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對顏色認知的影響

2011-12-27 03:34:02張啟睿謝書書張積家
關(guān)鍵詞:納西族色塊漢族

張啟睿,謝書書,張積家

(1.北京師范大學(xué)認知神經(jīng)科學(xué)與學(xué)習(xí)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875;2.集美大學(xué)教師教育學(xué)院,福建 廈門 361021;3.華南師范大學(xué)心理應(yīng)用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631)

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對顏色認知的影響

張啟睿1,謝書書2,張積家3

(1.北京師范大學(xué)認知神經(jīng)科學(xué)與學(xué)習(xí)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875;2.集美大學(xué)教師教育學(xué)院,福建 廈門 361021;3.華南師范大學(xué)心理應(yīng)用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631)

以語言普遍論和語言相對論爭論的三大問題為線索,對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顏色認知進行研究,旨在考察不同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差異是否會導(dǎo)致顏色認知的不同。結(jié)果顯示,彝族、白族、納西族和漢族大學(xué)生對11個基本顏色詞的分類既有共性又有差異;“藍”、“綠”詞匯混用的納西族對藍、綠的辨識顯著地比漢族困難;彝族、白族、納西和漢族大學(xué)生對黑、白顏色的認知結(jié)果與其黑、白文化相一致。研究表明,語言和文化對顏色認知具有重要影響,支持語言相對論。

語言相對論 語言和文化 顏色認知 云南少數(shù)民族

對語言、文化和思維的關(guān)系,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1)語言普遍論(Linguistic Universalism):認為思維是普遍的、同一的,人們可以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進行交流。思維先于語言而產(chǎn)生,語言是思維的輸出/輸入系統(tǒng),語言差異并不影響思維的一致性。(2)語言相對論(Linguistic Relativism):認為文化通過語言影響思維,影響人們對經(jīng)驗的分類,語言差異將會導(dǎo)致思維的差異[1]。語言相對論以Sapir-Whorf假設(shè)為代表,這一假設(shè)被區(qū)分為三個層次:(1)強式:語言決定思維;(2)弱式:語言影響知覺;(3)最弱式:語言影響記憶[2]。雖然語言相對論在提出時得到一些證據(jù)支持,但由于不符合行為主義的傳統(tǒng)和Chomsky理性主義的時代精神,在早期一直遭到質(zhì)疑。直到20世紀80年代以后,Sapir-Whorf假設(shè)得到大量認知心理學(xué)和認知神經(jīng)科學(xué)研究成果的支持。語言與認知的關(guān)系再次成為研究熱點。人們發(fā)現(xiàn),不同語言和文化的人在典型性判斷、時間表達、數(shù)的表達、語法性、親屬詞認知和社會知覺等方面存在差異。講不同語言的人有不同的腦皮層表征和結(jié)構(gòu)。這些證據(jù)證明,語言對認知有重要影響。在眾多研究領(lǐng)域中,對不同語言和文化的人進行的顏色認知比較研究為語言相對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jù)。

20世紀五六十年代,Brown等人發(fā)現(xiàn),英語顏色詞的編碼能力與顏色再認能力呈正相關(guān),從而支持Sapir-Whorf假設(shè)。但這一結(jié)果遭到其他學(xué)者的質(zhì)疑。Berlin和Kay發(fā)現(xiàn),每種語言都有少量的基本顏色詞,它們由一個詞素組成,不可能被包含在另一種顏色內(nèi)。不同語言的顏色詞的數(shù)目不同,但每種語言都從黑、白、紅、黃、綠、藍、棕、粉紅、紫、橙、灰11個顏色名稱中抽取基本顏色詞,因此,存在一種普遍的結(jié)構(gòu)[3]。Heider等人發(fā)現(xiàn),新幾內(nèi)亞的Dani人只有mili(黑)和mola(白)兩個顏色詞,但顏色認知和英語講話者沒有顯著的差異[4]。此后,支持語言相對論與支持語言普遍論的學(xué)者在語言與顏色認知的關(guān)系上展開了大量研究。分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基本問題上。

(一)對顏色的分類

不同語言中有不同的基本顏色詞,顏色詞有類別之分,顏色本身也有類別之分。前者屬于語言中的顏色類別,后者屬于知覺中的顏色類別。語言中的顏色類別與知覺中的顏色類別究竟是何種關(guān)系,引起了許多爭論。語言相對論認為,語言類別建構(gòu)知覺類別,二者是同形的。語言普遍論認為,語言類別和知覺類別很少有交叉,知覺類別先于語言類別而存在,而且并非所有的語言都標識所有的知覺類別[5]。如果語言普遍論的觀點成立,那么,無論語言類別如何,顏色知覺的類別分布應(yīng)該是普遍的。即無論不同語言中基本顏色詞如何不同,人們對顏色的分類應(yīng)該具有同一性;如果語言相對論的觀點成立,顏色類別知覺的空間分布就應(yīng)該與語言類別的分布一致。即語言中顏色詞的使用不同,會影響人們對顏色的分類。多數(shù)研究者采用顏色分類實驗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jié)果。Berlin和Kay讓不同文化的被試將顏色片分組,發(fā)現(xiàn)組間的邊界有很大變異,這可能由文化差異造成;但如果讓被試在顏色片組中找出最好的樣例,基本顏色詞的原型又有普遍性[3]。Davies等人讓英、俄和Setswana語被試按照相似性將65種顏色分類。三組被試的分類既相似,又有差異。Setswana語被試比英語、俄語被試更多地將藍色和綠色分在一起。Setswana語被試在分類的一致性、分類的數(shù)目上也與俄語、英語被試不同[5]。

(二)對藍、綠顏色的認知

由于藍色和綠色的詞匯在多種語言中有特異的表達,對藍、綠顏色認知的研究就成為語言表達是否影響顏色認知的熱點。在Berinmo語中,“藍”和“綠”用同一個顏色詞來表達。Davidoff等人發(fā)現(xiàn),Berinmo語被試傾向于把藍色卡片和綠色卡片歸為同一類,英語被試卻把它們分為兩類。這說明,Berinmo語被試比英語被試更難以區(qū)分出藍和綠的邊界,Berinmo語被試和英語被試的顏色認知差異與他們語言表達差異一致[6]。Davies比較了英語、俄語和Setswana語(南非博茨瓦納共和國的語言)被試的顏色分類差異。Setswana語用“botala”一個詞來表達藍和綠,英語用“blue”和“green”兩個詞,俄語中有“sinij”,“goluboj”和“zelenyj”三個詞,不但表達藍和綠,還區(qū)分暗藍和亮藍。Davies發(fā)現(xiàn),Setswana語被試傾向于把藍色和綠色分在同一組,俄語被試傾向于把暗藍色和亮藍色分成兩組[7]。為了反駁語言相對論學(xué)者發(fā)現(xiàn)的在藍、綠顏色類別的一系列實驗證據(jù),主張語言普遍論的學(xué)者用嬰兒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為被試,來證明顏色知覺是靈長類動物先天存在的普遍能力。Franklin等人讓4個月大的嬰兒習(xí)慣化綠色刺激后,同時呈現(xiàn)藍、綠刺激。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嬰兒對藍色刺激表現(xiàn)出去習(xí)慣化[8]。Matsuno等人在學(xué)習(xí)階段訓(xùn)練一只猩猩將“綠色”類別標簽貼在墨綠色卡片上,在實驗階段,給猩猩呈現(xiàn)淡綠色和淡黃色的卡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猩猩選擇給淡綠色卡片貼上“綠色”標簽,而不給淡黃色卡片貼上“綠色”標簽[9]。

(三)語言與文化對顏色認知產(chǎn)生的是直接效應(yīng)還是間接效應(yīng)

語言與文化是否只是作為策略影響顏色記憶,而非影響顏色知覺空間?Pilling等人指出,在識記顏色階段,被試有可能先將顏色轉(zhuǎn)換為顏色詞進行識記,再認階段再通過匹配這些保留在記憶里的顏色詞和目標顏色名稱來完成任務(wù)。當目標顏色大量可命名時,這種效應(yīng)會更加顯著,這被稱為直接語言效應(yīng)(direct language effects)。如果直接語言效應(yīng)是語言影響顏色認知的唯一途徑,顏色類別知覺與語言之間應(yīng)是相互獨立的,語言不過是作為一種策略來幫助被試完成任務(wù)而已,影響力是暫時的,并未從根本上改變顏色知覺[10]。但是,?zgen等人卻認為,語言和文化可以塑造顏色的知覺表征,從而形成一個曲形的顏色知覺空間,將人們引向語言和文化所定義的顏色類別分界。即使沒有語言策略參與,類別效應(yīng)也應(yīng)出現(xiàn)在各種任務(wù)中,即語言效應(yīng)是間接的[11]。為了證實這種間接語言效應(yīng)(indirect language effects)?zgen設(shè)計了一系列實驗,如果讓顏色目標刺激和干擾刺激同時呈現(xiàn),減少被試運用語言策略進行識記的可能。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顏色認知的類別效應(yīng)仍然存在[12]。但是,?zgen的實驗仍然無法完全擺脫語言策略的問題。只要實驗中的顏色塊可以命名,就很難說明語言從根本上影響了顏色知覺。

在我國的云南省,居住著眾多的少數(shù)民族,每一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顏色文化和顏色詞。如果語言普遍論的觀點成立,那么,無論這些民族的顏色詞和顏色文化如何不同,他們的顏色認知應(yīng)該具有同一性;如果語言相對論的觀點成立,持有不同顏色詞和顏色文化的不同民族之間,將會存在顏色認知的差異。圍繞著語言普遍論與語言相對論在顏色認知領(lǐng)域爭論的三大焦點問題,我們近年來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納西族、彝族和白族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中頗具有語言和文化特色的三個民族。三個民族的顏色文化具有鮮明的差異。研究一針對語言普遍論與語言相對論爭論的第一個問題,即不同民族的基本顏色分類是否與顏色詞的表達和顏色文化相符?

研究一以238名大學(xué)生為被試。其中,彝族學(xué)生85名,白族學(xué)生93名,納西族學(xué)生60名。研究采用顏色詞分類任務(wù),要求被試在調(diào)查表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將11個基本顏色詞分類,將同類的顏色詞寫成一行。問卷收回后,通過自編程序?qū)⒚總€被試的分類結(jié)果轉(zhuǎn)換成17×17的相異矩陣。把所有被試的分類矩陣疊加后,用SPSS10.0中的多維標度法統(tǒng)計分析,得出三個民族顏色詞概念結(jié)構(gòu)不同維度的解、壓力值以及各個顏色詞在不同維度中的坐標值[13]。比較彝、白、納西三個民族大學(xué)生的分類結(jié)果,再與已有研究中漢族大學(xué)生的基本顏色詞分類結(jié)果[14]比較。

結(jié)果顯示,四個民族的大學(xué)生對11種基本顏色詞的分類有一致之處,也有文化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1)基本顏色詞的分類數(shù)目不同。納西族大學(xué)生將11個基本顏色詞分為5類,彝族和白族大學(xué)生分為4類,漢族大學(xué)生分為3類;(2)基本顏色詞的類別不同。納西族大學(xué)生所分的5類顏色分別為:暗色(黑、灰),雜色(粉紅、橙、棕),尊貴色(紅、紫),雙義色(綠、黃、藍),白色;彝族大學(xué)生所分的4類顏色分別為:暗色(黑、灰、棕),冷色(綠、藍、紫),暖色(紅、橙、黃、粉紅),白色;白族大學(xué)生所分的4類顏色分別為:暗色(黑、灰、棕),冷色(綠、藍),暖色(紅、橙、黃),民族偏愛色(白、紫、粉紅);漢族大學(xué)生所分的3類顏色分別為:非彩色(黑、白、灰、棕),暖色(紅、橙、黃、粉紅)和冷色(綠、藍、紫);(3)基本顏色詞語義空間的維度不完全相同。漢族、彝族和白族顏色詞的語義空間中都有“彩色/非彩色”和“暖色/冷色”維度,納西族顏色詞語義空間的維度則為“彩色/非彩色”和“單色/雜色”;(4)每一類別中包含的顏色詞及顏色詞的數(shù)目不同。

四個民族的大學(xué)生對11個基本顏色詞的分類有類似之處,基本顏色詞語義空間的坐標值相關(guān)都很高。這說明,四個民族對基本顏色詞的認知有一定相似性。分類結(jié)果反映的差異,恰好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和語言對顏色認知的影響。彝族和納西族將白色單獨分類,與其文化中對黑色的崇尚相關(guān);白族的民族偏愛色反映了白族文化中對白色、紫色和粉紅色的崇尚;納西族與其他民族不同的“單色/雜色”維度是受其語言中“雜色”色名的影響。在納西語中,“雜色”是指多種色彩的混合體,尤其是指黑、白、紅、黃、綠五色的混合體[15]。納西族學(xué)生的黃、藍和綠的語義空間十分接近,與納西語中黃、藍、綠的兩義性質(zhì)相關(guān)。在納西語中,“黃”具有兩義性,既與“黃金”同義,屬于褒義詞;又與“死亡”、“下流”同義,屬于貶義詞。“綠”也具有兩義性,既是生命的代表色,也是無賴色。而“藍”在納西語中,常與“綠”混用,所以也被“綠”拉進了兩義色中。這也為研究二提供了線索。

總之,研究一初步證實了語言對顏色認知的影響。彝、白、納西和漢族這四個使用不同顏色詞匯、具有不同顏色文化的民族,在顏色詞分類中,顯示出與其語言和文化相匹配的顏色認知傾向。在語言普遍論和語言相對論爭論的第一個問題中,研究結(jié)果傾向于支持語言相對論。即不同民族的基本顏色分類與其顏色詞的表達和顏色文化相一致。

研究一發(fā)現(xiàn),納西族大學(xué)生與其他三個民族的大學(xué)生不同,“藍”、“綠”兩種顏色詞在語義空間中位置十分接近。文獻表明,在納西族語言中,雖然已經(jīng)存在著“綠”與“藍”的區(qū)別性概念,但在語言運用中,“綠”與“藍”混用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15]。例如,“藍天”在納西語中稱“木含”,意為“綠天”,而不稱“木波”、即“藍天”。不僅“藍”與“綠”混用,“青色”、“碧色”與“藍色”更是同指一色,難以區(qū)分,造成“綠色”與“青色”、“藍色”混用,如“青天”與“藍天”相同,故“青天”以“綠天”稱之,“青山”以“綠山”稱之,“清水”以“綠水”稱之[16]。這恰好為語言普遍論和語言相對論爭論的第二個問題——藍、綠顏色認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因此,研究二針對第二個分歧:納西族語言中“藍”、“綠”混用是否影響納西族對藍色和綠色兩種色塊的辨識?如果語言普遍論的觀點成立,那么,無論詞匯如何混用,納西族對于藍色和綠色的認知應(yīng)該與漢族相同,不會出現(xiàn)顯著的差異;如果語言相對論的觀點成立,納西族語言中“藍”、“綠”兩個詞語混用將會導(dǎo)致納西族對藍色和綠色的辨識比漢族困難。

研究二包含三個實驗。實驗1以34名納西族成人和30名漢族成人為被試。采用顏色相似性判斷任務(wù),要求被試判斷在計算機屏幕中呈現(xiàn)的三個顏色塊,哪兩個看起來更象。在做出按鍵選擇同時,還需要報告對所作判斷的確信程度。確信程度分為5個等級,等級越高,確信度越大。選擇等級1則記1分,選擇等級2則記2分,以此類推。實驗材料為8組顏色塊,每組3個。每組顏色刺激都分布在光譜上藍-綠邊界的周圍。顏色塊的呈現(xiàn)、被試的反應(yīng)時和正確率的收集都通過E-prime編程軟件來實現(xiàn)(下同)。結(jié)果如表1所示,漢族被試和納西族被試在顏色相似性判斷任務(wù)中,行為表現(xiàn)在不同統(tǒng)計指標上都有顯著差異。漢族被試的反應(yīng)時、正確率和確信程度都顯著地高于納西族被試。

表1 漢族和納西族被試顏色相似性判斷的統(tǒng)計結(jié)果

實驗2以31個納西族成人和31個漢族成人為被試。采用顏色分類學(xué)習(xí)任務(wù)。為了減少語言的標識作用,分類前在屏幕中呈現(xiàn)給被試兩個色塊,一個為藍色的標準色塊,將其定義為“左邊的類別”;一個為綠色的標準色塊,將其定義為“右邊的類別”。要求被試對接下來呈現(xiàn)的顏色塊分類,即判斷其屬于左邊的類別,還是屬于右邊的類別。材料包括10個藍色刺激和10個綠色刺激。對納西族被試和漢族被試的反應(yīng)時和正確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如表2所示。漢族被試和納西族被試在藍、綠兩種顏色的分類學(xué)習(xí)中表現(xiàn)有顯著差異。漢族被試的反應(yīng)顯著快于納西族被試,正確率也顯著高于納西族被試。

表2 漢族被試和納西族被試顏色分類學(xué)習(xí)的統(tǒng)計結(jié)果

實驗3以30個納西族成人和30個漢族成人為被試。采用再認任務(wù),即先呈現(xiàn)一個色塊(目標刺激),5秒后消失,間隔30秒,再呈現(xiàn)A,B兩個色塊,要求被試盡快選擇與前面呈現(xiàn)的色塊相匹配的色塊。在藍色范疇和綠色范疇中選取4對范疇內(nèi)刺激和4對跨范疇刺激,共有8對刺激作為實驗材料。對納西族被試和漢族被試的反應(yīng)時和正確率進行分析。結(jié)果如表3所示。漢族被試和納西族被試對藍、綠兩種顏色的記憶效果出現(xiàn)了顯著差異。漢族被試的反應(yīng)顯著快于納西族被試,正確率也顯著高于納西族被試。

表3 漢族被試和納西族被試顏色再認的統(tǒng)計結(jié)果

從上面三個實驗結(jié)果可以看出,在相似性判斷、顏色分類學(xué)習(xí)和顏色再認中,兩組被試在反應(yīng)時、正確率以及確信程度上都存在明顯差異。這說明,漢族被試與納西族被試在對藍色和綠色的辨別能力上的確存在顯著差異。漢族被試因為在顏色詞中存在著藍、綠區(qū)分,能夠更好地對兩者進行辨別。而在納西語中,由于“藍”、“綠”兩個詞語混用,導(dǎo)致他們對這兩種顏色的辨別能力差。這一結(jié)果支持了語言相對論。

雖然研究一和研究二都證明了語言影響顏色認知,在爭論的前兩個問題支持了語言相對論,但由于實驗都包含記憶成分,因此仍然無法回答第三個分歧:語言和文化對顏色認知產(chǎn)生的效應(yīng)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或許顏色詞只是作為一種策略,輔助被試完成任務(wù)而已,并非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顏色知覺空間。因為只要實驗中的顏色塊可以命名,就很難說明語言從根本上影響了顏色知覺。如果能從文化差異入手,選擇無法從命名上進行區(qū)分的顏色塊為材料,如果仍然能夠發(fā)現(xiàn)顏色認知的差異,就可以成為語言相對論的強有力證據(jù)。

前已提及,彝族自古尚黑,自稱“黑族”、“黑人”,民族服裝多為黑色,至今還保留著許多以黑為貴的風俗[17]。彝族在歷史上有“黑彝”、“白彝”之分,黑彝是貴族,白彝是平民和奴隸,有明顯的黑尊白卑的意義[18]。與彝族相反,白族尚白,自稱為“白子白女”,稱自己的語言為“白無”,民族服裝喜用白色[15]。白色對于白族來說,象征著純潔、美好、忠貞、善良,說一個人“白心白肝”,意為這個人心地善良,有美好的品德[19]。在納西族文化中,從字面上解釋,“納”即“黑”,“西”即“人”,這似乎透露出納西族曾經(jīng)有過尚黑的歷史。但是,在納西族的東巴經(jīng)典《黑白之戰(zhàn)》中,講述了“白”部族戰(zhàn)勝“黑”部族、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神話故事,明確表達出“白”象征光明、“黑”象征黑暗之意[20]。這種復(fù)雜文化使得納西族對“黑”和“白”的態(tài)度混沌不明。在漢文化中,“白”常被引申為光明和正義?!昂凇背1蛔鳛椤鞍住钡膶α⒚?,象征著邪惡 。但是,白色也是死亡和兇兆的象征,“黑”也象征著剛毅、正直、莊重、典雅。四個民族如此特別的“黑”、“白”文化是否會影響對“黑”、“白”顏色的認知?按照語言普遍論的觀點,四個民族的顏色認知不應(yīng)該有顯著差異。如果存在顯著差異,就說明顏色認知確實具有可塑性,語言和文化影響顏色認知,并且這種影響不是暫時的,并非是由語言的直接效應(yīng)引起的。

研究三[21]包含兩個實驗。實驗1的被試包括彝族、白族、納西族、漢族大學(xué)生各22名。采用顏色相似性判斷任務(wù),要求被試判斷計算機屏幕中呈現(xiàn)的三個顏色塊,哪兩個看起來更象。實驗材料為不同光亮度的白色色塊7個,組成了8組刺激;不同光亮度的黑色色塊7個,組成了8組刺激。每組刺激隨機呈現(xiàn)4次,每個被試要做64次判斷。對四個民族被試的反應(yīng)時和錯誤率進行分析。結(jié)果如表4所示。彝族大學(xué)生對不同光亮度的黑色色塊區(qū)分速度顯著快于對不同光亮度的白色色塊的區(qū)分速度,錯誤率也低;白族大學(xué)生對不同光亮度的白色色塊區(qū)分速度快于對不同光亮度的黑色色塊的區(qū)分速度,錯誤率也低。納西族大學(xué)生和漢族大學(xué)生對不同光亮度的黑色色塊和白色色塊的區(qū)分速度和錯誤率差異都不顯著。

表4 四個民族被試對不同光亮度的黑色和白色區(qū)分度平均反應(yīng)時(ms)和錯誤率(%)

實驗2的被試與實驗1相同。采用再認任務(wù),即先呈現(xiàn)一個色塊(目標刺激)5秒后消失,間隔30秒,插入計算任務(wù)。再呈現(xiàn)A,B兩個色塊,要求被試盡快選擇與前面呈現(xiàn)的色塊相匹配的色塊。以實驗1的5個黑色色塊和5個白色色塊為目標刺激,以目標刺激的相鄰色塊為干擾刺激,組成20組刺激作為實驗材料。對四個民族被試的反應(yīng)時和錯誤率進行分析。結(jié)果如表5所示。實驗2的結(jié)果和實驗1的結(jié)果趨勢一致,但差異量有所擴大。

表5 四個民族被試對不同光亮度的黑色和白色再認的平均反應(yīng)時(ms)和平均錯誤率(%)

實驗2表明,彝族大學(xué)生對不同光亮度的黑色色塊的再認速度顯著快于對不同光亮度的白色色塊,錯誤率也比對白色色塊顯著低;白族大學(xué)生對不同光亮度的白色色塊再認速度快于對不同光亮度的黑色色塊,錯誤率也比對黑色色塊顯著低;納西族對不同光亮度的黑色色塊和白色色塊的再認速度和正確率差異都不顯著;漢族大學(xué)生對不同光亮度的白色色塊的再認速度快于對不同光亮度的黑色色塊的再認速度,但錯誤率差異不顯著。

研究三表明,四個民族的被試對不同光亮度的黑、白色塊的區(qū)分、再認差異與四個民族間的黑、白文化差異相匹配。由于實驗采用的白色色塊之間、黑色色塊之間不可能有不同的命名,因此,四個民族的被試在顏色認知上出現(xiàn)的差異并非由于借助了語言作為臨時策略。因此,研究三在語言普遍論與語言相對論的第三個分歧上得出了支持語言相對論的結(jié)論,即語言和文化對顏色認知的影響既有直接效應(yīng),也有間接效應(yīng)。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從根本上影響了顏色知覺,塑造了不同的顏色認知空間,進而造成顏色認知的差異。

三個研究分別從基本顏色詞分類、藍綠顏色認知和黑白顏色認知入手,得出了支持語言相對論的結(jié)論。研究表明,具有不同顏色詞匯和顏色文化的彝族、白族、納西族和漢族對11個基本顏色詞的分類既有共性,也有差異,差異與他們的語言和文化相一致;“藍”、“綠”混用的納西族對藍、綠顏色的辨識顯著地比漢族困難;尚黑的彝族辨識不同光亮度的黑色顯著快于其他民族,尚白的白族辨識不同光亮度的白色顯著快于其他民族。顯然,語言和文化對顏色認知有重要影響。并且,這種影響不僅僅是短暫的直接效應(yīng),而是從根本上發(fā)生的間接效應(yīng)。通過上述三個研究,結(jié)合前人的研究,可以將語言影響顏色認知的過程總結(jié)如下。

(一)不同語言和文化的人群的顏色認知具有共同的生理基礎(chǔ)

從視網(wǎng)膜感受區(qū)域的生化基因研究,到早期神經(jīng)元加工研究,都提及顏色認知的生理基礎(chǔ)[22]。De Valois等人1968年報告,在人的視覺系統(tǒng)中存在對紅、綠、黃和藍進行反應(yīng)的獨立細胞[23]。這一發(fā)現(xiàn)似乎為語言普遍論提供了確鑿證據(jù)。Kay等人指出,紅、綠、黃、藍是4個基本色,這4個純色調(diào)起著類別原型的作用。而次于基本色的顏色(如橙色),則是由2個基本顏色(紅和黃)組成的[24]。但是,De Valois等人在之后的研究中又對四原色獨立細胞的發(fā)現(xiàn)進行了修正。他們認為,那些細胞應(yīng)該是對二階顏色(如紅紫色和藍綠色)進行編碼,而不是對基本色(如紅色和綠色)進行編碼[25]。隨著這一修正報告出現(xiàn),基本顏色的生理基礎(chǔ)便進入了爭論時代,至今無法確定。但是,大腦皮層的枕葉距狀裂兩側(cè)(Brodmann第17區(qū))已經(jīng)被確定是視覺代表區(qū)。一些顏色視覺科學(xué)家認為,V1區(qū)腦細胞決定顏色分類的結(jié)果。在不同波長和亮度的顏色條件下,V1區(qū)腦細胞活動比V4區(qū)頻繁,并且,敏感度顯著高[26,27]。也有學(xué)者認為,導(dǎo)致色盲和其他知覺分類加工紊亂的顳下皮層才是顏色分類的執(zhí)行腦區(qū)[28]。雖然顏色知覺的生理基礎(chǔ)究竟處于大腦皮層的哪個區(qū)域,是否存在獨立細胞,至今尚無定論,但靈長類動物具有相似的顏色認知的神經(jīng)生理基礎(chǔ)已是不爭的事實[29]。這也能夠解釋為何在研究一中四個民族對11個基本顏色詞的分類結(jié)果具有共性。然而,共同的顏色知覺生理基礎(chǔ)只是為顏色知覺發(fā)展提供一個前提,并非是顏色認知的決定性因素。

(二)語言和文化塑造了顏色知覺空間,造成不同語言和文化的人群出現(xiàn)顏色認知差異

在共同神經(jīng)生理基礎(chǔ)的作用下,人們的顏色認知在出生時并未出現(xiàn)顯著差異。例如,4個月的嬰兒和猩猩都能區(qū)分藍、綠邊界。但這并不能排除顏色認知被后天經(jīng)驗改變的可能性。顏色類別可能因為語言和文化類別的相同而被強化,也可能因為語言和文化類別的不同而被削弱[30]。這種強化或削弱一方面來自人們對某些顏色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為了接納本民族的文化、使用顏色詞,學(xué)習(xí)者會不自覺地關(guān)注與本民族文化和語言相關(guān)的顏色。而對顏色的關(guān)注,會提高對顏色的敏感度。因此,受到本民族語言和文化高度關(guān)注的顏色,人們對它的感受性或敏感度自然會比對其他顏色高。研究表明,勞動可以提高人的視覺感受性。專門從事印染勞動的工人,能分辨出四十多種深淺不同的黑色,而一般人只能分辨3-4種黑色[31]。Fahle發(fā)現(xiàn),基礎(chǔ)視覺維度的敏感性可以經(jīng)過練習(xí)而提高[32]。另一方面,顏色類別的學(xué)習(xí)也屬于類別學(xué)習(xí)的一種。語言和文化對顏色知覺的影響也反映了知覺的類別效應(yīng)。Goldstone認為,人們在獲得類別后,會有意無意地縮小或忽略類別內(nèi)成員間的差異,同時又擴大類別間成員的差異。這被稱為知覺的類別效應(yīng)[33]。Harnad指出,不同事物被貼上相同標簽,人們隨后便會同等地對待它們[34]。Roberson等人發(fā)現(xiàn),反復(fù)告知被試波長不斷改變的顏色為“紅色”,被試會似是而非地將本來為藍色的色塊知覺為“紅色”。由此,Roberson等人認為,顏色分類根據(jù)的是“規(guī)則-支配”(order-govern)程序,不同語言和文化提供了不同“規(guī)則”,從而引起不同的顏色分類[35]。反映到本研究中,顏色詞和顏色文化為顏色提供了外在的標簽,這一標簽類似于一種“規(guī)則”。人們在生活中不斷地使用這種“規(guī)則”。根據(jù)知覺的類別效應(yīng),人們在獲得類別后,會有意無意地縮小或忽略類別內(nèi)成員間的差異,同時又擴大類別間成員的差異。這樣,“規(guī)則”中制定的類別界限勢必會不斷地被強化,進而形成與標簽相符的顏色知覺空間。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顏色詞和顏色文化,即具有不同“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便使不同民族形成不同的顏色知覺空間,進而導(dǎo)致顏色認知的差異。這就是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不同民族在基本顏色詞分類、藍綠顏色認知和黑白顏色認知中出現(xiàn)差異的原因。

綜上所述,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的人群有共同的顏色認知的生理基礎(chǔ)。但是,在后天的生活過程中,語言和文化作為一種標簽和規(guī)則,提高了人們對某些顏色的感受性,塑造了不同的顏色知覺空間,從而導(dǎo)致不同人群的顏色認知差異。因此,對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顏色認知的系列研究結(jié)果支持語言相對論。

[1]J.J.Gumperz,S.C.Levinson.Rethinking Linguistic Relativity.Cambridge:CUP,1996.

[2]張積家,劉麗虹,譚力海.語言關(guān)聯(lián)性假設(shè)的研究進展——新的證據(jù)與看法.語言科學(xué),2005(3).

[3]B.Berlin,P.Kay.Basic Color Terms: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4]E.R.Heider,D.Olivier.The Structure of the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for Two Languages.Cognitive Psychology,1972(3):337-354.

[5]I.R.Davies,G.Corbett.Across-Culture Study of Color-Grouping:Evidence for Weak Linguistic Relativity.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7,88(3):338-360 .

[6]J.Davidoff.Language and Perceptual Categorization.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1(5):382-387.

[7]I.Davies.A Study of Color Grouping in Three Language:A Test of the Linguistic Relativity Hypothesis.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8(89):433-452.

[8]A.Franklin,I.Davies.New Evidence for Infant Color Categories.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 Psychology,2004,22:349-377.

[9]T.Matsuno,N.Kawai,T.Matsuzawa.Color Classification by Chimpanzees(Pan Troglodytes)in a Matching-to-Sample Task.Behavioral Brain Research,2004,148:157-165.

[10]M.Pilling,I .Davies.Linguistic Relativism and Color Cognition.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95:429-455.

[11]E.?zgen,I.Davies.Acquisition of Categorical Color perception:A Perceptual Learning Approach to the Linguistic Relativity Hypothesi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2002,131:477-493.

[12]E.?zgen,I.Davies.Acquisition of Categorical Color Perception:New Evidence Suggests Perceptual Change.In:Paper Presented at theⅫⅠ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ognitive Psychology,2003.

[13]張啟睿,和秀梅,張積家.彝族、白族和納西族大學(xué)生的基本顏色詞分類.心理學(xué)報,2007,39(1).

[14]張積家,林新英.大學(xué)生顏色詞分類的研究.心理科學(xué),2005,28(1).

[15]白庚勝.色彩與納西族民俗.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01,44.

[16]張積家,劉麗虹,和秀梅,陳曦.納西語顏色認知關(guān)系研究.民族語文,2008(1).

[17]趙寅松.白族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18]楊福泉.東巴經(jīng)中的黑白觀念探討∥郭大烈,楊世光.東巴文化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19]陳萍.尚白的民族,絢麗的服飾.中國民族博覽,1999(4).

[20]李例芬.“黑”“白”詞匯及其文化背景∥郭大烈,楊世光.東巴文化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21]謝書書,張積家,和秀梅,林娜,肖二平.文化差異影響彝、白、納西和漢族大學(xué)生對黑白的認知.心理學(xué)報,2008,40(8).

[22]J.D.Mollon,J.Pokorny,K.Knoblauch,et al.Normal and Defective Colour Vis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3]R.L.De Valois,G.H.Jacobs.Peimate Color Vision.Science,1968,162:533-540.

[24]R.L.De Valois,K.K.De Valois.A Multistage Color Model.Vision Research,1993,33:1053-1065.

[25]P.Kay,C.K.McDaniel.The Lingu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Meanings of Basic Color Terms.Language,1978,54:610-646.

[26]A.Hanazawa,H.Komatsu,I.Murakami,et al.Neural Selectivity for Hue and Saturation of Color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of the Monkey.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0,12:1753-1763.

[27]K.Okajima,A.R.Robertson,D.H.Fielder.A Quantitative Network Model for Color Categorization.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2002,27:225-232.

[28]A.Cowey,C .A .Heywood,L .Irving-Bell.The Regional Cortical Basis of Achromatopsia:A Study on Macaque Monkeys and an Achromatopsic Patient.Europr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1,14,1555-1566.

[29]J.Fagot,J.J.Goldstein,J.Davidoff,et al.Cross-Species Differences in Color Categorization.Psychonomic Bulletin& Review,2006,13(2):275-280.

[30]J.E.Werker,R.C.Tee.Cross-Language Speech Perception:Evidence for Perceptual Reorganization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1984(7):4-63.

[31]張德.心理學(xué).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87,105.

[32]M.Fahle,S.Edelman.Long-Term Learning in Vernier Acuity:Effects of Stimulus Orientation,Range and of Feedback.Vision Research,1993,33:397-412.

[33]R.Goldstone.Influences of Categorization on Perceptual Discrimina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94,123(2):178-200.

[34]S.Harnad.Psychophysical and Cognitive Aspects of Categorical Perception:A Critical Overview.In S.Harnad(ed.)Categorical perception:The groundwork of cogn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5]D.Roberson,J.Davidoff,N.Braisby.Similarity and Categorization:Neuropsychological Evidence for Dissociation in Explicit Categorization Tasks.Cognition,1999,71:1-42.

張啟睿(1982—),山東蓬萊人,北京師范大學(xué)認知神經(jīng)科學(xué)與學(xué)習(xí)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項目“(08JJOXLX269)”

2010-12-25

B84

A

1000-5455(2011)04-0126-07

【責任編輯:王建平】

猜你喜歡
納西族色塊漢族
國清榮
當代作家(2023年6期)2023-07-20 18:33:08
足球色塊
基于校驗信息隱藏的彩碼抗篡改攻擊技術(shù)*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納西族民間樂器
——納西琵琶
民族音樂(2016年2期)2016-07-05 11:36:32
新生代納西族音樂人的傳統(tǒng)痕跡和自我構(gòu)建
民族音樂(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4
納西族情歌“時本授”探析
民族音樂(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2
閻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塊潑彩畫
國家視野中的河湟漢族
金昌市| 临颍县| 嘉定区| 安图县| 虹口区| 潼关县| 原阳县| 延边| 大同县| 海阳市| 福州市| 塘沽区| 泌阳县| 营山县| 靖远县| 镶黄旗| 泽普县| 呼和浩特市| 醴陵市| 威海市| 郯城县| 闽侯县| 广平县| 临湘市| 宝清县| 佛教| 澄江县| 邵东县| 华池县| 池州市| 蒲城县| 汽车| 太谷县| 弋阳县| 林周县| 呼伦贝尔市| 平昌县| 康马县| 玉树县| 望城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