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諺語是漢語語匯中占有相當重要地位的一種語言形式,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固定語句,它凝結了老百姓的樸素智慧,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本文以湘鄉(xiāng)方言諺語為例,從修辭的角度來分析其特色。
節(jié)奏鮮明 音韻和諧
方言諺語順口悅耳,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易于記誦傳承,富有藝術情趣,體現了語言的音樂美。押韻、方言虛詞的使用、音節(jié)的搭配在湘鄉(xiāng)方言諺語中是體現語言音樂美的重要手段。
押韻?!把喉崳褪怯幸?guī)則地交替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音節(jié),利用相同或相近的聲音有規(guī)則地回環(huán)往復,增加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使作品和諧統(tǒng)一?!雹?br/> 湘鄉(xiāng)方言諺語以雙句式為主,也有部分多句式諺語,大多押尾韻,一韻到底。例如:
(1)草鞋冇樣,邊打邊像。
?。?)出門帶根繩,萬事不求人。
?。?)有魚不吃蝦,冇魚也要叉。
?。?)有牛莫嫌慢,有飯莫嫌爛。
?。?)火車叫,鐘點到,二兩來,烙個炮。
?。?)一賺錢,腰上切;二賺錢,鐵打鐵;三賺錢,桌子邊上諧。
例(1)(2)(3)(4)都押的是尾韻。在湘鄉(xiāng)方言中,“繩”“人”的韻母相同,讀為[ien]。例(5)(6)押隔行韻。其中例(3)一二句“魚”字重復使用,例(4)中“有”、“莫嫌”重復使用,例(6)中“賺錢”一詞重復使用,在簡短的句式中,恰當地重復使用個別的詞語,能在表達上給人以字音協(xié)調、節(jié)奏鮮明、形式勻稱的美感。
方言虛詞的運用。湘鄉(xiāng)方言中的語氣詞、助詞的功能和共同語中語氣詞、助詞的功能相同。湘鄉(xiāng)方言中的語氣詞常用在句尾表示種種語氣,也可用在句中表示停頓;助詞往往附著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面表示結構關系或動態(tài)等語法意義。大量具有當地特色的語氣詞、助詞出現在湘鄉(xiāng)方言諺語中,它們除了表達豐富的語法意義外,還起到了調整音節(jié)、增強節(jié)奏的作用。例如:
?。?)寧可窮嘎家務,不可木嘎崽女。
?。?)吃噠碗里,望噠甑里。
(3)煮熟的雞蛋,冇得變哩。
?。?)吃莧菜子屙血,走紅哩。
例(1)中“嘎”表示完成;例(2)中“噠”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例(3)(4)中的“哩”兼有助詞和語氣詞的功能,既表示動作的完成,又表達了一定的語氣。在湘鄉(xiāng)方言中,“窮嘎”、“吃噠”、“變哩”等組合一般都讀為重輕格式,“嘎”“噠”“哩”等詞具有后附性和黏著性,都要輕讀。方言語氣詞和方言助詞的運用使諺語在聲音的長短舒促、高低起伏等方面更具音樂美。
另外,湘鄉(xiāng)方言中的部分諺語還使用了襯詞,襯詞一般指句中自身并無意義,只起到協(xié)調音節(jié)作用的詞,例如:
?。?)做個好事修個德,人不曉得天曉得。
(2)炊壺滾起吱介翻,茶葉子還在安化山。
例(1)中的“個”,例(2)中的“吱介”都是襯詞,放在句中,十分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音節(jié)的搭配。音節(jié)搭配得當,能使語言勻稱、自然。一般來說,音節(jié)與音節(jié)的配合要相稱,單音節(jié)詞與單音節(jié)詞搭配,雙音節(jié)詞與雙音節(jié)詞搭配,多音節(jié)詞與多音節(jié)詞搭配。湘鄉(xiāng)方言諺語通過對偶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巧挑詞語,精心搭配,獲得了形式整齊、節(jié)律感強的藝術效果。例如:
(1)光清明,暗谷雨。
?。?)人歇端午,牛歇谷雨。
?。?)三十夜里的火,元宵夜里的燈。
?。?)冷是冷,莫發(fā)風;窮是窮,莫欠賬。
?。?)有錢三十稱闊佬,無錢三十打單身。
?。?)勤勞發(fā)狠般般有,好吃懶做樣樣無。
上述例句都運用了對偶修辭格。對偶是漢語所獨有的辭格,由兩個字數相等、結構相同的語句構成,它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特有的表現力,讀起來節(jié)奏鮮明、鏗鏘有力,便于記誦。湘鄉(xiāng)方言諺語中對偶的運用是很多的,從形式上看,大多為寬式對偶,例(1)的上下句為三言句式,節(jié)拍配置為1//2;例(2)的上下句為四言句式,節(jié)拍配置為2//2;例(3)的上下句為六言句式,節(jié)拍配置為2//3//1;例(5)的上下句為七言句式,節(jié)拍配置為2//2//1//2;例(6)的上下句也是七言句式,節(jié)拍配置為2//2//2//1。從內容上看,例(2)(3)(4)為“正對”,構成對偶的上下句運用類似的事物或事理相互補充;例(1)(5)(6)為“反對”,構成對偶的上下句運用相反或相對的事物,形成強烈的對比,以突出事物的本質。從上述例句中我們可以看出,湘鄉(xiāng)方言諺語講究音節(jié)的搭配,音節(jié)組合豐富,節(jié)拍搭配自然,形式勻稱整齊。
通俗質樸 平易自然
諺語源于民間,用于民間,經世代口耳相傳,形成了通俗質樸、平易自然的語言風格,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質樸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也是經過了錘煉的產物。精挑詞語,用詞準確妥帖,就會產生一種質樸的美感和力量。湘鄉(xiāng)方言諺語沒有華麗的辭藻、絢麗的文采,而是選用了大量貼近當地人民勞動生活的獨具特色的方言詞語來傳授知識、闡釋哲理,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動。例如:
?。?)人不強梁家不富。
?。?)要想全無事,除非拎打光。
(3)徛起死,頓起埋。
?。?)死臠入糧子,三天起拱子。
上述例句中都含有湘鄉(xiāng)方言特有的詞語。例(1)中的“強梁”不僅指人能力強,更多地包含了做人要厲害、要霸道的意思。例(2)中的“拎打光”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身無分文、一無所有。例(3)中的“徛”表示站立,“頓”是湘鄉(xiāng)話中“豎著”、“直立”的特有說法,“徛起死,頓起埋”意指不妥協(xié)、不屈服。例(4)中“死臠”是湘鄉(xiāng)話中罵人的話,泛指蠢人,“糧子”指舊時的軍隊,“起拱子”意指不安分,造反。還有的諺語表現了湘鄉(xiāng)方言特有的語法現象,例如“耳朵梗子嫩軟的”,“嫩”在普通話中是形容詞,而此處卻相當于程度副詞,修飾“軟”,此句用來形容那些缺少主見、容易改變主意的人。
巧用辭格 含蓄風趣
辭格是人們?yōu)榱颂岣哒Z言的表達效果而在長期的語言交際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或特定模式。湘鄉(xiāng)方言諺語巧妙地運用了比喻、雙關、夸張等修辭格,使語言含蓄風趣、耐人尋味。
比喻。比喻,即根據心理聯想,抓住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用乙事物來描繪甲事物,可分為明喻、暗喻和借喻等不同的形式。比喻是湘鄉(xiāng)方言諺語中常見的一種修辭格。例如:
(1)賺錢好比針挑土,用錢好比水推沙。
(2)人情是把鋸,有來就有去。
(3)刀鈍石上磨,人蠢世上學。
?。?)挖眼尋蛇打。
?。?)肚痛搔腳板。
例(1)用兩個明喻形象地說明了賺錢艱難、用錢容易的情況,喻詞為“好比”。例(2)(3)皆為暗喻,例(2)選取了“人情來來往往”和“鋸來鋸去”的相似點來打比方;例(3)中以“人蠢世上學”為本體,“刀鈍石上磨”為喻體,說明了后天磨煉的重要性。例(4)(5)句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都只有喻體,沒有本體,例(4)中的“眼”是“洞”的意思,“挖眼尋蛇打”喻指“無事找事”;例(5)用來比喻那些抓不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人或行為。
夸張??鋸埦褪怯幸庋赃^其實來突出事物形象的一種修辭格。愛好夸張的心理傾向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夸張能幽默風趣地表達說話者對事物或人物的鮮明的情感態(tài)度,有利于突出其本質和特征,從而容易引起聽話人的共鳴??梢哉f,古往今來,人們都運用過夸張來達到交際目的。湘鄉(xiāng)方言中也有許多諺語運用了夸張這種修辭格。例如:
?。?)樹葉子掉下來怕打破腦殼,走路都怕踩死螞蟻子。
(2)夜飯少一粒,餓成個殘廢。
例(1)生動地描繪了一個膽小怕事的人。例(2)說明舊時人們非常看重晚餐,認為晚餐一定要吃飽,否則會有損身體健康。
雙關。雙關一般利用語音或語義條件,言在此而意在彼。湘鄉(xiāng)方言中還有些諺語運用雙關來含蓄曲折、生動活潑地表達語意。例如:
?。?)外婆屋里姓蔣。
(2)老實鼻頭空。
例(1)句利用湘鄉(xiāng)方言中“姓”與“信”、“蔣”與“獎”諧音,幽默含蓄地諷刺了一貫愛聽奉承話的人,方言詞語“屋里”是“家里”的意思。例(2)巧妙地利用“老實”一詞構成語義雙關,“實”在湘鄉(xiāng)話中也可做動詞,表示“堵、堵住”,“老實”在句中為“鼻子老是堵塞不通”的意思,“老實”還有做人本分、規(guī)矩之意,“老實鼻頭空”表面上指一直堵著的鼻子不堵了,暗指老實人不老實了。
湘鄉(xiāng)方言諺語修辭格的運用也是多樣化的,除了上述分析的常見的修辭格外,還運用了其他的修辭格,例如:“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運用了回環(huán)修辭格,說明了人的成長與約束、控制等的關系;“荒處無人耕,耕處有人爭”運用了頂真修辭格,表現了人們愛扎堆、從眾的心理;“七月豌,蔸上豌;八月豌,腰上豌;九月豌,尖上豌”運用了排比修辭格,告訴人們七月種的豌豆,從豆苗蔸上就開始長豆莢,能高產,而八月、九月就不適合種豌豆。豐富的修辭格恰到好處的運用,突出了諺語的表意重點,提高了諺語的表達效果,使其更容易記誦傳承。
綜上所述,湘鄉(xiāng)方言諺語內容豐富多樣,講究優(yōu)美的修辭格律,注重選詞煉句,運用了多種修辭格式,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散發(fā)出獨特的語言魅力。
注 釋:
?、偻跸=埽骸稘h語修辭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參考文獻:
1.楊慕如:《品味湘鄉(xiāng)話》,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文學部中文系講師)
編校:趙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