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東
內容摘要:特定時期心理狀態(tài)的轉變都要受新環(huán)境、新教育方式、新實踐的影響,眾所周知,高校階段的聲樂教學是一對一的小課模式,大部分是由穩(wěn)定的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作為聲樂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的學生,是一個心理狀態(tài)和情感活動異常活躍的對象,在學習過程中要經(jīng)歷許多改變。因此,針對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研究顯得尤其重要,了解了活動對象的變化,我們才能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
關鍵詞:記憶力情緒情感意志自我意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生在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等方面都獲得了高度的發(fā)展,并趨于成熟。但是,聲樂學習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活動,高中階段的聲樂學生大多情感單一,倫理和親情占主導地位,很少有歌唱技巧與情感表現(xiàn)方面的獨立意識或創(chuàng)新意識,大部分時間仍然要解決一些必要的技術問題。
當學生從高中階段過渡到大學階段,大部分學生在行為方面都有了自主意識,特別是情感上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可以大膽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xiàn)給別人。大家開始追求能體現(xiàn)自己個性的事物和行為,對許多事情可以做出自己大膽的、個性的選擇。以上這些,就為聲樂藝術的成熟奠定了心理層面的基礎。
一、歌唱記憶與歌唱觀察力的增強
人的一生中,記憶的最佳年齡通常在青年時代。如果18~29歲的記憶力為100,那么,10~17歲為95,30~39歲為92,40~69歲為83,70~89歲則降至55。大多數(shù)大學新生的年齡都是17~20歲,也就是說,大學生階段應該是記憶力的高峰階段。記憶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它分為兩種:一是直接記憶,二是聯(lián)想記憶。
在聲樂學習中,聯(lián)想記憶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比如,“打哈欠”可以聯(lián)想到“打開狀態(tài)”,由“金屬聲”可以聯(lián)想到聲音的明亮,由“管狀共鳴腔”可以聯(lián)想到通暢的聲音。同時,我們在演唱歌曲時,還要根據(jù)作者的意圖聯(lián)想歌曲內容當中的情緒體驗,聯(lián)想藝術結構當中的人物與情境的關系。
沒有歌唱記憶就不可能實現(xiàn)演唱過程,通過識記和保持,學生就能把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的經(jīng)驗進行保留,然后就可以把成功的經(jīng)驗運用到以后的演唱活動中,形成經(jīng)驗的擴大與積累。另外,在進行歌曲演唱時,還有旋律的記憶、歌詞的記憶、表情符號的記憶、藝術形象的記憶,等等。在學生的黃金年齡階段,強化學生的歌唱記憶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觀察是一種穩(wěn)定的個性心理特征,歌唱觀察是指觀察歌唱與發(fā)聲典型特征的能力。作為聲樂學習過程中的觀察,是要靠直覺參與的,只有直覺才能準確地抽象出藝術作品內部的形式。“藝術作品是將情感呈現(xiàn)出來供人觀賞的,是由情感轉化成的可見的或可聽的形式?!?/p>
這種藝術學習過程中的觀察與一般意義上的觀察是不同的,我們要啟發(fā)學生強化對于生命、情感、內在現(xiàn)實觀念的觀察,去發(fā)現(xiàn)一種較為發(fā)達的隱喻或者一種非推理性的符號,“它表現(xiàn)的是語言無法表達的東西——意識本身的邏輯”。
二、情緒、情感與意志功能的強化
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大多數(shù)都有了獨立意識,也稱獨立感,是指個體希望擺脫監(jiān)督和管教的一種自我意識傾向??既氪髮W后,終于脫離了父母、中學教師的管教和約束,大家都意識到自己渴望獨立的愿望實現(xiàn)了,因此,他們強烈地要求擺脫依賴性和幼稚性,獨立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這種獨立性使得學生自身的情緒、情感和意志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強化和展現(xiàn)。
特別是大學生的性心理逐漸成熟,對異性的關注和渴求更為迫切,理性和感性的交織磨練使得情緒和情感更為細膩和豐富,也是對中學時期單一情感的有力補充,這時候各種藝術想象隨之產(chǎn)生,而這也是聲樂演唱中所需要的重要條件之一。比如學生演唱《我親愛的爸爸》這首歌的時候,中學時期的學生很難在愛情主題上把握演唱時的心理活動,多數(shù)學生是靠發(fā)聲技巧來完成演唱過程。而大學生在注重技巧的同時,把自己獨立的愛情觀融入其中,這個時期處理起作品來就會韻味十足,更具起伏感而扣人心弦。
歌唱就是帶有旋律的語言,藝術源于生活,因此,歌曲作品當中的情緒和情感就是生活的提煉和夸張?!案枵邇仍诘那榫w和情感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成功的演唱者總是把情緒和情感的表現(xiàn),當成偉大的藝術法則、藝術靈魂?!睆睦碚撋蟻碚f,藝術作品就是情緒和情感的外化。但是,在教學當中卻不能如此抽象地表述,教育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得到具體可感的概念。教師往往要在深入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啟發(fā)學生體會歌曲作品中情緒、情感的具體強度。
意志是人自覺地調節(jié)自己的行動去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強烈,都有了相對強大的意志力,具體表現(xiàn)為:我一定要……我堅決要……我必須要,等等。教師應該利用這個心理品質,將聲樂學習的基本技巧進行練習和鞏固?!案璩c發(fā)聲動作通過練習而鞏固起來,就成為歌唱技能。技能再經(jīng)反復練習而熟練了,就稱為歌唱技巧。同樣這個過程也不能脫離意志行動?!?/p>
歌唱者的演唱技術都是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的,哪怕這個目的帶有功利性,對于學習也是有益的。在教師正確的指導下,意志行動的水平高低、意志行動產(chǎn)生的效益大小,完全取決于意志目的性的水平高低。
三、歌唱表演心理的成熟
大學生自主性的發(fā)展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是個性成熟的標志,,沒有獨立自主就不會有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大學藝術生不再有高中生的那種孩子氣,在充分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專業(yè)領域后,即可完全將自己融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情境當中。大學生都會涉足個人情感領域的深層次溝通,這對于準確把握歌曲的情境、情緒是有益的。
情感上逐漸成熟的大學藝術生,已經(jīng)具備了表演氣質。也就是說,演唱歌曲時,可以迅速地變換情緒、情感,有的學生還可以控制情緒、情感發(fā)生的強度,具體說就是情緒的強弱、心理活動的穩(wěn)定性和情境的深入體驗。這種心理活動的可控性要靠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培養(yǎng)。
歌唱表演是一項復雜的心理體驗活動,它標志著演唱者的樂感、技巧、感受力、表現(xiàn)力等品質的成熟。要想讓聽眾得到美的享受,首先要搞清楚歌曲作品的情緒特征,然后才會有據(jù)可依。
四、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確立
關于青年時期的自我發(fā)展是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最著名的理論為艾呈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論。自我同一性,也稱為自我認同,是指個體尋求內在合一及連續(xù)的能力。大學生由于身心兩方面發(fā)生的重大變化,他們開始關注自我,思考關于“自我”的問題。自我意識是隱藏在個體內心深處的心理態(tài)勢,是個體意識發(fā)展的高級階段。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是大學生自我完善的途徑。
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
聲樂的學習是有特殊性的,在發(fā)聲技巧學習當中,我們每個人聽見自己的聲音與實際的聲音是有很大差距的。因為,我們自己的聲音會從兩個主要途徑傳到我們的聽神經(jīng),一個是從空氣到耳膜再到聽神經(jīng),另一個是從自身骨骼的震動傳到聽神經(jīng)。所以,我們聽見自己的聲音是不客觀的,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糾正,否則學生會形成一個錯誤的自我概念。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指出學生的錯誤,另一方面要模仿其錯誤的發(fā)聲方式,或者用即時錄音的設備進行對比。學生通過這個教學過程,會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本質。然后,教師要通過示范或者錄音,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聲音概念,從而形成學生完善的、健康的自我意識。在演唱同一首作品中,大學生在理解教師的演唱意圖時,常常提出個人獨到的見解,時刻有自己獨到的演唱意識,常常提出“可以這樣唱嗎”“我覺得這樣唱更有味道”一類的問題,這也是風格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因為藝術作品本來就沒有固定的表現(xiàn)形式,賦予人無限的想象空間,教師要大膽地鼓勵和引導。
教師要教育學生經(jīng)常自我觀察,因為大腦里面記錄的歌唱技術體驗與心理活動是需要整理的。要通過自我觀察來評價自己,這樣才會不斷提高對歌唱藝術的認識能力。要形成自我觀察的習慣,培養(yǎng)勤奮學習的美德。此美德,就是“吾日三省吾身”,這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要承認自己的缺點,只喜歡聽阿諛奉承的同學,不僅學不好聲樂,而且會形成一種有缺陷的自我意識,對于其今后的生活也會產(chǎn)生許多不良影響。
在專業(yè)聲樂教學中,尤其要講究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一套固定呆板的教育方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轉變的研究對于聲樂教學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