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的基礎(chǔ),也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chǔ)之一,是一個人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體現(xiàn)。語文教師要明確語文閱讀教學對于開拓個人的視野發(fā)展健康的個性、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的重要作用,要努力使閱讀的過程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成長的氣息,成為學生追求生命完善、點化和潤澤生命并貫穿生命始終的愉快歷程。
關(guān)鍵詞: 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素養(yǎng) 情感體驗 語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就是沒有風?!笨梢?,閱讀對于語文教學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但是,語文教學工作者不能回避這樣一個現(xiàn)實:初中三年時間,學生學到的課文不下150篇,然而學生的閱讀能力卻提高有限。這就不能不讓我們困惑、深思。我覺得其根源在于語文教學的急功近利,過于強調(diào)應試訓練,忽視了一些閱讀題目以外的重要因素。我認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關(guān)注以下幾點。
一、以讀為主,突出主體
受片面理解“提倡啟發(fā)式,反對注入式”的影響,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閱讀教學存在著“以牽為主”的流弊,教師是隨著課文的情節(jié)“千萬次地問”,學生是猜著老師的答案“踴躍地答”,課堂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實學生并沒有自主讀書感悟的時間,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的分析瑣問。不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忽視指導學生將范文語言輸入內(nèi)化的過程,就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所以應該把讀書的權(quán)利和時間還給學生,并根據(jù)不同的文體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文質(zhì)兼美的大聲朗讀,深厚凝重的默讀,長篇大論的就瀏覽等。例如在講《三峽》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多次朗讀課文,首先是初讀感知,當學生疏通文意后,讓他們帶著對課文的理解再次朗讀,隨后,在對課文的美點賞析之后,又讓他們帶著一份美感朗讀課文,最后,讓他們在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礎(chǔ)上用情地朗讀課文,學生的思想終于與作者的思想融為一體,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便會油然而生。
二、整體把握,重視體驗
長期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在總體上存在著重認知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實際反映了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而非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位的教學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整體把握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是新課標關(guān)于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具體的“整體把握”方法,可通過“誦讀”、“情境教學”、“思路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式來實現(xiàn)。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就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感受體驗文本中豐富的人文性,濃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漸受其熏陶、感染,而不能以教師的講析替代學生的感悟,例如詩歌教學,要讓學生自己感受其語言的優(yōu)美、情感的豐富,并能展開想象,體會詩歌描述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引導學生對其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
三、感知生活,激發(fā)共鳴
初中生都已涉及或參與了社會實際生活,并對生活中的辛酸苦甜、真善美丑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這就為他們閱讀理解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很大程度上,他們可以憑自己感知了的生活和感情去探索,感知文中的人、事、景等,有時也完全可以將自己設(shè)為文中人進入角色去感知,假定文中的人就是自己,文中的事就是自己的生活,做到如見其人,如是其人,如聞其事,如從其事,就像演員深入實際體驗生活一樣,學生既是讀書人,又是書中人,感受更真切,閱讀能力也會得到加強。
如何在作者與讀者之間架設(shè)一道橋梁?如何在課文和生活之間建立聯(lián)系?對文章所描寫的內(nèi)容進行個性化的審視,并將其產(chǎn)生的感想、體驗、共鳴傾訴出來,從而把課文真正融入自己的內(nèi)心,這是閱讀的目標。如在學習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時,我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一點一點克服困難的經(jīng)歷,然后引導學生讀課文。共同的生活經(jīng)歷很快使學生產(chǎn)生了情感的共鳴:困難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一步一步總會解決困難。在引導學生閱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時,讓學生閉上眼睛過五分鐘,然后說出他們的感受,再來理解盲孩子為什么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孩子。學生們最終懂得“愛”使盲孩子重見光明,愛他人就是愛自己,讓愛的清泉汩汩流淌在人間,我們就會得到幸福。
四、培養(yǎng)語感,注重積累
“博聞強記”,“厚積薄發(fā)”,“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這些無不告訴我們,只有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大量的句式、大量的段篇,下筆時才能辭直義暢,奔馳放達,憑任吞吐。近代心理學的研究也證明,語言積累和語文閱讀是人們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豐富的的語言積累來源于大量的語文閱讀。因而,我們必須幫助學生通過閱讀接觸和掌握大量的語言材料,并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
因此,我們應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要求學生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自己征訂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還要規(guī)定課外閱讀數(shù)量,初中階段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名著閱讀不少于6—9部,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80篇。另外,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讀書活動,讓學生積累課內(nèi)和課外讀物中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句段,以及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等等,并要求學生經(jīng)常朗讀和背誦。這些感性的語言材料,儲存于大腦,必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yǎng)。它們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構(gòu)成,一旦被激活,就會產(chǎn)生綜合效應,有利于學生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整體提高。
總之,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精神天空。對于閱讀教學而言,我們沒有理由不視學生為鮮活的生命,把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quán)交還給學生,使閱讀的過程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成長的氣息,成為他們追求生命完善、點化和潤澤生命并貫穿生命始終的愉快歷程。只要我們關(guān)注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努力挖掘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亮點”,定能在語文閱讀的天地里編織出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傾聽幼竹拔節(jié)聲”的豐收圖。
參考文獻: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01.
[2]莊文中.中學語言教學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3]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