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郅都,后人對其評價不錯:剛正不阿、不畏權(quán)威、忠心耿耿……翻翻史書,這確實不是虛譽。
那時,豪強地主橫行,一個個飛揚跋扈,連官府都不放在眼里。比如濟南的大宗族瞷氏,幾任太守都制服不了。郅都一到任,二話不說,揮刀砍掉了首惡的腦袋。首惡被殺,瞷氏300多戶人安分了許多。后來,郅都調(diào)到天子腳下掌管治安,仍然該打的打、該殺的殺,權(quán)貴們都不敢再惹是生非,京城頓時秩序井然。
郅都如此剛正,漢景帝十分喜歡,給他升了官,甚至把對付匈奴的國家級重任都交給了他。郅都果然不負圣望——匈奴人早聽過郅都的威名,一看他要來,竟龜縮不前,最后乖乖退了兵。
按說,有如此功績,后人怎么贊美都不過分。不過,或許人們太醉心于他的成就,而對一些細節(jié)視而不見。而這些細節(jié),又往往影響著人的命運走向。
《史記》中記載了很小一件事:一次,漢景帝帶著老婆賈姬到上林苑游玩,中途賈姬上廁所,一頭野豬竟不知好歹,跟了進去。景帝趕忙示意左右去救護,也許是男女有別吧,左右都站著不動。景帝沒辦法,只好自己抓過兵器,要沖進去救賈姬,不料又被郅都攔下——“陛下,您失去一個老婆,還會得到另一個老婆,天下像賈姬這樣的女人還少嗎?您這么沖進去,萬一有個三長兩短,社稷怎么辦?太后怎么辦?”
后人談及此事,多是一片贊美之聲,什么忠于皇帝、心系社稷,等等。不錯,站在景帝的角度,郅都固然是忠臣。然而,賈姬呢?
經(jīng)郅都這么一諫,景帝放棄了跟野豬搏斗的打算,賈姬只得可憐巴巴,聽天由命。幸好上天垂憐,野豬并沒有傷到她。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郅都的忠誠,實則透著一種冷漠,一種對生命的漠視和無情。
居官多年后,郅都這樣總結(jié)自己的經(jīng)驗:做官已經(jīng)背離了父母,就應(yīng)該奉公盡職、恪盡職守,不能顧及妻子兒女??墒牵呀?jīng)背離了父母,還要不顧及妻子兒女?恪盡職守當然好,但要置親人于不顧,也未免有點冷漠吧。
生活中,我們對于這類“不顧妻子”之人,往往不分青紅皂白,肅然起敬。其實,任何事都有兩面性,一個對父母妻兒這樣至親的人都能放得下的人,對于其他人,也未必看重。
郅都就是這樣一個人,耿直而又殘酷,激情而又無情。他打擊豪強,只用一個字——殺。在濟南,郅都殺掉多少瞷氏族人,史書沒有記載,不過,能使三百多戶“皆股栗”,“居歲余,郡中不拾遺”,這種震懾力,恐怕不是殺一個兩個能辦到的。匈奴人生性剽悍、無所畏懼,可是看到按郅都相貌做成的箭靶,竟哆哆嗦嗦,沒一人能射中。郅都的冷漠,伴隨著他的功績,貫穿了他的一生。
公元前148年,景帝之廢太子劉榮在貶謫地大搞違章建房,消息傳到京城,景帝大怒,命郅都審理此案。公堂之上,郅都聲色俱厲,劉榮戰(zhàn)戰(zhàn)兢兢。為了得到寬恕,劉榮苦苦懇求郅都給他刀筆——他想親自給景帝寫信謝罪。不料,郅都絲毫不肯通融。
郅都的“鐵面無私”,讓竇太后等人看不過去,于是竇太后的堂侄竇嬰悄悄送了刀筆過去。結(jié)果,謝罪信倒是呈給了景帝,可是劉榮內(nèi)心的矛盾與不安陡增——得罪了郅都,自己還會有好日子過嗎?巨大的恐懼壓迫之下,惴惴不安的劉榮最終在監(jiān)獄里自殺。
無疑,劉榮是被郅都嚇死的。竇太后得知此事,開始惱恨郅都,怪他執(zhí)法太嚴、不通人情。后來,景帝又一次欲重用郅都,竇太后忍無可忍,搶先下手,將郅都賜死了事。
郅都死了,后人常歸罪于竇太后,怪她挾私報復、妄殺忠良。固然,竇太后無視郅都的功績,斷然將其處死有失理性,不過,這種做法何嘗不是對冷漠如郅都者的一個教訓?說到底,郅都實乃死于自己之手。
冷漠,是冷漠者的墓志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