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先秦孔子形象辨析

2011-12-08 10:40:00陳典平
關(guān)鍵詞:圣人論語孔子

陳典平

(陜西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陜西西安710062)

先秦孔子形象辨析

陳典平

(陜西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陜西西安710062)

作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說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原始形象與后世衍生出來的種種異化了的形象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春秋末期是孔子生活的歷史時期,由知識淵博的“哲人”,壯志難酬的政治家及成功的教育家三重角色折射出了孔子的原始形象。春秋戰(zhàn)國之際,孔子開始出現(xiàn)圣化的跡象,而圣化的過程正是孔門弟子及后學(xué)推動的。

先秦;孔子;圣人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說的創(chuàng)始人。他創(chuàng)立的思想體系對后世影響巨大,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鬃釉诮逃I(lǐng)域的開創(chuàng)之功也是不可磨滅的。然而,對于這樣一位文化巨人,在其生活的時代已頗受爭議,在其辭世后的二千五百年間,更是大起大落??鬃蛹仁且晃唤艹龅乃枷爰?、教育家,對人類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對于孔子形象變遷問題,歷來就有不少學(xué)者加以關(guān)注。早在20世紀20、30年代,顧頡剛先生在《春秋時代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一文中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后來還有周予同、龐樸、張豈之、匡亞明、林存光、林甘泉等先生都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問題做過探討。本文擬在前輩學(xué)者研究的基礎(chǔ)上,試圖對先秦時期孔子形象的演變加以考察,重點剖析孔子是如何由一位凡人變成圣人的過程,從而使我們對孔子形象變遷這一長期存在的文化現(xiàn)象的最初階段有所認識和厘清。

一、春秋:孔子的原始形象

孔子生活于春秋末世,在他七十三年的人生歷程中,因其復(fù)雜的經(jīng)歷,多方面的成就和巨大的影響,造成了孔子原始形象的諸多層面。筆者認為,在探討孔子原始形象的多個層面中,創(chuàng)立儒家學(xué)說,提出仁學(xué)思想體系,一心培養(yǎng)君子人格,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論語·顏淵》作為處理人際關(guān)系基本原則的溫良敦厚且滿腹經(jīng)綸的“哲人”形象,和汲汲于仕途,力勸諸侯國君施行德治,胸懷家國天下,對日益崩壞的禮樂制度和失范的社會秩序憂心忡忡而終難實現(xiàn)政治理想的壯志難酬的政治家形象,以及“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2]《孔子世家》,溫文爾雅,循循善誘,在輕松自由的對談中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成功的教育家形象是最重要的三個方面,也是孔子一生中承擔的三種重要角色,足以代表孔子的原始形象。后世衍生出的形形色色的孔子形象,都根源于孔子的原始形象。

1.知識淵博的“哲人”

孔子于公元前551年誕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時值春秋末世,周天子名存實亡,禮壞樂崩,諸侯爭霸戰(zhàn)爭頻繁發(fā)生,正是“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1]《論語·季氏》的局面。“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1]《論語·子罕》的孔子,自幼勤奮好學(xué),雖“為兒嬉戲”,卻“常陳俎豆,設(shè)禮容”[2]《孔子世家》,早就顯示出他的與眾不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1]《論語·為政》這是他對自己一生成長歷程的自白。十五歲就有志于學(xué)問的孔子,一生堅持“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1]《論語·公冶長》,并且“學(xué)而不厭”[1]《論語·述而》,最終成為一位知識淵博之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哲人”?!抖Y記·檀弓上》記載:“孔子蚤(早)作,負手曳杖,逍遙于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這是孔子在不久于人世前的自況,明確的將自己定位于“哲人”的角色。

作為“哲人”的孔子,創(chuàng)立了儒家思想體系,并發(fā)展演變?yōu)橹袊鴤鹘y(tǒng)文化的主體,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千余年來融合創(chuàng)新,經(jīng)久不息。孔子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學(xué)說,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寶庫。后世程朱理學(xué),陸王心學(xué)都是對孔子儒家義理的傳承。陳寅恪曰:“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盵3]245其實至于近代新儒家興起,也是在追求“接著講”的致思路向,足見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家思想體系博大精深,代有傳人,綿延不絕。

孔子在“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1]《論語·述而》的晚年,仍不改學(xué)者的本色,尚能“讀易,韋編三絕”[2]《孔子世家》。同時,孔子又將主要精力用于教書育人和整理保存古代文獻上。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文獻學(xué)家,孔子整理了以“六經(jīng)”為代表的古代文獻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獻資料和文化知識,為我們今天了解和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文化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

2.壯志難酬的政治家

孔子胸懷“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1]《論語·陽貨》的理想,擁有“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1]《論語·子路》的自信,終生致力于“克己復(fù)禮”??鬃訉蛩磿r代稱作大同社會,作為自己為之奮斗的最高理想;將文、武、周公時代稱作小康社會,作為近期目標,《禮記·中庸》記載:“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被叵蛉呐κ箍鬃拥恼嗡枷刖哂袧夂竦膹?fù)古主義傾向。推行德治又是孔子對統(tǒng)治者的具體要求。他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盵1]《論語·為政》又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盵1]《論語·為政》孔子主張忠君尊王,如他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盵1]《論語·八佾》在此基礎(chǔ)上,孔子既強調(diào)舉賢才和對民眾庶之、富之、教之,又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論語·顏淵》的正名思想??鬃拥倪@一整套政治思想是有許多可取之處的,直到今天仍有可資借鑒的價值。但是,毋庸諱言,其中也包含有維護等級制度及夷夏之別等今天看來是糟粕性的內(nèi)容,我們在繼承孔子思想的時候必須認真加以區(qū)別。

孔子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一生都在為之努力。孔子在五十二歲的時候開始步入仕途,初任中都宰,接著,“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后又“由大司寇行攝相事”[2]《孔子世家》,并在齊魯夾谷之會上為魯國贏得了尊嚴。孔子“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涂;涂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2]《孔子世家》。這些都生動地體現(xiàn)了孔子作為一位政治家的杰出才能。后因墮三都的失敗,孔子被迫離魯,從此開始周游列國,“知其不可而為之”,執(zhí)著地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然而最終發(fā)出“知我者其天乎”[1]《論語·憲問》的悲嘆,在“吾道窮矣”的絕望與凄涼中,被迫重返魯國,承擔起授徒講學(xué)和整理古代文獻典籍的重任。

縱觀孔子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極其坎坷的。孔子孜孜不倦地執(zhí)著于政治理想的實現(xiàn),卻最終壯志難酬。探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孔子推行的政治主張的不合時宜無疑是重要的原因,正如司馬遷質(zhì)問的那樣:“持方枘欲納圓鑿,其能入乎?”[2]《孟子荀卿列傳》在諸侯國君的漠然視之和相繼排斥下,孔子的德治理想化為泡影。雖然孔子的政治實踐歸于失敗,但他高度的政治參與意識和“學(xué)而優(yōu)則仕”[1]《論語·子張》的教育理念,都深遠地影響到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群體人格。中國知識分子歷來就具有高度的政治熱情和積極入世的精神,這與孔子首開先河的榜樣示范力量不無關(guān)系。

3.成功的教育家

孔子在周游列國處處碰壁之后,于六十八歲時返回魯國,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授學(xué)生和整理編撰古代文獻典籍上??鬃哟蚱莆髦堋皩W(xué)在官府”的教育壟斷局面,首開創(chuàng)辦私學(xué)的先例。他主張“有教無類”[1]《論語·衛(wèi)靈公》,“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1]《論語·述而》,擴大了文化知識傳播的范圍。傳說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其中不少人來自社會底層,可見他對文化知識的下移的確做出了獨特的貢獻??鬃油瞥纭熬印比烁窭硐?以“君子”人格作為教學(xué)培養(yǎng)的目標??鬃訉W(xué)生一視同仁,形成了平等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

在教學(xué)方法上,孔子更是有許多創(chuàng)新。他主張學(xué)思結(jié)合,認為“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1]《論語·為政》。他倡導(dǎo)“因材施教”的教學(xué)方法,根據(jù)學(xué)生自身的特點加以引導(dǎo)。并采用啟發(fā)式教學(xué),“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1]《論語·述而》,還與學(xué)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求收到教學(xué)相長之功效。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平民教育家,教育活動幾乎貫穿了他的后半生。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靈活多樣的教學(xué)方法不僅培養(yǎng)了大批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而且某些方面直到今天仍是我們開展教育活動所應(yīng)遵循的基本原則。當然,我們也應(yīng)看到,孔子興辦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忠君尊王”、能夠輔佐君王施行德治的統(tǒng)治人才。因而在兩千余年的封建教育中,雖然也不斷出現(xiàn)心憂天下、為民造福的清官循吏,但大部分知識分子在躋身仕途的同時,也往往失去了獨立人格,異化為統(tǒng)治階層的一員。

二、戰(zhàn)國:儒、墨并稱顯學(xué)

到了戰(zhàn)國時代,諸子蜂起,各執(zhí)一說,處士橫議,“合則留,不合則去”,整個社會顯示出秩序重建,活潑動進的嶄新氣象??鬃娱_創(chuàng)的儒家作為諸子百家中頗有影響的一家,與墨家并稱顯學(xué)。“世之顯學(xué),儒、墨也”[4]《韓非子·顯學(xué)》,正是聲勢顯赫的顯學(xué)地位,使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遭到諸子百家的巨大挑戰(zhàn)。無論是崇尚“節(jié)用”、“節(jié)葬”、“非攻”、“兼愛”等主張的墨家對孔子“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5]《淮南子·要略》的抨擊,還是莊子及其后學(xué)對孔子“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xué)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僥幸于封侯富貴者也”[6][莊子·道跖]的非難,并借盜跖之口罵孔子為“巧偽人”和“盜丘”[6]《莊子·盜跖》;也無論是法家對儒、墨兩家“愚誣之學(xué)”[4]《韓非子·顯學(xué)》的評價,還是孟、荀“推明孔氏”[7]《董仲舒?zhèn)鳌返牟贿z余力,分明都顯示出自由辯論,學(xué)術(shù)爭鳴的良好風(fēng)氣。諸子百家在相互辯難,破立結(jié)合的學(xué)術(shù)氛圍中,取長補短,各成一家之言。作為“儒之所至”[4]《韓非子·顯學(xué)》的孔子,雖然受到了來自各家的猛烈批判和刁難,甚至詆毀,但卻都是對孔子仁學(xué)思想體系的挑戰(zhàn),并不涉及政治色彩及黨派糾紛。這也正體現(xiàn)了戰(zhàn)國百家爭鳴學(xué)術(shù)自由的核心特征。對此,趙世超先生在《論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運動》一文中作過精辟透徹的論析:

戰(zhàn)國雖有顯學(xué),卻無主流意識和非主流意識之別,更無法確定誰是統(tǒng)治思想,誰不是統(tǒng)治思想,各家地位平等,競流并逐,都可能通過“上說下教”,進入王者的殿堂,或在民眾中產(chǎn)生重要影響。但卻都沒有取得經(jīng)的地位,不存在不可搖撼、不可褻瀆的最高權(quán)威,社會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呈現(xiàn)出一種活潑動進的開放氣象。[8]

然而,令人無限惋惜的是,這種“歷史夾縫中的自由”也僅是曇花一現(xiàn),很快就為秦的“焚書坑儒”和西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政策所阻斷??鬃拥拿\發(fā)生了逆轉(zhuǎn),從此面目全非,不再是那個知識淵博,胸懷德治理想,“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孔子了。

三、圣人孔子初露端倪

春秋末期是孔子生活的歷史時期,借助有限的歷史資料,我們能夠勾勒出孔子的人生軌跡??鬃蛹仍庥隽藘簳r的“吾少也賤”,也經(jīng)歷了中年曇花一現(xiàn)的政治生涯,晚年授徒講學(xué),整理文獻典籍,終究青史留名,獲得巨大成功。從他的“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學(xué)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盵1]《論語·述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1]《論語·為政》的言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謙虛謹慎、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與學(xué)問的學(xué)者形象。正是這種一心向?qū)W、不斷求索的精神,才使他成為儒家學(xué)說的創(chuàng)始人。作為儒家學(xué)說創(chuàng)始人,在那個禮壞樂崩、諸侯爭霸的時代,孔子并未因此而獲得崇高的聲譽與諸侯國君的賞識,相反卻使他遭受了比常人更多的痛苦和挫折。為了實現(xiàn)匡救時弊、“克己復(fù)禮”、推行德治的政治理想,他率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游說諸侯,終落得個凄凄慘慘、無果而終的下場。一路上遭遇的種種冷遇、打擊和折磨,使他深陷絕望之中。從這段經(jīng)歷,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執(zhí)著于自己的理想,卻終究難以實現(xiàn)的“喪家狗”①李零認為,任何懷抱理想,在現(xiàn)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自序,山西出版集團,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頁。的形象,是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理想主義者,又是一位悲壯的失敗者。他的理想及為了實現(xiàn)理想而執(zhí)著奮斗的精神,既成就了他的偉大,也使他遭遇困厄。晚年的孔子,回歸學(xué)者本色,以教授學(xué)生和整理文獻為主,在接連遭遇不幸之后,辭別人世。

從孔子坎坷的一生所折射出的多個側(cè)面可以看出,孔子仍然是作為一個真實的人而鮮活的存在,并沒有超出常人的圣化、神化的色彩。在當時人眼里,孔子至多是作為一位知識淵博、精通禮儀、知書達理的賢能的君子而存在。魯大夫孟釐子曾對懿子說:“孔丘,圣人之后,……吾聞圣人之后,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既沒,若必師之?!盵2]《孔子世家》可見,孔子在當時的社會上已經(jīng)有了較大的影響,頗受人尊敬。雖然他的政治學(xué)說不為諸侯國君所重視并采納,但孔子的杰出才能和自身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深厚學(xué)識還是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認可。“吳伐越,墮會稽,得骨節(jié)專車。吳使使問仲尼……于是吳客曰:‘善哉圣人!’”[2]《孔子世家》這也顯示出對孔子超乎普通人之上的杰出才能的肯定和贊許,與后世圣人的含義是截然不同的。而且,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shè)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鬃佑糜诔?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庇谑悄讼嗯c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2《]孔子世家》

孔子絕糧于陳蔡之際,實際是因為他的賢能遭人嫉妒并感到他的存在危及到他人利益所致,自身的賢能反而為自己招致禍患。另外,(楚)昭王將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諸侯有如子貢者乎?”曰:“無有?!薄巴踔o相有如顏回者乎?”曰:“無有。”“王之將率有如子路者乎?”曰:“無有?!薄巴踔僖腥缭子枵吆?”曰:“無有?!薄扒页娣庥谥?號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業(yè),王若用之,則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數(shù)千里乎?夫文王在豐,武王在鎬,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據(jù)土壤,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2《]孔子世家》

同樣是因為孔子的賢能而遭到嫉恨和防備。這些都說明,孔子的賢能在當時的社會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甚至在上流社會也廣為人知。對于孔子本人來說,自我認同的也是賢能的君子、“哲人”的角色,“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1]《論語·述而》,并不認為自己有什么特別之處。

然而,在記錄孔子師徒言行對話的《論語》中,有關(guān)圣人的討論卻頗值得我們玩味。在《論語》中,君子是孔子師徒經(jīng)常討論的話題,對圣人的討論并不多,但就在僅有的幾處討論中,圣人的含義的確豐富了許多。對此,顧頡剛先生有過仔細的辨析。顧頡剛先生在《春秋時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一文中,通過分析《詩經(jīng)》、《尚書》到《論語》中圣人含義的演變后,指出《詩經(jīng)》、《尚書》中的圣人只是聰明人,“賢哲只是本能的敏捷,不是德行的美滿”[9]132。然而在《論語》中,圣人的含義卻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是圣人超越了君子人格,“成了理想中的最高的人格,不是普通人能夠達到的”,而且“圣在仁上,雖以堯舜這樣偉大的人物,而對于博施濟眾的這種圣人的事情還感到困難,可見圣人的高不可攀”[9]134。顧頡剛先生的論析自然是不易之確論,甚為精當?!墩撜Z》中有關(guān)圣人的討論主要有這么幾條: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1]《論語·雍也》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盵1]《論語·述而》

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盵1]《論語·述而》

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盵1]《論語·子罕》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1]《論語·季氏》

子夏曰:“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后倦焉?譬諸草木,區(qū)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1]《論語·子張》

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已經(jīng)將圣人與君子區(qū)別開來,將圣人賦予新的含義。刻意拔高圣人的地位,孔子及其弟子實起到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論語》中的圣人不再是賢能的人,更多的具有了道德含義和某種超人的力量,但孔子本人并不以圣人自居。真正將孔子圣化,是孔門弟子及后學(xué)所為。孔子卒后,“儒分為八”[4]《韓非子·顯學(xué)》,孔門弟子及后學(xué)作為一個龐大的群體,散布于諸侯國內(nèi),“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2]《孔子世家》,他們競相發(fā)揮孔子學(xué)說,傳頌孔子美名,“子貢結(jié)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揚于天下者,子貢先后之也”[2]《貨殖列傳》。子貢傳揚最力,“子貢倡之于前(還有有若、宰予),孟子、荀子和之于后”[10]27,遂使孔子及儒家學(xué)說彰顯于天下。試看孔門弟子及后學(xué)對孔子的贊譽:

子貢曰:“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盵1]《論語·子張》

子貢曰:“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盵1]《論語·子張》

子貢曰:“學(xué)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盵11]《孟子·公孫丑上》

宰我曰:“以予觀于夫子,賢于堯、舜遠矣?!盵11]《孟子·公孫丑上》

子貢曰:“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盵11]《孟子·公孫丑上》

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于走獸,鳳凰之于飛鳥,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類也。圣人之于民,亦類也。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11]《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鬃又^集大成?!盵11]《孟子·萬章下》

是圣人之不得埶者也,仲尼、子弓是也。[12]《荀子·非十二子》

孔門弟子及后學(xué)或者出于對孔子心悅誠服的敬仰;或者是在諸子爭鳴中為駁倒論敵而刻意為之;甚或是有意拔高孔子的地位,以標榜自己師出名門,從而使自己的仕途更加平坦。不管出于何種目的,總之在孔門弟子及后學(xué)的眼里,孔子已成為高不可攀的圣人了。更是在他們的極力鼓吹與宣揚下,圣人孔子廣為人知,達成了普遍共識。當時生活于社會底層的普通民眾,受到的壓迫與剝削尤其深重,又遭逢連年戰(zhàn)亂,更是苦不堪言,在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也希望推舉一位圣人,儀封人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1]《論語·八佾》便反映了人們對孔子的期許。正是在各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孔子由一位一生受盡磨難,歷盡坎坷,遭遇了太多厄運的凡人,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堯、舜都難以比肩的圣人。

四、結(jié)語

孔子是一位極其復(fù)雜的歷史人物,只有一個真孔子,卻在歷史長河中衍生出了千面孔子的現(xiàn)象。顧頡剛先生說:“春秋時的孔子是君子,戰(zhàn)國的孔子是圣人,西漢時的孔子是教主,東漢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現(xiàn)在又快要成君子了?!盵9]139孔子的圣化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便顯露端倪。在二千余年的封建社會中,孔子更以不同的面目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但圣化、神化的總體趨勢沒有改變,直到清朝時被敕封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完成了從凡人到圣賢的演變過程,孔子的神話走到了極致。

需要指出的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孔門弟子及后學(xué)圣化孔子,與西漢高祖劉邦以太牢大禮祭祀孔子及漢武帝以后圣化的孔子仍有本質(zhì)上的不同??组T弟子及后學(xué)圣化孔子,并非出于鮮明的政治目的,更多的是將孔子儒家學(xué)說發(fā)揚光大的需要。漢代以后對孔子的圣化,則是統(tǒng)治者有意為之,是將孔子及儒家學(xué)說改頭換面之后,作為某種可資利用的符號和工具,用來掩蓋階級壓迫,維護政治統(tǒng)治,而非出于對孔子真正的崇敬,正所謂“孔子為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13]454。西漢武帝以后,孔子儒家定于一尊,二千余年未曾撼動,正是在于孔子儒家思想有自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內(nèi)在成分??鬃由砗笏@得的巨大榮寵和種種虛名,絕非出于孔子本意,實際上是對孔子形象的歪曲和改塑。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王先慎.韓非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8.

[5]何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8.

[6]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3.

[7]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8]趙世超,衛(wèi)崇文.論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運動[J].陜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6(4).

[9]顧頡剛.春秋時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M]//顧頡剛.古史辨:第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0]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11]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

[12]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

[13]李大釗.自然的倫理觀與孔子[M]//李大釗全集:第2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Analysis of Confucius’s Image in the pre-Qin period

CHEN Dian-ping
(Library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Shaanxi)

As a great thinker,educator,and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 is m in the history of China,there are tremendous differences between Confucius’s original image and later generations of various images of alienation.Confucius lived in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of history.By the triple roles,including the knowledgeable“philosopher”,the failure of politician and the successful educator,reflected the original image of Confucius.In Warring States period,the Confucian is m and the Mohism were widely known.During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Confucius began to show signs of sanctification,and the process of sanctification was driven by Confucius’s disciples and followers.

the pre-Qin period;Confucius’s image;sage Confucius

K203

A

1004—9975(2011)01—0121—05

2010-10-11

陳典平(1980—),男,陜西丹鳳人,陜西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助理館員,歷史學(xué)碩士。

[責(zé)任編輯 加?xùn)|]

猜你喜歡
圣人論語孔子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孔子的一生
如何讀懂《論語》?
孔子的一生
官場圣人范仲淹
文史春秋(2017年11期)2018-01-23 05:21:52
官場圣人范仲淹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8
《論語·為政第二》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CHINA TODAY(2014年8期)2014-09-27 20:04:47
孔子在哪兒
半部《論語》治天下
勐海县| 海晏县| 曲沃县| 长宁区| 洛川县| 宁陵县| 台中县| 治县。| 道真| 龙口市| 绍兴市| 绥江县| 扶余县| 壶关县| 淄博市| 仙桃市| 津市市| 滨州市| 萨嘎县| 荃湾区| 德昌县| 景德镇市| 泸溪县| 瑞金市| 峡江县| 天峻县| 贞丰县| 南漳县| 浦江县| 博客| 平顶山市| 永清县| 瓮安县| 阿拉善左旗| 新闻| 凤城市| 荆州市| 东源县| 乐业县| 涟源市| 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