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言文人物傳記閱讀很受高考命題者的青睞。考生抓住人物傳記的特點,結(jié)合一定的閱讀解題技巧,就可以取得高分。
關(guān)鍵詞: 文言文傳記閱讀 閱讀方法 答題技巧
傳記以寫人為中心,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的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在高考文言文閱讀中,人物傳記很受命題者的青睞。因為人物傳記類文章材料翔實,敘述清楚,結(jié)構(gòu)分明,語言規(guī)范。通過閱讀不僅可以了解其人,而且可以了解歷史的風云變幻、社會的錯綜復雜,更可以從中陶冶情操,提高對現(xiàn)實社會的更深認識,拓展眼界。所以高考文言文命題中選擇人物傳記類文章有很強的可行性,且和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理念一致。
弘揚“真、善、美”是永恒的主題。結(jié)合當前國家的反腐倡廉舉措與社會輿論來看,對忠臣廉吏的價值判斷依然影響著高考的選文。由于選文的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有很大的差異,人的觀點、觀念,以及社會習俗、風貌也相去甚遠,更加上語言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考生對文中的人物、事件、評價等一時難以準確地把握,包括具體的實詞、虛詞、句意的理解不符合文章的本意。針對這一現(xiàn)狀找出文言文傳記閱讀中的技巧,對考生取得高分會有所幫助。
一
人物傳記的寫法是有套路的。人物的基本狀況、姓名字號、籍貫背景、學識、最初的任職情況,這些交代在文章的開頭;既然是人物傳記,那么寫人記事就是重點。人物的主要事跡在其后;通過對傳主的生平事跡的敘述及評論,闡發(fā)作者對傳主的評價和觀點態(tài)度,展示當時的社會風貌在最后。了解了人物傳記的一般寫作規(guī)律,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逐一解決。例如重視時間、地點和官職的表述及變化。古代的紀年法,官職的升降等規(guī)律性知識要明確講述;傳主是何人,做何官,有何權(quán)力,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在整體感知中即可把握;作者在結(jié)尾處一般會對人物性格、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對社會的影響進行評述。理清這些概況,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就清楚了,傳主的主要經(jīng)歷就清晰了。
在此基礎(chǔ)上就可以對文章進行精細的研讀。由于選文往往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小故事,大體把握不難,但落實到具體句子、個別字詞,這就頗有難度了。但只要膽大心細,仔細推敲,套用警察“大膽假設(shè),小心求證”的辦案法,即可順利解題。例如:《陶侃傳》中:“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笈唬骸昙炔惶?,而戲賊人稻!’執(zhí)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nóng)植,家給人足。”這段材料中的“賊”是何意?一些學生會說:“賊”不就是“偷”的意思嗎。仔細推敲,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合事理。“大膽假設(shè)”:就是偷的意思的話,那么就和原文中的“未熟稻”不相符合,偷不熟的稻子沒用?!靶⌒那笞C”:從陶侃的話中“戲賊人稻”的“戲”,戲弄,開玩笑可知肯定不是“偷”的意思。既然是“戲”那就是無心去偷,只是路過無聊,隨手采摘而已。由此不難看出是“糟?!敝狻K栽趯嶋H閱讀中遇到實在不解的字詞,不必著急,拘泥于此,放下繼續(xù)讀下文,或許通過后文就可知前文的意思,千萬不可鉆牛角尖。
二
人物傳記主要記事,要了解事件的過程還是要回歸文本。以對文章的已有理解,以及靠自己的人生體驗和經(jīng)驗對不甚清楚的事件的趨向進行推測,然后對照原文逐字逐句進行比照推敲,判斷正確與否。例如:2002年高考選文《史記·李將軍列傳》,首先來看真題設(shè)計:
1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搖?搖)。
A.李廣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傳授射箭之法,因而騎射精熟,驍勇善戰(zhàn)。曾在抗擊匈奴時殺敵立功,并在平定吳楚軍時,攻營拔寨,建立卓越功勛。
B.李廣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足智多謀。他面對匈奴數(shù)千騎兵,沉著鎮(zhèn)定,巧用疑兵之計,使敵軍不敢貿(mào)然追擊,而自己的小部隊則安然得以保全。
C.李廣不善言辭,少言寡語,而又廉潔自律,重義輕財。他屢建戰(zhàn)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財富的機會,但卻終身沒有多余財物,也從不以家產(chǎn)為念。
D.李廣作為主將,部隊失去向?qū)Ф允У缆?,他勇于承擔過錯。面對處罰,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年老,無力再請刀筆之吏為自己辯護,于是引刀自剄。
與之均有對應的文句:
A.家世世受射。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力戰(zhàn)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數(shù)千騎。
B.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縱馬臥。
C.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空無余財,終不言家產(chǎn)事。
D.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只需把這幾個句子疏通此題就易做出。相信學生用點眼力就會發(fā)現(xiàn)“復對刀筆之吏”不應理解為“再請刀筆之吏為自己辯護”,這分明就是考“復”、“對”兩詞之意。應為“年事已高,不能再接受刀筆之吏的審訊”之意?;貧w原文可知這一點,回歸《史記》中對李廣軍事才能的高度贊揚和對其人生結(jié)局的無限同情,同樣也可大致辨析出選項中的錯誤。對文本的把握,回歸文本始終是文言文閱讀的重中之重。
三
和其他類型文言文考題一樣,考試最后一題都是“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這種題型。由于選項中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往往只在某一小點上,主要是順序顛倒,無中生有等,因此姑且先把四個選項都當正確地去看。這樣選項中的絕大多數(shù)有效信息都可為我所用,可以解決閱讀中的不少“攔路虎”,更重要的是“以已知推未知”,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文章,反過來通過這些新認識把握又可以對這四個選項進行重新審視、分析,往往這是即可發(fā)現(xiàn)錯誤所在。
當然,文言文閱讀包括人物傳記閱讀的技巧、方法不僅于此,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但人物傳記有其特殊性和規(guī)律性,抓住這些,在閱讀方法和答題技巧上多下工夫,肯定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