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于田以南的昆侖山中,發(fā)源了一條被當?shù)厝朔Q為母親河的克里雅河,這條河由南向北流經(jīng)于田縣,最后,消失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的腹地。
長久以來,人們都不知道,這條飄飄渺渺進入大漠深處的河流尾端,其實還孕育出了一塊神奇的綠洲——達里雅布依。這其實是一個被稱為“塔克拉瑪干肚臍”的小小生命秘境,它的神秘性,不僅在于它獨立支撐在世界第二大沙漠的中心,身系大漠的綠色命脈,而且千年以來都未見諸過任何記載,完全與世隔絕;同時,也在于無人知悉它和它的原始居民們(現(xiàn)被稱為“克里雅人”)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
曾經(jīng),達里雅布依有過一個地名,叫做“通古斯巴孜特”(意思是“野豬吊死的地方”),雖然在目前使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個地名。但它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地理、歷史、考古界的知名度并不亞于樓蘭遺址、交河古城。而它為世人所知,也僅有一個世紀之久,在這百年之間,所有關(guān)于達里雅布依的發(fā)現(xiàn)之旅,都是伴隨著驚心動魄的死亡與曲折而進行的……
只能寫在書里的秘境達里雅布依的發(fā)現(xiàn)之旅
時間回到1895年。這一年,享譽世界的瑞典籍西域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北上,經(jīng)由當?shù)鼐用竦闹敢晒[脫死亡,穿越了塔克拉瑪干。隨后,他將這次史詩般的穿越寫進了著作《穿越亞洲》,書中第一次告知了世人,在塔克拉瑪干這片死亡之海的中心,竟然有一個小小的綠洲,它的名字叫做“通古斯巴孜特”,而且在這片綠洲上,還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
數(shù)年之后,另一位著名的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因踏著斯文?赫定的腳印,幾經(jīng)生死也找到了神秘的通古斯巴孜特。而這一次,斯坦因除了關(guān)注這片綠洲里的未知寶藏,更把目光投向了生活在通古斯巴孜特的土著居民的身上,斯坦因?qū)λ麄冏龅娜朔N測量,隨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關(guān)注。但是,由于通往通古斯巴孜特的路太過兇險,盡管通古斯巴孜特和它的原始居民已經(jīng)在西方大名鼎鼎,也始終沒有人敢來打攪它的寧靜。
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新疆于田縣政府才首次派出工作組前往通古斯巴孜特進行考察,工作組為通古斯巴孜特取了一個新名字,叫達里雅(意為河流)布依(意為河岸),俗稱“大河沿”(于1982年成立了達里雅布依鄉(xiāng),鄉(xiāng)政府設(shè)在鐵熱木村)。生活在這里的原始居民,則根據(jù)他們的母親河克里雅河,被命名為“克里雅人”。經(jīng)過考察,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達里雅布依甚至達到了特級旅游景區(qū)才擁有的豐富歷史自然資源——達里雅布依的地域南起堯干托克拉克,北望沙雅,東接民豐,西連策勒,地域南北長252 公里,東西最寬處96 公里,總面積約 1.5 萬平方公里。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漢唐時“絲綢之路”的南道就是由達里雅布依通過,因此這里保留下很多古代人類的光輝遺跡,如著名的有喀拉墩、馬堅里克、丹丹烏里克和圓沙古城等;在自然環(huán)境方面,達里雅布依是克里雅河為塔克拉瑪干沙漠貢獻出的最后一塊綠洲長廊,在達里雅布依約5000米寬的綠洲帶上,河灣、洼地與河灘地眾多;時有野駱駝、野豬、馬鹿、額喉羚、塔里木兔、沙鼠等野生動物的身影出沒,大杜鵑、百靈和喜鵲,更是穿梭在婆娑的紅柳枝間,發(fā)出清越的啼叫;這里仰首是連天的胡楊,低首則是漫漫蘆葦……
或許你要以為美麗的達里雅布依從此就會被世人所熟知了吧?其實不然,故事另有曲折:上世紀60年代,達里雅布依再度與外界失去聯(lián)系,這個沙漠中的神秘綠寶石仿佛一夜之間又回到了自給自足的平靜生活。直到 1982年,一支石油勘探隊在克里雅河下游一帶,發(fā)現(xiàn)了一個衣不遮體、攀在胡楊樹上的牧童。那個從沒見過汽車的孩子被嚇壞了,從樹上跳下來,拔腿就跑,消失在樹叢之中。這一偶然的發(fā)現(xiàn)引起了媒體的關(guān)注,人們甚至猜測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發(fā)現(xiàn)了克里雅“野人”等。但也就是這次契機,達里雅布依的美麗和神秘終于被人們牢記在心。
前往達里雅布依230公里的絕處逢生
達里雅布依的名氣,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勇者前去探訪,但最終能抵達那里的人卻為數(shù)不多,且歷經(jīng)磨難。迄今為止,通向達里雅布依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從于田縣城出發(fā),追隨克里雅河一路北上,等到了河流的末端,也就找到了達里雅布依。這條“路”全程要跋涉230公里的距離,其中有210公里需要在沙丘和沙山上穿行(包括9個平均高度有40~50米的沙山)。這條路讓許多最高檔的越野車都紛紛敗下陣來。早年,進入達里雅布依全憑駱駝和毛驢車,進出一趟需要1個多月的時間。2006年,新疆自治區(qū)政府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給達里雅布依鄉(xiāng)政府送了一輛東風(fēng)牌沙漠運輸車,成為鄉(xiāng)里唯一的交通和運送生活物資的工具。2007年的春節(jié),筆者一行人從于田出發(fā),有幸乘坐這唯一一輛沙漠車,開始了達里雅布依之旅。
沙漠車駛出于田縣10多公里后,鄉(xiāng)間公路就中斷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沙丘。我們的沙漠車沿著隱約可辨的車轍轟鳴著向前行駛,雖說是沙漠車,但在起伏的沙丘上行使,速度慢得也只能像只爬行的蝸牛??瓷先ズ芡L(fēng)的沙漠車,此時身處沙海,宛如大海中的一條小船,雖然劇烈的顛簸搖晃使我們痛苦不堪,但車窗外突然變幻出的景色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克里雅河蜿蜒而至,如天神拋出的玉帶,輕撫過兩岸的紅柳和胡楊,逐漸豐富的生命似乎預(yù)示著達里雅布依就在大漠更深處等候我們。
進入沙漠兩個多小時后,在一處河床邊,我們遇到了兩輛掛北京牌照的路虎越野車,他們是在我們的前一天進入沙漠的,才走了不到50公里,其中一輛車就出了毛病,他們在沙漠中已經(jīng)等了一晚上。此刻,能把他們拖救出沙漠的也只有那種石油勘探用的大型沙漠車了,但是據(jù)說救援的費用也是4位數(shù)的。沒想到為他人的嘆氣聲還沒落地,下一個遇險就輪到了我們。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達里雅布依的中心地帶,其地點正好坐落在兩個河汊子之間,因此要抵達那里必須要過一條小河。令這條沙漠中的小河在夏季和洪水期間有水,冬天則被堅冰覆蓋。此時正逢春節(jié)期間,塔克拉瑪干地區(qū)冰雪消融,令這條小河暗藏兇險,沉陷過無數(shù)車輛,在我們來之前,一個大切諾基車隊就在這里全軍覆沒,其中一輛車完全報廢。非常不幸,我們的沙漠車這時也被陷了進去,巨大的車輪被泥沙完全淹沒,施救的過程漫長而痛苦,50多個護林員奮斗了6個小時,在小河的上游打了一個攔水壩,掏干了河水,連挖帶拖才終于把車拖了出來……一路上,大小磨難諸如此類,終于在歷經(jīng)了12個小時后,我們順著滿天繁星的指引,看到了達里雅布依!
孤獨而詼諧的克里雅人400年不曾熄滅的家族火種
在對達里雅布依長達百年的考察研究中,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包括社會、考古、遺傳學(xué)家在內(nèi)的各路專家,那就是居住在這里的克里雅人究竟從何而來?
一種說法認為:他們是羅布泊人西遷的后裔;另外一種說法認為:他們是蒙古族、藏族人的子孫;還有專家認為:他們是古丁零人的血脈,但無論哪種說法至今都無定論。但在民族劃分中,這些帶著神秘光環(huán)的克里雅人還是被歸為了維吾爾族的一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克里雅人,包括語言、宗教信仰、風(fēng)俗習(xí)慣等方面,都和于田縣城里的維吾爾族人基本一樣了。比如在服飾上,克里雅人和維吾爾族人就區(qū)別不大,男性中老年人多穿黑色袷袢,冬夏戴黑色高筒羊皮帽。婦女則頭頂長白紗巾,頂端戴有“太里拜克”小帽,形如扣碗,小巧玲瓏,她們平時著長衫,節(jié)日及紅白喜事時則穿箭服,箭服衣襟的兩側(cè)繡有對稱的7條圖案。據(jù)說,這是古時當?shù)鼐用襁z留下來的尚武習(xí)俗。
但是,由于地處偏隅,克里雅人依然保留下很多他們不知名的祖先傳下來的奇特習(xí)俗,這些鮮為人知的族群特色,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克里雅人習(xí)慣孤獨的居住方式,彼此相距甚遠,鄰里之間一般都相距在10~30公里左右,即使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鐵熱木村也總共只有8 戶人家。他們平日生活得十分寂靜,只有婚喪嫁娶的日子才是隆重?zé)狒[的時間,因為那可是大事,每家每戶都要參加。由于居住分散,需提前一個月給親戚朋友發(fā)“請柬”,“請柬”實際上就是一張二指寬的紙條,寫明主人的名字和地點,一戶一戶往下傳,主人準備好吃的,從日出到日落等待客人光臨。在婚禮上,迎親方和送親方要各組成約50人的隊伍,從距離30米處開始賽歌,誰賽輸了就向?qū)Ψ娇邕M3步,最后雙方隊伍會合,新娘就交到了新郎手里。這或許就是克里雅人性格中詼諧的一面吧。
由于達里雅布依胡楊和紅柳遍生,因此克里雅人的生活都和這兩種樹木密不可分。他們只選擇在胡楊林蔭下安家,房子是由胡楊、紅柳枝排扎而成。先做好地基,然后用胡楊枝干做成支架,用紅柳枝編織成墻體,再將和好的泥巴糊抹上去,屋頂鋪以較厚的蘆葦,房門則是由一棵粗大的胡楊木挖空而成??死镅湃藳]有鎖門的習(xí)慣,路不拾遺的風(fēng)俗自然而然地代代沿襲,來了過路人,即使主人不在,也可以自己進屋動手燒水做飯,吃飽喝足后出門再繼續(xù)行路。
所有的克里雅人都將火種視作生命,他們至今保留了古老的拜火教習(xí)俗。這些大漠的子民都非常清楚,一旦火種熄滅,沙漠就成為死地。所以,無論你走進哪家克里雅人的屋子,首先就會看到一種他們獨創(chuàng)的火塘——在屋內(nèi)的平地上挖一個低于地面的方坑。這種火塘雖然看上去很簡陋,但卻可以有效地保證火焰不停燃燒。從古至今,克里雅人無論將家搬到哪里,帶走的一定是火種。據(jù)說,有些家世古老的克里雅人,已經(jīng)將祖?zhèn)鞯幕鸱N保存了400年沒有熄滅……
通往達里雅布依的大門被日漸打開,這讓當?shù)卣疄檫@塊生命綠洲的前途無比擔(dān)憂。雖然,當?shù)氐呢斄ν耆心芰π抟粭l公路到達達里雅布依,可是考慮到一旦真正變成通途,就會有更多的人進入這一世外桃源,甚至?xí)懈嗟娜藢⒋笮蜋C械開進這里砍伐樹木,破壞克里雅河沿岸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沙漠生命的脆弱,確實經(jīng)受不起人類足跡的大量到來。
為了徹底保護達里雅布依,將它完好地交給我們的子孫,從當?shù)卣綄<叶甲龀隽撕艽蟮呐Γ河烧摀?dān)起克里雅孩子們的教育費用,將這些與世隔絕的孩子們逐漸送出沙漠,接受教育。將來,當這些孩子擁有了見識和理想,他們就會帶著克里雅人的血脈離開沙漠,尋找更大的世界。而達里雅布依呢?或許就會在若干年后,脫離人類的痕跡,再次隱入大漠,成為一個真正的生態(tài)伊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