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芳 徐雪蓮 山東省平度市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266700
臍帶繞頸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發(fā)生率10%~20%,是引起胎兒窘迫甚至死亡的常見原因,現對我院2010年6-12月間臍帶繞頸178例作回顧性分析討論。
1.1 研究對象 我院自2010年6-12月期間,單胎頭位經陰道分娩總數為1 620例,其中胎兒臍帶繞頸178例,均在產前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為胎兒臍帶繞頸,并經產后確認作為研究組,隨機選取無臍帶繞頸19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兩組孕婦年齡、孕周、孕產次均無顯著差異,均身體健康,無內科合并癥及急慢性傳染病。
1.2 研究方法 利用胎心電子外監(jiān)護儀對兩組孕婦臨產前常規(guī)進行無負荷試驗(NST),臨產后進行連續(xù)宮縮應力試驗(CST),對異常類型分三組,早期減速(ED)、變異減速(VD)、晚期減速(LD)。
1.3 診斷標準 按第6版《婦產科學》的診斷標準[1]。
1.4 統計學方法 χ2檢驗。
2.1 無負荷試驗(NST)中,臍帶繞頸組無反應型83例,發(fā)生率為46.6%,正常對照組90例,發(fā)生率47.4%,P>0.05,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
2.2 連續(xù)宮縮應力試驗(CST)中,臍帶繞頸組表現為胎心減速163例,ED、VD、LD者分別為20例、103例、40例,發(fā)生率11.2%、57.9%、22.5%;正常對照組表現為胎心減速29例,ED、VD、LD者分別為10例、14例、5例,發(fā)生率5.26%、7.37%、2.63%;兩組胎心減速對比P<0.05,兩組 VD對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資料報道表明臍帶繞頸發(fā)生率為10%~20%,本文臍帶繞頸發(fā)生率為10.99%。對178例臍帶繞頸進行產前無負荷試驗(NST),在NST監(jiān)護中,兩組無反應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在無宮縮情況下,臍帶繞頸對臍血流不造成影響;臨產后進行連續(xù)宮縮應力試驗(CST),臍帶繞頸組ED、VD、LD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這是由于宮縮作用及胎頭下降引起臍血流不同程度受阻,影響母兒血氧交換,使胎兒供氧減少及血壓升高,經壓力及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經興奮所致,臍帶受壓時間較短,胎兒-胎盤功能正常,在宮縮間隙胎兒可獲得足夠的氧,則表現較輕的ED、VD,如果臍帶受壓過重,則臍血流完全或持續(xù)反復受阻,則可導致胎兒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積進一步加重,從而導致LD波形。此時應積極處理,盡早結束分娩。
因此,臍帶繞頸對胎兒臍血流有較大的影響,經B超及早診斷,在經陰分娩中臨產后對胎兒進行胎心電子監(jiān)護-連續(xù)宮縮應力實驗,及早發(fā)現臍帶受壓引起的胎兒宮內窘迫,從而及早處理,降低新生兒窒息率,是有必要切實可行的。
[1] 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