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編寫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實際教學中,要活用教材。如果發(fā)現(xiàn)教材內容與學生學習思維之間存在斷層,就要使其完善——打補丁。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1)11-0047-02
關鍵詞:小學教學;活用教材;策略研究
葉圣陶說:“教材只能作教課的依據(jù),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實益,還靠老師的善于運用”。給教材打補丁,是活用教材的重要舉措。本文以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東南西北》教學為例,談談打補丁一些具體策略。
一、打個“連接”補丁,呈現(xiàn)更自然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內容的呈現(xiàn)應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睂嶒灲滩牡膬热?、環(huán)節(jié)等之間的聯(lián)系,不像舊教材編排得那么具體,往往跳躍性比較大。怎樣把這些內容比較完整、自然地呈現(xiàn)給學生,是教學應當考慮的重要因素。新課的導人、環(huán)節(jié)的過渡、鋪墊等,該補充要適當補充,一些不符合實際教學情況的內容就要進行適當?shù)恼?。完整而生動的知識有利于學生自我建構。
由于《東南西北》平面圖教學,教材只有一幅未完成的簡單平面圖,如果直接由教師呈現(xiàn)這樣枯燥的內容,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習內容的理解??梢源騻€連接補?。?br/> 師:你能向客人介紹介紹美麗的校園嗎?
生1:從校門進來首先看到了旗臺、花壇,旁邊有一棵大樹。
生2:操場的一邊有教學樓,另一邊還有綜合樓。
師:以操場為中心,說說它的東南西北方向上分別有什么,行嗎?
生:操場的東邊有旗臺,南邊有教學樓,北邊有綜合樓,西邊是校門。
師:說得很清楚,可是這樣聽過之后容易忘記,怎么辦呢?
生1:把這些寫出來。
生2:用照相機拍成照片。
生3:用攝相機攝下來。
生4:用一張紙畫出來吧!
師:你們辦法真多,哪一種方法更好一些呢?
生1:用照相機、攝像機好。
生2:這么大的地方不好拍。
生3:畫出來比寫出來看得更清楚。
師:畫圖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一種方法??矗蠋熞褳榇蠹覝蕚浜昧藞D紙,中間是操場,操場周圍的主要景物也制成了小卡片。你們能把它制成一張校園平面圖嗎?同桌合作貼校園平面圖。上述打補丁教學片段,先讓學生自由說說校園的景物,之后問:“你們說得很清楚,可是這樣聽過之后容易忘記,怎么辦呢?”引導學生提出各種解決方法。有的說用語言寫出來;有的用照相機、攝像機拍出來;有的用圖畫出來。通過比較之后,就自然引入平面圖教學。添上這么一個自主引入環(huán)節(jié),學生對為什么學習平面圖就有更深的了解。原本生硬的教材內容,有效地實現(xiàn)軟著陸。這時的學習實際上就成了一種內需,激發(fā)了學習潛能,主動探究。
二、打個“調序”補丁,展開更有力
《東南西北》平面圖是一個教學難點。因為學習平面圖要有較強空間觀念,它要根據(jù)具體的情境,通過空間想象才能形成的。這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又很差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形成了認知矛盾。另外像平面圖這樣的內容又不能作為單純知識點講授,否則就可能達不到教學要求。教材意圖是要通過教學,初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空間形體,把握物體的大小、形狀和相對位置打下基礎。而空間觀念是不能通過傳授來實現(xiàn)的。有效落實目標,分散教學難點,更有啟發(fā)性、更具思考性地展開教學活動,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安排可以從總體著眼,著手細節(jié)調整,以求高效。如“方向標”,教材編排是把“方向標”與“圖”在一張圖中同時出現(xiàn)。如果依照這種程序教學,“方向標”只能單純地作為一種知識介紹給學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打個調序補?。?br/> 師:哪位同學先來介紹你的平面圖?
生1:上面是旗臺,下面是校門口……
生2:我和他不一樣,上面是校門……
生3:我上面是教學樓……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貼的都不一樣。
師:這可麻煩了,這樣的圖我們該怎么看呢?
生1:在圖上標上“東南西北”。
生2:在圖的東面畫上太陽。
師:這是個辦法,可看圖還是麻煩呀!
生:要規(guī)定一個方向。
師:是個好辦法。聽聽智慧爺爺是怎么說。課件出示智慧爺爺:“小朋友們,為了方便,人們規(guī)定圖朝上的方向為北”。
師:可用一個箭號來表示“北”。(板書)
師:現(xiàn)在你們已經懂得這個規(guī)定,大家能重新調整你的平面圖嗎?同桌合作調整平面圖。上述打補丁教學片段,改變原有的順序,把“方向標”出現(xiàn)順序作了調整。先讓學生自主貼校園平面圖,然后,在學生有了“要規(guī)定統(tǒng)一方向”的需求時,再出現(xiàn)“方向標”,最后“圖”與“標”同時出現(xiàn)。雖然只作了一點小調整,但這樣的教學內容展開,學生就充分認識了“方向標”作用與要求,體現(xiàn)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胺较驑恕痹臼且粋€枯燥無味的知識,在這里就變得生動有力了。
三、打個“留白”補丁,探索更主動
打補丁,許多教師總認為是在做“加法”,就是拼命增加內容;其實有時作“減法”“留白”,效果更佳?!稊?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適當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和合作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拓展探索的空間。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往往主宰著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發(fā)揮。實驗教材的內容編寫具有一定的彈性,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安排內容,多留一點自主探索空間,讓學生自我展示,能有效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此,需要打留白補丁。如,上述兩次打補丁教學片段,在畫平面圖時,教師沒有過多地講解,而是兩次讓學生同桌合作動手實踐。第一次是根據(jù)校園景物放手讓學生自主貼圖。由于坐的方向影響,思維個性差異,貼出的圖肯定各不相同。這時師說:“這可麻煩了,我們該怎么看這些各不一樣的圖呢”?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教師引導釋疑后,第二次讓學生進行自主訂正。這樣的教學有充分的時空,在動手實踐中,豐富頭腦中的表象,促進了空間觀念的發(fā)展??傊?,活用教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給教材打補丁,要因具體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而定,“補”得恰當,“補”在必要處,切忌把“新衣服”補成“襤褸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