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亦同 姜圣瑜
千百年來,詩人和詩歌為承載南京歷史文化、記錄古都興衰、表現(xiàn)風俗民情和“陶冶”世道人心,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其他文體的名篇佳作,也如彩云和江花一般紛呈于金陵文壇,同樣“功不可沒”。
千秋秦淮照詩燈
有清一代,金陵城下走過許多赫赫有名的大家?!短一ㄉ取返淖髡呖咨腥?1648—1718)在今日朝天宮附近,吟哦《冶城山北望》,盛贊舊京勝景,卻流露出對帝王霸業(yè)的輕蔑。
清代重要畫派“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1693—1765),以詩筆記錄《長干里》的百姓生計與市井圖畫,十分難得地將“南京云錦”這個“中華奇葩,金陵絕藝”寫入詩中,并以手工作坊內(nèi)勞動者“單衫布褐不遮身”的觸目貧困,反襯“金鳳銀龍供天子,花樣新添一線云”的富貴奢華,不無辛辣地觸及到當時已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
“墻里開花墻外香,籬門半覆垂楊線,門外春流一派情,青山立在門當面。
老子栽花百種多,清晨擔賣下前坡,三間古屋無兒女,換得鮮魚供阿婆。
繅絲織繡家家事,金鳳銀龍供天子,花樣新添一線云,舊機不用西湖水。
機上男兒百巧民,單衫布褐不遮身。中原百歲無爭戰(zhàn),免荷干戈敢怨貧?!?/p>
被魯迅稱為“中國第一部諷刺小說”的作者吳敬梓(1701—1754),近代著名思想家、最早“睜眼看世界”的《海國圖志》的作者魏源,都曾長年客居金陵,也對他們喜愛的古都山水寄興抒懷;取材或立意比較獨到的,還有詩人談允謙的《登報恩寺塔》和汪懋麟的《秦淮燈船歌》。前者為曾被西方人目為“世界第七大奇跡”、后來毀于兵火的明代壯麗建筑“留影”:后者為自古聞名,今日又聲搖影綽的“秦淮燈船甲天下”繪象。
難能可貴的是《秦淮燈船歌》“預警”式的主題。作者在極言笙歌畫舫之歡、燈火繁華之盛以后,沒有忘記用驕奢淫逸而導致敗亡的歷史教訓來提醒當世。自唐宋以來中國詩人筆下的“金陵情結”,似乎已從例行的一般性的“懷古傷今”,推進到越來越緊迫、越來越嚴酷的現(xiàn)實層面:“世人忽忽無遠憂,悲歌拔劍地空斫”——延續(xù)了千百年的帝都之夜的“富貴熏天”,已快要到它“燈盡油干”的時辰!
晚清詩人趙函一首義憤填膺的長詩《哀金陵》中,記錄了英國炮艦對古老中國的“野蠻訪問”,將披著文明外衣、氣焰囂張的西洋海盜和“主和不主戰(zhàn)”、丑態(tài)畢露的“大府”要員們的嘴臉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栋Ы鹆辍氛鎸嵉胤从沉藲v史,是詩人所作組詩《十哀詩》的末篇,其他各首哀嘆虎門、廈門、舟山,吳淞等口岸的喪失,充滿了民族憂患意識,可以說是近代反帝愛國詩歌的先聲,直接影響了后來寫《七子之歌》的聞一多等愛國詩人。
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農(nóng)民運動、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國,本身就是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其領導人之一、以《資政新論》提出革新思想的干王洪仁玕(1822—1864),有一首《由上海至天京受阻折回舟中作》的詩,表現(xiàn)了天國英雄們搏擊風浪的豪情壯志:
“船帆如箭斗狂濤,風力相隨志更豪。
海作疆場波列陣,浪翻星月影麾旄。
雄驅(qū)島嶼飛千里,怒戰(zhàn)貔貅走六鰲。
回日凱旋欣奏績,軍聲十萬尚嘈嘈?!绷质鰬c(1881—1913)、民國元老于右任(1879—1964),都在這部可歌可泣的近代詩史上,留下了為古都增光添彩的歌吟。
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以后,南京成了國民黨反動派實行白色恐怖統(tǒng)治的中心,許多共產(chǎn)黨人和進步人士遭到囚禁和屠戮。他們以生命和熱血,為自古多英烈的金陵詩壇,續(xù)寫出一首首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壯歌。
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新文化運動旗手魯迅(1881—1936),曾在南京求學四年,對金陵古都懷有特殊的感情。他留下的不多詩作中,以含蓄深沉的曲筆,譴責和譏刺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黑暗現(xiàn)實,并以“愿乞畫家新匠意,只研朱墨畫春山”寄托了自己對于故地明天的祝福。
“大江日夜向東流,聚義群雄又遠游。六代綺羅成歸夢,石頭城上月如鉤。
雨花臺邊埋斷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杳不見,歸憶江天發(fā)浩歌。”
——無題二首(1932年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1949年春天,詩人毛澤東以一首激昂的七律,詠唱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翻天覆地的時刻。鏗鏘的韻律、深刻的寓意,應和著鐘山風雨和如云帆葉,在歷盡滄桑的千秋詩壇上發(fā)出了氣壯山河的強音: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從此,古都金陵和詠唱她的詩歌,迎著新中國的朝陽,掀開了嶄新的篇頁。
文章風流呈大觀
是的,“在兩千四百多年的南京建城史上,詩人和詩歌為承載南京歷史文化、記錄古都興衰滄桑、表現(xiàn)風俗民情和‘陶冶世道人心,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就“歷史名篇”這個大題目而言,除了傳統(tǒng)詩詞這種主要的文學樣式外。千百年來,其他文體的名篇佳作,也如彩云和江花一般紛呈于金陵文壇,同樣“功不可沒”。但限于篇幅和受體裁本身的局限,我們只能在這個專章里,做一個概略的介紹。
最早描寫金陵的文人創(chuàng)作,是“賦”這種介乎詩與文之間的特殊文體。晉代文學家左思“構思十年”才完成的傳世之作《三都賦》,當時影響極大,人們爭相傳抄,“洛陽為之紙貴”。其中的《吳都賦》,全景式地描繪三國時代吳都建鄴《即南京》的人文與山川形勝、宮殿樓臺及市井風貌,留下了關于金陵城市建設的第一份“文學檔案”,讓今天的人們對六朝時期的南京有了比較具體的了解。梁代文學家庾信(513—581)的《哀江南》,寫于“大盜移國,金陵瓦解”的侯景之亂后,生動感人地表現(xiàn)了作者在舊朝敗亡、喪亂流離中的去故之悲,同樣對后世詩文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杜甫的名句“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便是對這位文學前輩的盛贊和追懷,“江關”亦指金陵。
除了以上兩篇名賦一喜一悲地詠嘆金陵,唐代王棨的《江南春賦》也是一篇涉足六朝故都的美文,作者借寫江南春色之嬌,筆致落實在金陵故地的歷史興衰上,婉約含諷,妍媚有骨。
詩和賦之外,表現(xiàn)金陵風物最多、也最詳盡的文體,是歷代散文和筆記小品。
明初大學士宋濂(1310—1381),奉朱元璋之命為擬議中興建的閱江樓寫記,樓未建成,這篇《閱江樓記》卻被后人收入了《古文觀止》。這篇“有記無樓”的奇文,確有出色之處,作者以“登樓閱江”為主線,設想帝王登覽萬象時的“內(nèi)心獨白”,由景入理,層層推進,巧妙地向朱洪武提出“保土、柔遠、安民”的治國之道,揭示歷代興亡的“千載之秘”和居安思危的中心題旨。行文自然,匠心獨具,不愧大家手筆。
明代散文家張岱(1597—1685)的《柳敬亭說書》,也是一篇奇文。它記錄了明末秦淮書場中的名角柳敬亭說書的生動情景,文字清奇,文情優(yōu)美,猶如一段精彩的“文字錄像”,讓
我們身臨其境,聞其聲,見其人——
南京柳麻子,黧黑,滿面疤瘤,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說書,一日說書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余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與本傳大異。其描寫刻畫,微八毫發(fā),然又找截干凈,并不嘮叨。勃夬聲如巨鐘,說至筋節(jié)處,叱咤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nèi)無人,晷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甕皆嗡嗡有聲。閑中著色,細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靜坐傾耳聽之,彼方掉舌,稍見下人咕嗶耳語,聽者欠伸有倦色,輒不言,故不得強。每至丙夜,拭桌剪燈,素甍靜處??羁钛灾浼残燧p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八筋入骨,摘世上說書之耳,而使之諦聽,不怕其不嗇乍舌死也。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靜,直與王月生同其婉孌,故其行情正等。
清人筆記中,寫南京人物故事,風景名勝的很多,也有不少名家名篇。這里僅舉兩例。提倡“性靈說”的詩文大家袁枚(1716—1797)在《隨園記》中充分表現(xiàn)了他酷愛自然、不受羈絆的天性,其文堪稱描寫山水園林的精品。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管同(1780—1831)的《登掃葉樓記》,結構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奇境即在半里外”,揭示了日常生活中被人忽視的真理。
“五四”以后,白話散文逐步取代了文言散文。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兩位年輕的新詩人朱自清和俞平伯所寫的同題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流傳甚廣,尤其是朱文,被論者稱為“現(xiàn)代美文的典范”。四十年代,新詩人郭沫若所寫的《梅園新村之行》也由于題材的特殊和題旨的深刻,為人所傳誦。
最后,要說到了小說和戲劇作品中對于金陵歷史人文的表現(xiàn)了。在詩詞部分,我們曾提及孔尚任、吳敬梓寫南京的詩作,他們的戲劇和小說名著《桃花扇》和《儒林外史》,均以南京為故事的主要發(fā)生地,主人公也多是長期生活或漂泊在秦淮河邊的人物。在他們栩栩如生的筆下,我們不僅看到南京發(fā)生的歷史故事和生活場景,更多的還有關于“南京人”的形形色色?!度辶滞馐贰返?9回有這樣一段描寫:
坐了半日,日色已經(jīng)西斜,只見兩個挑糞桶的,挑了兩擔空桶,歇在山上。這一個拍那一個肩頭道:“兄弟,今日的貨已經(jīng)賣完了,我和你到永寧泉吃一壺水,回來再到雨花臺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傭酒保都有六朝煙水氣,一點不差!”
這幅“悠哉游哉”的明代金陵市井風俗畫,不知是小說家的杜撰呢,還是街頭實情?總之它活靈活現(xiàn)地印證了書中人物杜慎卿的笑言,也可以看做是對南京人性情中所包涵的風雅、古樸和閑適因子的一個生動注腳。從探討一座城市的精神層面、剖析某種帶地域特色的群體個性來看,“六朝煙水氣”是不是也值得我們在建設和推動南京現(xiàn)代文明的進程中給以足夠的重視、研究和保護呢?
沒有任何一部文藝作品,能同《紅樓夢》這部標志著我國古典文學最高成就的長篇小說相比肩。它“百科全書”式地反映了康乾盛世“金陵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這兩個生長在十八世紀金陵貴族之家,從愛情悲劇中萌動叛逆精神的青年男女的不朽典型。作者曹雪芹出生于南京,據(jù)紅學家考證,小說家為賈寶玉設計的口含“通靈寶玉”從母腹中降生,是從彩色斑斕的雨花石上得到的啟發(fā)。不管此說是否屬實,我們說古都金陵的歷史文化和江寧織造府的生活背景,為小說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最豐富的養(yǎng)料,他的智慧和天才也“回報”給南京的千年文學寶庫以最耀眼的輝煌,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國歷史文化的遼闊版圖上,巍巍金陵是一座晶瑩璀璨的詩意之城,也是一座蘊藏豐厚的文學之都。千百年來,無數(shù)騷人墨客在這里抒懷吟唱,在這里揮灑心血和汗水,同開墾這片熱土、建設美麗家園的人民群眾一道,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城市的多彩詩詞和文學瑰寶,并賦予她無愧于中華民族、躋身于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之林的雍容大度與獨特神韻——這是當代南京人引以為傲、最可寶貴的“非物質(zhì)形態(tài)的文化遺產(chǎn)”與“精神能源”,理當傾心盡力地學習和汲取、呵護與繼承、開發(fā)和利用、發(fā)揚和光大,因為它內(nèi)蘊和寄托著我們城市須臾不可或缺的靈魂,因為它茁壯和強健過南京源遠流長的過去和朝氣蓬勃的今天,也必將昭示和開啟她更加美好,更加輝煌的未來。
馮亦同,1941年10月16日出生,江蘇寶應縣人。南京市作家協(xié)會顧問。
鏈接
人們常常喜歡把城市比作一個文化大廈,這個文化大廈需要文化名人和文化精品才能得以支撐。如果說經(jīng)濟是城市的機體,那么文化則是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只有賦有文化特色才能有靈氣和魄力。
一個文化大家,就好像一座高峰:一部文化精品,就是一座豐碑。南京歷朝歷代文人們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座座巍峨的豐碑,值得后人千古傳唱。
南京歷史上的文化精品
瑰麗的詩詞歌賦
偉大的詩人歌頌南京“石頭虎踞,鐘阜龍蟠”留下他們的足跡,并寫出不朽的傳世佳作。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劉禹錫《石頭城》,韋莊《臺城》等。
至于詞的優(yōu)秀作品,更是舉不勝舉。北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贊美金陵深秋的風光,南唐后主李煜寫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辭章,尤以《浪淘沙》、《虞美人》最為著名。
數(shù)不勝數(shù)的南京古建筑
如明孝陵、南唐二陵、夫子廟秦淮河古建筑群、朝天宮等,而以明孝陵最為代表。明孝陵坐落在南京東郊鐘山南麓,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墓。陵墓建筑宏偉,陵園圍墻長達45公里,明孝陵在我國現(xiàn)存的幾處古代帝王陵墓中,建筑規(guī)模最大,是明朝帝陵的典范之作。
2003年7月被高票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是南京歷史文化中的最高榮譽。
悠久的雕刻藝術
如千佛巖、舍利塔、南朝陵墓石刻、明石刻等。古都南京的雕刻藝術源遠流長,特別到了南北朝時期,迎來了雕刻藝術的黃金時代。從太平門到棲霞山的田野中,坐落著一尊尊體現(xiàn)古都神韻的藝術瑰寶——南朝陵墓石刻。
金陵書法繪畫作品
金陵的書法藝術人才濟濟,佳作流傳千古。書法藝術在漢末唐初達到鼎盛,如有東晉“二王”之稱的王羲之、王獻之。王羲之的《蘭亭序》堪稱“天下第一行書”。
南京山水秀美,留下了不少的繪畫名篇,如南朝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明代郭仁的《金陵八景》、文征明的《金陵十八景圖考詩詠》等,不可勝舉。
美輪美奐的云錦
南京云錦是南京傳統(tǒng)的提花絲織工藝品。其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云般瑰麗,故稱為“云錦”。處于南京傳統(tǒng)工藝“寶藝”之首,它與蘇州的宋錦、四川的蜀錦齊名,并稱為我國三大民錦。南京云錦生產(chǎn)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明朝時織錦工藝日臻成熟和完善,清代在南京設有“江寧織造署”,云錦織造盛極一時,這一時期的云錦作品繁多,圖案莊重,色彩絢麗,代表了南京云錦織造工藝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