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江節(jié),楊小紅,沈玉華,吳云龍
(1.安徽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2.池州學院 工程材料實驗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3.池州市血防站,安徽 池州 247000)
不同劑量白果外種皮粗制劑殺滅釘螺效果比較與分析
汪江節(jié)1,2,楊小紅2,沈玉華1,吳云龍3
(1.安徽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2.池州學院 工程材料實驗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3.池州市血防站,安徽 池州 247000)
植物滅螺現(xiàn)已成為人們競相研究的熱點。本文采取當?shù)厥a(chǎn)的白果樹的白果外種皮,配制成不同濃度粗制劑,分別利用WHO“殺螺劑實驗室終篩方法”中的浸殺法觀察室內(nèi)滅螺效果、濕地噴灑法觀察室外環(huán)境的滅螺效果,并設置了氯硝柳胺、水的對照組,初步探索出白果外種皮粗制劑系列劑量隨時間的殺滅釘螺效果的關系,實驗結果表明:白果外種皮粗制劑有較好的滅螺效果,具有高效、低毒的特點,有進一步配伍或復合成滅螺藥物的研究價值。
白果;外種皮;釘螺;殺滅釘螺;效果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稱,血吸蟲病在全世界74個國家中流行,6億多人口受到威脅,血吸蟲病也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五大寄生蟲病之一。長江流域的血吸蟲多為日本血吸蟲,而釘螺(Oncomelania hupensis)是日本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宿主,殺滅釘螺是公認的防治血吸蟲病最有效的方法[1]。安徽省池州地區(qū),區(qū)域內(nèi)大部分是易于釘螺生存的水域環(huán)境,是我國有史以來血吸蟲病重災區(qū),目前血吸蟲病防治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預防和控制血吸蟲病流行的有效方法之一仍然是殺滅釘螺[2]。目前,我國主要采取的滅螺方法有物理滅螺及化學滅螺及生物滅螺。但物理方法滅螺費工費時往往是事倍功半、化學藥物例如WHO指定藥物氯硝柳胺滅螺見效快,但價格較高、對環(huán)境存在污染,同時對水生動物魚、蝦等也產(chǎn)生了毒害。相比而言,近年來,植物滅螺被人們普遍認為是費用較低,對環(huán)境無污染的滅螺新方法,引起了研究者的極大興趣?,F(xiàn)已發(fā)現(xiàn)近百種可用于滅螺的植物,如油茶、桉樹、樟樹、夾竹桃、紫云英、山紅木等[3]。其中,銀杏樹含有的銀杏酸類物質就被發(fā)現(xiàn)有較好的滅螺效應,仰榴青,吳向陽[4]等在這方面已展開一些初步研究,楊小明[3]課題組也報道了銀杏外種皮石油醚提取物滅螺效應,但其真實的滅螺效果還處在一個定性分析研究的階段,銀杏 (Ginkgo biloba)為銀杏科(Ginkoaceae)銀杏屬植物,又名白果樹、公孫樹、鴨腳通。占全世界的80%以上銀杏是在中國的山東、江蘇、河南、安徽、浙江、湖北、廣西等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銀杏產(chǎn)量約占全國的70%。是世界上銀杏的主產(chǎn)區(qū)[5]。尤其是在安徽省池州地區(qū),白果樹分布更為廣泛和豐富,當?shù)乩习傩战?jīng)常利用白果的外種皮浸泡液,直接用于抗菌、殺蟲,也有用于田間滅螺,雖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同時還污染了環(huán)境。如何充分利用這一地方特色植物滅螺資源,有效提高滅螺效果,改善和治理池州地區(qū)的血吸蟲疫災環(huán)境,這為我們地方院校開展此項研究,提出了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學術價值的課題。本研究進行了白果外種皮粗制劑對釘螺的滅殺效果研究,通過室內(nèi)不同劑量、不同時間的浸泡殺滅釘螺實驗;不同劑量、不同時間的浸泡與仿生態(tài)噴灑對比實驗;浸泡逃逸對比實驗。實驗結果表明:白果外種皮粗制劑有較好的滅螺效果,具有高效、低毒的特點,改變了化學藥物氯硝柳胺高成本、高污染的不足,有望進一步配伍優(yōu)化或與相關納米材料復合成滅螺藥物,具有很高的研究應用推廣價值。
釘螺由池州市血防所協(xié)調(diào),青陽縣血吸蟲病防治站配合,采自青陽縣楊田鎮(zhèn),1年內(nèi)未經(jīng)化學藥物接觸的現(xiàn)場釘螺。采取的釘螺帶回實驗室潮濕土壤飼養(yǎng),飼養(yǎng)的土壤來自釘螺采取地,飼養(yǎng)添加的水來楊田鎮(zhèn)自然湖水,經(jīng)實驗室適應性飼養(yǎng)5天,挑選健康、活力強,6-8螺旋的成螺用于試驗。
白果采自石臺縣蘭關、七里等鄉(xiāng)鎮(zhèn),用白露后自然成熟的鮮果外皮(去果核),曬干后用粉碎機研成粉末,常規(guī)方法裝瓶,用保鮮膜密封,室溫存貯保管備用。臨用時按所需濃度比例精確稱取干粉加入自然清河水。
試驗采用WHO“殺螺劑實驗室終篩方法”中的浸泡法,并略加改進?;静僮鞣椒ㄊ牵簩⑴渲坪盟幰褐糜?00ml燒杯中,每組投放釘螺 60只 (每袋20只×3袋),于 24、48及 72h各取出 1袋(20只),去氯水 (燒杯盛裝自來水在陽光下放1天以上)沖洗3次,于表面皿上用少量去氯水微浸飼養(yǎng)條件(20℃)下放置3h無活動后,顯微鏡下計釘螺死亡數(shù)(判定死亡標準:4×10倍顯微鏡下觀察,未見活動、用針刺其軟體無反應者判為死亡)。
釘螺上爬試驗:在室內(nèi)室溫下,用50ml白色小燒杯,分別配5種不同濃度的藥液20ml,各小燒杯中放入健康活釘螺20只,并加蓋紗布防止釘螺爬出來,投螺后觀察釘螺上爬情況。
噴灑滅螺實驗:在實驗地環(huán)境下,按實驗劑量直接噴灑,上用尼龍網(wǎng)蓋住,每天觀察,分別于5天,10天,15天后取出一份,用去氯水沖洗 3次,于表面皿上用少量去氯水微浸飼養(yǎng)條件(20℃)下放置 3h無活動后,顯微鏡下計釘螺死亡數(shù)。
室溫在18-22℃,用白果外皮干粉劑和白果皮浸出液在相應濃度下浸泡釘螺后,各種濃度對釘螺的死亡率均可達60-100%,見表1。
表1 白果皮粗制劑不同劑量浸殺法滅螺效果
用不同溶劑提取白果外種皮有效成分銀杏酸,浸殺釘螺效果不盡相同,其中以干粉混懸液效果一般,水提取物效果更佳。干粉和水提取物浸殺效果相對氯硝柳胺較差,滅螺有效成分含量較低,有必要提純,純度越高其殺螺效果越好[6]。室溫下,干粉混懸液浸泡3d、5d以后釘螺死亡率達60%以上,其確切殺螺效果及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存在問題:氣溫過低可能是影響因素,應選擇室溫大于20℃進行;效果考核死活鑒定可能存在少量人為判斷因素,應飼養(yǎng)后錘擊鑒定;粉劑難以均勻可能是影響因素,是否再打細,并過目篩分離。試驗均以氯硝柳胺為對照。本研究與氯硝柳胺實驗室殺螺試驗結果一致,實驗方法可信。
表2 釘螺上爬試驗結果
為確定白果外種皮的實驗室滅螺效果,作者采用WHO“殺螺劑實驗室終篩方法”中的浸殺試驗、上爬試驗。白果外種皮干粉的水溶液有效的抑制釘螺的上爬實驗,此實驗結果說明若白果外種皮干粉的制劑用于野外現(xiàn)場實驗,能有效的控制釘螺的逃逸問題,增加藥物的有效作用時間,提高滅螺效果。如果采用干粉河流湖泊現(xiàn)場滅螺,,其有效成分因流失而降低實際效果,變質腐爛物也可能將污染水質。
表3 白果皮粗制劑不同劑量噴灑法滅螺效果
實驗試用地的選擇有可能是實驗的一個影響因素;實驗潮濕泥土的采集比較自然田間地頭的自然環(huán)境對實驗結果的判斷有一定的影響因素;在藥物劑量上,實驗環(huán)境能控制有效藥物成分的流失,而自然環(huán)境下,藥物劑量難以人為有效控制;這些因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或改變實際的滅螺效果,應在實驗及分析數(shù)據(jù)中予以考慮。
以上實驗結果表明:白果外種皮粗制劑有較好的滅螺效果,具有高效、低毒的特點,改變了化學藥物氯硝柳胺高成本、高污染的不足,但更深的滅螺機理和配伍優(yōu)化尚有待進一步探索,如何科學地提取提取白果外種皮有效滅螺成份與其它材料復合成滅螺藥物[7],無疑將具有很高的研究應用推廣價值。相信此項研究對充分開發(fā)我市山區(qū)白果樹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防治當?shù)匮x傳播,將發(fā)揮其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jīng)濟價值。
[1]Yuan Y,Xu XJ,Dong HF,etc.Transmission control of schistosom iasis japonica:implementaion and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snail contrd interventions[J].ActaTropica,2005,96:191-197.
[2]Souza CP. Molluscicide control of snail vectors of schistosomiasis [J].Mem Inst Oswaldo Cruz Rio de Janeiro,1995,90(2):165-168.
[3]陳盛霞,楊小明,吳亮,等.銀杏外種皮提取物殺滅釘螺效果的研究[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7,25(1):45-48.
[4]吳向陽,仰榴青,陳鈞,等.銀杏外種皮不同提取部位滅螺活性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8):740 741.
[5]于清萍,寧營.銀杏葉提取物的研究進展及市場概況[J].上海醫(yī)藥,2010(8):342-343.
[6]Tripathi SM,Singh DK.Molluscicidal activity of punica granatum bark and canna indica root[J].Braz J Med Biol Res,2000,33:1351-1355.
[7]Yang XM,Chen J,Qian ZY,etc.Study of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ginkgo biloba acids[J].J Chin Herbal Med,2002,25:651-653.
The Analytical and Comparative Results of Eliminating Oncomelania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Ginkgo Exocarp
Wang Jiangjie1,2,Yang Xiaohong2,Shen Yuhua1,Wu Yunlong3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00;2.Engineering Material Testing Center,Chizhou College,Chizhou,Anhui 247000;3.Chizhou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Station,Chizhou,Anhui 247000)
The killing oncomelania effect of indoor and wetland outdoor spray is observed by means of WHO“molluscicide final screening laboratory method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roduced fruit of local ginkgo exocarp.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of killing oncomelania time and dosage of ginkgo exocarp series to set niclosamide and the water control group,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use of thick ginkgo exocarp molluscicidal agents has better results to killing oncomelania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characteristics.This result has given potential research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drug and the compound of killing oncomelania.Key Words:Gingo;Ginkgo Exocarp;Effect of Killing Oncomelania;Effect
TQ041
A
1674-1102(2011)03-0031-03
2010-12-2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071024,31070730);安徽省科技計劃項目(101402017)。
汪江節(jié)(1978-),男,安徽潛山人,池州學院化學與食品科學系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生物無機復合納米仿生材料的制備及生物效應研究。
[責任編輯:錢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