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后教學法的提出為英語教學法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使英語教學法的研究走出需找萬能教學法的維谷,從而將英語教學法的研究引上新的方向。該教學法的提出對英語教師如何搞好英語教學有重大啟示。
關鍵詞: 后教學法 英語教師 教學啟示
一、后教學法研究背景
英語作為一種全球性語言,有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和研究這門語言。增強英語教學的效果一直以來都受到密切的關注。眾多英語研究者和教師不斷地總結教學經(jīng)驗,并且將心理學、認知學、哲學、計算機科學等知識融入到英語教學中來,相繼創(chuàng)造出翻譯法、聽說法、交際法等許多教學法。試圖找到一種完美的教學法是多少年來英語教育界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到目前為止,任何一種已知的教學法都不能解決所有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隨著對教學法研究的深入和不斷的反思,人們開始意識到過去沒有,也許永遠不會有這樣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萬能教學法出現(xiàn)。
二、后教學法
既然追求“最佳教學法”沒有出路,以庫馬(Kumaravadivelu)為代表的學者經(jīng)過批判性思考和深刻反思,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后教學法”,從而將教學法研究引到新的路線上來。作為后教學法的集大成者,庫馬提出了由具體性、實際性和社會性三個參數(shù)組成的外語教學理論框架。它并沒有提供或選擇一種(最佳)教學法,而是提出了對待教學法的新思路,從而擺脫了教學法選擇的困惑。首先,應當明確“后教學法”不是某種簡單的、具體的、行之有效教學方法,而是一套統(tǒng)一的、不斷發(fā)展并指導我們?nèi)绾卧诰唧w的教學實踐中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具體教學方法的教學體系。更確切地說,它是一種靈活、動態(tài)的外語教學指導思想。它對教師、學生和教育者進行了重新定義,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三種參數(shù),為教師具體教學實踐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
?。ㄒ唬┤N身份重新定義
后教學法是對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一種超越,主要表現(xiàn)在對教師、學生、教育者進行了重新定義。一是對教師的重新定義。在后教學法外語教學框架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和理論的執(zhí)行者,而是教學研究者、實踐者和理論構建者的統(tǒng)一。教師需要對教學中涉及各種因素進行綜合的調(diào)查分析,在此基礎上統(tǒng)籌規(guī)劃并靈活地調(diào)整教學方法和策略。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地從教學實踐中總結新的經(jīng)驗,并積極學習各種新的理論從而逐步構建一套切合教學實際,并且有自我特色教學理論。二是對學習者的重新定義。后教學法認為理想學習者是自主的。他在教師幫助下實現(xiàn)自我調(diào)控,最大化自己的學習潛力;他愿意與他人交流合作,并通過討論協(xié)商來解決問題;三是對教師教育者的重新定義。傳統(tǒng)教師教育者的角色是把各種教學法灌輸給未來的教師,指導教師選擇“最佳教學法”并進行模擬訓練。在后教學法外語教學框架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未來的教師確立外語教學的理念和掌握外語教學的研究方法。
(二)三個基本參數(shù)
后教學法為教師具體教學實踐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在已知的眾多教學法中,選擇何種教學法使其在特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預期的效果始終困擾著廣大教師。后教學法提出的以三個基本參數(shù)——具體性、實踐性和社會可行性作為組織外語教學的原則為教師進行取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特定性(particularity)是指特定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特定的教師在特定的教育機構里教一組追求特定目標的特定學生。在特定性指導的外語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反思—行動”的循環(huán),了解和掌握具體教學環(huán)境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然后再根據(jù)教學實踐中的反饋隨時調(diào)整。實踐性(practicality)涉及教師與研究者的關系及教師理論的形成,它拒絕把理論家視為知識生產(chǎn)者、把教師視為知識消費者的兩分法,鼓勵教師從實踐中創(chuàng)造理論,在實踐中實施理論。社會可行性(possibility)指外語教學要對現(xiàn)實的社會政治保持敏感,重視對學習者身份形成有重要作用的社會文化現(xiàn)實。它拒絕把語言教學的作用局限于課堂內(nèi)教授語言,把學習者的語言需求和社會需求割裂開。主張開發(fā)利用帶入課堂的社會政治意識,滿足參與者的語言和社會雙重方面的要求。特定性、實踐性和社會可行性三個參數(shù)三位一體,互相交織、互相協(xié)作,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影響著外語教學實踐。
三、后教學法對英語教師的啟示
首先,教師課前準備要充分,不同班級應該準備不同的的教案。應當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專業(yè)背景、課堂反應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學生現(xiàn)狀的基礎上,教師在備課時,應當針對不同的班級,在保障教授核心知識的前提下,為其量身打造不同的教案,也就是說相同的知識,在不同的班級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法。其次,課堂實踐應當靈活,根據(jù)實際適度調(diào)整。例如,在講解生單詞的時候,教師通過對學生反應的觀察,發(fā)現(xiàn)該單詞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就可以略過或加強學生對該詞深度的理解。也就是說教學實踐需要有教案以保證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又不拘泥于教案。教師應當注意多觀察學生,根據(jù)其掌握狀況適時作出一定的調(diào)整。再次,在實際教學中,要嚴格控制教學量,給學生理解和消化的時間。教師有時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趕進度,或者被迫放棄交際法、暗示法等需要一定時間的教學法,導致課堂氣氛緊張,內(nèi)容乏味,學生沒時間消化吸收所授知識,結果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充分把握每單元的核心知識點作為授課重點。同時應當對整套教材有很好的了解。有些知識點在教材中反復出現(xiàn),這時如果該課的任務量大,就可以進行適當取舍,在以后的課堂上再作講解,從而保證課堂任務量適度,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后,課后作業(yè)的設計和課堂設計同等重要。在傳統(tǒng)教學法下,記單詞、預習課文或完成課后練習題似乎成為固定的課后作業(yè)模式。這就使得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被動完成任務的狀態(tài),不利于他們自主學習者身份的轉變。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yè)時,要鼓勵學生接觸更多的英文資料,學會自主學習。例如介紹學生看優(yōu)秀的原聲電影,推薦可讀性強的優(yōu)美英文短文,針對課文讓學生作簡單的相關話題報告,或者令學生準備下一堂課的教案,等等,都可以作為文課后作業(yè)的形式。
參考文獻:
?。?]Kumaravadivelu,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2001,(4).
?。?]陳力.外語教學法的“后方法”時代[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3).
?。?]鄭玉琪,陳美華.試論“后方法”時代的英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