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成為教師與學生共鳴、語言與情感共生、內容與形式共體、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共融、預設與生成共舞、繼承與創(chuàng)新共存的和諧曲。這應該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和諧曲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1)11-0036-02
新課程改革已經10年了,小學語文教學也從當初的“亂花漸欲迷人眼”姍姍走向了今天的“豪華落盡見真淳”。但是,東南西北風仍在各自地刮,語文教學仍在風中搖擺不定。此時,我們不得不思索:新課程下課堂教學之路究竟該怎樣走?應該是既不能“重復昨天的故事”,也不能追求今日的一味創(chuàng)新,而應奏響語文課堂教學的和諧曲。
一、讓教師與學生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平等”是對話的前提,是落實“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保障。當前的許多語文課堂,仍是教師強勢,學生弱勢,仍是教師主動,學生被動。雖然“你想到了什么就說什么”、“你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成了時下課堂的流行語,但從內心深處,老師真的想讓學生“想到了什么就說什么”嗎?“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嗎?當學生提出一個看似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問題時,你能寬容嗎?當學生提出讓你無法回答的問題時,你能鼓勵嗎?當這些皆不可能時,“流行語”也僅僅是為了流行!語文課堂需要的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平等,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平等。語文課堂要讓學生有安全感,心理安全,心靈自由;要讓學生有勝任感,如我努力,我自能行;要讓學生有成就感,學有所獲,習有所得;要讓學生有愉悅感,心情舒暢,樂在苦中。只有師生心理上平等,心靈上共鳴,語文教學才會真正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不是印刷體,而是手寫體。
二、讓語言與情感共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碑斍暗恼Z文課堂可謂是情深深,“語”蒙蒙,人文的東西太過強勢,淹沒了語文的工具性。感動不是我們的唯一!語文教學的本旨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應立足“語言”這一原點,抓緊“語言”這條韁繩,從“語言”人手,再回到“語言”,正如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學二十字韻》中所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币龑W生在推敲、咀嚼語言中品味語言的情意,讓語言與情感同構共生,克服在情感上深挖廣拓而在語言上蜻蜓點水的毛病。斯霞老師教“祖國”的案例便是對這一點的經典詮釋:
師:什么叫“祖國”?
生:祖國就是南京。(好多學生笑起來,知道祖國不是南京)
師:不要笑。祖國就是南京嗎?不對,南京是我們祖國的一個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樣。大家再想一想,什么叫祖國?
生:祖國就是一個國家的意思。
師:噢!祖國就是一個國家的意思,對嗎?
生:不對!(也有說對的)
師:美國是一個國家,日本也是一個國家,我們能說美國、日本是我們的祖國嗎?
生:不能!
師:那么什么叫祖國呢?誰能再說一說?
生: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
師:講得對!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的祖祖輩輩生活的這個國家叫祖國。那么,我們的祖國叫什么名字呢?
生:我們的祖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師:對了,我們的祖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大家都熱愛我們的——(故意停頓,讓學生接下去)
生:(齊聲接)祖國。
三、讓內容與形式共體
過去的語文教學,多在內容上轉圈,繁瑣的內容分析便是最突出的表現(xiàn),亦即我們常說的“教教材”。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教師更加關注語言形式,亦即我們常說的“用教材教”。其實,內容與形式是共體的,形式猶如骨架,內容猶如血肉,二者構成軀體。一篇好文章,內容與形式必定是高度統(tǒng)一、相得益彰的。任何只見內容不見形式,或只見形式不見內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過分的注重內容,教學的最終目的只能是讓學生“讀懂一個故事”,或“讀懂一個故事,明白一個道理”。單純追求形式,必然會導致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fā)揮。如有的教師執(zhí)教《只有一個地球》第二課時,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間分配如下:①朗讀課文,思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想到了什么?(8分鐘)②以“地球與環(huán)境”為主題,實話實說: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32分鐘)這種脫離文本,脫離內容的教學,也偏離了語文的軌道。內容與形式,亦即“寫什么”與“怎么寫”。先要弄清楚寫了什么,再思如何有表達更好,自然就引出文本的語言形式——是怎么寫的。如教學《老人與海鷗》時,可先讓學生探究“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對海鷗就像對親人一樣”,在學生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濃濃親情后,再探究“作者是抓住了老人的那些方面來傾訴這種親情的”(衣著、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形式服務內容,內容豐滿形式。因此,我認為,語文教學應在立足內容的基礎上再關注形式,在教好“教材”的基礎上再“用教材教”。
四、讓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共融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語文課堂聲、光、電、影齊上陣,叫人目不暇接。語文教學也由讀文時代跨人了讀圖時代,學生再也不用去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