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西北太行山南麓,當陽峪窯曾在北宋王朝160年間聲名顯赫,冠絕天下,精美絕倫的釉色和變幻無窮的器型不僅影響了五大官窯中汝、定、鈞的發(fā)展,而且與風騷一時的地方窯如鞏縣窯、磁州窯、鶴壁窯、密縣窯、登封窯都有莫大的淵源,有人贊之為“北方民窯之冠”,更有人扼腕嘆息——“被忽略的第六大官窯”。不可思議的是,規(guī)模宏大、技藝精湛的當陽峪窯在各擅風流、色彩斑斕的中華瓷器史上卻少有記載,收藏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其窯中精品混作他窯;且當陽峪窯輝煌一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窯工萬人,百業(yè)俱興”的鼎盛場面一夜之間神秘消失,從其窯址中發(fā)現整齊的窯坯及未來得及開窯的成器,更為其增添了無數神秘的色彩。
廣義上的當陽峪窯是我國宋代瓷窯中風格變化最多、造型與裝飾品種最為豐富、做工特別精細的大規(guī)模窯場。其瓷創(chuàng)燒于唐,盛于北宋后期,至元衰退并永遠退出歷史舞臺。究其忽然消失的原因,一說當陽因瓷豪富,豢養(yǎng)家丁,與官府對抗,窯工大族被屠殺殆盡:一說宋徽宗夢中“當陽”大旗蔽日,疑其有謀反之意,被誅。無論哪種說法都缺乏有力證據。張伯駒《兩宋經濟重心南移》中寫道:“江西遷入者以河南人較多,洪、信、饒、袁、吉等州都有汴京、鄭州一帶人民遷入?!北彼蔚臏缤?,歷史的突變,大量優(yōu)秀窯工因避戰(zhàn)禍大量南遷,應該才是當陽峪窯神秘衰落的原因,并間接促成了景德鎮(zhèn)及南方諸窯的傳承與發(fā)展。
當陽峪瓷的汝瓷特征:其窯燒制的青瓷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而斑斕著稱于世。“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風格頗有汝瓷早期特點,不愧為瓷中之寶,珍奇名貴。
當陽峪瓷的鈞瓷特征:其窯從北宋后期開始燒造鈞釉瓷,是我國最早生產此類乳濁釉瓷的地方之一?;居陨嵌骨?、天藍、天青、葡萄紫、粉青、卵青、海棠紅。多數有紅、紫斑玫瑰,產生復雜多變的窯變色彩,其精品和鈞窯所燒一般無二,極難辨識。
當陽峪瓷的定窯特征:其窯細瓷器型多為不同造型的碗、壺、盂、盞、盤等生活用品。古瓷市場上一般將其細白瓷、醬釉瓷、黑釉瓷當作“定瓷”,稱之為“白定”“紫定”“黑定”。
當陽峪窯“黑白刻剔花與鐵銹花”瓷與磁州窯之辨:當陽峪窯與磁州窯均有此類風格相同技巧相似的產品,即使是古陶瓷專家和學者也很難將它們分辨。其區(qū)別僅在于:前者釉層較薄而光澤較強,且多有細小的開片。其中精品達到了“白如凝脂。黑如刷漆”的程度,而后者釉層偏厚,泛黃帶褐,較為遜色:前者紋飾華縟,富于變化,后者紋飾簡樸,白地黑花為主。
當陽峪窯與鞏縣窯等的淵源:當陽峪窯的絞胎瓷技術是獨具特色的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晚唐的鞏縣窯絞胎瓷,且已有較大發(fā)展。并且其窯生產的宋三彩工藝精良。紋飾灑脫,釉色濃翠,可謂北方民窯集大成者。
(責編: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