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之聲
2011年8月23日
8月16日,國家發(fā)改委內部人士向媒體透露,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可能將調價參考周期的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天,但放權給企業(yè)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部門不滿意,企業(yè)不滿意,消費者同樣不滿意。由于近兩年22個平均工作日滿足4%的條件相當困難,出現(xiàn)了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時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下挫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堅挺的怪現(xiàn)象。該定價模式,相當于把國內定價權拱手讓給了國際投資者,只要把22天的波幅控制在4%以內,就變相地控制住了中國的油價。不管中國是否要增加戰(zhàn)略儲備,還是希望油企增加商業(yè)儲備,對于國際投資者來說,是一切盡在掌握中。中國的石油戰(zhàn)略安全,成為最大的不安全因素。
是不是將22個工作日下調到10天就可以改變歧視境內投資者的現(xiàn)況?無論是22天還是10天,其核心是定價機制沒有改變,定價權仍不屬于我們。香港之所以有迅速的價格變化,原因是香港市場完全開放,價格由公司自主根據市場變化而調整,定價權在于公司。
在內地壟斷的情況下,定價權歸于公司顯然不合適,此時首先要增加油品市場的競爭者,至少出現(xiàn)5家左右的競爭者,全部擁有油源進口權利,價格的天平自然會向消費者傾斜,企業(yè)對于國際市場的價格波動會更加敏感。
一個三不滿意的定價機制,背后折射的是扭曲的市場結構,把扭曲的結構端正過來,價格自然理順。
(葉 檀)
2011年8月25日
作為造成渤海灣漏油事故的主角康菲石油公司,先是對事故進行瞞報,后又處置不積極,賠償多少錢至今沒有著落。
康菲的糟糕表現(xiàn)首先當然是其企業(yè)道德的真實反映,但同時他也是中國大環(huán)境的產物。美國罰BP,依據的法律有好幾部。中國罰康菲,能依據的只有一本原則性的《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如何利用該法進行生態(tài)索賠,中國沒有經驗。
中美之間的類似差距無處不在,這沒什么好奇怪的??捣凭拖褚恍┰谌A的歐美人,他們在國內時普遍挺守規(guī)矩,但到了中國就學會闖紅燈。一些在華時間長的跨國公司,對各種“潛在規(guī)則“比中國公司還熟悉,行賄、盤剝弱勢員工的骯臟事都沒少干。
康菲把渤海鉆出了漏洞,也鉆出了中國法制上的漏洞??捣片F(xiàn)在的表現(xiàn),比假如是一家中國國有石油公司處在同樣位置,要“從容”得多。如果完全是中海油的責任,中國輿論定會對其大加鞭撻,其強大程度足以讓國有公司和政府機構“屈服”。但面對康菲,中國輿論對如何制服他不熟悉,他可以抓住中國的種種法律漏洞,做一個“文明的無賴”。
總之,在海洋保護法不健全的中國,渤海漏油事件除了是法律問題,更是道德問題。康菲漏油的實際后果有多大,他所做的補償就應該有多大。BP的先例擺在那里,如果康菲用律師的唇舌,而不是自己的良心應對這場危機,全體中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不肯在渤?,F(xiàn)場支付的賠償,必將通過他在中國市場的名譽崩潰一點點補回來。
中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心也是公平的。請康菲自己在眼前利益和中國市場的長遠利益之間做選擇吧。
(張 旭)
2011年8月24日
國家海洋局日前聯(lián)合其他六部委組成聯(lián)合調查組,表示將依照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抓緊做好康菲石油公司索賠的相關工作。
從規(guī)模上說,我國渤海漏油沒有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故那么嚴重。不過,作為重大環(huán)保事故,美國人當時應對相當積極主動。相較而言,我國政府部門和司法系統(tǒng)的反應在此次漏油事故中相對滯后和無力。而作為事件主角康菲石油公司,則占盡信息優(yōu)勢和關系資源優(yōu)勢。
如果從法律角度可以看出,中海油作為一家巨型國有企業(yè),擁有大量行政性壟斷資源,在事故處理中完全有可能發(fā)揮作用。康菲中國公司擁有技術上的信息優(yōu)勢,再加上關系資源優(yōu)勢。因此對后期的事故處理方面會大有好處。
全球重大環(huán)保事故的共同特征,就是肇事公司享有信息優(yōu)勢。在國內的案例中,肇事公司還更擁有關系資源優(yōu)勢,因此肇事公司只要請最好的法律團隊進行辯護就可將公司的損失降低到最小。而硬幣的另一面卻是受害民眾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所以,基于中國的情況,筆者認為,應通過立法建立重大環(huán)保事故賠償基金。在每年石油公司利潤中抽取一定比例,設立一個全國的石油污染賠償基金。該賠償基金由獨立機構運作,監(jiān)管部門可以是環(huán)境主管部門。一旦有石油公司發(fā)生重大漏油事故,相關政府部門及時調查、確定因果關系,基金則負責賠償。這樣做好處有兩方面:一是石油公司管理層不會將賠償與當前的利潤和自身的收益掛鉤,降低事故調查和理賠的阻力;二是政府不需要在石油公司出現(xiàn)巨大虧損時承擔兜底的責任。借力渤海漏油事故建立重大環(huán)境污染賠償機制是長遠之策。
(吳木鑾)
美國《油氣周刊》
2011年8月1日
美國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頁巖氣產量的增長將削弱俄羅斯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力。天然氣價格爭執(zhí)已令俄近年來減少了對歐洲市場的天然氣出口,而且隨著北美地區(qū)頁巖氣的開發(fā),俄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的統(tǒng)治地位將進一步削弱。
貝克研究所一份名為《頁巖氣和美國國家安全》報告指出,俄羅斯在西歐天然氣市場所占的份額將從2009年時的27%降低至2040年時的約13%。如果沒有美國的頁巖氣,俄羅斯、委內瑞拉和伊朗三國到2040年將占到全球天然氣供應市場約33%的份額,但有了美國頁巖氣,這三國所占份額將降至26%。該報告的一位作者賈菲表示:“來自于美國的天然氣將以LNG的形式出口至歐洲市場,從而增加歐洲天然氣的供應來源,削弱俄羅斯、委內瑞拉和伊朗三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力。”近年來美國天然氣供應的快速增長主要獲益于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已經令頁巖氣開發(fā)變得更加容易。
(曉 華)
日本經濟新聞
2011年8月5日
受國內油品和石化市場疲軟的影響,日本和韓國煉油商正在加大業(yè)務合作力度,紛紛在韓合資建廠,以利用韓國的出口競爭優(yōu)勢來彌補國內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因電力成本較低、韓元走勢疲軟以及較為優(yōu)惠的公司稅收政策等方面原因,韓國已成為亞洲地區(qū)甚至全球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基地。
日本產能最大的煉油商JX Nippon Oil & Energy公司和韓國產能最大的煉油商SK創(chuàng)新公司8月4日宣布在石化和潤滑油業(yè)務進行合作。這兩大巨頭將投資約1200億日元在韓國組建兩個新的合資生產企業(yè)。新建石化和潤滑油工廠將建在SK創(chuàng)新公司在蔚山的煉油聯(lián)合體內。JX Nippon Oil & Energy在兩個合資企業(yè)中投入逾500億日元。
除了這兩大煉油巨頭的合作外,今年7月,韓國煉油商現(xiàn)代煉油公司和日本科斯莫石油公司宣布將聯(lián)合投資6000億韓元(5.66億美元)擴大位于韓國大山的現(xiàn)有苯、甲苯和二甲苯(BTX)生產裝置產能,以增加BTX產品出口能力。
(曉 華)
道瓊斯
2011年8月10日
受美國信用評級下調以及歐洲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的影響,近段時間全球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出現(xiàn)大幅動蕩,市場擔憂全球經濟出現(xiàn)二次衰退。在這種情況下,包括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和國際能源署(IEA)在內的能源機構紛紛下調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
EIA在其最新《能源短期展望》報告中表示,預計今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量增長1.6%,至8819萬桶,增幅略低于上個月預計的1.65%。EIA還表示,預計今年全球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3.4%,增速略高于7月份時預計的3.3%。
IEA在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表示,經濟二次衰退將導致能源需求下降。IEA將2011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增量預期下調了6萬桶/日。IEA稱,若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低于3%,石油需求可能會顯著低于當前預計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2011年石油需求將僅增長90萬桶/日,2012年將僅增長60萬桶/日,較當前預期分別下調了30萬桶和130萬桶。
(曉 華)
美國《化學周刊》
2011年8月8日
受石化產品毛利提高以及來自于股權投資收益增加的雙重刺激,殼牌化學二季度實現(xiàn)凈利潤同比增長19%至5.3億美元;化工產品銷售量同比減少13%至450萬噸。因檢修活動增多,二季度殼牌化學的裝置開工率降至87%,去年同期高達92%。
美國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化工業(yè)務二季度實現(xiàn)凈利潤同比增長44%達1.99億美元。公司稱,二季度化工業(yè)務的強勁表現(xiàn)主要是受到化工產品生產毛利提高以及銷售量增加的影響,尤其是烯烴和聚烯烴類產品的生產毛利更是大幅提高??捣剖偷幕I(yè)務包括在合資公司雪佛龍菲利浦斯化學公司中所持股份。
??松梨诨瘜W二季度實現(xiàn)凈利潤13億美元,同比下降3.5%。公司表示,二季度公司產品毛利的增強令公司贏利增加1.2億美元,不過銷售量的下降導致贏利減少9000萬美元,同時不利的課稅影響,導致贏利減少8000萬美元。二季度公司主要產品銷售量下降4.8%至618萬噸,同比減少約31.5萬噸。
(曉 華)
俄羅斯能源網
2011年7月22日
俄羅斯能源分析家別洛戈爾耶夫對北流3線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結論是多數(shù)國家反對此項計劃。
鑒于德國棄核后對天然氣的需求上升,最近梅德韋杰夫總統(tǒng)與默克爾總理的談判中提出興建第3條北流輸氣管問題。德國沒有積極回應。由于棄核,到2022年德國新增年需氣量將低于100億~125億立方米,而每條北流管道的年輸能力為275億立方米。
俄羅斯提出興建第3條北流輸氣管道的依據是,2010-2020年歐洲國家,其中包括德國的天然氣進口需求增長的是填補本區(qū)天然氣產量的下降,而不是消費量上升。Gazprom沒有任何值得高興的根據。且不論不支持俄羅斯的國家,就是與俄羅斯關系很好的德國和意大利,也不愿意使其天然氣進口完全依賴俄羅斯。這不僅是地緣政治問題,而且是天然氣價格和供貨條件的問題。現(xiàn)在,在天然氣價格和供貨條件方面,Gazprom顯然不是相關方的競爭對手,首先不是液化天然氣供應商的競爭對手。
(高壽柏)
俄羅斯《石油一體化》雜志
2011年第9期
巴什基爾石油公司副總經理崗采夫在接受俄羅斯石油一體化雜志記者采訪時指出,公司煉油企業(yè)的平均加工深度將達到94%~95%。
他指出,現(xiàn)在,巴什基爾石油公司煉油企業(yè)的技術裝備、原料加工深度以及石油產品質量指標均處于俄羅斯煉油工業(yè)領先地位。分公司在烏法市的3個煉油廠的年綜合加工能力為2410萬噸。這3個煉油廠以及另外一座石油化工企業(yè),實際上是一個統(tǒng)一的石油化工綜合體,不僅確保巴什基爾原油,而且也使西西伯利亞原油達到較高的加工深度。
俄全國平均煉油企業(yè)加工深度僅高于70%。巴什基爾石油公司煉油企業(yè)加工深度大幅提高,始于2009年烏法石油化工廠延遲焦化裝置投產。歐美煉油企業(yè)幾乎能吃光榨盡,主要技術路線就是發(fā)展延遲焦化。隨著2016年烏法煉廠160萬噸/年新延遲焦化裝置和諾次伊廠200萬噸/年加氫裂化裝置的速成,巴什基爾石油公司煉油企業(yè)的加工深度會達到94%~95%。
(高壽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