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丙梅
(漳州師范學院體育系,福建 漳州 363000)
女性在奧運會中的角色轉(zhuǎn)換,經(jīng)歷了從古奧運會的局外人到現(xiàn)代奧運會的參與者的轉(zhuǎn)變,未來還可能成為奧運會的主導者。她們?yōu)闋幦≡趭W運會的地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迄今為止女性不但加入了男人們的游戲,還參與了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由此可見,女性在現(xiàn)代奧運會中的角色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3年,經(jīng)歷了293屆,延續(xù)了1168年的古代奧運會,延續(xù)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在人類歷史上實屬罕見。但由于古代奧運會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和宗教色彩,對運動員的身份要求嚴格,女性被拒絕參賽,已婚女性甚至不允許觀看比賽。在古希臘的絕大多數(shù)城邦里,體育教育只提供給男孩,女孩們沒有權(quán)利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霸谒齻兂黾拗埃仨毜眠^著一種與世隔絕和現(xiàn)在看來毫無樂趣的生活……人們只有在一些特殊場合,也許在觀看節(jié)日慶典游行的人群中,或在這種游行的隊伍里,或者是在葬禮上,才可能在大街上見到成群結(jié)隊的年輕女子”。[1]古希臘人不允許女人進人他們的體操館和體育場,因為那是專門作為男子接受教育的場所——甚至在那些全國性節(jié)日的大型運動會上,女人連觀看的機會都沒有。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只為男子競技運動而設。在奧運會期間,奴隸或婦女若偽裝入場或私自參觀,就會判處死刑。古代奧委會為防止女性“混入”比賽現(xiàn)場,要求教練與運動員則必須裸體登記參賽。這種對女性的約束源于古希臘時代婦女地位低下,婦女觀看宗教慶典儀式和體育競技比賽被認為是褻瀆神靈。由此可見,對古奧運會來說,女性只是作為一個局外人而存在。
現(xiàn)代奧運會在女性參賽問題上,并未像古代奧運會那樣將女性完全排斥在外,這其中女性的覺醒以及女性主義運動的興起發(fā)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為了對抗國際奧委會對女性運動員的歧視,以艾利斯·米利亞特為首的國際女子體育聯(lián)合會(FSFI)于1921年正式成立,并于1922年在蒙特卡洛舉行了第一屆“女子奧運會”。她們的成功使得國際奧委會向比賽組織者提出了抗議,反對她們在比賽的名字中使用“奧林匹克”的字眼,國際女子體育聯(lián)合會隨即將比賽重新命名為“世界女子運動會”。[2]
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后,女性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境遇也并沒有得到迅速的改善。1896年的首屆現(xiàn)代奧運會在雅典舉辦,這屆奧運會也是清一色的男性面孔。事實上不論是在古代奧運會還是在現(xiàn)代奧運會的初期,“女性”都是一個沉默者。盡管顧拜旦在復興奧運會方面走在了同時代人的前面,但他卻一直堅決反對女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比賽。因此,1896年第1屆雅典奧運會沒有任何女運動員參加。雖然一名叫梅爾波尼的年輕女子闖入了馬拉松比賽場地,在沒有得到許可的情況下堅持跑完了全程,但成績未獲承認。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吹胡子瞪眼地說:“女子參加奧運會不切實際,毫無趣味,沒有美感。”他同時宣稱:“女人的榮耀來自她生孩子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在體育方面,她們最大的貢獻應該是鼓勵自己的兒子創(chuàng)造好成績,而不是自己去破紀錄。”可見,即使是到了近代,女性參與到奧林匹克運動仍然受到限制。這一時期,正是第一次女權(quán)主義運動的高潮期,運動的主旨是反對性別歧視,追求男女平等,女權(quán)主義運動使得全世界追求平等的女性為爭取自己應有體育權(quán)利在不斷地斗爭。
為爭取在現(xiàn)代奧運會中的合法地位,并實現(xiàn)在現(xiàn)代奧運會中男女平等的體育權(quán)利,女性主義運動者與國際奧委會進行了長期堅持不懈的斗爭,迫使國際奧委會不得不做出退步,現(xiàn)代奧運會的大門逐步地向女性敞開。
2.2.1 勉強參與者——女性被允許參加奧運會但卻沒有合法地位19世紀以后,西方興起的女性主義思潮及由此產(chǎn)生的各種婦女解放運動引發(fā)了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革。表現(xiàn)為女性開始進入一直被男性占據(jù)的領域;接受教育機會的增多;同時女性強烈要求擁有在所有領域的權(quán)利;并將擁有的權(quán)利擴大到與個人生活相關的休閑領域和體育運動領域。從此一些女性走出家庭,走向戶外,進入公共領域觀看男性競技運動比賽[3]。在1900年的奧運會上,有19名女運動員在高爾夫球和網(wǎng)球場上露面,女性走進了奧林匹克大家庭,參加了表演類項目的比賽,該年的奧運會會標的主體就是一位身著傳統(tǒng)法國騎士服裝的女性。1912年和1920年的奧運會設立了女子游泳和跳水項目。
雖然女性獲準參加奧運會,卻沒有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承認,在國際奧委會認為的奧運會核心——田徑項目上,女運動員仍被拒之門外。顧拜旦在恢復奧林匹克運動伊始就堅持奧運會的“非女性化”原則,他在1912 年的《奧林匹克評論》中給奧運會的定義是:“以國際主義為基礎的,以忠誠為手段的,以藝術為環(huán)境的,以女性的喝彩為獎賞的,莊嚴的,周期性的男子體育精神展示”。[4]由此可見,在顧拜旦眼中,奧運會只是男人們的游戲,女人也只是作為游戲的觀賞者而出現(xiàn)在運動場上。1920年,顧拜旦還在強烈要求將女性驅(qū)逐出奧運會賽場;1925年他再一次提出,女性參加奧運會的行為是不合法的[2]。當然,當時持有相同態(tài)度的絕不只顧拜旦一人。隨著社會的進步、文明的發(fā)展,公然從政治權(quán)利的理由來反對女性參加奧運會的觀點已不得人心,于是有人便從生理條件的角度入手,企圖為禁止女性參賽尋找新的借口。諸如:女性在生理方面有著永遠也無法克服的先天性缺陷[5]。認為婦女參加體育運動,會損害懷孕能力等,她們會看起來像男人。這些陳詞濫調(diào)為限制女性參加奧運會的言辭提供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2.2.2 合法參加者——女性在奧運會中的地位合法但不合理女性參加奧運會的合法地位直到1924年國際奧委會第22次會議上才正式通過。從此女性以合法的身份進入了奧林匹克運動大家庭中。但這并不意味著從此女性運動員便與男性運動員完全平等了。國際奧委會在允許女性參賽的前提下,又做出了種種的限制。巴耶·拉圖爾繼顧拜旦后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也同時繼承了顧拜旦對女性運動員的歧視態(tài)度。在1930年的奧林匹克大會上,他就曾經(jīng)建議將女子項目嚴格限制在“具有美感的項目”上,甚至還為此列出了一個清單,包括花樣滑冰、網(wǎng)球、體操和游泳等符合所謂“女性氣質(zhì)”的項目。因為按照傳統(tǒng)的觀點,男性與女性在“氣質(zhì)”上是不同的:男性天生好斗,擅長攻擊;女性則生性溫和,慣于順從。男性是陽剛而強健的;女性則是陰柔而優(yōu)雅的。像田徑這種需要有極強的爆發(fā)力和攻擊性的項目,是不符合所謂的“女性氣質(zhì)”的,自然也就應排除在女性項目之外。
1926年,國際奧委會接受國際業(yè)余體育聯(lián)合會的建議,投票贊同在奧運會中設立有人數(shù)限制的女子比賽項目。作為試驗,女子體操和田徑項目首先在奧運會上亮相,但女子體操只設團體項目,女子田徑僅設5個項目。1928年以前,國際奧委會把現(xiàn)代奧運會中女子的參賽項目嚴格限制在諸如網(wǎng)球、射箭、游泳、花樣滑冰等不需要太多體力付出的項目類別上,是受了顧拜旦思想的影響。至于那些在體能上要求較高的田徑項目,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女性運動員無法涉足的禁區(qū)。由于名為“世界女性體育聯(lián)合會”的女性體育組織的強烈抗議,1928年第9屆奧運會上才勉強增加了跳高、鐵餅、400m障礙、100m和800m賽跑等女子項目。只是由于一些女運動員在800m沖刺時表現(xiàn)出了痛苦的神情,于是有人便認為這項比賽超出了女性的生理極限。國際奧委會以此為借口,重拾奧運會舉辦之初排斥女性參賽的觀點。結(jié)果,近40年里女子運動員僅僅被允許參加一些短距離的徑賽項目,田賽中一些對力量要求較大的項目也從女子比賽項目中刪除[2]。由此可見,女性運動員雖然在法律上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但在參賽項目和成績等方面卻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2.3 被動參與者——為國家、民族、個人利益而參賽女性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地位得到認可,并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實質(zhì)是女性向男性霸權(quán)挑戰(zhàn)并取得了成功。通過歷屆奧運會上女性運動員的人數(shù)變化以及女子項目的設置,可以看出,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正在從男性獨霸向兩性平等的格局過渡。從表面上看,女性在奧運會中地位已經(jīng)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事實上,許多女性參加奧運會不是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參賽,而是(或曾經(jīng)是)肩負著國家、民族、個人的某種責任和利益。如前民主德國,由于把金牌與政府的名譽牢牢的捆綁在一起,女運動員被迫大量服用藥物最后不得不變性;新中國建國后,為了洗刷“東亞病夫”恥辱,體育比賽中的勝負成為政治化民族化的象征性符號,運動場上,女性柔弱的肩膀負載了過于沉重的強國夢想。為了服從“黨和國家”的安排,第31屆世乒賽期間,女運動員林美群和男運動員莊則棟同時發(fā)表公開聲明,宣布拒絕與來自金邊柬埔寨的運動員進行比賽,以此來表示中國對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jié)政府和對越南南方臨時革命政府的支持;第21屆溫哥華冬奧會冠軍王濛說:我穿上印有“中國”二字的比賽服,就說明我是為祖國而比賽。和歐美發(fā)達國家女運動員的“參加競技體育只是為了生活錦上添花,贏得更多的掌聲和歡笑”[2]相比,亞非拉國家的許多女運動員參賽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竭力奪得獎牌,從而改變自己與家人的命運。
隨著體育價值觀念的變化及社會進步,女性參與奧運的動因也發(fā)生了重要變化,不少女性因為興趣和愛好而參賽的因素開始超越功利的目的。以2010年廣州亞運會為例,一些非奧運項目上吸引了不少的業(yè)余愛好者參賽。為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參與,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重在參與”,她們在運動中體驗到快樂,與那些背負著國家和民族的重任、承載著改變個人及家庭的命運而參賽的運動員相比,她們展現(xiàn)出更多的奧運參與精神。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體育活動中來,奧林匹克運動未來的發(fā)展不再“金牌至上”,女性因興趣、愛好而參加奧運會,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自己高超的技藝和柔美的身姿。當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世界各國不再以金牌論英雄、不再唯成績說輸贏的時候,女性在奧林匹克大家庭中將真正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喜悅。由此使得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走到奧林匹克舞臺上。
盡管在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初始階段,女運動員還沒能獲得國際奧委會的法定參賽權(quán),盡管在獲得合法參賽權(quán)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她們還要忍受國際奧委會強加的種種不合理限制,但是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和反復抗爭之后,不甘放棄的女性們還是在奧林匹克世界里慢慢立住了腳跟。從1900年婦女首次登上奧運賽場至今,女運動員人數(shù)、女子參賽項目數(shù)、運動成績大幅度提高。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期待未來奧運會參賽人數(shù)上男女平分秋色。以夏季奧運會為例,1900年第2屆倫敦奧運會,女運動員只有19人,所占比例不足2%,參賽項目僅有2個大項、3個小項;2008年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女運動員的參賽人數(shù)則已經(jīng)占到44%,2012年倫敦奧運會將成為歷史上首屆所有比賽均設有女子項目的奧運會,女運動員人數(shù)也將有所增加。國際奧委會還決定:欲進入奧運會的體育項目,需將女子項目包括進去才能列入考慮范圍。自女性進入奧運會以來,無論在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女性在奧運會中的表現(xiàn)看起來似乎比男性更出色,尤其是中國女運動員:除了第23屆奧運會男女運動員各獲5枚金牌外,其他幾屆奧運會女運動員獲得的金牌數(shù)都多于男運動員,出現(xiàn)了嚴重的“陰盛陽衰”現(xiàn)象。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加拿大、丹麥等國的女運動員人數(shù)就已經(jīng)超過了男運動員;列支敦士登、黎巴嫩代表團中全部是女選手。這些不僅從參加比賽的人數(shù)和項目上反映女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角色變化,而且從參賽的成績來看女運動員也優(yōu)于男運動員。
從1894年國際奧委會成立到1981年的80多年間,國際奧委會沒有一個女性委員。1981年接納了來自芬蘭和委內(nèi)瑞拉的兩位婦女為第一批國際奧委會女委員,到1990年又有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和列支敦士登的5名女性進人奧委會。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認為,奧林匹克運動應為推動婦女解放做出更大的貢獻。他指出,奧林匹克精神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公平競爭,因此,不應該有性別歧視,無論男女,都應該按照自己的能力在領導層中占有相應的位置。1995年,在聯(lián)合國第4次世界婦女大會閉幕后,國際奧委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支持該組織提出的男女平等倡議的國際組織,并決定到2000年女委員至少要占10%,到2005年要達到20%,并將其視為體現(xiàn)奧林匹克運動男女平等的重要方式。到1999年,女委員的比例已達到10.6%,國際奧委會提前實現(xiàn)了2000年的目標,如今,在已有115位國際奧委會委員中,女委員就有16位,占了總數(shù)的13.9%,其比例還將繼續(xù)增加。
目前雖然在國際奧委會任職的女委員人數(shù)很少,但她們卻以自己的才能贏得了同事的尊重和贊揚。美國婦女L·德弗蘭茨還當選了國際奧委會的副主席,同時還任國際奧委會婦女與體育工作組的主席;雅典奧運會申辦主席芝安娜為雅典贏得2004年奧運會舉辦權(quán),成為奧運申辦史上女性第一人??梢?,婦女在國際奧委會的領導機構(gòu)顯示著不可忽視的力量。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和其他領導人一致曾呼吁國際體育機構(gòu)和各國體育組織繼續(xù)做出努力,不僅要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女運動員和女教練員,更要在體育界培養(yǎng)出一大批女研究人員和女管理人員,讓婦女真正撐起半邊天。而國際奧委會早在1996年的第一屆世界婦女與體育大會決議中指出“只有婦女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獲得平等,奧林匹克理想才能真正實現(xiàn)”。2012年國際奧委會世界婦女與體育大會的主題“兩性團結(jié)力量大,體育的未來”,也在昭示著婦女在奧運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11年國際婦女節(jié)的講話中指出,“婦女的進步就是全人類的進步,在社會性別平等問題上,體育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作為歷史上的弱勢群體的女性,在男性主導的體育領域長期地作為一個局外人,為爭取應有的體育權(quán)利,女性解放運動激起了女性向男權(quán)主義發(fā)起挑戰(zhàn),并取得勝利,在奧運中會的角色變換從旁觀者到主導者。百年奧運為女性進入國際體育舞臺提供了一個平臺,借助這一平臺,女性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作用得到了認可并被賦予很高的地位。女性進入奧林匹克運動,標志著女性不僅獲得了與男性同樣的社會資格,而且女性在奧林匹克運動未來發(fā)展中將起著主導作用。
[1]林立生.古希臘風化史[M].陳加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2010: 30.
[2]朱振歡.真實的奧運會[M].王荷英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 201.
[3]曹繼紅.女性體育與奧林匹克運動參與的歷史進程[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6 (2): 4-7.
[4]范長云.婦女在奧運會中地位的轉(zhuǎn)變與提高[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04 (4): 56.
[5]裔昭印.古希臘的婦女——文化視域中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