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描述
審視我們的傳統(tǒng)的教學,提問有如下特點:教師問,學生答,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確唯一,最終以學生解答教師的所有問題為教學的歸宿。以往我們追求課堂教學精品化,不允許出現(xiàn)一點點的瑕疵,但這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實際的,這只是理想化的狀態(tài)而已。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而言,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全程質疑,在課堂真實問題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激活兒童潛在的問題意識與批判精神,最終達成三維的教學目標。
新課堂是什么樣的?新課堂是動態(tài)生成的、是開放的、互動的、真實的、多維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多元的對話,是充滿生命活力,充滿智慧與挑戰(zhàn)的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大膽地暴露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的情況,而不是機械、僵化、一成不變地按照預設的方案教學,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情況,不是教師可以主觀決定的,也不是都能預料到的,哪怕你預設再充分,由于學生的不同,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也會發(fā)生意外的情況,但是只要教師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可能會將這個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為病點的問題轉化成教學的亮點。
案例描述與分析
牛津小學英語5 A Unit 8A camping trip 是一課圍繞 “物的歸屬”展開的話題 ,我將第一課時的達成目標設置為:要求學生掌握 “What do you/theyhave? I /We /They /You have…”句型及部分單詞??墒窃诨顒又袇s使我的預設目標及過程出現(xiàn)了“意外”:
(一)師生互動,呈現(xiàn)句型
在課文的新授階段,我把學生引入圣誕Party
T:Merry Christmas,boys and girls.I takPfoU//zCHY9jr+wD0VycLQ==e many presents for you. Please touch and guess.
What do I have?
S:You have an orange
T:It’s for you.(Learn “You have…”)
…
T:What else?
S:You have a blanket.
T:Do you have anything for the party?Show us!
What do you have?
S:I have...(Learn:I have...)
?。ǘ┥?,調查運用
1.Do a survey.
S1:What do you have?
S2:I have...
2.S1:Let’s have a camping trip.
S2:OK.Let’s go.
S1:What do you have?
S2:I have...what do you have?
S1:I have...what do(does)she have?
S2:She have(has)...what do(does)he have?
S1:He have(has)...
?。ㄔ驹谖业脑O計中沒有將第三人稱單數(shù)列入教學,學生的對話真是無法預約的,于是我真實地將他們的出現(xiàn)的問題作為引子,補充了教學內容,我想只有在實施預設教案的進程中,教師隨時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創(chuàng)見等精彩瞬間,高屋建瓴,甄別優(yōu)劣,選擇恰當?shù)膯栴}作動態(tài)生成的“課眼”,因勢利導改變原來的教學程序或內容,自然地變?yōu)閯討B(tài)生成,才能讓課堂教學在健康有效的軌道上發(fā)展,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課堂生成。)
教學反思
1.多元課堂,充分預設
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在課堂教學關注生本的今天,教師更應該注重預設。我們的預設要做到“心中有人”,要淡化的是狹隘的模式化的備課,應該強調正確預設觀指導下的有效備課,在教學方案設計中有“彈性區(qū)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設條件。所以我在上這課時對于目標,過程,學生的活動都作了充分的預設。只有充分的預設,才有生成的美麗。
2.開放課堂,鼓勵質疑
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已經習慣了答案的唯一性,自己也很少開動腦筋來尋求第二種答案,這真的是極為可悲的。新教材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很多內容都留給了學生大膽質疑的空間,這就要靠我們教師去組織、去引導。有了學生大膽質疑的課堂,那將是高質量的課堂,充滿活力的課堂,就會培養(yǎng)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觀察力、想象力,聯(lián)想和頓悟能力,尤其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求異思維的能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應該看到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個人思維活躍的表現(xiàn),是善于思考、勤于動腦的表現(xiàn)。傳統(tǒng)的教學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缺乏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主動質疑問難。學生的頭腦里充滿著問題,關鍵看教師肯不肯將課堂教學的提問權還給孩子,敢不敢讓學生自主合作、多元地解答問題,是否允許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因此課堂教學要以問題為中心,使質疑、設疑、釋疑有機地結合起來,順著學生的思路,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達到甚至超出預想的效果。
3.真實課堂,動態(tài)生成
課堂教學具有極強的現(xiàn)場性。面對富有價值的生成資源,教師不應死守著預設的教學規(guī)程不能自拔,而應獨具慧眼,將“彈性靈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資源即時捕捉,并理智納入課堂臨場設計之中,從而真正讓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靈動的生機和跳躍的活力。具體地說,教學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時“變奏”,研究的主題可以在生成中適度“更換”,預設的目標可以在生成中隨機“升降”,環(huán)節(jié)的推進可以在生成中相應“增刪”。只是,這樣的藝術魅力的展現(xiàn)需要我們不僅有一顆敏感柔軟的心;更需要一種機智,一種靈活的引導技巧。而這些正是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追求的東西。
總之,預設的教學計劃和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總會有著某種偏差,這種偏差恰恰是學生個人的知識、經驗與文本碰撞后產生的自我體驗,而正是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從思想上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從行動上善于捕捉學生瞬間感受,啟動葉瀾教授倡導的“教育智慧”,在課堂教學的預設方案中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生成新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個性得到弘揚,思維火花得到綻放,這些個性化的見解使我們的課堂洋溢著創(chuàng)造的激情,彌漫著生命的氣息,這才是真正的精彩!
?。ㄗ髡邌挝?江蘇省溧陽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