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鄧肯·瓊斯拍的那部《月球》著實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轟動,所以這次他轉拍商業(yè)片我是相當期待的:首先本片題材同樣是科幻,鄧肯駕馭這個領域的本領大家有目共睹。第二是預算增加(雖然也不是很多),當初《月球》因為預算的拮據,很難稱其完美,我想鄧肯心中一定有一個更加深刻的《月球》。第三個理由自然是主演杰克·吉倫哈爾。
看完之后我有種“似曾相識”(DeiaVu)的感覺,沒錯,《源代碼》是可以跟丹澤爾·華盛頓的《時空線索》進行比照的。同樣的通過某種方法回到恐怖襲擊發(fā)生現(xiàn)場調查案情,同樣愛上受害的女主角,然后同樣的,在完成任務之后還試圖改變過去。可是如果鄧肯·瓊斯只拍了一部類似《時空線索》的商業(yè)片,我會非常失望的。畢竟在好萊塢拍科幻商業(yè)片的導演大有人在,這又如何體現(xiàn)鄧肯的價值呢?
其實《源代碼》并非大制作,也與傳統(tǒng)的商業(yè)電影不同?;貞浺幌?,電影里除了從不同角度拍攝那場火車爆炸之外,就沒有什么大場面了。剛才查了一下電影投資,IMDB上還沒更新數(shù)據,維基百科上給出的是3200萬美元。這個數(shù)字很難以置信,因為以杰克·吉倫哈爾現(xiàn)在的身價,3200萬的投資真正花在制作電影上的錢應該很少了,如此一來影片只能被歸為低成本。
《源代碼》主打懸疑和驚悚,這點預告片里已經透露了許多信息。杰克·吉倫哈爾飾演的CoIter不斷地進入乘客SeaR的身體,利用爆炸前的8分鐘找尋真兇。這種類型的傳統(tǒng)主線是追兇,即找出列車爆炸的制造者,并阻止下一次更嚴重的恐怖襲擊。當然這樣的劇情走向被很多次使用,早被玩兒俗套了。
電影里有一個設定,即火車爆炸之前的8分鐘里,列車會停一站,一些人下了車,一些人上了車這個設定等于給“源代碼”開了一個后門,源代碼的邊緣不再是列車內部,而是擴展到整個世界。于是我們不禁會想,要是Colter在這一站下車,甚至拉上幾個乘客一起下車,那么這些人在現(xiàn)實中還會死掉嗎?源代碼可以幫他進入Sean死前8分鐘的身體里,每次都是他在列車爆炸中死掉才回到現(xiàn)實,那么如果他沒有死掉,他如何回到現(xiàn)實中來呢?這個問題我們第二頁再說。
事實上,找炸彈和捉兇手的過程是相當簡單的,根本沒什么出乎意料的設計。通過追兇過程中CoIter的種種經歷,懸念已經被偷偷置換了,變成“他為什么成為實驗對象”以及“什么是源代碼”。關于這兩個問題,我們也在第二頁里說。
剛才說了,《月球》因為預算問題,其實拍得有些遺憾?!对创a》雖然有了更高的投資和大牌明星,但票房壓力同樣制約了鄧肯的發(fā)揮,電影到底為商業(yè)做出了多少妥協(xié)還是個問題。期待本片是神作的朋友們還是放低期待吧,終極懸念不過是一個廣為人知的設定,并不驚艷。但這么一個作品卻讓我期待鄧肯的下一部電影,以及下下部電影。當鄧肯瓊斯不受限制地自由創(chuàng)作的時候,他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驚喜?
不管怎么說,《源代碼》雖然相比《月球》來說更加主流,但的確在傳統(tǒng)商業(yè)片的基礎上拍出了新意。而作為懸疑驚悚片,確實也把懸念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并且結局難得地沒有“唬人”的感覺。