息的人或群體把自己的信息傳授給需要此信息但不具有的人或群體,即傳授型的信息分配;三是對某些問題存有疑問的人們,利用儲存在信息系統(tǒng)中的有關資料解決疑難問題,即索取型的信息分配。[2]
信息配置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信息資源在社會各行業(yè)中的均衡合理配置,達到社會經(jīng)濟福利的最大化。所謂均衡合理配置,是指在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權衡國家、地區(qū)、組織和個體用戶的信息需求后,有先后、有側重、有計劃地、合理地配置信息資源。[3]信息在配置上不僅與信息主體相關,而且與信息技術的使用、信息基礎設施以及信息資源的分布相關。這些客觀因素決定了信息配置的絕對公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信息的平等獲取指的是社會主體有同樣的合法權利,以自己的能力、智力、體力、風險承受力以及主觀努力參與到信息資源的獲取過程中,相應地進入有利的社會地位和擁有信息資源的同等可能性。信息獲取機會均等有 3個特性:[4]①各種信息資源平等地向社會主體開放;②社會主體處于同一個均等的起跑線;③社會主體享有同等的對待而不得有任何歧視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社會中,信息主體要想處于信息獲取機會的平等狀態(tài),必須首先獲得平等獲取信息的基本權利,即信息權利。主體的信息權利是實現(xiàn)信息獲取機會平等的前提,從這一層面上講,信息公平的實質是信息權利的平等和依法履行;信息不公平的實質是信息權利的不平等和被剝奪。
社會的適度調劑是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fā),對信息資源初次分配后的利益格局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可以程度不同地縮小信息主體之間的差距,使其獲得信息化發(fā)展所帶來的收益,以避免由信息差而產(chǎn)生的分化和沖突,保障社會穩(wěn)定運轉。由于信息資源分配結構、信息基礎設施以及個人能力差異等諸多因素的存在,信息主體在信息的獲取、利用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信息差距,而社會的適度調劑的意義就在于采用一定手段、措施,協(xié)調各方面的因素來逐漸縮小這種信息差距以達到一個人們相對認可的程度。
總之,信息公平只有建立在信息的合理配置、平等獲取以及社會的適度調劑這三個維度的有機組合之上,才能保證信息資源的有效組織、分配,使社會主體各得其所,獲得最大程度的、全面的、持續(xù)的效益。
公共圖書館是現(xiàn)代社會的特有機構,它的出現(xiàn)使得一度為統(tǒng)治階層或社會精英服務的圖書館“平民化”了。有了這種跨越,圖書館的意義就完全改變了,它標志著一種新的社會分配機制的出現(xiàn),即政府通過法律和財稅,保證每一位納稅人都享有公平地獲取信息的機會。從這個層面上說,公共圖書館超越了作為社會文化機構的角色,建立了一種實現(xiàn)信息公平與信息保障的制度,使社會成員具備了自由、平等、免費地獲取和利用信息資源的權利,體現(xiàn)了信息的公平分配。
性質決定制度與目的。從英國的《曼徹斯特宣言》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乃至21世紀倡導的新圖書館運動,都把維護讀者公平、平等獲得文獻和閱讀權利作為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基本要義,提出“公共圖書館應該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權利的基礎上,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向所有人提供服務”。[5]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性質是其制度體現(xiàn)和歷史自然演化的結果,是權威機構設定的制度,是自然的演化和社會意志的契合,是“正式的內在制度”。[6]這種“正式的內在制度”從其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把公平原則作為公益服務的第一準則,倡導公平獲取信息是每個公民應該享受的權利。公共圖書館以免費服務和方便服務原則消除了人們利用信息的經(jīng)濟障礙和技術障礙,使信息能力強者和信息能力弱者都能得到平等的對待,沒有身份區(qū)別與歧視,體現(xiàn)了社會的信息公平。
公共圖書館是信息門戶,向一定地區(qū)的所有公民提供終生學習、自身發(fā)展的環(huán)境,它是一種對信息資源進行公共供應的機構和制度。這種供應是區(qū)域內進行的一項信息資源公平配置活動。最優(yōu)的公共資源配置是按照個人的需要來配置資源,向私人供給公共物品必需假設“社會福利函數(shù)是相同個人函數(shù)之和。因此,最優(yōu)供應是均一的……”。[7]一方面,最優(yōu)公共資源配置應按個人之間不同的需求進行;另一方面,公共供給預設的是平等的供應。這種看似矛盾的最優(yōu)配置和最優(yōu)供給,同時表現(xiàn)在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利用和服務之中。[8]公共圖書館的公共供給制度是向所有人提供的平等服務,表現(xiàn)出既公平又高效的信息供應意向和配置制度,這種公共供給制度是促進社會公平和資源有效配置相結合的制度。
美國圖書館學會認為:[9]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人知道何時需要信息,并具有尋找、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梢钥闯?,信息能力是社會成員必備的基本能力和知能能力,也是社會成員在信息社會實現(xiàn)信息公平的最重要的條件。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信息素質是解決信息分化、實現(xiàn)信息公平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公共圖書館理應擔此重任,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信息意識教育,開展人性化的讀者教育活動,發(fā)揮其社會教育主陣地的作用??赏ㄟ^成立讀書俱樂部、舉辦各種免費信息技術學習班、開展公益性專題講座、提供知識休閑服務、提供知識交流和網(wǎng)絡學習系統(tǒng)、構建殘疾讀者網(wǎng)上的終身學校等多元化信息服務方式,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型社會環(huán)境,幫助成員形成讀書閱讀習慣,培養(yǎng)他們在信息活動中的獨立性、自主性,提高知識信息綜合素養(yǎng)和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為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和諧社會做出努力。
制度作為一個社會運轉的深層次機制,對于縮小數(shù)字鴻溝和信息分化有著重要意義。公共圖書館應依靠國家信息政策法規(guī)建立起公平的秩序,制定和執(zhí)行相關的信息福利制度,廢除長久以來令公平大打折扣的落后制度。例如,辦理借閱證采用身份限制等。
此外,公共圖書館應設立并拓展公共性信息服務事業(yè),給人們以更多的信息獲取的公共渠道,尤其要重視給信息弱勢群體以平等的信息獲取機會,為他們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提供公共的、社會的支持;[10]還應加強與公眾傳媒如網(wǎng)絡、電視臺、電臺、報刊以及其它信息服務機構的合作,利用其優(yōu)勢——現(xiàn)代的傳遞手段、快捷的傳遞速度、龐大的受眾隊伍及廣泛的影響面,以改變傳統(tǒng)的陣地服務,形成新的制度,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進一步拓展公共信息服務空間,推進信息無障礙獲取。
信息倫理是社會成員進行信息活動和在信息社會生存和發(fā)展所表現(xiàn)出來的道德關系,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以及國家之間信息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11]是保障信息公平的軟性非正式規(guī)則。斯皮內洛就提出了3種重要的倫理原則:①自主原則:人之為人的要素之一便是自決的能力;②無害原則:人們應當盡可能地避免給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③知情同意原則等。[12]公共圖書館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和“圖書館面前人人平等”的服務理念,尊重和捍衛(wèi)用戶平等利用公共圖書館的權利。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對用戶,尤其是對信息弱勢群體施以人文關懷,提供人性化的服務,為他們提供無差別的、無歧視的、公平的信息服務。
資源的合理配置是公平服務的前提。數(shù)據(jù)表明,較大規(guī)模的圖書館服務半徑(指讀者到達公共圖書館的最遠直線距離)為1~1.5 km,小型圖書館服務半徑為0.8~1.2 km。[13]圖書館只有貼近市民,方便使用,才會為公眾廣泛接納。國際圖聯(lián)20世紀70年代頒布了一個標準,要求每5萬人應有一所公共圖書館。以鄭州為例,以最新人口統(tǒng)計結果705萬人計算,要達到以上標準,解決公平服務就必須建立141街鎮(zhèn)(社區(qū))圖書室,方可使圖書館達到較合理的保障水平。
為此,公共圖書館要一改層次不清、分工不明的傳統(tǒng)格局,建立一個由國家圖書館、省級公共圖書館、市縣級公共圖書館、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區(qū)公共圖書館組成的分層服務的保障體系,實現(xiàn)普遍服務。近年來,我國一些公共圖書館為此作出了努力。如上海市建立了上海圖書館、各區(qū)縣館、街道社區(qū)圖書館的三級公共圖書館服務網(wǎng)絡體系;深圳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圖書館為龍頭,區(qū)圖書館為骨干,街道圖書館為節(jié)點,社區(qū)圖書館為網(wǎng)點的四級圖書館網(wǎng)絡體系,有力地保障了公民的閱讀權、信息權和受教育權;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在全省推行的“流動圖書館”,圖書館的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信息貧困者可方便、平等地享受公共圖書館的各種服務。[14]這些成果將推動著公共圖書館的公平服務事業(yè)朝著良性的方向發(fā)展。
1 陳維榮.社會公平本質解析[J].甘肅高師學報,2003(1):9~13
2 蔣永福、李京.信息公平與圖書館制度[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6(2):51~54
3 信息配置[EB]. http://baike.baidu.com/view/3500010.html,2011.3.16
4 王株海.信息公平若干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
5 公共圖書館宣言[EB].http://wenku.baidu.com/view/a960ee2 fb4daa58da0114a46.html, 2011.3.19
6 柯武剛、史漫飛.制度經(jīng)濟學——社會秩序與公共政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11:120、132、126
7 阿特金森、斯蒂格利茨.公共經(jīng)濟學[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4:640、666
8 李林平.和諧社會的建設與圖書館公共性質農(nóng)業(yè)圖書情報學刊[J].2008(1):92~95
9 蔣永福、劉鑫.論信息公平[J].圖書與情報,2005(6):2~5
10 蔣永福.信息能力平等——信息公平與公共圖書館制度[J].圖書館學研究,2006(1):2~6
11 董焱.信息文化論——數(shù)字化生存狀態(tài)冷思考[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216
12 [美]斯皮內洛.世紀道德:信息技術的倫理方面(劉鋼譯)[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51~56
13 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EB].http://wenku.baidu.com/view/f47656c58bd63186bcebbcb1.html, 2011.3.20
14 黃俊貴.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原則及實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