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guān)于“中原與閩臺關(guān)系研究”的若干思考——與戴吉強*書

2011-11-19 19:01:37汪毅夫
閩臺文化研究 2011年3期
關(guān)鍵詞:光州漳州

汪毅夫

關(guān)于“中原與閩臺關(guān)系研究”的若干思考——與戴吉強*書

汪毅夫

吉強學兄:

您好!

從固始乘車返京后,看了幾天書。有些資訊和看法,提供你研究時參考。

1、2005年4月,我在《閩臺社會史札記》(收拙著《閩臺緣與閩南風》,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一文里輯錄了古之學者鄭樵、方大琮、陳振孫、洪受等人批評“閩祖光州固始”之說的言論。及讀你贈送的《固始與閩臺淵源關(guān)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始知有人做了一番續(xù)附的工作:于古之學者鄭樵、方大琮、陳振孫、洪受的言論之后,加上今之學者陳支平、楊際平、謝重光、徐曉望“對‘閩祖光州’的質(zhì)疑”之說,并由此設(shè)論,做其文章《閩祖光州并非相傳之謬》。

實際上,鄭樵和方大琮不認同的是“皆云固始”,陳振孫不認可的是“皆稱光州固始”,洪受拒不認定的也是“莫不曰光州固始人也”;陳支平、楊際平、謝重光、徐曉望批評的則是歷史上部分閩人“偽托”和“冒籍”為光州固始人的行徑。古今學者鄭樵、方大琮、陳振孫、洪受、陳支平、楊際平、謝重光、徐曉望一干人等對“閩祖光州固始”之說的批評和質(zhì)疑是正當而合理的。我在《閩臺社會史札記》一文里嘗謂:

福建在歷史上經(jīng)歷過移民開發(fā)的階段,來自中原的移民當有出于光州固始者而“未必其盡然也”;今之福建居民的主體乃由古代中原移民的后裔與古代當?shù)赝林∶竦暮笠針?gòu)成。若“皆曰光州固始”,“不亦誣乎?”

現(xiàn)在,我依然持論不移。

以閩人稱祖“皆曰光州”為前提的“閩祖光州”之說屬于“相傳之謬”;以閩人稱祖“皆曰光州固始”為前提的“閩祖光州固始”之說當然亦屬于“相傳之謬”。閩人稱祖“或曰”光州(包括光州固始),完全符合歷史事實;閩人稱祖“多曰”光州(包括光州固始)基本符合歷史事實;閩人稱祖“皆曰”光州(包括光州固始)則非“基本符合歷史事實”。讓我們在“或曰”、“多曰”和“皆曰”,固始、光州和中原之間各取一語,以“閩人稱祖多曰中原”為研究對象,以“中原與閩臺關(guān)系研究”為選題,你以為如何?

陳支平、楊際平、謝重光、徐曉望是1977年以后一起成長的福建學者,他們在1994年前后晉升為教授,都是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我忝列其末,以識荊為幸。豫閩兩地學者應更好地開展“中原與閩臺關(guān)系研究”領(lǐng)域的合作。舉例言之,徐曉望教授在閩國史研究方面是學術(shù)權(quán)威,談論光州固始人王審知在閩史實,不可不從徐教授的著作請益。希望豫閩兩地學者在良好的學術(shù)氛圍里進一步開展合作。

2.關(guān)于陳元光的籍貫,宋代文獻記為“河東”,如宋人王象之《與地紀勝》卷九十一《廣南東路》于“威惠廟”條下記:“朱翌《威惠廟記》云:陳元光,河東人,家于漳之溪口?!蔽也赜小杜c地紀勝》(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92年10月版),上記引文見該書第3冊第2929頁。

有人認為,河東“是陳元光家族的郡望而已,不是陳元光的籍貫”。據(jù)我所知,以“河東”為郡望的姓氏為衛(wèi)、呂、柳、裴、蒲、聶、薛七姓,并無陳姓;陳姓出潁川、汝南、下邳、廣陵、東海、河南六望,并無河東。

我藏有明代萬歷《漳州府志》(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版),該書上冊第143頁記:

陳元光,字廷炬,號龍湖,其先河東人,后家于光州之固始,遂為固始人。

我另藏有明代萬歷年間基本成書、崇禎年間刊印的何喬遠《閩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該書卷四十一《前帝志·君長志》于“陳元光”條下記:“陳元光,字廷炬,固始人?!币囊姟堕}書》第2冊第1012頁。

從所見文獻看,明代萬歷年間始有陳元光為固始人的記載,此前的明代正德《漳州府志》無此記載。此后的相關(guān)記載則多多如也??滴酢洱埾h志》(我藏有該書之漳州圖書館2005年1月影印本)記:

陳元光光州固始人,王審知亦光州固始人。而漳人多祖元光與泉人多祖審知,皆稱固始。按鄭樵《家譜后序》云,吾祖出滎陽,過江入閩,皆有源流,孰為光州固始人哉。閩人稱祖,皆曰自光州固始來,實由王潮兄弟從王緒入閩,審知因其眾克定閩中,以桑梓故,獨優(yōu)固始。故閩人至今言氏族者,本之當審知之時重固始也,其實謬濫。

康熙《漳浦縣志》記:

陳元光,光州固始人;王審知,亦光州固始人。而漳人多祖元光,興、泉人多祖審知,皆稱固始。按,鄭樵《家譜后序》云:“吾祖出滎陽,過江入閩,皆有源流,孰為光州固始人哉?”夫閩人稱祖,皆曰光州固始來,實由王潮兄弟從王緒入閩,審知因其眾克定閩中,以桑梓故,獨優(yōu)固始。故閩人至今言氏族者本之,以當審知之時,重固始也,其實謬濫。

自唐陳將軍入閩,隨行有五十八姓,至今閩人率稱光州固始,考《閩中記》,唐林谞撰,有林世程者重修,皆郡人。其言永嘉之亂,中原士族林、黃、陳、鄭四姓先入閩,可以證閩人皆稱光州固始之妄。

我藏有《漳浦縣志》之“康熙志·光緒再續(xù)志”的點校本(福建漳浦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2004年12月編印本)。上記引文見該書第710頁。

道光《平和縣志》(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500頁記:

漳人稱祖,皆言來自光州固始。由王潮兄弟從王緒入閩,王審知因其眾克定閩中,以桑梓故獨優(yōu)固始;而陳將軍元光亦出固始,故言氏族者至今本之,而不盡然也。按鄭樵家譜后序云:“吾祖本出滎陽,過江入閩,皆有源流,孰為光州固始人哉?”

即此可知向來相沿之誤。

上記三則引文均批評了“閩祖光州固始”之說,另一方面又均認定陳元光為“光州固始人”。這是很可注意的。

康熙《漳浦縣志》記:

陳政,字一民,號素軒,光州固始人。父克耕,從唐太宗攻克臨汾等郡,政以從征,功拜玉鈐衛(wèi)翎府左郎將歸德將軍。高宗總章二年,泉、湖間蠻獠嘯亂,居民苦之,僉乞鎮(zhèn)帥以靖邊方。政剛果有為,謀猷克壯,進朝議大夫,統(tǒng)嶺南行軍總管事,出鎮(zhèn)綏安。將士自許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員,從其號令。詔云:“莫辭病,病則朕醫(yī);莫辭死,死則朕埋”。其子元光,從政至漳。草創(chuàng)經(jīng)營,備極勞瘁。自以眾寡不敵,退保九龍山,奏請援兵。朕命以政兄敏、敷領(lǐng)軍校五十八姓來援。敏、敷卒,母魏氏代領(lǐng)。至閩,乃進屯梁山外之云霄鎮(zhèn),作宅于火田村居焉。

嘗經(jīng)漳江,謂父老曰:“此水如上黨之清漳”。故漳州名郡,漳浦名縣,悉本諸此。儀鳳二年四月卒,葬云霄山。

又記:

論曰:將軍陳政,唐高宗朝統(tǒng)嶺南行軍總管事,出鎮(zhèn)綏安,卒,元光代領(lǐng)父眾。后人因元光請置州郡,為剌史,遂祖元光,不及政?!堕}書》、《郡志》皆逸其名,亦思開屯建堡,始自何人。“朕醫(yī)”、“朕埋”,誓同帶礪。記載缺如,能無遺憾?因考其軼事,首入《名宦志》,亦先河后海之意云

爾。

《閩書》未收陳政傳?!犊ぶ尽穭t指《漳州府志》,我所見正德《漳州府志》(福建省文史館館員陳正統(tǒng)老先生藏有影印本)、所藏萬歷《漳州府志》,亦未列陳政傳。陳政傳入于福建志書,確是康熙《漳浦縣志》的首創(chuàng),所謂“首入《名宦志》,亦先河后海之意云爾”。

3.道光《平和縣志》第501—502頁記:

陳元光家譜載,從元光入閩者:婿盧伯道、戴君胄,醫(yī)士李茹,前鋒將許天正,分營將馬仁、李伯瑤、歐哲、張伯紀等五人,軍謀祭酒等官黃世紀、林孔著、鄭時中、魏有人、朱秉英等五人,府兵校尉盧如金、劉舉、涂本順、歐真、沈天學、張光達、廖光遠、湯智、鄭平仲、涂光彥、吳貴、林章、李牛、周廣德、戴仁、柳彥深等十六人,惟盧氏、許氏有家乘存焉。噫!建邦啟土,咸有功力。從唐侯來者五十八姓,又有許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員。今得臚舉者此,此志乘失修之過也。世代相沿,子孫凌替,先世雖有竹帛之勛而浸以澌來無傳矣??蓜傧г?!

萬歷《漳州府志》云:“玄宗先天元年,賜故將軍陳元光詔曰:‘環(huán)甲繕兵,積有二十四年之苦;建邦啟土,治垂二十五載之平?!庇衷疲骸耙陨硌硣^忠,戰(zhàn)勝攻取之謂毅,引薦善類之謂文,普播仁恩之謂惠,可贈豹鎮(zhèn)軍大將軍兼光祿大夫中書左丞臨漳侯,謚忠毅文惠?!?/p>

按:唐制太常謚法駁議頗嚴,宰臣謚皆一字。吏部尚書呂謹議謚忠肅,獨孤及力駁其非。載在《通典》,四字為謚未之前聞,豈宋以后追謚之耶?鎮(zhèn)國大將軍武階二品,光祿大夫文階二品,兼秩為贈,或出特典。而唐官制中書無丞,今曰左丞亦屬可疑。按府志載,會稽童華《重修開漳圣王廟記》云:“詔贈豹韜衛(wèi)鎮(zhèn)軍大將軍,封臨漳侯,謚忠毅”。此更為可據(jù)。

私家修譜與官家修志之間的互動,于此可見。

4.陳元光廟在宋人王象之《與地紀勝》里有兩處記載。一是該書卷九十一“威惠廟”條下所記:

朱翌《威惠廟記》云:陳元光,河東人,家于漳之溪口,唐儀鳳中,廣之崖山盜起,潮泉□應,王以布衣乞兵,遂平潮州。以泉之云霄為漳州,命王為左郎將守之。后以戰(zhàn)沒,漳人哭之慟,立祠于徑山,有《紀功碑》、《靈應錄》于廟云。

另一是該書卷一百三十一于“陳元光”條下記:

廟碑云:公姓陳,諱元光。永隆三年盜攻潮州,公擊賊,降之。公請泉、潮之間創(chuàng)置一州,垂拱二年遂勅置漳州,委公鎮(zhèn)撫。久之,蠻賊復嘯聚,公討之,戰(zhàn)歿,遂廟食于漳。李颙詩云:當年嶺北正危時,數(shù)郡生靈未可知。不是有人橫義概,也應無計保藩維。

宋修《仙溪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版)第65頁記:

威惠靈著王廟,在楓亭市之南、北。按漳浦《威惠廟集》云,陳政仕唐副諸衛(wèi)上將,遂家于溫陵之北,曰楓亭,靈著王乃其子也。今楓亭二廟舊傳乃其故居。

關(guān)于陳元光廟,福建民間有“威靈”之說?!堕}書》第一冊第697頁記:

其地又有陳將軍廟,時著威靈,犯者立死。邑民祈禳,多殺生命。宋時泉州有釋法超者,過而戒以因果升墜之說。而后將軍霽威,無所害擾。

嘉慶《云霄廳志》(福建云霄縣人大常委會2005年11月點校本)第189頁記:

將軍廟,在將軍山下,時著靈異,犯者立死。邑民祈禳,多殺生命。宋時泉州有釋法超者,過而戒以因果長墜之說,后將軍霽威,無所擾害。

漳州地方文史專家李竹深《二焉文稿》(漳州市圖書館2010年印本)第282頁記:

筆者幼時,鄰里父老是不準我們進入威惠廟玩耍的,說是兇廟,不得亂竄。鄰里若有糾紛,往往會進廟跪于陳元光像前發(fā)誓,以求神斷。

民間關(guān)于陳元光廟的此等傳說,乃是對神敬與對鬼的畏的一種綜合表現(xiàn)。陳元光有功于民,但他又屬于被兇殺而死的鬼,民間因而有敬畏之情也。

5.康熙《漳浦縣志》第48頁記:

謝東山廟,浦鄉(xiāng)里在處皆有之。相傳陳將軍自光州攜香火來浦,五十八姓同崇奉焉,故今皆祀于民間。道光《平和縣志》第500頁記:

邑人多祀廣惠謝王,其源始于陳將軍。王即晉謝安石也??肌稌x史》,安石太元九年病,子侄請禱。安石曰:“無益也,昔桓溫盛時,我懼不免。偶夢與溫適野,溫下車謂我曰:‘卿且坐此!’我乘其車,行十二步見白雞而止,今我代溫為相十二年矣。茲歲在酉,我其不起乎!”已而果卒。至今祀王者不敢薦雞,本此意也。乃或謂王誤吞雞骨而死,陋矣。

6.清代閩人鄭杰《閩中錄》(福州,海風出版社2004年2月版)收有《王潮別傳》。

鄭杰(約1750—1800),名人杰,字昌英,又字奕齋,號注韓居士,福建侯官人,清代著名藏書家、著作家。

《王潮別傳》據(jù)《王氏家譜》,核之《新唐書》、《五代史》等正史,比對取舍,別于《王氏家譜》之家傳和《新唐書》之本傳。文后有萬世美跋語,記《王潮別傳》著述情形、著作特點等。跋語謂:“王潮四子之名,史均不載,此(指《王氏家譜》之家傳)獨詳之,信非鑿空所能杜撰也。昔太史公作《史記》,往往就家人問故,良以國史不如家乘之詳”。實際上,明嘉靖《固始縣志》(上海古籍書店影印本,1963年版)第246頁已詳記王潮四子之名:延興、延虹、延豐和延休。國史、家乘、方志的關(guān)系,以及《固始縣志》同《王氏家譜》的聯(lián)系,宜為研究者注意。

7.順治《光州志》(河南省信陽地區(qū)史志總編室、河南省潢川縣地方志辦公室1993年點校重印本)收有中原與福建關(guān)系史料多種。

書前《序例卷》之《修志姓氏》記順治《光州志》之“督理”人員內(nèi)列:“管糧通判鄭鼎新,鞠思,福建閩縣人,貢士?!薄缎蚶怼分豆庵菖f志姓氏》記萬歷《光州志》之“校梓”為:“光州知州陳燁,肖厓,福建人。”《序例卷》之《光州舊志序》收有“萬歷丙子知光州事閩龍溪肖厓陳燁謹敘”的序文,其文有“燁之先世元光,光人也,唐時隨父政領(lǐng)兵戍閩,因家焉。今來守是邦,則視邦之士夫子弟,皆其鄉(xiāng)人也”之語。卷之七《官秩考》之明代判官名錄里有:“馮嘉會,福建人,貢士?!?/p>

卷之七《官秩考》之《宦業(yè)》有明代查穀傳,其文曰:

查穀,興化人,景泰初以鄉(xiāng)舉為光州學正。人樸無華,科條整飾,士類興起。侍御劉廷瓚以文章行誼授知,后舉進士,令績溪,往謁其廬,執(zhí)弟子禮甚恭,穀亦閤門自重,時人聞其風而兩賢之。

又有明代陳燁傳,其文曰:

陳燁,字惟實,福建龍溪人。萬歷初,以舉人授光州守。其先人元光,產(chǎn)于光州,有功唐代,世守閩,因為閩人。以故公視州之紳士黎庶,猶其親姻比黨也。時執(zhí)政者以天下賦法不一,行一條鞭法,奉行者猶未全善。公延訪汰蠹,成畫一法,民受其庇,于文廟前建龍門奎樓,為文筆峰,風氣大振,文運日昌。州志殘缺,禮聘刑部郎中陳璋修補,士大夫感公德,以元光舊封廣濟王,為建廟儒學東,以公配食,復祀名宦祠中。

又有清代吳勉傳,其文曰:

吳勉,字素求,其先為莆田人,占籍慶都,好古博學,為海內(nèi)知名士,公催科中獨饒撫字,民忘其貧,而國賦無逋,則自持甚廉也。其于諸士,每正色訓之,而卒加優(yōu)禮。復有折獄才,以片言禠其魄,而徐從寬政。是以政簡刑清,民仰而畏之,旋感而戴之,升紹興府同知。

卷之十一《藝文考·上》收有張襲賢之《陳公條鞭勤德政記》,記陳燁在光州知州任上的事跡,其文曰:

公號肖巖,福建漳州龍溪縣人。領(lǐng)嘉靖甲子鄉(xiāng)薦,歲甲戌以親老借祿遏選,得河南汝寧府光州知州。蓋選賢良重牧守也。秋八月,甫下車視篆,揖遜雍容,毫發(fā)不動聲色?;愫纷洌踮ぺの茨茏R公,比按法行事,審聽徐察,則煥然神明,震若雷霆,而憸夫心寒,壬人股栗矣。節(jié)操冰霜,一法不染,人服其清;凡事縝密,一字不茍,人服其慎。當官之法,莫是過也已?;癯伤祝瑒找缘陆?;論文禮士,重以學行;尊賢養(yǎng)老,誠以敬愛;賑貧恤寡,厚以惠慈。至于聽訟折獄,周詳明允,曾無遁情,雖親狎豪貴,未嘗枉其曲直,而省刑薄罰,美意惓惓焉。其他善政,不能枚紀,乃賦稅一編,尤為最善矣。

光州士厚民醇,往昔政繁賦重,額征雜辦,名色不一,累派重科,積弊悉苦多矣。近年議通行一條鞭法,為規(guī)甚良也。顧奉行德意者,或未悉心。弊生淵藪尤甚。公蒞政三月,即注念于茲,而首稽隱漏,次鏟宿蠹,躬親籌算,曲為計畫,會集僚寀,同心輔治,較若一體,遂定為真一條鞭法云。計本州本年通融起存分數(shù),若夏麥,若秋米,若鹽鈔,若驛糧,凡額征者四,該銀各若干;若銀差,若力差,若會議,若河夫,若府快,若解兵,若義勇,若雜辦者七,該銀各若干;若學田,若塋地,若優(yōu)免,若不免,凡地畝者四,該銀各若干。通計實地八千七十九頃一十畝七分一厘六毫,總征銀二萬二千七十一兩八錢五分六厘一毫五絲五忽八微六纖八沙八塵。優(yōu)免者第頃該征銀一兩三錢七分五厘一毫九絲二忽,不免者每頃該征銀二兩九錢四分二厘七毫五絲六忽。其里長工食已蒙本府盡革外,大概優(yōu)免一畝歲辦,不過十五錢,不免歲辦,不過三十錢。會計當節(jié)用愛人,可謂至矣。且當堂逐戶親給印由,令里老催什役,什役催花戶赴州自完,而一切比并、押保、監(jiān)責、揭賠、指稱、科收等弊悉行裁革。其為德政又何至哉!

慶幸無已,而作歌謠;歌謠無已,而繪圖像。又慮公一旦超擢,嗣公者,或未必如公法也。復鳩工采石而樹之碑,將欲刻之,永永勿替焉。于是鄉(xiāng)民有年八十若張寶焉,有年七十任登云、陳便、施倫等,皆龐眉皓首,叩門請賢為文記其事。以為自有賦稅以來,未有若此者,其父母萬世之法也。賢不能文,抑不敢為佞,特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嗚呼!公有心德,民有口碑,愛公之政,感公之心。是《周官》法度,蓋本諸《關(guān)睢》、《麟趾》之意也。公行將內(nèi)輔神京,外撫名省,此法通行天下矣。繼來子民者,能允若如茲,心公之心,而法公之法,則子孫黎民尚亦有利,而予文亦藉以不朽矣。是為記。

查光緒《漳州府志》(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4月版)卷之十七《選舉·二》,“(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王大道榜”條下記:

陳燁,(俱)府學。知光州及衡州府同知,廉潔有惠。以靖江長史歸。居鄉(xiāng)愷弟,稱長者。

附帶言之。書前《點校重印說明》謂“志書原圖(按,指《光州志圖》)作縮印處理”。然而,書前附圖有簡體字如壇、傘、靈、龍、廟、臺、圖、關(guān)、學、節(jié)、馬、倉、閘、陽、羅、雙等,頗為可疑??磥恚瑢τ凇爸緯瓐D”除“縮印處理”外,還將圖中部分繁體字也“予以簡化”。

汪毅夫

2011年5月3日

(作者系全國人大常委、臺盟中央常務副主席)

*戴吉強,河南省固始縣史志研究室主任。

責編:李弢

猜你喜歡
光州漳州
北朝光州刺史考
買魚
年味兒
潘維廉漳州行 有種“老朋友”的感覺
海峽姐妹(2020年11期)2021-01-18 06:16:08
學禮儀
查崗
雜文選刊(2020年8期)2020-08-02 10:57:54
光州街頭雕塑見聞
雕塑(2019年2期)2019-07-14 12:58:08
南康漳州龍
漳州:原中央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漳州岱仙巖仙祖信仰初探
福贡县| 辉南县| 阳谷县| 平安县| 抚松县| 星座| 新邵县| 黎平县| 包头市| 青川县| 浪卡子县| 襄汾县| 黎川县| 九龙城区| 东至县| 嵊州市| 保定市| 高阳县| 平山县| 乌海市| 丰顺县| 平和县| 山西省| 扶风县| 永修县| 墨竹工卡县| 建水县| 武乡县| 巢湖市| 汉源县| 康平县| 堆龙德庆县| 江都市| 清丰县| 聂拉木县| 长海县| 诸城市| 安庆市| 鹿泉市| 彭山县|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