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霞
“橋”者,連接、溝通、交流之用也。聽了《隔海相望》一課,我深感情感這座橋梁在品德課中的重要作用。整節(jié)課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師生之間始終被一條情感之線牢牢拽著,它就像一座橋,把“隔海相望”的師生緊緊連在了一起。
一、導語誘“情”,情在“語”中
魏書生說:“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火石,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钡拇_,品德課中一個很好的情感引發(fā)點,就是導語誘“情”。這節(jié)課中,富于詩意、一往情深的導語俯拾皆是。例:“是啊,經過歷史的變遷,寶島臺灣可謂千瘡百孔。但是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多少仁人志士為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與侵略者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F(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那段歷史,見識一下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偉大壯舉吧!”“是?。 l(xiāng)生白發(fā),故國是青山。當年少小離家的游子,該有多少舉頭望明月之嘆!”……這些如詩如畫的語言就像磁石一樣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也像橋梁一樣把師生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孩子們的眼睛在發(fā)光,情感在流淌,思維在碰撞,心靈在交融。
這樣的課堂,怎能不令人感動?
二、故事激“情”,情隨“事”遷
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料和手段是溝通兒童與生活,兒童與社會的橋梁。教學中,可以通過故事激發(fā)情感,領悟道理?!陡艉O嗤分?,教者通過英雄故事會的形式先讓學生找一找保衛(wèi)臺灣的英雄人物,然后又讓學生在交流之后講一講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在整個收集、交流、講述的過程中,學生的愛國情感猶如波濤,一浪高過一浪。更有甚者,一位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振臂高揮,將英雄人物的英雄壯舉發(fā)揮極致。那一揮,元氣淋漓;那一揮,扣人心弦;那一揮,震撼人心。孩子們不僅在認知中獲得了理智上的滿足,更在情感、心靈的充盈中獲得了精神的體驗。
這樣的課堂,怎能不令人欣賞?
三、以“議”促“情”,情投意合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是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手段,它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散式思維和跳躍性思維,還能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的喜悅,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這節(jié)課中,教者多次運用這種活動形式,例如教學“了解寶島滄?!边@一版塊時,讓學生分小組自學,討論后完成臺灣大事記年表,并在交流中互相補充,互相評論,接著又讓學生把課前收集的有關臺灣歷史的其他資料拿出來進行交流評議,使得學生對整個寶島滄桑的歷史有了一個深刻的了解,激發(fā)起他們的民族恥辱感和民族自信心。又如:引導學生了解祖國至今未能統(tǒng)一的原因時,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從而通過不同渠道知道了祖國未能統(tǒng)一的原因有“臺獨分子”的反對、外國勢力的扶持、歷史原因等等。這樣,學生不僅在議論中統(tǒng)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更學會了一種學習方法:生活處處皆學問,只要多留心,總會有收獲。
這樣的課堂,怎能不令人滿意?
四、創(chuàng)“學”悟“情”,情景交融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的身份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閮和掠w驗的引導者、創(chuàng)造者、支持者和參與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有意識地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資源,努力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從而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陡艉O嗤芬徽n中,教者先以自己甜美的歌聲感染學生,又以優(yōu)美的畫面吸引學生,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情感:“臺灣真美??!”“我為自己祖國有這樣一座美麗富饒的寶島而感到驕傲和自豪?!薄斑@么美的寶島是屬于我們祖國的,一定要讓它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結尾又以《天涯共此時》的曲調烘托祖國大陸與臺灣的美麗風光,使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景致中堅信:“臺灣一定會回到祖國的懷抱!”“你我終有一天能相聚!”……此時此刻,學生心中的愛國情感升至頂端,歌曲和畫面將永遠定格在這一瞬間。你我共此“時”,你我共此“景”,你我共此“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這樣的課堂,怎能不令人稱贊?
五、移“情”生“情”,情不自禁
情感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是加深道德認識,推動道德行為的“催化劑”。然而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尤其是小學生更離不開情境。為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吃透教材,深入體會,創(chuàng)設與教學相適應的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激起他們情感的共鳴。這節(jié)課中,當教者在悲涼的音樂聲中用悲憤的語氣朗誦于右任的《國殤》時,情感充沛,遺憾之情、傷痛之情溢于言表。孩子們被深深地感動著,心里默默地哭泣著,從交流的感想中可窺一斑:“于老,您放心地去吧,您的愿望一定會實現(xiàn)的!”“于老,你至死不渝的愛國情讓我們感動!”“臺灣,你回來吧,不要再讓更多的‘于老為你遺憾!”……一句句動情的話語,一聲聲杜鵑啼血般的呼喚,哪一句不噴薄著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情?
再如:播放完連戰(zhàn)采訪大陸和胡錦濤主席十七大講話錄像之后,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喚“情”:此時此刻,面對海峽對岸的寶島臺灣,你最想說些什么?在孩子們一句句深情的獨白之后,教師總不失時機地點評一句:“多么深情的呼喚!”“這是歷史的告白?!薄澳愕脑竿麜崿F(xiàn)的?!薄暗綍r,我們會舉國歡慶?!薄處煶溆S厚情感的語言把孩子們的情感再一次推向了高潮。這不是敘說,更像是一次心靈的獨白。教師成功地把自己的“情”移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情不自禁,情不能已。
這樣的課堂,怎能不讓人叫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鼻楦惺羌顚W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情感的品德教學,即使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也會收效甚微,就像一個人,雖然五官端正,但如果沒有表情,那只能給人呆板、冷漠、乏味之感。因此,我們的品德教學應努力架起情感這座橋梁,讓課堂變成樂園,讓孩子們在“樂園”中“知”情,“生”情,用“情”!
(責編 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