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行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針灸推拿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中藥湯劑是祖國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適用范圍很廣、療效快、易吸收的特點。中藥湯劑的療效不僅決定于藥材,同時也受煎煮方法的影響?!杜诰拇蠓ā分赋觯骸胺卜?,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边@說明湯藥煎煮不當,則藥物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效能,所以服用中藥湯劑,需要掌握湯劑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項。
如今不少患者為求方便,將中藥湯劑用電藥褒煎煮,或要求醫(yī)院或藥房代煎,結果往往療效不佳。沈括在《蘇沈良方》中指出:“古之飲藥者,煮煉有節(jié),飲啜有宜,藥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熾火,有宜溫火者,此煮煉之節(jié)也。宜溫宜寒,或緩或速,或乘飲食喜怒,而飲食喜怒為用者;有違飲食喜怒,而飲食喜怒為敵者;此飲啜之宜也。而水泉有美惡,操藥之人有勤惰,如此而責藥之不效者,非藥之罪也?!闭f明影響煮藥的因素有很多,而藥方的療效又依賴于煮藥的整個過程,可見中藥湯劑煎煮方法的重要性。
對于煮藥器的選擇,唐恕齋在《原病集》中提到:“銀者為上,瓷者次之。”說明煮藥最好的材料是銀。清代名醫(yī)尤乘在《壽世青編》中補充道:“必用砂銚瓦罐,如富貴家,凈銀之器煎之更妙。切忌油穢腥氣,銅錫鐵鍋,或煎過他藥者,必滌潔凈,器口用紙蘸水封之?!庇纱丝芍?,煎煮中藥最為合適的器皿為陶瓷,其中尤以砂鍋為好。砂鍋化學性質比較穩(wěn)定,不易與中藥發(fā)生化學反應,破壞中藥療效,且砂鍋導熱性好,是最佳的中藥煎煮器皿。中藥煎煮切忌使用銅鐵錫等金屬器皿,一是因為銅鐵錫的氧化物及鹽類本身也是中藥,會帶有藥效,恐與病情不和;二是因其可與藥物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不僅降低藥效,甚至會產生毒副作用。同時,煮藥的器皿必須要求干凈,以免污垢影響藥效。
除此,煮藥器皿容量需大,以利于藥物沸騰時不斷翻滾,促使有效成分加速浸出,并可避免外溢耗損藥液。
古人煮藥用水甚為講究,《靈樞》提倡煮藥之水乃千里之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而醫(yī)圣仲景指出:甘瀾水、潦水、泉水、東流水,蓋皆取熟淡不助里飲?!侗静菥V目》也記載有:“立春雨水宜煎發(fā)散及補中益氣藥”、“臘雪化水宜煎傷寒火喝之藥”、“長流水煮藥最驗”、“井泉水宜煎補陰及一切痰火氣血藥”等。然而對于現今社會,這種要求未免過高,但煮藥用水至少要水質純凈,最好選用純凈水、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水質清純可以大大減少藥物與水中微量元素的化學反應,保證藥效。
煎煮中藥用水一般要求要沒過藥物2~3cm為宜,可根據藥物及功用來適當增減,如質地疏松或易揮發(fā)的藥物,可適當減少用水量;堅硬的藥物可以適當增加用水量。中國中醫(y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經過反復實驗,整理出一個中藥煎煮的加水公式,這使得中藥煎煮加水更加科學可控,公式為:第一煎加水量=方中各藥物總量(g)+150mL+服用量(成人服用量一般為150~300mL),第二煎加水量=服用量+200mL。
某些用于煎煮的中藥飲片是經過干燥加工的,這使得藥物的細胞壁與導管皺縮,細胞液干涸形成結晶,煎煮之前需要對藥物進行浸泡,使得細胞中的物質溶解通過細胞膜或溶解后濃度增加,形成高滲使得細胞破裂,有利于加熱時有效成分迅速溶出。中藥浸泡一般用溫水浸泡20~30min即可。
煮藥之法最為講究,方藥的功敗垂成往往在于煮藥方法是否得當。煮藥之法一般取決于藥物的性味與療效。中藥煎煮之前一般需要充分浸泡,以利于中藥的有效成分溶出。特殊的煮藥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燉、烊化等。效仲景法,《傷寒論》中已經提到很多煮藥需注意的細項。如麻黃湯,先煮麻黃,去沫,然后加余藥同煎,此主藥當先煎之法;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以甘瀾水先煎茯苓,考慮茯苓氣味薄,倘淡煮之,則力不純;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則煎藥成而后納大黃,因大黃氣味厚,倘若煮之,則勢必緩。煮藥之法,不可勝數,皆各有意義。正如清代名醫(yī)徐靈胎所說:“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與不效,全在乎此”,他更作了形象的比喻:“烹飪禽魚羊豚,失其調度,尚能損人,況藥專以之治病,而不可講乎?”??梢娂逅幍臅r間和溫度十分重要,那么煎藥的火候、時間和次數要如何掌握呢?
煮藥的火候有“武火”與“文火”之分,李念莪在《本草通玄》中曰:“補藥須封固,文火細煎,利藥宜露頂,武火速煎?!闭f明了方藥的功效決定了火候的大小。一般中藥的煎煮火候可以按照先武后文的原則,即先用大火、猛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慢煮,在此過程中藥物的有效成分逐漸滲出,當內外濃度達到平衡時,即可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進行第二煎,中藥中的有效成分繼續(xù)溶解,第二煎完成后,將兩次藥液合并,分次服用。一般的藥物經過兩次煎煮,藥物的有效成分能夠大部分溶出,對于某些堅硬的補藥劑,則需要多次煎煮。
由于不同藥物的藥性不同,煎藥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認為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第一煎的時間為15min左右,第二煎控制在10min左右即可;對于滋補類的中藥煎煮時間需長一些,第一煎20~30min,第二煎的時間為30min左右,以保證藥效充分溶出;對于一般的復方藥劑,第一煎時間為20~30min即可,第二煎10~15min即能使得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中藥的服用方法也很有講究,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病情來確定。中藥湯劑的服用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時間和方式。
適時服藥能降低不良反應,《湯液本草》中記載:“藥氣與食氣不欲相逢,食氣消則服藥,藥氣消則進食,所謂食前食后蓋有義在其中也?!笨梢姺幣c進食需間隔一段時間?!侗静菥V目》記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日,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液。”這說明服藥的時間和患病部位相關,同時,服藥時間還要結合病情需要和藥物特性。為了充分發(fā)揮藥液對胃腸道的局部作用,同時避免食物對某些藥液吸收的干擾,使藥力速達病所,一般湯劑大多在飯前服用,如補益藥、利氣藥等,另瀉下藥、通便藥及作用于四肢血脈的藥,宜空腹時服,利于藥物迅速進入腸內,并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fā)揮藥效[2]。而對于刺激胃黏膜的湯劑,可餐后服用,如利導藥、消食化積藥等。
一般危重病患者或病在下焦患者需頓服、急服。對于病在上焦,胃氣不和,嘔吐或妊娠惡阻或年高體虛不能耐受藥力者適宜徐徐溫服。
綜上所述,患者應在煮藥過程中,依法煎煮,否則療效不至,拖延病程,醫(yī)生也應提醒病人煮藥時的注意事項。只有這樣,中藥在煎煮后才能發(fā)揮其最優(yōu)的療效。
[1]王玫,鄒詠.淺析中藥湯劑煎煮法[J].中醫(yī)中藥,2010,4(8):195-196.
[2]朱道勤,雷超,徐惠芳,等.談中藥湯劑的服用方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10(2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