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10年度非暢銷好書榜

2011-12-29 00:00:00安意如等
出版廣角 2011年2期


  編者按:本榜單從非暢銷書的角度,邀請了知名作家、書評人、出版人推薦他們2010年的心儀之作。這些書,也許還不夠暢銷,但卻很有品位或可取之處。我們希望以此呈現(xiàn)中國出版小眾的一面,并向默默堅持心中理想的作者和出版者致敬!
  
  《魯迅的胡子》蔣一談 著,新星出版社2010年5月版
  《魯迅的胡子》是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收入作者11篇作品。蔣一談的敘事,總是使我想起八大山人水墨中的留白。這些吝嗇筆墨的畫家,絕不肯輕易放縱自己,如果一筆可以表達,他們一定不會用兩筆。這大約便是古人所說的簡約和疏淡,所謂刪繁就簡三秋樹,所追求的應(yīng)該是一種含蓄、疏朗、真切、自然的意境。它是樸素而平淡的,不堆砌辭藻,也不刻意地涂抹修飾,盡量避免過分的渲染,更不讓解釋或闡釋的文字出現(xiàn)在敘事之中,有點類似于人們平常所說的白描。但它又是有情致的,有醇厚的滋味的,有深刻的蘊含的。
  當然,他的簡約和克制還沒有達到卡佛“極簡主義”的程度,沒有把文字完全限制在場景的描述和人物的對話中,即便是“表面的平靜,主題的普通,僵硬的敘述者和面無表情的敘事,故事的無足輕重,以及想不清楚的人物”,他也力求從中找到一點意味。就像八大山人的《孤鳥圖》,吝嗇到只有一枝一鳥,卻令人浮想聯(lián)翩,有一種立處孤高,不為流俗的節(jié)操和情懷。老實說,在當下這個敘事泛濫的時代,忽然欣賞到一種自我約束的文字,不僅給人別開生面的感覺,而且,簡直就是奢侈的享受。
  
  《煉獄之花》徐小斌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4月版
  徐小斌的《煉獄之花》不妨被看作是一部“出格之作”。這個“格”說到底就是她的敘事風格。一個多年來沉迷于深度隱喻中的小說家,這一次忽然出離憤怒,走出她的“迷幻花園”,用了諷刺的利劍,或者如她所言,“那果上全是芒刺”,去刺一下現(xiàn)實的堅硬的殼。雖然她用了童話或魔幻的外殼作包裝,還是可以使我們感受到一個作家強烈的社會關(guān)懷。她的敘事是帶有諷喻性的,是一種微言大義式的表達。
  女主人公海百合成為作者進入敘事的切入點,她是海的女兒,海底枉過的公主,但是她受到海王的委托,要到人類世界去尋找把戒指投向大海的人。單純的海百合在人類世界經(jīng)歷了難以想象的各種艱難險阻,充分領(lǐng)略了爾虞我詐、欺世盜名、見利忘義、口是心非、指鹿為馬、惡意中傷等一系列人類惡習。當善良無法阻止惡的蔓延時,她只能選擇以惡制惡。但是,就在她終于排除萬難完成使命準備返回海洋世界的時候,她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張戴在她臉上的人類面具,已經(jīng)深深地嵌入她的肌膚中,再也摘不下來了。這當然只是小說的梗概,看得出來,這的確是個她慣用的“魔幻”外殼,但其內(nèi)核已經(jīng)不是神秘和夢境,而是當下最真實的社會面貌。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經(jīng)過蛻變而新生的徐小斌。
  
  《天?藏》寧肯 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天?藏》是作者多年來思與想的結(jié)晶。寧肯是一位肯于思想的作家,他的作品往往帶有鮮明的思辨色彩。他的小說“想”得很多,也很深,其中甚至對思想本身也進行了思考和質(zhì)疑。
  主人公王摩詰在小說里就是一個以思考為其存在方式,并善于思考的人,他曾在大學里教哲學,后來為了追尋生活的意義,他作為志愿者來到西藏,成為拉薩附近一所中學的教員。在這里,他不僅沒有放棄思考,而且展開了他的思考。王摩詰的思考指向這樣幾個方面:他希望找到一種生活,這種生活并不以占有和消費為目的,卻也能獲得快樂和幸福。他不能認同五光十色的消費場景,在一年一度的沐浴節(jié)上,他為了不讓維格失望而赴約,卻很難融入他們的喧鬧之中。事實上,他在獨處中獲得了一種精神自足,也表現(xiàn)出一種精神優(yōu)越感。對他來說,呆著只是一種姿態(tài),就像他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菜園被人毀了之后,也只能無聲地靜坐或枯坐一樣,似乎只有這樣,他才能保持與對方的某種張力,不使其消失。這種沉默式的靜思在小說中成了王摩詰?yīng)毺氐臉酥尽N宜伎?,所以我存在。這一點很像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或者孔子,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深刻的哲理,探討與生活有關(guān)的問題,并為人們?nèi)绾尾拍苌畹酶锰岢鲆庖姾徒ㄗh。
  
  于青(人民出版社副總編)
  《別跟我說你懂日本》 王東 著,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別跟我說你懂日本》序言中說,王東這本書的特點是技術(shù)出色界面友好。我覺得這個評論很有創(chuàng)意,沖著這個序言,一種久違的讀書沖動在醞釀。
  《別跟我說你懂日本》的文字確實比較出色,這也是作序者說界面友好的原因之一吧。娓娓道來的日本“浮世繪”景觀,讓略知日本皮毛的讀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我相信所有讀者閱讀有關(guān)日本文字時的心情是一樣的:既熟悉又陌生,既喜歡又抵觸。因為我們與這個國家有著太多的歷史糾結(jié),即使你見到的是打心眼里敬佩的優(yōu)良特性,你也不愿意給予過多的嘉許。而且,這個民族的許多習性總令人產(chǎn)生許多狐疑。比如,他們的節(jié)制,他們的禮儀,他們帶有試管精神的科學的禮尚往來,都讓人興奮不起來,親近不起來。但社會眾生面的種種,也確實有讓你驚嘆的地方。
  王東的《別跟我說你懂日本》就有這種狐疑加遲疑。不說贊許,也不由情緒左右去抨擊,只談眾生相,談得讓所有的讀者都信服,界面十分友好。我想起了一個英年早逝的作家,他最喜歡用“界面”這個詞,一部長篇小說也是用的這個名字《界面》。我寫過他的評論,據(jù)說他也知曉我,我想是因為文字的“界面”都很友好,所以能夠相容。
  
  《步入云時代:第三個三十年》周牧之、楊偉民 主編,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
  
  《步入云時代:第三個三十年》是關(guān)于中國第三個三十年的發(fā)展探討,通俗的理解,泛云時代實際上就是一個把力量聯(lián)合起來,給每個成員使用的時代。而云計算,從根本上講,就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軟件和數(shù)據(jù)的能力,巨量能力整成幾秒鐘的壓縮后噴發(fā)。
  書中的主要觀點是把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起來,我參加了這本書的新聞發(fā)布,場內(nèi)嘉賓們都把未來全球的經(jīng)濟希望寄托在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上面。表述是這樣的:無法想象,一個沒有中國的世界是什么樣的。但未來中國的發(fā)展要脫離對美國超級消費的依賴,而改為擴大內(nèi)需的消費和生產(chǎn)上。
  “云時代”本身就說明了經(jīng)濟全球化的必然發(fā)展趨勢,所以,中國也不會就在一個孤島上自己救自己。在一個“云時代”,什么力量都可以聯(lián)合起來,從這個邏輯出發(fā),經(jīng)濟數(shù)據(jù)會經(jīng)過市場的集成再度組合也說不定。現(xiàn)在,人人都在擔心基本面,市場卻在兀自運行。“云時代”了,樂觀看恐怕是唯一的選擇。
  《書情書色二集 》胡洪俠 著,中華書局2010年7月版
  
  看到《書情書色二集》一書,就像是滿大街熙熙攘攘走過的人群,一眼就把擦肩而過的熟人叫了出來。雖然作者胡洪俠我不認識,但書名傳達出的熟悉的書香味道閉著眼也能嗅出。文章是筆記體,自然文字本真,觀點明了,無需形容詞來裝飾?,F(xiàn)在讀的一些書評文章,介紹書的內(nèi)容越來越少,文字的裝飾功能令人眼花繚亂。這本薄薄的筆記體讀書感悟,“含書量”最多。尤其是一些文壇往事、書海鉤沉,在極短的篇幅里硬硬地向你撲來,讀一篇,回味良久。比如知道了我喜歡的鄭逸梅的喪書之痛,看見了我認識的陳子善的書房。很意外的是碰到了我熟悉和正在讀的古典名著《金云翹傳》,居然還有獨一無二的貫華堂刻本。在胡洪俠的筆記中認出自己的所愛,更有他鄉(xiāng)遇知己的喜悅了。
  應(yīng)該感謝作者的是,在作者小小的筆記里讓我認識了很多我錯過的作家,當看到《老旦是一棵樹》的作者楊爭光時,我忍不住起身到百度去尋找《老旦是一棵樹》來讀,一讀便不能收性,終于在電腦上快速讀完,再回頭來讀《書情書色二集》。此時心中充滿了感激,就像一個愛吃辣的食客吃上了最正宗的水煮魚一樣,楊爭光的文字太麻辣了,那些個生猛的詞匯,雷人的故事情節(jié),在溫吞水一樣的生活面前,就是一首勁歌:you are my super star。我準備再起身幾次,把《書情書色二集》中潛伏的讀書信息都破譯出來,讀一本書,勝讀幾十本書,不亦快哉。
  
  《功夫米老鼠》系列楊鵬 著,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3月版
  
  《功夫米老鼠》系列也是值得一提的,楊鵬不愧是中國的幻想大王。讀了《功夫米老鼠》系列,更印證了我對楊鵬的看法,他給少兒讀者創(chuàng)造的幻想世界是天馬行空,也是美妙絕倫的。這個系列,不但有效地借鑒了美國迪斯尼米老鼠的形象,使米奇、唐老鴨這些可愛的卡通形象重新煥發(fā)了生機與活力,還融入了佛學、道學、玄學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諸多元素,讓中華遠古的傳說、民間的故事、古典小說,還有歷史文化人物及現(xiàn)代影視卡通藝術(shù)有機地結(jié)合,實現(xiàn)了幻想小說的革新。在《功夫米老鼠》系列里,讀者不但可以感受語言的奇妙和故事的樂趣,還可以發(fā)現(xiàn)童話的詩意與空靈,也可以找到中西文化的糅合之新美。
  
  《阿皮歷險記》和《阿皮奇遇記》楊老黑 著,中國少兒出版總社2010年8月版
  
  這套書可以看出作者善于從民間文化、鄉(xiāng)土風情里獲得藝術(shù)營養(yǎng),也善于從偵探故事、冒險小說、現(xiàn)代人情小說和科幻文學中吸取精髓,因此,讀這些童話,不但可以感受到審美內(nèi)涵的豐富性,還可以學到很多創(chuàng)作的技巧。
  當然,更值得注意的是,楊老黑的童話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接近兒童審美的趣味,幾乎每一篇都語言清新活潑,形象生動感人,有一種天生的幽默感,也給讀者一種語言的親和力和美的感召力。如果要概括性地對楊老黑的童話進行評價的話,可以說他是當前國內(nèi)最具有審美復(fù)雜性和藝術(shù)深度的作家之一,他的童話介于小說與童話之間,是跨文體的嘗試,也昭示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一種新的趨向。
  
  《大路朝天》 董立勃 著,新疆美術(shù)攝影出版社2010年8月版
  
  就是一部語言非常干凈的佳作,它的時間跨度和生活容量也很大,顯示出作家高巧的敘述能力和結(jié)構(gòu)長篇的能力。在這部作品里,從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到新中國建設(shè)和拔亂反正,主人公的命運與社會的變化在四十年的長度里波瀾起伏,明線與暗線的交錯給讀者多層面的信息與感悟。一部30萬字的長篇有如此生活容量,足以體現(xiàn)作家的敘述智慧。時代的運勢與個體生命的遭際都在一個人的筆下展示出來,這就使《大路朝天》有了英雄史詩的氣魄。看來董立勃不僅僅是一位會編故事的人,還是一個能把小說當做生活的藝術(shù)品來創(chuàng)作的作家。
  《胡同》施亮 著,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0年10月版
  
  長篇小說《胡同》也是一部填補空白的佳作。它有作家的自敘傳記性質(zhì),書寫的是一個男孩在“文革”那個史無前例的動蕩時代中的心靈成長歷程,反映的是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的悲歡瑣事,也是北京城一條小胡同的一幅風情畫。
  20
  2011.2
  
  韓浩月(資深文化評論人、專欄作家)
  《44號孩子》[英]湯姆?羅伯?史密斯 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在讀《44號孩子》之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作家路遙對于饑餓的描寫,除非親身經(jīng)歷,我不相信能有哪位作家可以虛構(gòu)出如此真實的饑餓感受?!?4號孩子》在對饑餓的描寫方面,超越了“苦難”層面,而成為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生存體驗。書中描寫的世界,也成為一個人人虎視眈眈、時時想把一個活人變成口中食物的殘酷世界。有了這個作為鋪墊,發(fā)生再殘忍的故事也在情理之中了。
  再翻這本書,已經(jīng)覺得有些沉重,它不再是一部簡單虛構(gòu)的小說,而仿佛一本揭開歷史真相的紀實書。讀完它,會由衷地相信那句話:真實的生活永遠比小說更殘酷。
  一個脆弱的人竟然可以如此殘忍,一個殘忍的人竟然可以如此脆弱,這是《44號孩子》為讀者出的一道心理謎題,這部書可以讓我們聯(lián)想起很多的電影作品,如《沉默的羔羊》《七宗罪》《香水》等,它們所具備的共同點是打開了人內(nèi)心深處的隱秘世界,發(fā)現(xiàn)那里與社會現(xiàn)實緊密相連的部分,有的依然健康成長,有的卻早已糜爛成罪惡的花朵。
  閱讀小說,樂趣在于過程,如果能將小說與現(xiàn)實做出對應(yīng),并促使自己關(guān)照世界、憐憫人類的話,那則是另外的收獲了。
  
  《心獸》 [德]米勒 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版
  《心獸》的中文簡介頗為“通俗”:年輕女孩蘿拉離開了貧窮偏僻的小村莊,去大城市上大學,和五個女孩住在擁擠簡陋的宿舍里。為了逃避灰暗現(xiàn)實,她隨意與各種男人發(fā)生關(guān)系,有工人,有體育老師。但是,她最終沒能逃出她的生活,某一天她被發(fā)現(xiàn)自盡于宿舍……
  米勒用她散發(fā)著死亡氣息的筆,記錄著有關(guān)一段歷史的桎梏與暴力,讀來令人心冷。米勒說過,“我不信任語言……”,她這么說的背景是,作為一名德國女作家,她深知納粹對于德語的傷害,極權(quán)國家遺留下來的暴力語言,讓她的寫作接近一種自我懲罰,從米勒的作品里,讀不到什么暴力語言,但也感覺不到那種抒情的柔美?!皽嘏?、墳?zāi)?、女人、孩子”,一個冷寂的詞,足以毀掉所有美好的詞所帶來的放松與愉悅。米勒在向讀者敘說著一個被驅(qū)逐者和被剝奪者內(nèi)心的蒼涼與孤獨。
  《心獸》的德文意思即為“內(nèi)心的野獸”,如何讓內(nèi)心的野獸安靜下來,或者與內(nèi)心的野獸和平地相處,成為米勒借以分析人的精神狀態(tài)的載體。在米勒看來,柔弱無助的女大學生,被招作警衛(wèi)的農(nóng)民盲流,屠宰場里饑餓的工人……他們都生存在一個充滿攻擊的環(huán)境當中,隨時都會淪為暴力的工具,人性成為廉價品,被隨意轉(zhuǎn)讓或蹂躪。如今“心魔”盛行,讀讀《心獸》,或會學會讓內(nèi)心安靜下來,與“心獸”共同呼吸,給它以喘息的空間和氧氣,避免在人人癔癥的時代為獸所傷。
  
  《傳奇黃永玉》李輝 著,人民日報出版社2010年7月版
  少年時的頑劣尚武,青年時的誠摯熱情,中年時的沉穩(wěn)堅持,老年時的瀟灑倜儻———《傳奇黃永玉》中的主角形象一脈相承,可以幫助讀者對黃永玉的性格和作品風格建立系統(tǒng)的了解。
  不過,書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黃永玉與其夫人梅溪的戀愛史,他用一把小號擊退了騎著白馬的飛行員,贏得了出身富家的梅溪的芳心,并在戰(zhàn)爭年代上演了一場紅色浪漫,上演了一場私奔的愛情大戲———這是一部好萊塢電影的題材?!秱髌纥S永玉》不是黃永玉一個人的傳記,這本書所強調(diào)的時代背景,以及對“文革”時期漫畫家集體命運的描寫,使得它也為中國漫畫史提供了一幅群像。書中對“文革”報紙、舊書影、往來信箋的使用,使得《傳奇黃永玉》具備了一定的史料價值,作者搜集這些資料時付出的精力與良苦用心躍然紙上。
  通過閱讀《傳奇黃永玉》,可以領(lǐng)略到一代文化人的風骨與仙氣,要知道,這風骨與仙氣在很多經(jīng)歷過苦難的同代人身上,已經(jīng)很難看得見了。黃永玉是過去時代留給我們生活的年代的一枚鮮活印章,這枚印章一半蓋在那個時代的壞上,一半蓋在這個時代的好上。
  
  高繼民(青島出版社副總編輯)
  《1966的獒》郭小東 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版
  1966年我9歲。自詡為是經(jīng)歷過“文革”的人。那個時代童年生活的影像留在了心底,最突出的記憶就是惶恐。我看到被五花大綁的哥哥在卡車上被人押著,有一個紅衛(wèi)兵女將狠狠地用棍棒擊打他的腰。我不知道這種日子何時才能結(jié)束。
  讀《1966的獒》,我追隨著主人公和他的“遠方”又一次經(jīng)歷了那個年代。哲人說,痛苦使人深刻。這些痛苦理應(yīng)被不斷重溫。也許,一個民族在繁衍過程中,這樣的劫難是躲不過的?我邊讀邊思考。如果沒有“文革”,從1956年完成社會主義改造、肅清殘匪時就開始改革開放,在這個世界上哪里有日本、韓國什么機會?“亞洲四小龍”說不定到今天還在穴居。如果我們不搞“文革”,我們的精神、物質(zhì)生活會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當然,歷史不相信如果。也許,正是由于有了《1966的獒》這樣作品的猛擊,這個巨龍才真正的醒來了。當然,也感謝作者以第一人稱蘸著痛苦淚水的描寫。
  
  
  《向中國共產(chǎn)黨學習》吳再 著,海天出版社2010年1月版
  
  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國迎來了一次彎道超越的機遇,中國人民在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以敏銳精準的戰(zhàn)略判斷,以勤勞刻苦的民族傳統(tǒng),以眾志成城的大無畏的民族精神,以組織緊密、令行禁止的執(zhí)行力高效,把30年來持續(xù)發(fā)展的現(xiàn)代中國展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在很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了和平崛起,同時也令西方一代代的預(yù)言家跌破了眼鏡,在國際上樹立了中國模式,也有的稱為北京共識。中國模式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模式,中國的勝利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勝利。
  《向中國共產(chǎn)黨學習》這本書承載了太多的文化涵義,這并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結(jié)晶。正是這個黨,正是這個黨的領(lǐng)袖群體,經(jīng)過了各種各樣的政治考驗,歷經(jīng)了九九八十一難,把一個病入膏肓的舊中國帶到了今天的世界強國。我們期待著更加系統(tǒng)總結(jié)中國模式經(jīng)驗的著作問世。
  《上海Fashion》程乃珊 著,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年3月版
  
  套用一句俗語: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送他到上海,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送他到上海,因為那里是地獄。上海是如此讓人看不懂,她的時尚,她的風情,她的新潮,她的易變,尤其是她傲立長江口、面向海洋,對一切世事不屑一顧的神色,誰能拎得清?
  和乃珊大姐一面之交,小晤期間幾乎就是聽她一人講故事,大部分時間用上海話,為了照顧我們這些“鄉(xiāng)下人”才來幾句生硬的普通話,她活脫脫就是上海的一個寫照。買來她的書,在書中一樣能感受她的“潮”,也是上海的潮。書中所傳達出的老上海的弄堂風情,老式留聲機的靡靡之音,大街上小K們的洋涇浜英語,就像一碟滋味雋永的老腌菜,給人無限遐思:怎么會呢?被外國朋友譽為未來城市的上海,她的根基,她的文化根基竟然是如此瑣細、耐嚼。
  《日本行,中國更行》王錦思 著,青島出版社2010年1月版
  
  關(guān)于日本行不行,似乎世界上并無太多的爭議,在東洋的幾個島嶼上,一億多日本人創(chuàng)造了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奇跡。承認這一點,中國人似乎很難做到,60多年前那場戰(zhàn)爭給中國人留下太多的痛苦記憶。冷靜下來讀這本書,就會發(fā)現(xiàn),日本這個民族有太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學習。說日本行、承認日本行,是為了中國更行。太多的仇恨只會爆裂我們的血管,而對于強國富民沒有絲毫的用處。
  讀完這本書,關(guān)于中日之間經(jīng)濟、文化、科技、社會的對比會令我們沮喪,但更多的是帶給我們反思:同屬于東方文化地域,日本為什么會做得更好?與其簡單地篤信“中國更行”,不如先老老實實地做一個好學生。
  
  何小竹(詩人、小說家)
  《女兒墻》翟永明 著,鷺江出版社2010年6月版
  
  這是當代詩人翟永明的散文集。翟永明是女詩人,但她的散文不屬于那種“小女人散文”,即局限于個人的感性寫作,而是從理性的角度,藝術(shù)的角度,以開放的姿態(tài),探討我們的城市與社會問題,關(guān)注女性的生存處境。她近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偏向于這樣的當代性,因此,也可以將她的散文看成是其詩歌的補充或注腳。在女性散文書寫中,我認為翟永明跟殘雪是一個類型的。
  《在父親的法庭上》[美]艾?巴?辛格 著,四川文藝出版社2010年4月版
  這是美國猶太作家艾?巴?辛格的長篇小說,辛格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與馬爾克斯不一樣,他在中國從來就不暢銷。但他的小說總有這樣一種魔力,只要開篇看上一百字,就無法放手,非看下去不可。新近翻譯出版的《在父親的法庭上》也不例外。小說中的拉比法庭,讓我想到過去成都老茶館“吃講茶”的習俗。中國百姓向來害怕去官府打官司,有什么事情,喜歡到民間的一些準法庭機構(gòu)解決。成都老茶館在清末及民國時候,就充當過這樣的民事調(diào)解的場所。當事人聯(lián)系上本地某個頭面人物,雙方約在茶館,由這位頭面人物出面協(xié)調(diào)其矛盾,并提出解決方案。后來政府覺得這個有違法紀,明令禁止百姓在茶館“吃講茶”,這實際上是在法制不健全的社會,剝奪了百姓的法律自治權(quán)。而這種自治權(quán)的對立面,無疑就是政府(無論清朝還是民國)這個暴力機構(gòu)。
  有人認為:“辛格的自傳體故事像是直接鍛打在一起的獨立片斷,同時又帶著文學作品中罕見的重量與力度。”這是一部回憶錄與純文學兩種風格結(jié)合的作品,被批評界認為是一種全新文體的經(jīng)典之作。
  
  《追憶》[德]荷爾德林 著,四川文藝出版社2010年1月版
  
  這是林克翻譯的荷爾德林的詩集。林克是供職于西南交通大學文學院的德語文學教授,也是一個默默耕耘的德語文學翻譯家,已經(jīng)翻譯出版的譯著有里爾克的《杜伊若哀歌》,特拉克爾的《夢中的塞巴斯蒂安》等。林克的詩歌翻譯的最大特色是他像詩人一樣的翻譯。其過程是,翻譯的時候開始喝白酒,讓自己進入詩人的狀態(tài),讓詩人的靈魂附體,然后尋找著漢語的詩歌語感與節(jié)奏。因此,他翻譯的詩歌受到了詩人們的喜愛。
  
  安意如(暢銷書作家、時尚雜志專欄作家)
  《禪的行囊》比爾?波特 著,南海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禪的行囊》堪稱中國當代的“禪之書”。我們看到了中國禪宗的發(fā)展歷史和興衰脈絡(luò),禪在中國本土的傳承和斷裂。比爾對中國禪宗流派的傳承諳熟于心,不辭辛苦的探訪,通過翔實的史料,豐富的典籍,中間穿插著對中國地理、歷史的研究,對文化人物的評述,以及對現(xiàn)當代的國情的觀察、調(diào)侃,把本易散碎、乏味的內(nèi)容寫得緊湊、生動、風趣?,F(xiàn)今的中國人,需要寬容、積極的態(tài)度去應(yīng)對生活的參差變動,時勢的無常危機,這是禪的智慧在當下的深重意義。
  《江湖叢談》連闊如 著,中華書局2010年8月版
  
  “我國現(xiàn)今僅存的一部客觀而又比較全面地介紹江湖行當、行話和內(nèi)幕的書籍?!边@本書除了介紹北平天橋、天津三不管等地的變遷以及藝人小傳、藝人生活狀況外,還以大量的篇幅著重記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紀30年代這一時期江湖行當?shù)膬?nèi)幕以及危害社會的種種騙術(shù),勸誡人們不要貪便宜上當受騙。
  連闊如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評書藝術(shù)家,他的女兒連麗如依然活躍在評書表演的舞臺上。我是因為喜歡聽連麗如的評書,才知道連闊如的,然后發(fā)現(xiàn)了《江湖叢談》,簡直是意外之喜。
  《情懷已死》程靈素 著,萬卷出版公司2010年3月版
  
  當我在北京的高樓上就著零星燈火,夜讀程靈素的《情懷已死》,前塵舊事又潛回心里。我知道自己無可救藥的地老了,人老的一個特征不是身體衰病,精力不濟,而是開始習慣回憶,追索舊事,感慨著情懷不再。
  很快的,80后也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紀,80后也有了懷舊的情結(jié),傷感的過往。原先我們一直被批駁,被說成是無根無責任感的一代——與舊文化斷裂,新事物也沒有90后00后接觸的那么徹底。真的是這樣嗎?只有當我們回憶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不知不覺地,我們也擁有了這么多過去。這些過去,與過去藕斷絲連。
  上一輩人之于我們的質(zhì)疑,一如我們對香港,好與不好,不是那么清楚分明,愛恨都來不及辯解,只能留待時光去證明。
  《江村經(jīng)濟》費孝通 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1936年的夏天,一個叫費孝通的年輕人,一個人類學的博士,在出國前的兩個月考察了開弦村,也就是江村。
  作為一本人類學的著作,完全沒有一般學術(shù)論文的枯澀乏味。費孝通說:“我企圖從農(nóng)村社會基礎(chǔ)上來解剖中國傳統(tǒng)社會結(jié)構(gòu)和基本觀念,而構(gòu)成一種鄉(xiāng)土社會的類型。這就不限于一個具體的農(nóng)村,而是指向農(nóng)村的基本性質(zhì)?!?br/>  他試圖通過對農(nóng)民的生活狀況,經(jīng)濟狀態(tài),家庭關(guān)系來解釋西方科技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鋒共榮,看了這本書會了解那一代的知識分子思考和關(guān)注的方向和角度。即使是一個封閉的社會形態(tài),傳統(tǒng)文化在外來文化影響下依然有著緩慢變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滁州市| 隆子县| 云林县| 钦州市| 汶川县| 佛山市| 浦城县| 五常市| 莆田市| 交口县| 天镇县| 南岸区| 枣庄市| 阿拉善右旗| 晴隆县| 阳高县| 随州市| 阜平县| 岳阳县| 斗六市| 灌南县| 五指山市| 景东| 赤峰市| 郧西县| 正安县| 望都县| 南皮县| 深水埗区| 岑巩县| 汤阴县| 定南县| 衢州市| 保定市| 山丹县| 新乡市| 武邑县| 广东省| 崇左市| 肃南|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