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市類媒體問世近20年來,受眾的文化層次、興趣愛好,以及他們對媒體的信息需求,都已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能否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基礎上,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做好時政報道,成為都市類報紙能否在競爭中“突圍”的關鍵所在。本文認為,要做好都市類報紙的時政報道就需要打好“人性”與“民生”這兩張牌。
【關鍵詞】都市報 時政報道 民生
目前,在中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特別是一線、二線城市,都市類報紙已然邁入主流媒體的行列。無論是報紙發(fā)行量、廣告收入,都市類報紙在當?shù)氐膫髅绞袌龆颊紦?jù)著舉足輕重的比重。相對于傳統(tǒng)的黨報,都市類報紙以其趣味性與貼近性,已經(jīng)成為各階層受眾喜聞樂見的讀物,從而成為當?shù)氐膹妱輬罂6际蓄惷襟w問世近20年來,受眾的文化層次、興趣愛好,以及他們對媒體的信息需求,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能否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基礎上,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做好時政報道,成為都市類報紙能否在競爭中“突圍”的關鍵所在。
一、都市報的主流化,要求其關注時政新聞
中國內(nèi)地的都市類報紙,絕大多數(shù)創(chuàng)刊于上世紀90年代中前期。它們生動活潑、貼近群眾的辦報風格,深得受眾喜愛。因此,發(fā)展勢頭迅猛。以創(chuàng)刊于1995年的《華西都市報》為例,其本是《四川日報》為擴大報道領域、拓展利潤空間、尋找報紙商業(yè)屬性而創(chuàng)辦的一份都市類報紙,屬于改革的試驗田和敲門磚。然而,創(chuàng)刊之后,發(fā)展勢頭之快,遠遠超出想象,短短數(shù)年內(nèi)就成為中國西部發(fā)行量最大、覆蓋面最廣的平面媒體。2010年,《華西都市報》廣告經(jīng)營收入達12億元,發(fā)行量115萬份,無論是經(jīng)濟實力還是影響力,主報《四川日報》都已經(jīng)無法望其項背。
這種情況在都市類報紙中并不是特例,南方日報報業(yè)集團創(chuàng)刊于1997年的《南方都市報》,短短10多年發(fā)行量已達140多萬份,年廣告收入達到20億元,當之無愧地成為廣東省最具影響力的報紙??v然集團主報《南方日報》已經(jīng)是全國省級黨報中之翹楚,然而無論是發(fā)行量還是廣告經(jīng)營收入,都遠遠地落在《南方都市報》的后面。
中國人民大學喻國明教授認為:“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所謂主流媒體,一定是社會運行的‘守望者’,輿論監(jiān)督的執(zhí)行者,從傳播內(nèi)容上看,主流媒體一定靠‘硬’新聞作為第一‘賣點’,它的主打內(nèi)容是回答社會現(xiàn)實發(fā)展問題的‘基本問題單’上的問題的。”①顯然,按照這個要求,僅僅靠都市報傳統(tǒng)的強項——突發(fā)事件、情感、揭黑、文體等方面的報道是遠遠不夠的。都市報既然目前已經(jīng)在發(fā)行量、廣告收入等硬件指標上占據(jù)了主流媒體的位置,那么在新聞報道上,就必須以主流媒體的標準要求自己,具備極強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人性”與“民生”是都市報時政報道的努力方向
對于習慣閱讀各級黨委機關報的讀者來說,時政報道有著固定的模式。以2011年1月11日的《浙江日報》頭版為例。除導讀外,總共3條稿件,全部是浙江省幾大班子領導的會議消息。而標題幾乎無一例外地采用“XXX在XX會議上強調(diào)……”。當然,鑒于我國的國情,黨報扮演者黨的喉舌的角色,這樣的時政新聞必須存在并且加強。
然而,都市報的時政新聞絕不能滿足于走黨報的老路,它對諸多重大政策出臺的解讀,既要站在決策者的高度揭示時代發(fā)展趨勢,又必須能攝取社會底層的現(xiàn)實投影;不能滿足于對社會生活表面形態(tài)的掃描,而是要有志于“守望”社會發(fā)展深層的流向,以增強報紙的競爭力和公信力。
三、展人性,把黨政領導還原成一個活生生的“人”
從建國初期至今,在黨報的版面上,各級黨政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是當之無愧的主角。當他們開口說話時,“強調(diào)”、“指出”,是最常見的謂語。如果說黨報的職能決定了其必須突出各級黨政領導“黨性”的一面,那么都市類報紙就必須側重于他們“人性”的一面。
在這方面,深圳報業(yè)集團所屬都市類報紙《晶報》在2010年深圳市委、市人大換屆過程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2010年5月,中共深圳市第五次代表大會,深圳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協(xié)深圳市五屆一次會議相繼召開。這個月可謂深圳的“換屆月”。根據(jù)都市類報紙的一貫做法,在這個檔期,負面新聞基本暫停,報紙的報道和銷量短期內(nèi)都處于低潮。然而《晶報》編委會卻反其道而行之,調(diào)動大量人力,全力以赴做好這些會議的報道。當然,報道有顯著的都市類報紙?zhí)厣?br/> 實際上,從讀者角度分析,都市類媒體的主要讀者群——都市白領階層,對于黨委、人大、政府的換屆越來越關注。因為這個階層隨著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有著越來越強的主人翁意識。作為納稅人,他們有要求,也有權利知道,是誰將要領導這個城市,這些人是怎樣的人,能否擔當大任。
基于對讀者的這種認識,《晶報》在去年深圳幾大班子的換屆報道中,大膽地將目標對準了“人”——那些在換屆中走上主要領導崗位的領導干部。在2010年5月26日,市黨代會閉幕,新一屆市委常委班子產(chǎn)生時,《晶報》史無前例的拿出8個整版,對13位當選的市委常委,每人刊發(fā)一篇人物特寫。記者事先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采訪市委書記、副書記、常委們工作中接觸過的人、身邊工作人員、老相識老朋友,經(jīng)過他們的描述,一個個親切、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在這里,讀者們看到了新當選的市委書記王榮同志在蘇州工作期間,微服私訪與當?shù)赜浾唛_玩笑的情景;市委常委戴北早年參加工作不久,主動把房子讓給困難同志住的往事;市委常委王京生在一次會議上用“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嬌子,不可用也”的典故來闡述觀點的睿智表現(xiàn)……。
這樣的報道,與以往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媒體,特別是黨報報道換屆工作時,介紹領導干部的方式“XXX同志簡歷”形成鮮明的反差,真正讓讀者了解到了新的一屆市委主要領導都是些怎樣的人。這在深圳新聞媒體中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報道見報之后,社會反響良好,高層也沒有負面評價。這給了《晶報》編委會以更大的信心。在幾天后開幕的深圳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報道中,《晶報》作出了更大膽的嘗試:在事先得知許勤被確定為市長人選之后,派出記者奔赴許勤的出生地連云港,以及長期求學、工作的北京,尋訪他來深圳之前生活、成長的軌跡。外派記者經(jīng)過艱苦努力,采訪到了許勤父親的老朋友、中學時期的老師、大學時期的輔導員、在國家發(fā)改委工作時曾經(jīng)扶持過的業(yè)界人士,采寫《“希望他好好干,多為老百姓做好事”——講述一個你不知道的許勤》特稿,在去年6月6日,即許勤當選市長當天見報,頓時在深圳引起轟動。在這里,讀者們知道了他們的市長,祖籍徽州書香門第,學生時代曾經(jīng)是個長跑健將,身為學生干部曾經(jīng)耐心細致做同學的思想工作……。深圳人從來沒有像這樣全面、立體地了解到自己的市長成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這樣的時政報道,把黨政領導還原成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主席臺上的“官”,變仰視為平視。這與都市類媒體的主流讀者——都市白領階層對官員的觀感顯然是一致的。
四、重民生,將活動報道民生化
“指出”、“強調(diào)”、“要求”,在數(shù)十年來的時政報道中,這些字眼不斷見諸報端。對于都市類報紙而言,他們的主流讀者白領階層有較強的納稅人意識,他們需要了解的是,黨政機關整天大會小會,都做了些什么,能夠為我們做什么。因此,都市類報紙的時政報道,著重點不應是這個會議、活動是怎么開的,怎么舉行的,而是它解決了或者正在解決什么問題。
2010年12月13日,《三秦都市報》拿出4個版面,報道了剛剛閉幕的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l(fā)中央重要會議稿件,是地方媒體的政治任務。長期以來,很多媒體,特別是各級黨委機關報,基本上只需要將新華社通稿發(fā)在自己的報紙上即可。而對于都市類報紙,這樣做顯然是不行的?!度囟际袌蟆纷髁司牡牟邉潱篈1版,導讀,并刊登簡明扼要的主打消息,A3—A4版,以“文字+圖示”的方式,逐條解析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提出2011年工作目標,每一條都與老百姓生活有著直接的關系。
更為令人稱道的是,報社還派出多路記者,就會議提出的各項目標采訪西安普通市民,組織A5版“西安市民,2010年感受,2011年期待”。于是,我們看到了有市民說“三口之家生活費幾乎翻了一倍”,希望來年物價平穩(wěn);有市民說“去年買不起,今年望房嘆”,希望房地產(chǎn)調(diào)控盡快見效;有市民說“患重病自己先墊付壓力大”,希望醫(yī)保制度更加合理。這些內(nèi)容,每一項都是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涉及的領域,同時又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的報道一出,會議精神通過報紙的報道,變成了與老百姓密切關聯(lián)的東西,無形中拉近了老百姓與黨和政府的距離。
五、瞻前顧后、自我設限乃“兵家大忌”
如果報社領導層沒有進取精神,一切以安全為前提,瞻前顧后,自我設限,都市類報紙的時政報道是做不好的。2010年5月,《晶報》策劃市幾大班子換屆報道時,也曾顧慮,以完全人性化的筆觸介紹每一位市委常委是否有風險。在這個時刻,報社領導要巧妙地試探,而不是退縮。在黨代會閉幕當天,《晶報》一位負責同志在會場上利用短暫的間隙,當面就此事請示了市委宣傳部主要領導,領導欣然同意,只是叮囑報道要正面。
同樣,在派出記者尋訪許勤市長兒時、學生時代和工作早期的學習、成長經(jīng)歷時,連被派出采訪的記者都說:“這樣做新聞行不行?”報社領導坦然表示,只要輿論導向正確,采訪扎實,沒有什么不可以的,這才有了《晶報》精彩的“兩會”換屆報道。
因此,在把握好輿論導向的前提下,避免自我設限,用足用活政策,堅持把領導干部還原為“人”,堅持把會議、活動還原成“民生”,是都市類報紙做好時政報道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倭_建華,《“后都市報時代”:與主流媒體對位》,《新聞戰(zhàn)線》,2004(8)
?。ㄗ髡撸荷钲趫髽I(yè)集團晶報社民生新聞中心首席記者)
責編:程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