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學論認為,教學的本質(zhì)是交往,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在課堂上應注重引導學生質(zhì)疑、探究、討論、交往,使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上應強調(diào)師生間、學生間動態(tài)信息的交流。本文所說的“兩級交流”其基本活動結構應該是:個人獨立探究,獲得個性化的學習結果—一級交流(小組分享)—二級交流(圍繞學習任務展開交流討論、歸納優(yōu)化)—拓展、應用、內(nèi)化。
一
一級交流強調(diào)人人參與,全體學生都能貢獻自己的認識和經(jīng)驗,分享他人的成果和體驗,在此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個人自主探索的成果,深化數(shù)學思考,獲得成功體驗。交流形式為同桌、四人組、學習小組、課題(項目)組、自由組合交流等,我在教學中,常常采用以下方法。
1.說一說。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有個很明顯的特點,教學中只要自己會的,總是不愛聽老師講,喜歡“自己說”。組內(nèi)互動說一說就是一種讓學生充分說的形式。小組內(nèi)部成員可以針對新知識的難點與疑問,相互討論、相互啟發(fā)、各抒己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nèi)互相說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征,通過小組互相說,學生對長方體的特征當堂課就都掌握了。這樣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充分表現(xiàn)、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課堂中的“一言堂”變成“群言堂”,由一個老師變成幾十個老師的做法,必然能促使全班同學共同進步。
2.看一看。“看一看”是指同學之間互相看看別人的表演或表現(xiàn),看看別人的演示或演算,看看別人的作業(yè)或其他。通過觀察別人的作品或表現(xiàn),使自己得到啟示。在課堂上,一個教師常常要面對幾十個學生,常常會因時間問題而無法迅速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時如果讓學生互相看一看、瞧一瞧,不僅能達到了解情況的目的,而且能讓學生當當小老師,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競爭意識,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如我在教學“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后出示練習:236-99=?讓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全班大部分學生會根據(jù)“多減幾就加幾”的方法解答:236-100+1=137??墒沁€是有一部分學生不知如何簡便計算,做成:236-100-1=135。這時我就適當引導他們看一看同桌或前后同學的解答過程,或小組同學互相看一看解答過程。一下子課堂氣氛就活躍起來了:不會的同學可以“光明正大”地去看看別人的,而會做的同學主動去教不會做的同學,一來二去,同學們很快就全明白了。這樣,教師上課既省時間,又照顧到全班,還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何樂而不為呢?長此以往,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經(jīng)常能得到幫助,就會更加想學、愛學,從而就更容易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3.幫一幫。每個個體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課堂上,雖然同時、同地、同人教學同一內(nèi)容,但也會形成學習上的差異。這種差異正好提供了學習上的優(yōu)勢互補?!叭诵?,必有我?guī)煛?,未來社會已越來越重視個體能否與他人合作共事,能否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否概括他人的意見等,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是否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因此,教學中必須通過“幫一幫”加強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協(xié)作意識的培養(yǎng)。如:在學習“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再跟同學合作、討論,了解彼此的見解,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還要求學生對其他同學的不同思路要進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斷,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特別是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耐心地“幫一幫”,讓他們在這樣的互動形式得到幫助和提高。結果學生通過剪、拼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多得讓你佩服,更不用說對梯形面積公式的熟練掌握。
二
二級交流強調(diào)針對學習目標,圍繞課堂學習的核心問題展開討論交流,確保學習目標的有效完成。二級交流包括代表發(fā)言式、辯論會式、話題引導式等。我在教學中,常常采用以下方法。
1.代表發(fā)言。即教師在每堂課上設計一定的自學目標讓學生自學,然后小組組織者組織組員相互質(zhì)疑、相互補充、互動完善得出結論后派代表走上講臺,面對全體學生,大膽講述本組成員的觀點、解題思路或是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例如我在教學“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意義”時,設計了這樣的自學目標:①在什么情況下才有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關系?②因數(shù)和倍數(shù)能單獨存在嗎?③相互依存是什么意思?④倍數(shù)和幾倍相同嗎?學生自學后就讓學生充分交流,然后就派代表上臺當當“小老師”。同時要求聽的同學要當好小聽眾,聽“小老師”的觀點是否跟自己一樣,并隨時準備發(fā)言補充。這樣“說”的學生必須要理清思路,反復思考,形成一個反思過程;“聽”的學生想迫切了解別人的發(fā)言、觀點與自己有何不同,有何長處,有何不足,必定會認真傾聽,不斷內(nèi)化。這樣,“聽”方和“說”方都能共同提高。
2.辯一辯。“辯一辯”是指同學之間的互相辯駁。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群體的活動功能,給學生提供較多的討論、分析、辯駁的機會,使學生在知識方面互相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鑒,集智取長,協(xié)作創(chuàng)新。如在教學分數(shù)應用題時,我出示這樣一道應用題:某村修一條長2400為的水渠,2個月修好了全長的2/5。照這樣計算,幾個月可以修好這條水渠?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學生練習后,讓學生匯報會自己的解法。學生爭著要介紹自己的思路,其中一個學生是這樣列式的:2÷2/5=5(月)。當他把這種解法解答在黑板上時,全班同學議論紛紛,有的學生說:“這一定是湊得數(shù)湊出來的!”有的則說:“錯了!錯了!根本沒道理!”該學生不甘示弱,馬上反駁,理直氣壯地說:“我沒錯!2個月修了全長的2/5,就是把2個月看做是修好這條水渠所需總月數(shù)的2/5。而題目要求修好這條水渠的總月數(shù)也就是求單位1,用除法,即2÷2/5?!倍嗝椽毜降囊娊獍。瑢W們恍然大悟,報以熱烈的掌聲。學生在辯駁中碰撞出了創(chuàng)新的火花??梢娮寣W生從不同角度出發(fā),發(fā)表自己獨立的見解,日積月累,學生的思路會越來越廣,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3.話題引導。教師要知道自己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