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活形態(tài)的改變,加上臺灣便利商店的密度已經高居世界第一,使得通過便利商店購物的人口迅速增加,同時也將競爭激烈的出版產業(yè)帶入了便利商店。另外,因雜志經營與一般商品的獲利模式不同,就是雜志經營基本上不是通過銷售雜志直接獲利,而是主要依靠向廣告客戶收取廣告費,導致了廣告客戶不僅會關心雜志的閱讀人群(包含讀者數量與性質),更會關注該雜志是否能在銷售渠道以顯著方式與消費者見面,獲得良好的業(yè)績。所以,店鋪數量多,而且具有7×24(全年無休、每天營業(yè)24小時)經營形態(tài)的便利商店,就成為雜志經營者相當重要的零售渠道之一。臺灣出版的《雜志出版產業(yè)調查研究報告》顯示,便利商店7-11的銷售營業(yè)額已經占中文雜志整體市場的30%,如果再加上全家、萊爾富、OK等便利商店的營業(yè)額,便利商店已超過雜志零售總產值的50%。由此可看出,在雜志出版產業(yè)中,便利商店已經取代連鎖書店和傳統書店,成為消費者購買雜志的主要渠道。
統一超商是最早開始進行雜志上下游供應鏈整合規(guī)劃的超商體系,并在1999年率先成立了專屬的物流公司——大智通文化營銷。大智通的資本額為9400萬元新臺幣(下同),員工人數約200人。其主要客戶及經營的業(yè)務為負責母公司統一超商渠道及其他渠道(如康是美等),共約4000家店的出版物、影音信息、沖印、玩具等配送業(yè)務。該公司除了原有的物流功能外,還負責統一超商有關文化商品的營銷規(guī)劃、采購、收發(fā)訂單、驗收入庫、庫存管理、付款給供貨商、配送出貨到門市等功能。與連鎖書店的物流中心一樣,大智通也具有單一配貨物流中心的特點,因此對于供貨商而言,僅需將雜志送至大智通,即可于一日內送抵全省,包括離島的4000多家便利商店。為了進一步整合雜志產業(yè)的上下游供應鏈,統一超商于2005年7月與臺灣英文雜志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高見文化營銷”,負責直接和上游的出版商接洽,而原本負責統一超商經銷圖書出版物的黎明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則被迫放棄全臺灣4000多家統一超商圖書出版物的經銷權,只能黯然退出超商圖書出版物市場。目前,在統一超商開放架上的圖書出版物全都是由高見文化直接與出版社洽談,再由大智通物流負責配送到各個超商門市上架銷售的,這種垂直整合的方式給原有的中盤市場帶來相當大的沖擊。
統一超商成立雜志經銷商高見文化營銷后,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雜志零售在便利商店的生態(tài)平衡,非統一超商的便利商店體系均感受到壓力。最有名的案例是2007年6月高見文化與萊爾富的沖突事件。根據臺北雜志公會的報道,自2007年6月22日起,萊爾富全面拒絕高見文化所經銷的《商業(yè)周刊》《時報周刊》《ELLE》《WITH》《嬰兒與母親》與《時尚國際》中文版等24種臺灣重要雜志。7月,高見文化也作出響應,以電話形式全面通知并要求雜志社支持高見文化及總經銷制度,具體配合行動是必須在7-11及萊爾富二者中,選擇其中一個渠道上架。臺北雜志公會于7月24日緊急召開臨時協調會議,邀請萊爾富、高見文化及十余家雜志社代表匯聚一堂,厘清事件原委,商討解決辦法。高見文化與萊爾富事件最大的受害者莫過于出版社。出版社被迫在兩家渠道商選擇其一合作,在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情況下,有段時期消費者只能在其中一家的書架上購買到某些出版社的出版物,無形中造成了銷量的下降。但處于供應鏈弱勢的出版社也只能等兩家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之后才能找出相應的對策。面對統一超商在雜志類商品的強勢經營策略,原本在門市數量上就無法與其競爭的全家便利商店、萊爾富超商以及OK便利店,也開始采取相應的對策,并希望借助渠道間物流機制的水平整合來應對統一超商的強勢渠道。
全家便利商店以跨渠道品牌的合作基礎成立日翊營銷,一方面借助雜志經銷商的成立來維持渠道本身雜志類商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積極開發(fā)非便利商店的渠道(如頂好超市),規(guī)劃進一步與統一超商的高見文化競爭。
在網絡購書方面,由于網絡購物有別于傳統購物的特色,就是因網絡具有不受地域、時間限制的特性,使其消費者的空間分布更廣、變異更大,也因為電子零售店與傳統零售店存在著交易+A95T1BBFhfQwSiQOktnY8MOuy/E+DRWN1P44eNx3cY=行為與物流分開的特性,造成電子商務必須依賴強大的物流支持系統才能順利運作其商業(yè)行為。因此,思考如何降低運銷成本與快速準確地配送商品,就成為網絡購物從業(yè)者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隨著電子商務環(huán)境的逐漸成熟,電子零售店對物流共同化越來越重視。物流共同化是指企業(yè)通過與物流業(yè)者的策略聯盟,通過物流業(yè)者的專業(yè)能力,使物品流通的相關業(yè)務能共同執(zhí)行,讓物流業(yè)務能夠更有效率。與歐美國家電子商務的物流重心大多偏重在宅配上有所區(qū)別,臺灣與日本由于人口的聚集特性,使得便利商店的發(fā)展相當迅速(目前臺灣連鎖經營的便利商店已經超過9000家)。由于便利商店原本每天就要進行送(補)貨以及退貨的工作,因此,結合便利商店文化物流的配送車隊進行并車(共同集配的概念)的店配模式,不僅可以將衍生的變動成本壓縮到最低,而且其每日配送、準點以及提供貨物追蹤系統等特性也成為最適合作為電子商務共同配送系統的發(fā)展架構。臺灣與日本分別通過數量龐大的便利商店、高度的信息化以及高頻率的物流配送,發(fā)展出以便利商店為基礎的“在線購物、超商取貨”的物流機制。目前,臺灣提供“在線購物超商取貨”物流服務的便利商店包括7-11、全家、萊爾富、以及OK便利商店等四家,門市數量超過9000家。這四家便利商店均由其文化物流擔任在線購物超商取貨的配送角色(大智通配送7-11、日翊文化配送全家便利商店以及OK便利商店、萊爾富物流配送萊爾富超商)。
與其他物流方式相比,店配物流具有下面的優(yōu)點:
一是沒有取貨時間上的限制。郵寄或宅配雖然可以將貨物配送到指定的地點,但是該地點必須有人簽收,而許多學生或上班族未必方便指定貨物配送到學?;蚬?,因此往往需要前往夜間郵局或另行指定方便的時間配送。但店配物流提供7×24的取貨服務(一周內24小時均可前往取貨),對于便利商店密度高居世界第一的臺灣而言,便利商店的覆蓋率已經相當高,且在便利商店取貨可以沒有時間限制,這些特性對于上班族或學生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競爭優(yōu)勢。
二是具有安全的付費服務。在便利商店沒有提供店配取貨付款的服務之前,網絡書店的付費方式多以ATM或在線刷卡方式為主,但這兩種付費服務皆有其缺點而不利于在線的交易。以ATM為例,因為ATM屬于離線運作,未與在線購物的流程結合,因此往往會造成消費者忘記前往轉賬而造成交易失敗;在線刷卡雖然可以與在線購物結合,但是一方面有部分消費者因沒有信用卡或有在線刷卡安全上的顧慮不愿意用此種付費方式;另一方面則因為銀行采取固定比例的手續(xù)費用,造成網絡書店交易成本的負擔。而便利商店所提供的取貨付款服務則沒有此缺點,一方面便利商店的高密度、高度信息化等特性讓便利商店已經是臺灣付款最重要的付費渠道之一(如水費、電費、電信費用以及信用卡費用等),另一方面便利商店所收取的代收以及代送服務(也就是取貨+付款的服務),依據圖書的價格大多介于25~60元之間,這樣的費用可以說是最便宜的。
(本文摘自《2010-2011中國出版業(yè)發(fā)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