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剛 龍巖市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
車頭大橋樁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及質(zhì)量控制
陳永剛 龍巖市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
結(jié)合永武高速公路A 7合同段車頭大橋鉆孔灌注樁的混凝土施工過程,簡要介紹了樁基礎水下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項。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underwater concrete; pouring; construction
車頭大橋位于福建永武高速A7合同段內(nèi),永武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長春至深圳”福建省境內(nèi)段的組成部分,起點位于福建永安市,終點福建武平。大橋全長307米,橋型布置為:10×30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T梁,跨越新泉河。橋墩采用柱式墩,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基布置為2×2×9共36根,樁徑分為1.6m、1.8m。全橋樁長最長40m,最短15.83m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25。
2.1 水下混凝土砼制備
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注意控制砼初凝時間及坍落度。一般砼初凝時間僅3~5小時,只能滿足淺孔小樁徑灌注要求,而深樁灌注時間約為5~7小時,因此應加緩凝劑,使砼初凝時間大于8小時。坍落度應控制在180±20毫米之間,砼灌注距樁頂約5米處時,坍落度控制在160~170毫米,以確保樁頂浮漿不過高。原材料選擇根據(jù)要求采用級配良好的中砂,嚴格控制并檢測每批砂的含泥量、含水率、堅固性、泥塊含量及堿集料反應等,篩分試驗要求其細度模數(shù)控制在2.3~2.8;粗集料采用級配良好的石灰?guī)r或花崗巖碎石。要求粒徑在5~25mm,滿足JTJ041-2000《公路橋涵施丁技術(shù)規(guī)范》規(guī)定的最大粒徑不應大于導管內(nèi)徑的1/6~1/8和鋼筋最小凈距的1/4。同時不應大于40mm的要求,并嚴格控制并檢測碎石的含泥量、針片狀顆粒總含量、巖石的抗壓強度、壓碎指標、泥塊含量和堿集料反應等。選用的硅酸鹽水泥,除進場時提供相應的質(zhì)保書外,還須嚴格按規(guī)范對其取樣進行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jié)時間、安定性及膠砂強度試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2 導管檢驗準備
車頭大橋樁基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直升導管法,導管采用φ273mm×8mm無縫鋼管制成,接頭為快速接頭。使用前必須做水密試驗,其方法是把拼裝好的導管先灌滿水,兩端封閉,一端焊接出水管接頭。另一端焊接迸水管接頭,并與水泵出水管相接,啟動水泵給導管注入壓力水,當水泵的壓力表壓力達到導管須承受的計算壓力時,穩(wěn)壓10 min后接頭及接縫處不滲漏即為合格。 砼灌注量與泥漿至砼面高度、砼面至孔底高度、泥漿的密度、導管內(nèi)徑及樁孔直徑有關(guān)。計算導管可能承受的最大內(nèi)壓力Pmax如式:
式中:Pmax-導管可能承受到的最大內(nèi)壓力(Kpa);
rc-混凝土密度(KN/m3),取24.0KN/ m3;
hc-導管內(nèi)混凝土柱最大高度(m),取車頭大橋最長樁基40米;
rw-孔內(nèi)泥漿的密度(KN/m3),取11.0KN/m3;
hw-孔內(nèi)泥漿的深度(m);
計算Pmax=676Kpa,進行水密試驗。
2.3 樁基清孔準備
當樁基礎成孔至設計標高后,應充分利用鉆桿在原位進行第1次清孔,直到孔口返漿比重持續(xù)小于1.00~1.20,測得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0mm,即抓緊吊放鋼筋籠和沉放混凝土導管,沉放導管時檢查導管的連接是否牢固和密實,以防止漏氣漏漿而影響灌注,由于孔內(nèi)原土泥漿在吊放鋼筋籠和沉放導管這段時間內(nèi)使處于懸浮狀態(tài)的沉渣再次沉到樁孔底部,最終不能被混凝土沖擊反起而成為永久性沉渣,從而影響樁基工程的質(zhì)量。因此,必須在混凝土灌注前利用導管進行第2次清孔,當孔口返漿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規(guī)范要求后,應立即進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作。
3.1 導管下放就位
鋼筋籠下放定位完成后,及時下放混凝土澆筑導管。導管下放前檢奄每根導管是否干凈、暢通、有無小孔眼以及止水“O”型密封圈的完好性。導管接長時采用兩根工字鋼加工而成的活動卡盤固定,逐節(jié)吊裝接長下放,導管底標高要求控制在距樁底標高以上40cm處。下放過程中注意垂直快速,并保持與孔位中心線一致。導管接長中要檢查“O”型密封圄的完好性和涂抹黃油,保證導管密封性和拆除方便。
3.2 二次清孔
安裝導管到位后,采用標準測繩和標準錐形測錘(重4~6kg,錐底直徑13~15cm,高20~22cm)來檢測實際孔深,根據(jù)終孔孔深反算孔底的沉渣厚度,檢查泥漿指標和沉渣是否滿足要求。如果不能滿足要求,馬上利用混凝土澆筑導管進行二次清孔,直到孔底沉渣厚度滿足設計要求。及時報請現(xiàn)場監(jiān)理檢測泥漿指標和沉渣厚度,合格后,立即拆除吸泥彎頭,開始澆筑水下混凝土。
3.3 首批混凝土澆筑
按JTJ 041-200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shù)規(guī)范》規(guī)定,首批混凝土的用最應滿足導管初次埋深H2≥1.0m和填充導管底部間隙的需要。設導管下口離孔底40cm,參照規(guī)范進行計算各墩樁基首批混凝土用量(式2計算):
式中:V-首批混凝土所需用量(m3)
D-樁孔直徑(m)
H1-導管底端至孔底間距(m)
H2-導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導管內(nèi)徑(m)
h1-混凝土面高度到達H2頂面時,導管內(nèi)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或泥漿)壓力所需的高度(m),h1=rwhw/rc(rw、hw、rc意義同式1)
以車頭大橋右幅1#墩-1號樁基為例,樁徑1.6米,樁基礎長28.908米,計算V=2.85m3,首批混凝土澆筑的集料斗容量采用4m3大于V。首批封底混凝土采用拔塞法施工。先在小料斗底口安裝塞子封住小料斗,集料斗混凝土裝滿后。稍微打開集料斗閥門放混凝土入小料斗,同時吊車起吊拔塞,在小料斗混凝土下落的同時全面打開集料斗閥門,連續(xù)補充混凝土進入小料斗中,封底混凝土在沒有灌注完前保證小料斗不要漏空。
3.4 正常澆筑
首批混凝土封底成功后,隨即轉(zhuǎn)入正常灌注階段?;炷两?jīng)泵送,不斷地通過集料斗、澆筑料斗及導管灌注至水下,直至完成整根樁的澆筑。正常灌注階段導管埋深控制在2~6m,且每30min左右測量一次混凝土面標高,測點不少于2個,當測點出現(xiàn)較大的高差時,應及時調(diào)整導管埋深。當混凝土灌注臨近結(jié)束時,核對混凝土的澆筑數(shù)量,以確定所測混凝土的高度是否準確,當確定混凝土頂面標高到位后,停止灌注。灌注完成后,混凝土頂面應高于設計樁頂標高0.5~1.0m,以保證樁頭混凝土質(zhì)量。
4.1 防止混凝土澆筑時出現(xiàn)堵管現(xiàn)象
堵管現(xiàn)象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氣堵,當混凝土滿管下落時,導管內(nèi)混凝土(或泥漿)面至導管口的空氣被壓縮,當導管外泥漿壓力和混凝土壓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就出現(xiàn)氣堵現(xiàn)象,解決氣堵現(xiàn)象的措施有:首批混凝土澆筑時,在泥漿面以上的導管中間開孔排氣,當首批混凝土滿管下落時,空氣能從孔口排掉,就不會形成堵管。首批過后正常澆筑時,應將絲扣連接的小料斗換成外徑小于導管內(nèi)徑的插入式輕型小料斗,使混凝土小于滿管下落,不至于形成氣堵:另外一種堵管現(xiàn)象為物堵,是由于混凝土施工性能不好,石子較多,或混凝土原材料內(nèi)有雜物等。在混凝土垂直下落時,石子或雜物在導管內(nèi)形成拱塞,導致堵管。其控制的前提要求混凝土有較好的流動性,同時加強原材料進場檢驗管理,使混凝土原材料中不含有任何雜物,并在澆筑現(xiàn)場層層把關(guān),確?;炷翝仓樌?。
4.2 防止出現(xiàn)斷樁現(xiàn)象
斷樁主要是導管埋置深度不夠,導管拔出了混凝土面(或?qū)Ч馨螖?,形成了泥漿隔層。防止措施為:對導管埋深進行記錄,同時用攪拌站澆筑量校核測深錘測得混凝土面標高,始終保持導管埋深在4m以上,同時對導管要進行試壓,并舍棄使用時間長或壁厚較薄的導管,確保導管有一定的強度。
車頭大橋36根樁基水下混凝土已順利澆筑完畢,經(jīng)過樁基檢測質(zhì)量合格率100%,目前已經(jīng)順利建成通車。水下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具有不可見性,施工過程無法觀察,成樁后也不能進行開挖驗收。因此現(xiàn)場施工人員要嚴格把握每道工序質(zhì)量,高度負責,仔細檢查,認真記錄,及時消除隱患,防止?jié)仓^程中堵管及斷樁情況的發(fā)生,對樁基各個施工環(huán)節(jié)要充分重視并精心施工,確保樁基質(zhì)量。
[1]吳運華.鉆(沖)孔混凝土灌注樁施工方法與措施[J].土工基礎.2005年03期
[2]翟新杰.淺談如何控制水下混凝土灌注樁的施工質(zhì)量[J].山西建筑.2008 34(16):215—216
[3]崔登云.深水超長鉆孔樁成孔工藝及水下混凝土施工技術(shù)們.鐵道建筑技術(shù).2007(2):39—42
Combined with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 bored pouring pile for Chetou Bridge in Contract A7 of Yong-Wu Expressway Proje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underwater concrete placement for pile foundation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1.035
陳永剛,男,1977年7月出生,2000年畢業(yè)于福建林學院交通工程系,交通工程專業(yè),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