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東
摘要:李白思想甚為復雜,儒家思想一直占據(jù)著其主導地位,而積極從政的出仕思想是其儒學思想的核心,同時,李白的儒學思想與道釋等思想交織在一起,共同形成其復雜思想的內(nèi)核,儒道釋思想的統(tǒng)一使得李白的整體思想形成一個有機體。
關(guān)鍵詞:李白;儒學思想;出仕思想
李白無論是他的政治活動與非政治活動,還是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都滲透著各種復雜的思想,儒學思想是其主導,道釋思想與儒統(tǒng)一于李白的整體思想之中。因此,我們探究李白思想的內(nèi)核,應注重把握其思想之根——儒家思想并因此旁及其他。
一、儒學思想的核心
積極從政的出仕思想是其儒學思想的核心。陳貽欣認為,其志向雖有如此之多,而且前后又有所改變,然而其中最大最主要,為他長期所追求而始終不渝的則只有一個——想做宰相。李白身處盛唐,而大唐士人積極入世、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是個功名心很強的人,有著強烈的“濟蒼生”“安社稷”的儒家入世思想。正如他自己說的,“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李白《代壽山答夢少府移文書》),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舉入仕之路,又不愿從軍邊塞;而是寄希望于風云際會,始終幻想著“平交王侯”(李白《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立抵卿相”(李白《與韓荊州書》)。我們分明體味到了一位儒者的“治國、平天下”的愿望。
二、儒家的理想抱負與社會現(xiàn)實和個人能力之間的差距
李白有“想做宰相”的理想,想建立蓋世功業(yè)之后功成身退,歸隱江湖。他仰慕傳說中作過小販、屠夫的呂望;仰慕筑過墻,后來建立偉大功勛的傅說;仰慕隱于高陽酒肆的酈食其。而事實上他所面對的現(xiàn)實與他所仰慕的這些帶著傳奇色彩的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完全不同。他過于理想化的人生設(shè)計,在現(xiàn)實人生中當然會不斷遭致失敗。這使他常常陷于悲憤、不平、失望之中?!拔冶静粭壥?,世人自棄我”(李白《贈蔡山人》),三年的翰林供奉,使天真的詩人認識到統(tǒng)治集團與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在他的筆下,也隨之出現(xiàn)了一些抒發(fā)憤懣,抨擊現(xiàn)實的詩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就是當時的心理寫照。
三、儒與道釋的統(tǒng)一
1.唐的政治時代風氣與李白思想
唐代的統(tǒng)治者,儒、道、釋三教并用,隨著唐朝歷代皇帝的需要和愛好不同,雖三教地位各有起落,互有消長,但三教并存是基本國策。唐高祖為李氏利益抬高道教;唐太宗根據(jù)統(tǒng)治的需要抬高儒教;武則天為了篡唐而大興佛教,而唐玄宗則儒、道、釋并舉,且三教擺得很平。李白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儒、道、釋思想與唐的政治、時代風氣密切相關(guān)。
2.儒道釋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與統(tǒng)一
“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后身。”(李白《答湖州司馬迦葉問白是何人》)總覺得他既自稱為“謫仙人”,又稱自己為“青蓮居士”,同時既想當“仙人”又想成“佛”,豈非自相矛盾?其實對于李白來講,儒、釋、道三家思想均對他有深刻影響,故他的思想比起杜甫、王維來,顯然較為復雜。他自幼熟讀諸子百家,接觸道教較早,性格曠達,恃才傲物,不拘小節(jié),因此,他的道家思想特別突出。又因他不拘禮教,不事科舉,嘲弄俗儒,走的是終南捷徑,又被人誤認為是非儒叛道之士,這其實是更大的誤解。其實,李白最根本的指導思想,還是濟世報國事君榮親的儒家思想。儒道思想本不相容,但縱觀李白的一生,支配他的主導思想是“功成身退”,即“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李白《贈衛(wèi)尉張卿》其二),這既合于老子“功遂身退”和全身遠禍的思想,又符合扶危濟弱,不圖報答的仗義行為準則;既能施展他的才能抱負,實現(xiàn)他的自身價值,又能保持他人格的獨立和個性的自由;既基于歷史的經(jīng)驗:“君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行路難》其三),又鑒于現(xiàn)實的教訓:“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所以他一再申述自己“愿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李白《留別王司馬嵩》)而主觀的理想又不等于現(xiàn)實。在黑暗的現(xiàn)實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終未能實現(xiàn),憤懣、狂放之情便都產(chǎn)生,于是各種思想統(tǒng)一于李白的一身便成為可能。
總之,李白的思想形成有其與眾不同的獨特性,我們今天感受李白思想最深刻的方式是閱讀品味他的詩歌,去感悟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將進酒》)去感悟他的“只掛云帆濟滄?!保ɡ畎住缎新冯y》其一),去感悟他的“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李白《臨終歌》),從中感受他的人品、志趣。
(作者單位 江蘇省射陽縣沿海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