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程改革的春風已經吹遍祖國大地,如何轉化后進生,是每個教育者應該思索的問題。文章認為,轉化后進生,應該做到:尊重和信任后進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家校之間的協(xié)作;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
關鍵詞: 后進生 轉化方法 教學工作
課程改革的春風已經吹遍祖國大地,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關心和重視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培養(yǎng)跨世紀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新課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這樣,才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我在教學工作中,按以下方法做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全面了解、尊重與信任后進生
全面了解后進生的現狀是做好轉化工作的前提。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認識到:只有了解學生、接近學生,真誠地關心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
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他們都發(fā)自內心地需要別人的尊重、理解、關懷、幫助、信任。后進生更是如此。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后進生更多地受到別人的批評和指責,容易產生自卑自棄的心理,乃至對抗的心理。因此,班主任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讓后進生真切地感受到“尊人者,人尊之”的道理,而不是嫌棄和厭惡。只有用發(fā)自肺腑之言去鼓勵,用公正之法去身教,用民主之氣去融洽,用信任之眼去注視,充分尊重后進生的人格,才能激發(fā)后進生的求知欲和進取精神,才能塑造美好的靈魂和良好的個性。有的老師往往過多注意到后進生的缺點、短處,而不注意肯定其長處和優(yōu)點,經常在辦公室、教室或公眾場所批評、貶低、傷害其自尊心。學生常受到批評就會對老師產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緒,長此以往,學生的自尊會受到極大的傷害。教育工作者對后進生不良行為的矯治,重要的是改變教育方式,如果經常惡語相加,豈不是傷口撒鹽,雪上加霜?從而導致他們更加灰心、失望。全國勞模,特級老師,優(yōu)秀班主任魏書生為了緩解后進生的抵觸情緒,就將檢討書改成“情況說明書”。這種無痕的批評使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二、激發(fā)后進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后進生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學習情緒狀態(tài)低落,甚至厭學、逃學。因此,不啟動后進生學習的這一“內因”,任何轉化措施都將無效。蘇霍姆林斯基把調動后進生學習的積極性看做是啟動轉化后進生工作的“鑰匙”。他認為這項工作要做好兩點:第一,使后進生樹立自信心,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第二,要創(chuàng)造條件,給后進生大量的“智力勞動”的機會,使后進生學習心理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教師要多創(chuàng)設“探究性的題目”,讓后進生積極參與探討,激活他們的智力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要及時發(fā)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因為后進生除了學習成績較差外,能力并不差,他們當中有的擅長組織工作,有的擅長文體活動,有的擅長社交能力。教師應根據其特點,利用其特長和愛好,激發(fā)興趣,鼓勵其積極向上,一有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讓后進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他們的自我認識能力,樹立成功意識,提高他們在同學中的地位。在課余生活中,抽時間與后進生親切交談,讓后進生體會到教師的摯愛與溫暖,重新點燃后進生心靈求知的火花。
三、創(chuàng)設氛圍,進行情感教育
記得有一年,有位班主任(五年級)退休了,學校領導派我去當這個班的班主任。當我跨進這個班后,發(fā)現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由于基礎差,他們抱著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渾渾噩噩。有的說:“我讀書只是想把最后兩年混完,不管考得多少分都可上中學?!庇械恼f:“我并不想讀書,只是我的父母親強迫我讀?!庇械恼f:“學校里好玩些,在家不知道做什么。”這些想法,使得班風建設存在較大的困難。一時間,班級里無學習風氣,平時上課吵鬧不休,甚至和老師頂嘴的現象常有發(fā)生?;匕嗪?,我們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演講會——“我為誰學”。同學們暢所欲言:
“我們是祖國的驕子,國家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如此好的學習環(huán)境,如果身為文盲,國家就多一分負擔”。
“父母親含辛茹苦,撫育我們,只有掌握過硬的知識才是對他們的最好的回報”。
“為了自己的生存,我們必須充實自我,因為優(yōu)秀的人才才能適應這競爭的社會”。
不需要我再說什么,無需我對這次班會作一番總結,但我知道,這個活動的結束將是一個嶄新面貌的開始。半年后,這個人見人頭疼的班級竟然令領導、老師們刮目相看。期未的成績由原來的倒數提到了中等。我想,假如當時硬將道理塞給學生,固然也能奏效,但若能“不教而教”,“踏雪無痕”豈不更好。
在高科技時代、信息時代、改革時代,學生的社會生活觀念、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廣泛深刻的變化。用空洞的說教、枯燥的方式、粗暴的打罵來教育后進生已與時代格格不入。我們需要潛意識的情感滲透,需要默默的心靈感應。毫無疑問,這樣的結果必定是事半功倍。
四、重視后進生的家訪,爭取家校協(xié)作
教育學生,既是學校老師的責任,又是家長的義務。后進生之所以后進,來自家庭方面的影響也不少。因此,需要家校通力合作。特別對后進生,應經常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隨時了解他們的情況,才有利于對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我班有位后進生,過去不遵守紀律,經常違章違紀、上課與老師唱對臺戲、打人、罵人、不積極參加勞動、學習沒興趣,后來我接手,了解掌握他的情況后,兩年來除在校對他進行教育外,每周都向其家長反映他在學校的情況,每學期至少要去家訪五次,與家長經常聯(lián)系,采用學習上不厭惡、態(tài)度上不粗暴等方式對他進行教育,現在該生各方面都有好轉??梢?,家校協(xié)作開展得好,可以使班主任對后進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對癥下藥,糾正后進生的不良行為和習慣。
五、轉變后進生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
后進生的轉化是長期復雜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要求班主任耐心細致地做工作,要細化工作環(huán)節(jié),細化工作措施,抓反復,反復抓,務時求精。如:(一)把整個班級分為六個組,要求每個組的先進生傳、幫、送、監(jiān)督,以先進促進后進,并定期選評,對后進居上者進行獎勵,對本組幫助后進生的成員也給予獎勵。(二)引進競爭機制,刺激后進生挖掘潛力,改正缺點。(三)班主任從旁邊監(jiān)督并作點評。(四)后進生每周自我盤點生活、學習、紀律上的情況。通過這幾大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優(yōu)秀的更優(yōu)秀,后進生趕先進,班風、學風向良好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轉化后進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教育系統(tǒng)工程。轉化后進生要抱著滿腔熱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需要教師在工作中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責備,了解和掌握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從興趣愛好出發(f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樣,有愛心,有耐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鼓勵他們積極向上,努力學習,把愛的甘露灑進每一個后進生的心田。只有這樣,才能把后進生轉化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