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應該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其數學應用能力;教學中所有的知識點應該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呈現出來,來滿足學生學習的多樣化需求。”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作業(yè)創(chuàng)新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使作業(yè)充滿趣味性,調動學生的興趣
盧梭說過:“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開門磚,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長期的教學實踐發(fā)現,學生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興趣并不像語文和英語課那樣濃烈,我們也承認小學數學單純運算計算的枯燥,但我們可以嘗試讓小學數學作業(yè)與趣味游戲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知識與快樂并存,數學也是那么的有趣。
教師要想提高作業(yè)的趣味性,必須多元化的設置數學作業(yè)題型,不僅要有一般性的計算題和應用題,還應設計混合一些選擇題、填空題和判斷題等不同的題型。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目標,根據課后練習的內容,設計些具有較強趣味性的題型。如過關游戲——“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每一關遇到一個運算題,難度上可以遞進。第一關可以設置多位數的加法運算,如128+47;第二關設置多位數的減法運算,如324-74;后面的則可以適當的提升難度,設置多位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如22+5x(65-27)。創(chuàng)設這樣的游戲,既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知識,又可以鍛煉他們的綜合運算能力。
二、布置的作業(yè)帶有探索性,留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
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有所提高,這是作業(yè)的目標。設置的作業(yè)不能只是簡單的記憶和模仿,應該給多布置自主探索的作業(yè),讓學生動手實踐,留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促進學生進行思考,獲得一定的數學知識實際應用經驗。因此,教師在設置作業(yè)時,要結合教學內容和現有條件,多布置具有探索性作業(yè)。如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yè):
1.調查性作業(yè)
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數學調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如在學習“常用的計量單位”之后,讓學生去調查在實際生活中,家里或者學校使用最多的計量單位是哪些,這些常用的單位和其他的單位怎么進行換算。然后根據調查的情況,讓學生說說常用的計量單位有些是否應該使用其他的單位。如家里的電視長是多少,寬是多少,算出屏幕的面積,平時所說的電視機是多少寸,和面積有什么樣的區(qū)別等。
2.觀察性作業(yè)
如學習“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后,讓學生對生活中的事務進行觀察,看都有哪些角,自己進行簡單的測量。如家里的鐘表指針,分針從4走到12走了多少分鐘;8點20的時候,分針和時針的角度是多少度……這樣的訓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進行,學生可以長時間的沉浸在數學的氛圍中。
3.實驗性作業(yè)
給學生布置一些具有實際操作性的作業(yè),使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生去超市買東西,挑選物品之后自己算出物品的總價格,應該付出多少錢,實際給了多少錢,應找回多少錢等。
上述幾類作業(yè)設計與生活比較貼近,布置和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實用。學生在課堂之外就能夠感受到數學的存在性,讓學生覺得生活中數學是處處存在的。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也能夠開拓眼界,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提高數學運算能力的應用。
三、布置的作業(yè)具有層次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所謂分層作業(yè),就是把學生分成不同能力等級,分別布置難度不同的作業(y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思維的鍛煉和知識的鞏固。具體操作如下:每天的作業(yè)可以分為A、B、C三等。A等最易,屬于課堂知識的基本類型,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掌握;B等題目要適合班上大部分學生的能力;C等是開拓思維的提高題,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這類題可以讓班上的尖子生嘗試去做一做,其他學生則不強求。根據教學實踐發(fā)現,這樣做可以讓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穩(wěn)步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之后,可設計如下的作業(yè):
A.一個長方形的長是5厘米、寬是2厘米,做這個長方形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紙?這個長方形紙板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B.一個長方體的紙板的周長是20厘米,長是7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C.一個長方體紙板的周長是30厘米,其長是寬的2倍,這個長方形紙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此類設計可以調動學生作業(yè)的積極性,避免作業(yè)的單調、枯燥,充分體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 。同時,也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的要點,積極思考,以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新課程下作業(yè)的設計需要教師花很多時間和很大精力去發(fā)現、整理、提煉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將鮮活的生活素材結合到原本單調、乏味的數學題中,讓數學和生活真正做到完美結合。
(責編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